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邓州一地出现大量飞蛾预示着什么(河南邓州飞蛾大爆发)

邓州一地出现大量飞蛾预示着什么(河南邓州飞蛾大爆发)成虫生命仅几小时 为最原始的有翅昆虫经过和现场居民的交流,他们说,这种现场并不算罕见,每隔几年都会发生一次。这是正常现象,大家完全不必担心。不过,一直到晚上8时30分许,现场民众所期待的场面并没有出现,现场也没看到飞虫的身影。昨夜的桥面已经被清理,不过还有一部分飞虫的尸体残留在桥面上。李俊红现场传给记者一些飞虫尸体的照片。照片上飞虫的数量并不太多,很多身体都已经没有了水分。这些飞虫的腹部是黄色的,翅膀白而薄,几近透明。她说,经过判断,这些飞虫是蜉蝣。“附近有一条河流,水质还很好。”她说,蜉蝣不是飞蛾,但蜉蝣在生物学上被称为环境指示生物。它出现得越多,说明该地的水质越好。

邓州一地出现大量飞蛾预示着什么(河南邓州飞蛾大爆发)(1)

8月14日,河南邓州。在汲滩大桥附近,出现了密密麻麻铺天盖地的飞蛾。在路灯照射下,飞蛾匍匐在地上铺了厚厚一层,一旦受到惊扰腾飞起来,如黑色浓雾盘旋,让当地居民惊呼不已。村民说往年也有过飞蛾,但是数量没有这次这么多,看到这一幕觉得甚是恐怖,不知道有没有危险,只是觉得大晚上看到很可怕。

有人说这种虫子叫做“涨水蛾”,标志着会有大暴雨的发生!是真的吗?这条消息在网上不胫而走,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关注和担忧。记者从前往现场勘查的邓州市森防站工作人员处了解到,根据研究现场遗留的飞虫尸体,判定这些飞虫不是飞蛾,而是蜉蝣。

邓州出现的是“涨水虫”? 现场勘查结果是蜉蝣

邓州市森防站李俊红说,由于那条短视频的快速传播,今天晚上他们赶到现场后,发现当地已经有不少人在桥面上等待,希望能看到短视频里那种飞虫乱飞的壮观场面。

不过,一直到晚上8时30分许,现场民众所期待的场面并没有出现,现场也没看到飞虫的身影。昨夜的桥面已经被清理,不过还有一部分飞虫的尸体残留在桥面上。

李俊红现场传给记者一些飞虫尸体的照片。照片上飞虫的数量并不太多,很多身体都已经没有了水分。这些飞虫的腹部是黄色的,翅膀白而薄,几近透明。她说,经过判断,这些飞虫是蜉蝣。

“附近有一条河流,水质还很好。”她说,蜉蝣不是飞蛾,但蜉蝣在生物学上被称为环境指示生物。它出现得越多,说明该地的水质越好。

经过和现场居民的交流,他们说,这种现场并不算罕见,每隔几年都会发生一次。这是正常现象,大家完全不必担心。

成虫生命仅几小时 为最原始的有翅昆虫

那么,相信大家都想了解,蜉蝣是什么生物?蜉蝣,听起来很熟悉,但讲起来,却不知道它的习性和样态。

其实,和鳄鱼一样,蜉蝣可以称为活化石了。它是一种原始而美丽的昆虫,起源于石岩纪,距今至少2亿年历史,是最为原始的有翅昆虫。蜉蝣和蜻蜓目可同分为古翅次纲,翅膀不能折叠,体型细长而柔软。

这种小虫子,很早就进入中国文人墨客的作品中。《诗经》有一篇专讲蜉蝣的,“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大文豪苏东坡的《前赤壁赋》里,也有蜉蝣的身影:“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把渺小的蜉蝣放到广阔的天地之间,以映衬人生的短暂和宇宙的漫长。

所谓,“蟪蛄不知春秋”,“夏虫不可语冰”,“蜉蝣不知朝暮”。有种说法是,蜉蝣朝生暮死,生命极为短暂,仅有几小时。

业内专家说,蜉蝣在成虫期是不进食的,所以对人类和农作物都没有危害,大家完全可以放心。

邓州一地出现大量飞蛾预示着什么(河南邓州飞蛾大爆发)(2)

记者了解到,蜉蝣的稚虫在水中要经历10-50次蜕皮,有的升到水面,有的爬到石块或植物茎上,通过羽化,进入蜉蝣特有的陆生、有翅、亚成虫阶段。

在短暂的几个小时内,蜉蝣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用于交配上,所以才有了朝生暮死的说法。蜕皮,练习飞行,恋爱,交配,产卵,忙碌的一生,浓缩在短暂的时间内,才形成了短视频里震撼的场面。(正观新闻综合大河报、河南广电)

编辑:李怡青 马少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