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老夫妻爱情故事(心系千千结情传万万年)
古代老夫妻爱情故事(心系千千结情传万万年)岁月辗转,流年轮回,古人流传的千丝万缕,如今已被沧桑化成淡淡的痕迹,唯有这一方火红的中国结,依旧包含着浓浓的中国味,萦绕着生命的每一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语中,具有向心凝聚的事情大多用“结”字来形容,比如:桃园三结义、结拜姊妹、联合结盟、团结一致等等,男女婚姻大事,也以“结”来表达,例如:结亲、结发、结婚、结合、结姻等等。“同心结”是男女间山盟海誓的爱情信物,“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的结饰是戏曲中常见的定情之物。《周易·系辞》云:“上古结绳而治”,《春秋左传集解》云:“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扬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意思是上古时代人类没有文字,在绳子上打个结来记录事情,如果事情比较重大,就打一个大结,事情小,就系一个小结。其实不只是我国远古人们以绳记事,在文字发明之前,世界各地的远古时代人类,大多都用过结绳来摆脱时空限制记录事实。古人结
二十多年前春节购年货,当我第一次看到火红的中国结时,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它,不只是因为它喜庆的红颜色,更多是它独特的形状,左右对称,正反对称,盘丝错结,一时真看不出它是怎么编出来的,太好看了,于是就买回家挂在厅里做装饰。此后逢年过节,总是不经意地挑选各种中国结,我不知道别人怎样看中国结,只是觉得中国结很有文化味。古人“心似双丝网”,今人“心有千千结”。“结”,象征着男女情意缠绵,心系千千结,情传万万年,结绳结草远古事,盘长巧结有渊源。
盘长结,是中国结的核心特征
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同心结,又称双钱结,双钱结等传统编织技法在中国已经传承4000多年。“中国结”是中国传统编织工艺技法之一,中国结最核心的标志是盘长结。据推测,盘长结,可能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就被创造出来了。
双钱结,又称同心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语中,具有向心凝聚的事情大多用“结”字来形容,比如:桃园三结义、结拜姊妹、联合结盟、团结一致等等,男女婚姻大事,也以“结”来表达,例如:结亲、结发、结婚、结合、结姻等等。“同心结”是男女间山盟海誓的爱情信物,“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的结饰是戏曲中常见的定情之物。
《周易·系辞》云:“上古结绳而治”,《春秋左传集解》云:“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扬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意思是上古时代人类没有文字,在绳子上打个结来记录事情,如果事情比较重大,就打一个大结,事情小,就系一个小结。其实不只是我国远古人们以绳记事,在文字发明之前,世界各地的远古时代人类,大多都用过结绳来摆脱时空限制记录事实。古人结绳多用草,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结草”是一个春秋战国时期报恩故事的典故,讲的是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发现有一个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杜回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俘虏。那位结草的老人,是要报答魏颗没有让他的女儿为魏颗的父亲陪葬。
最能代表祝福男女永结同心是的婚礼上的结发仪式,古时男子留长发,结婚举行婚礼时,男女双方各取一撮长发相结以誓爱情永恒。现今虽然也有男性留长发,但也有女性留短发,举办婚礼时更很少有结发的仪式。其实“结发”的原意是指男女成人礼的仪式,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始成人也,谓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时取笄冠为义也”,也就是说古时候男子二十岁成人行冠礼,所以男子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女子十五岁行笄礼,也就是“笄簪子礼”,指的是女子十五岁成年,所以女子十五岁也称“及笄之年”。男女到了成人的年龄,按古代的说法也就是他们可以结婚成家了。有诗:“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就是对婚礼上结发时的生动描写。
岁月辗转,流年轮回,古人流传的千丝万缕,如今已被沧桑化成淡淡的痕迹,唯有这一方火红的中国结,依旧包含着浓浓的中国味,萦绕着生命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