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塘街垂直街区(山塘街琴川书店记)
山塘街垂直街区(山塘街琴川书店记)本来几年前,琴川书店一直在古戏台右侧一楼营业,在山塘街游览的顾客,很容易看得到书店招牌,呼朋引伴,人气颇多。房租基本上是任一实体书店的梦魇,后李彪兄也因此搬至二楼营业。旧书店行业的兴衰存亡,房租永远是最关键的支配线。在小饭店吃过饭,即带老婆小孩去书店,过了新民桥,不几步就到了琴川书店。琴川书店在游船码头侧对面,游船码头正对一个古戏台,平时有评弹演员在上面弹奏曲目。右侧二楼即为琴川书店,挂有琴川书店招牌,但灯光之下,也得仔细瞅着点才能注意到,毕竟一到晚上,山塘街处处灯光闪烁,流光溢彩。原本《黄裳序跋》和《董桥序跋》一直是曹先生托琴川书店代售,后来我去琴川书店的次数多了,就和李彪兄以及曹先生熟悉起来。曹先生知道我在孔网开摊售书,就委托我代售这两本试试看效果。实际上我虽经常买书,家里也存有不少书籍,但骨子里确是俗人,对于这两本书的作者那是闻所未闻。所以曹先生计划各送一本给我,被我婉拒,只愿意一样
作者 | 姑苏枕河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动态
凯文兄为孔网新交的书友,也是苏州人,经常在我孔网动态留言点赞,偶尔也会发信息聊聊天。虽未谋面,神交已久,今天特地在我书摊下了个单,以照顾我的生意,特此感谢。
这个单比较有意思,并非一本书,而是三本书,包括《黄裳序跋》、《董桥序跋》和《撷秀姑苏》各一本,除《撷秀姑苏》外,另两本书皆为琴川书店托我代售的书籍。确切来说,是琴川书店店主李彪兄的朋友,古吴轩曹先生托我代售的书籍。
原本《黄裳序跋》和《董桥序跋》一直是曹先生托琴川书店代售,后来我去琴川书店的次数多了,就和李彪兄以及曹先生熟悉起来。曹先生知道我在孔网开摊售书,就委托我代售这两本试试看效果。实际上我虽经常买书,家里也存有不少书籍,但骨子里确是俗人,对于这两本书的作者那是闻所未闻。所以曹先生计划各送一本给我,被我婉拒,只愿意一样拿回家一本拍照上书,代售试试看,既然我不懂,书咱不能要。
所存放的两样书本来各一本,恰好年前有一位广东书友买走了一本《董桥序跋》,手头就只剩下一本《黄裳序跋》了。凯文兄本次下单两本,就需要再去琴川书店拿一本《董桥序跋》。
下午五点工作完成,即带老婆小孩出发,准备到新民桥一家苏州菜馆吃个饭,顺便去琴川书店拿这本书。本来每次去琴川书店,都会微信提前和李彪兄打个招呼,以确认书店是否开门营业。但这次并没有提前发信息,因为比较确定应该开门,毕竟年关山塘街游客多,书店生意会好些,没理由不开门。
在小饭店吃过饭,即带老婆小孩去书店,过了新民桥,不几步就到了琴川书店。琴川书店在游船码头侧对面,游船码头正对一个古戏台,平时有评弹演员在上面弹奏曲目。右侧二楼即为琴川书店,挂有琴川书店招牌,但灯光之下,也得仔细瞅着点才能注意到,毕竟一到晚上,山塘街处处灯光闪烁,流光溢彩。
本来几年前,琴川书店一直在古戏台右侧一楼营业,在山塘街游览的顾客,很容易看得到书店招牌,呼朋引伴,人气颇多。房租基本上是任一实体书店的梦魇,后李彪兄也因此搬至二楼营业。旧书店行业的兴衰存亡,房租永远是最关键的支配线。
上得二楼,恰好如我所愿,李彪兄正在,遂与其打招呼说明拿书来意。李彪好说话,就从书架一角拿一本《董桥序跋》递给我,并问我由谁来负责和曹先生说知其事,我答,我来说吧,无非发个微信,何况书卖出去也是好事。
随后我建议老婆小孩去山塘街溜达一会,我在书店选几本书。我这人一向有原则,进任何书店必买书,无论什么样的,都买至少一本,哪怕没有特别合意的,也尽量买一本相对可看的。很简单,得照顾书店的生意,我从内心骨子里希望任何一家实体书店,都能坚持开下去,特别是在这个书店业不景气的时代。读者和书店永远是共荣共辱的关系,书店关张,像我这痴迷于淘书的人,生活又何来趣味?
琴川书店搬至二楼,其实店面有些局促,并非店面不大,而是李彪兄比较有品位。原本相对比较宽阔的场所被隔成了三部分,从古戏台后面楼梯进书店后,就可以看到二楼后侧是摆放展览书籍之所。这块应该是应市府之约摆放的,一般是苏州的特色书籍。据李彪兄言及大概情况,书店搬至二楼,房租寥寥无几,只因和市府有所合作,有宣传苏州特色书品的义务。
正中书店比较长,正儿八经的直筒型房间,长约十来米,宽约三米左右。本来很敞亮的场所,左右均可摆放大书架,但李彪兄分割设计,更显风采。即左侧分割四五个书架,各书架又分几层,分别摆放各类书籍,比如历史类、文学类、线装书、苏州特色书籍等,文学类也分古典文学以及现代文学,还有欧美文学书籍。但基本都是旧书,苏州文化类书籍除外,这类书基本都是正规出版社提供,且大部分都是新书,这很好理解,新书有利于宣传苏州的新气象。右侧也有书架,且摆放了几张桌,以备和朋友交际。
我虽和店主李彪兄算是老朋友,但来书店是必买书,老朋友更得照顾书店生意,且从不讲价。其实我最喜欢的书籍有两种,一种是演义小说,另一种即是金庸的武侠小说。李彪兄也是实在人,坦白言道,我这里没放武侠小说,你看看这块的演义小说,他指着入口处的一排书架。
因为演义小说一直买,所以家里也存了几百本,本着买书只为看,不图利转卖的原则,我细细选了五本,分别是《荡寇志》一套两本、《洪秀全演义》一本、《济公全传》一套两本。五本共计一百元,我随即微信转给他。
没事就聊聊天,李彪兄言及过六十五岁打算退休,我比较奇怪,就问书店是你个人经营,又不是公职人员,何谈退休一说。李彪兄言道不愿一生为书店所困,也想过一段读书写作的晚年生活。我又问,书店怎么办?李彪兄言道,有缘分的可以接手,如物色不到有缘人,只好关门大吉。
这是颇多感慨的了,每看到李彪兄为生计而发愁,我也心有戚戚焉。琴川书店招牌距今已七十余年,山塘街又地处苏州最繁华之所,如此经营状况,何也?书店经营大环境虽差,但此行业盈利充沛者也并非无翘楚,此种情形,时也命也,又待与谁言。何处来,又将往何处去,仰天长叹,壮怀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