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左权牺牲哪里(彭德怀为他写碑文)
抗日名将左权牺牲哪里(彭德怀为他写碑文)初为人父的左权,一直视女儿为自己的心肝宝贝,对小家伙极是挂念,在他给妻子刘志兰写的11封家书中,前10封都是对女儿的牵挂和爱惜,唯独最后一封诀别信,却叫妻子可以“任意处置太北”,还特地在信中对这句话加以重复,其意思就是,如果到了最后关头,他允许妻子放弃心爱的女儿,将她送给老乡也好,舍弃也好,总之,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不能为了保住他的女儿,影响到其它同志的安全。图|左权和女儿左太北1942年5月15日,在日军的疯狂进攻下,我太行山根据地已是岌岌可危,负责指挥部队断后的左权将军深知自己一家三口将要凶多吉少,于是给妻子刘志兰写下一封诀别信。信中再三说道:“时局有变,你可以任意处置太北。”这封信是在左权牺牲的前10天写的,信里所说的太北,是他心爱的女儿。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这是朱德元帅对他的老战友左权将军的评价,也是左将军一生的真实写照。
作为黄埔一期的高材生,年纪轻轻就有着伏龙芝军事学院的留学背景和十几年的大战指挥经验,左权本可以在“蒋校长”旗下谋得一份高官厚禄,却只为心中的信仰,死心塌地地追随红军踏雪山过草地,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于直罗镇全歼东北军两个师,把“张总司令”彻底打醒,制定百团大战,海内成名。
除了这些骄人的战功外,更让人敬佩的是左权牺牲后,他的老战友彭德怀所做的一切,无不在诠释着,革命友谊的纯粹。
1942年5月15日,在日军的疯狂进攻下,我太行山根据地已是岌岌可危,负责指挥部队断后的左权将军深知自己一家三口将要凶多吉少,于是给妻子刘志兰写下一封诀别信。
信中再三说道:“时局有变,你可以任意处置太北。”
这封信是在左权牺牲的前10天写的,信里所说的太北,是他心爱的女儿。
图|左权和女儿左太北
初为人父的左权,一直视女儿为自己的心肝宝贝,对小家伙极是挂念,在他给妻子刘志兰写的11封家书中,前10封都是对女儿的牵挂和爱惜,唯独最后一封诀别信,却叫妻子可以“任意处置太北”,还特地在信中对这句话加以重复,其意思就是,如果到了最后关头,他允许妻子放弃心爱的女儿,将她送给老乡也好,舍弃也好,总之,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不能为了保住他的女儿,影响到其它同志的安全。
这是左权将军在危难时刻交代给妻子的最后一件事,这个决定看似残忍,可在那战火纷飞的年月,为了民族存亡而抛下骨肉的共产党人又何止他一家。
1942年5月25日凌晨,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展开,日军集结了3万多兵力,兵分五路奔袭八路军总部,数千干部战士被包围于辽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在突围过程中,左权指挥部队为根据地的数十万军民垫后,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壮烈牺牲,诠释了一代名将的荣光,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太行山脉的十字岭。
当左权以身殉国的噩耗传来时,中央领导和华北千百万军民十分悲痛,作为生死与共的老战友,彭德怀更是五内俱焚。
当年10月,晋冀鲁豫边区军民在涉县公祭左权将军,彭德怀在《左权同志碑志》碑文里写道:
露冷风凄 恸失全民优秀之指挥 隆冢丰碑 永昭坚贞不拔之毅魄。德怀相与也深 相知更切。用书梗概,勒石以铭,是为志。
那年,左权年仅37岁,而他心爱的女儿才2岁。
左权牺牲后,党组织第一时间全力保护他的遗孀和女儿,刘志兰被安全转移,在后方保育院中的左太北也被精心呵护了起来。
图|左权将军一家三口合影
小太北天生就与她父亲一样,聪明可爱,极讨人喜欢,刚进保育院不久,就和刘太行(刘伯承长子)等小朋友玩在了一块儿。
那时的她并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已经牺牲了,也不明白这群来看她的叔叔伯伯们为什么表情都那么凝重。
一向以硬汉著称的彭德怀红着双眼,暗暗握拳,他和左权是多年老友,战友惨死在日军围剿中,这个仇必须得报。
彭德怀说话向来是一口吐沫一个钉,得知那日偷袭我军的是日军第36师团“益子挺进队”后,彭德怀一直派人调查这支部队的去向。终于在1942年12月,也就是左权牺牲的7个月后,他得到情报,“益子挺进队”的一个小队要在春节期间赶往祁县参加一个庆功会。
这时的八路军正处在最困难的时期,部队经历了日军三次围剿后已经大伤元气,连总部周围能抽调的作战部队也已经不多了。
再怎么困难,这批日军也一定要杀!不光是为了给死去的战友们报仇,还要让日本侵略者和那些投降派知道,共产党人对待侵略者和卖国求荣的走狗,向来是“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以当时彭德怀身边能抽调的部队实力,想强攻县城肯定是不行,即便能打下祁县,也无法阻止日伪军四面八方的增援部队。
于是,彭德怀决定派一只精锐化妆成老百姓,潜入县城暗杀这批日军。
而想要装成百姓潜入县城就不能携带武器,于是,彭德怀在手中仅有的几支队伍里抽出30名骨干组成了暗杀队,并让警卫团的格斗能手刘满河给这30名战士进行徒手格斗特训。在经过两个月的秘密训练后,暗杀队秘密潜入县城,趁着“益子挺进队”正得意忘形地庆祝之时,一拥而上,用匕首将他们悉数杀尽。
老友的仇算是报了,然而,他的女儿要怎么办呢?太北还不到3岁,而她的母亲刘志兰也才25岁,一个年轻的母亲带着一个年幼的女儿,未来的路要怎么走呢?
彭德怀主动担当起了父亲的角色,彭德怀向来性格耿直,对手下人那是如钢铁一般,然而对太北这个女儿却是绕指柔。
左:彭德怀,右:朱德
彭德怀一有空,就会带太北出去玩,将自己所有的关心都给了这个女儿,平时,大家看到的彭德怀都是一脸严肃、威严的样子,唯独在小太北面前,彭德怀却是笑意满满。
也只有这个女儿,敢在说一不二的彭德怀面前撒娇耍赖,有一次彭德怀带她逛街时,小太北的目光被路旁书摊的一本小人书吸引了,停住脚步喃喃地想要买这本小人书,彭德怀细看之后发现那是一本教授妇女现代接生方法的小人书,根本不适合小孩看,于是想带着小太北继续走。
发现伯伯不给买,小太北先是恋恋不舍的小声念叨,后来索性蹲在地上哭了起来,她这一哭可算直接击中了彭德怀的要害。平日里威风八面的彭德怀也只能认了输,哭笑不得地给她买了那本小人书,直把她哄乐了,“父女”俩才其乐融融地回了家。
那本教授妇女接生方法的小人书也成了左太北有生以来的第一本书,后来左太北每每想到那本小人书,都不禁苦笑,但心中总会有一股暖流滑过。
左权牺牲后,彭德怀就当起了父亲的角色,每次从前线回来,都会给太北带回不少好吃好玩的,将她接到自己家照顾,
时光荏苒,转眼间全国已然解放,左太北也到了该上小学的年纪了,左太北进入了专门为前线军人子弟创办的寄宿制学校北京八一小学。
随着学识的增长,左太北知道了更多关于父亲的事迹,尽管对父亲的记忆和样子越来越模糊,但父亲的形象却越来越清晰。
毛主席称赞“左权是神枪手,两杆子都硬的将才”。在父亲牺牲后,毛主席还破例将他所在的县城辽县改名为“左权县”,并下命令说:“除了左权,谁也不可以再把名字作为县城名。”
1952年的六一儿童节,一直关心着下一代成长的毛主席来到北京八一小学看望孩子们,左太北等七名同学代表全校师生向主席进献了花环。之后,毛主席亲切询问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主席轻声问太北:“你叫什么名字”。
左太北乖巧地答道:“我叫太北。”
“为什么太北呢?”毛主席觉得这名字挺奇怪,好奇问道。
太北镇定地回答道:“是我爸爸起的名字,我生在太行山北边。”
看这小女孩的年纪也就十二三岁,毛主席知道她出生的时候太行山还是我军的抗日根据地,能给女儿起这样一个名字,想必她的父亲应该是我军的某位将士。
想到这里,毛主席更是亲切了许多,便问你的爸爸是谁,此时左太北黯然答道:“我爸爸是左权。”
知道是左权的女儿后,原本笑容和蔼的毛主席脸上顿时变得凝重了起来,紧握着左太北的手沉默良久后,终于缓缓开口问她家里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又问她家里是否有困难?
图|毛主席和左太北合照
看着老战友的女儿回答家中一切安好,自己学习和生活也不错后,毛主席总算欣慰地点了点头。随后,又拉着左太北叫人给他俩合了张影,那张与毛主席的合影后来被左太北视为最珍贵的礼物珍藏了67年,直到2019年去世。
1957年春天,左太北的继父陈守中调到包钢任党委书记,全家都要从北京前往包头,那时的太北正在北师大附中读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包头的教育自然比不上北京,刘志兰就希望将女儿继续留在北京读书。
在给女儿办好住校之后,刘志兰找到彭德怀的妻子蒲安修商量,希望他们帮忙照顾女儿。
彭德怀听了这话后直接说道:“住么子校嘛,快让她搬过来住,这里离她那个学校还近,正好和玉兰做伴”。
彭德怀口中的玉兰正是他的侄女彭钢,也在北师大附中读书,比左太北高一个年级。
彭德怀一生清贫,家里房间有限,为了让太北住得更好一些,他特地给自家书房做出一个隔间,叫侄女彭钢搬到隔间去住,把彭钢的房间让给太北。
住在彭德怀家里的太北,每天晚上在学校吃完饭后,总是高高兴兴地跑到彭德怀所住的永福堂,喊一声:“伯伯、阿姨,我回来了!"
左太北经常回来的时候,彭德怀和浦安修还没有吃完饭,左太北就安静地坐在饭桌边上陪他们聊天,等老俩口一放下筷子 ,左太北就迅速把剩菜剩饭倒进碗里,一扫而光,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么能吃,这时,彭德怀总是笑眯眯地说:“吃吧,吃吧,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你爸爸和我一样,个子矮,就是因为少年时代挨饿,你要吃饱,长大个,超过你爸....”
彭德怀对左太北真是如父一般关心,左太北经常不吃早饭就去上学,彭德怀就问浦安修和彭钢:“太北呢,怎么不吃早饭就走啦?”
晚上回来后,他又会批评道:太北啊,你不能饿肚子去上学,不吃早饭,对身体有害啊。
有一次彭德怀说:“太北,你吃东西嘴刁,吃黄油不喝牛奶,吃大虾不吃虾皮”。就连左太北自己也惊讶,彭德怀的观察力如此之细。
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彭德怀对太北虽然很宠,但却绝不是溺爱,那时彭德怀办公室里有一台黑白电视,在那个年代,即使是中南海里,电视也是稀有物,左太北经常晚上往彭德怀办公室跑,就为了看热播剧《静静的顿河》。
彭德怀总会板着脸说:“不许看电视,回去做功课。”
“伯伯,我的功课早做完了 我就看一小会儿,还不行?”左太北说道。
“不行!要用功!浪费时间多可惜呀?你爸爸当年是怎么学习的?在太行山打日本鬼子,战斗间隙他还要写军事论文呢!”对左太北来讲,用父亲的故事来教育她是最有效的。
彭德怀的院子里,有一块巴掌大的地,种了一些青菜,彭德怀每次下地干活,总会大喊“太北,出来,帮我浇水”。他要让衣食无忧的左太北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图|左太北在父亲左权的画像前
高二之后,左太北经常晚上熬夜做功课到很久,彭德怀经常出来敲窗户:“太北 要睡觉了!"
屋里应道:“一会儿就睡!”
过了一阵子,彭德怀从办公室走出来,见左太北的屋里还亮着灯,就再敲窗户:“怎么还不睡?”
在彭德怀的呵护下,左太北成绩优异,如愿考上了哈工大,当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左太北激动得一蹦老高,赶紧拿给彭德怀看,想将这份喜悦跟养父一同分享。
彭德怀看到后自然是高兴,但知道太北要去哈尔滨上学了,也很舍不得。将一个小包裹交给左太北说:“这是国家给烈士子女的每月20元抚养费,我一直替你存着呢,现在你长大了,该把它交给你了,别乱花。”
左太北听着彭德怀的嘱咐,早已泪如雨下,这些年来,他一直扮演着父亲的角色,给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现在自己长大了,要走了,养父心里自然是很舍不得她的。但是为了太北能茁壮成长为对国家人民有用的人才,彭德怀只能将这份舍不得压在心底。
临走前,左太北紧紧抱住养父,向他承诺自己每年放假都会回来看他。而她也确实没有食言,在读大学的几年里,只要一到放假她都会跑回家看望彭德怀,看望这个养育她多年的老人。
读大学时的左太北,因为自幼就生长在集体环境,所以非常容易融入校园生活,人缘极好,学习又十分努力,可以说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可美中不足的是,正是因为她从小就一直在集体环境生活的缘故,所以直到25岁时,竟还没有男朋友。
在那个早婚早育的年代这可是件不得了的事,为了解决她的个人问题,也着实愁坏了她那些“爸爸妈妈”们。这可是烈士左权的女儿,再这么耽误下去可怎么对得起老战友呢?
25岁这年,通过一位校友姐妹的介绍,左太北遇到了后来相伴一生的沙志强,而说起二人的相知相爱也与左太北的父亲左权有着一些关系。
图|读书时期的左太北
也许是上天注定的缘分,在二人第一次见面时,如约赶到见面地点的左太北,发现对方是个身材高大且眉清目秀的男子,但更惹她注意的是,当天沙志强还穿着一身军装,裤子上打着两块补丁。
这个发现不禁让左太北两眼一热,对这个高大男子有了莫名的好感,因为在彭德怀伯伯等人对她的讲述中,她父亲生前就是这个形象。
沙志强比左太北大三岁,毕业于清华大学,父亲和左权一样是一位老革命家,他自幼在农村长大,生活简朴学习又刻苦,这些都与左太北很相似,二人自然性情相投。
经过交谈,左太北还得知,原来她父亲还是沙志强的偶像,这就使这对年轻人更加有了话题。
不久后,二人便订婚了,左太北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北京一个军工科研单位工作,但未婚夫沙志强却在外地上班,两人每年只能在探亲假时见上一次,平时都是书信来往。
虽然分居两地,但两个热爱生活、积极工作的年轻人不但感情上没有任何影响,反而通过鸿信传书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增进了感情。一直生活在集体中从未做过女红的左太北,还利用闲暇时间每年为沙志强织一件毛衣,因为不会算计针数,费尽心思所织的毛衣,不是大了就是小了,沙志强往往都穿不上。
但二人的感情却在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之中,逐渐加深。
图|右一为左太北
32岁时,左太北和沙志强终于喜结连理,并在不久后有了第一个女儿,为了纪念出生于湖南的左权将军,沙志强为女儿取名“左湘”,之后,他们又有了一个儿子,取名沙峰。
1982年,左太北收到母亲从外地寄来的一个包裹,里面是她的一封信和为女儿保存多年的一些物件,都是左权生前留下的,其中最为珍贵的就是父亲左权给他们母女俩寄过来的十一家书(本为十二封,其中一封没有寄到)。
母亲在信上说道:“你爸爸给我的11封信,充满了和我们分别21个月里的想念之情,饱含着深厚的爱,和将来团聚的渴望,更主要的是讲了他的战斗生活。如果说留遗产的话,这就是我留给你的最宝贵的遗产”。
在信的末尾,刘志兰还饱含深情地写道:
“对你父亲的思念让我流泪了 ......你父亲这样一位好同志的殉国,不仅是对我们家庭的、也是党和国家的巨大损失。总之,他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非常宝贵的。”
左太北打开信封,一封一封地看着爸爸生前写给她们的信,此时,她已经是两个孩子母亲,为人母之后,她终于能体会父亲当年的心情,在当时那个严峻的形势下,如果换做是她,她也会做出与父亲同样的抉择,宁可忍着心中剧痛放弃自己的骨肉,也绝不会给组织增添负担。
读了父亲的这些信后,左太北做出了一个人生的重要决定,与丈夫一同申请,继承父亲生前遗志,前往太行山革命老区工作,帮助那里的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
图|左太北和母亲刘志兰
在那里,左太北与丈夫为改善老区的贫困状态做了很多工作,还用自己的工资去贴补当地贫困百姓,而她们自己的家里,却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沙发弹簧早已坏了,坐下去就起不来。沙志强的衣服和书没地方放,就全部堆在狭窄的床上,但即便是这样清贫的生活,夫妇俩因为有着信仰的支撑,依然过得很快乐、充实。
工作中的左太北始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先后参与了多个国防建设项目的调研、勘察、立项工作,其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由于工作极其出色,左太北还一度担任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计划司副司长,以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奉献了一生。
生活中,朴实、善良、乐观向上的左太北也成为当地百姓眼中的学习榜样,老百姓们纷纷赞叹:“大姐,不愧是左权将军的后人”。
2019年6月25日,左太北因病与世长辞,享年79岁。这位生前从未向党和国家提出过任何要求的老党员,在去世后,国家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三任国务院总理为其进献花圈,以此来表达党和人民对这位共和国功臣的敬重。
左太北虽然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但她却从没有缺失父爱,在那11封信里,左权写尽了他对女儿的爱,失去亲生父亲后,彭德怀又给了她父亲的爱,彭德怀所给予的一切,不是父亲却胜似父亲。
在战场上是同一战壕的兄弟,战友牺牲后,主动承担他的责任,这样的精神正是这个浮躁年代,情谊经不住考验时,最需要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