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龙爪手工制作(探秘吉隆埔仔村草龙制作工艺)
中山陵龙爪手工制作(探秘吉隆埔仔村草龙制作工艺)正在制作草龙的村民蔡冬维介绍,龙身制作已经是整个草龙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工艺并不复杂,用竹藤扎成一个个圈,用粗粗的尼龙绳把这些圈固定成一条长长的圆柱形,在外面裹上用稻草编成的一块块小席子,捆紧。龙身上每隔一段距离,用稻草编成的粗绳弯成3个小半圆形作为龙鳞,每隔一段龙身上就插有3根清香。因为在元宵节舞草龙时,草龙身上插着的香火都会被点燃,看起来就像一条火龙。昨日中午,东时记者来到吉隆镇埔仔村一列村民楼房面前看到,一条长长的草龙龙身靠在楼房前,龙身用竹片和铁线捆扎而成,用纱布包裹。村民拿起捆扎成蓑衣般的稻草席子,依次覆盖龙身,并用铁线和胶绳捆绑。元宵佳节又至,今晚,广东省舞龙之乡——— 惠东县吉隆镇将举行元宵舞龙,20多条“龙”舞动和穿行在吉隆的城乡,欢乐闹元宵。不过,在吉隆镇,除了埔仔村埔仔村民小组舞草龙外,其余地方舞的都是布龙。因草龙的狂野与原始,埔仔村舞草龙活动每年都尤为引人入胜。据悉,
蔡冬维将草龙的龙头和龙身接上展示给记者看,整条草龙长26米,有19节。孩子们在一旁围观。
龙头 蔡冬维提前几个月就开始准备做龙头。
龙身 做草龙的稻草颜色接近金黄,每根的长度几乎一致
龙尾 和龙头一样,龙尾的制作也是最难的部分。
元宵佳节又至,今晚,广东省舞龙之乡——— 惠东县吉隆镇将举行元宵舞龙,20多条“龙”舞动和穿行在吉隆的城乡,欢乐闹元宵。不过,在吉隆镇,除了埔仔村埔仔村民小组舞草龙外,其余地方舞的都是布龙。因草龙的狂野与原始,埔仔村舞草龙活动每年都尤为引人入胜。
据悉,吉隆舞龙在过去都是舞草龙,如今,只有埔仔村草龙保存着久远的制作工艺。埔仔村草龙是如何制作的?昨日,东时记者来到埔仔村一探究竟。
收晚造时备稻草
昨日中午,东时记者来到吉隆镇埔仔村一列村民楼房面前看到,一条长长的草龙龙身靠在楼房前,龙身用竹片和铁线捆扎而成,用纱布包裹。村民拿起捆扎成蓑衣般的稻草席子,依次覆盖龙身,并用铁线和胶绳捆绑。
正在制作草龙的村民蔡冬维介绍,龙身制作已经是整个草龙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工艺并不复杂,用竹藤扎成一个个圈,用粗粗的尼龙绳把这些圈固定成一条长长的圆柱形,在外面裹上用稻草编成的一块块小席子,捆紧。龙身上每隔一段距离,用稻草编成的粗绳弯成3个小半圆形作为龙鳞,每隔一段龙身上就插有3根清香。因为在元宵节舞草龙时,草龙身上插着的香火都会被点燃,看起来就像一条火龙。
埔仔村有2000多人,130多年来,舞草龙的传统不断。每年12月,村民们就地取材,用稻草制作草龙。做草龙的稻草颜色接近金黄,每根的长度几乎一致,细看之下也很难发现有特别不美观或发黑的地方。现年75岁的埔仔村村民蔡查灵,自年轻时开始制作草龙,他说,草龙的稻草收集是很有讲究的。每到年底晚造收获时,村里一些老人就会下到田里收集一些成色较好的稻草晒干、放好,到开始做草龙时,再拿出来用。
草龙长26米,有19节,历时两三个月。其中扎龙头需要一个多月,而且需要由熟练的师傅单人完成。
龙头龙尾制作最为复杂
扎龙头的师傅,便是今年45岁的蔡冬维,他承担了最复杂、也是最艰巨的龙头、龙尾制作。蔡冬维是当地一间幼儿园的校车司机,他利用两三个月的业余时间将龙头、龙尾扎好。
蔡冬维说,因为对舞龙感兴趣,小时候村子里的老师傅在制作龙头时,他就在旁边认真学,偷师加自学,十七八岁他就能独立制作草龙头了。
龙头和龙尾一般要在元宵节当天晚上才最后安放在龙身上,此外,它们做好后一直摆放在蔡冬维家里。在蔡冬维家里,东时记者看到,草龙龙头主要由稻草制作,制作精细,龙头先用竹篾和木头做好架子,一根根金黄色的稻草被紧致地编在龙头上,细腻的纹路就如同龙身上长出来似的。龙嘴边是稻草编成的角鳞,龙头及龙眼用编成辫子的稻草秆构成,龙舌头还能晃动。整个龙头龙须挺立、丝丝分明,龙口大张,透出一股霸气。
沿革
有400多年历史
吉隆舞龙有着400多年历史。在当地,还传唱着一首童谣“正月十五惊雷响,祥龙飞降吉隆上。保佑今年好年景,月月年年福安康”。这一民俗世代相传,成为吉隆一年中最盛大的民俗活动,人们在元宵节舞龙,祈求风调雨顺,合境平安。在吉隆有一种说法,那就是“过元宵大过过年”。
根据《惠东县志》记载,元宵舞龙有史料佐证的历史便有400多年。每到元宵节,圩镇有大型的舞龙竞技,多时有二三十条舞龙队穿街走巷,舞龙队所到之处,不管是工厂、商店还是民居,都燃起鞭炮,备好三牲等供奉品和香烛,迎龙入屋。而路人也会参与其中,钻龙身、拔龙须,希望沾点龙气,讨个吉祥意头。正是这种全民参与的习俗,使得元宵节这天,整个圩镇成了狂欢之城,除了自发参与舞龙的,外出甚至移居港澳的乡亲,在吉隆打工的外地人,甚至附近圩镇的人们都要赶过来看舞龙。吉隆舞龙的魅力可见一斑。
元宵节白天,圩镇二三十支舞龙队竞技的大型舞龙热闹、喜庆,一入夜,各村里的舞龙则显得更为神圣,更有仪式感。而这当中,尤以埔仔村为最大的特色,因其它地方现在都转为舞布龙,惟此处仍舞草龙。吉隆埔仔舞龙不讲究“舞”的技巧,只注重驱邪、纳吉的美好寓意。村民在草龙身上插上香,然后起龙,走家串户。家家户户接龙都很讲究仪式,每家门楣上都插上草叶,当草龙进屋前,先点燃家门口的稻草,进屋后,再点燃香火,接着先拜草龙再向草龙插香,口中念着“幸福安康”等祈祷语。草龙踏出家门后,主人家燃放鞭炮,并将手中的余香插到家门口。整个流程庄严神圣,极具仪式感。
当草龙拜完每家每户后已经到了晚上10时许,这时所有村民来到村中的空地上,穿龙架、摸草龙,然后就将草龙火化,寓意送龙上天。草龙火化后,村中各户还进行盛大的焰火表演。
舞龙活动都是民间自筹资金举办,这项活动有着广泛的民间基础。但扎草龙耗时费力,其传承也受到了挑战,全镇仅埔仔一个村还保留着舞草龙便可见一斑。
创新
为草龙加装灯饰
除了草龙,埔仔村民在元宵节也舞布龙。草龙被当地村民称为火龙,布龙也被称作锦龙。这种兼具传统特色和现代工艺的火龙和锦龙,是在埔仔村手艺人的对制作龙的兴趣和热情中,逐渐发展而成的。
在最初人丁不那么兴旺时,埔仔村只有一条草龙。到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埔仔村才慢慢发展成两条草龙。上个世纪90年代后,形成今日的一条草龙和一条布龙。“其实布龙的制作手法更为简单,但我们都不想失去传统工艺,草龙就一直被保留了下来,这门手艺也一直有人在传承。”蔡冬维说。
每年的元宵节晚上,埔仔村的草龙和布龙,草龙身上香火闪闪,布龙身上灯光灿灿,舞动穿行在村子里,在村民房屋进进出出,给村民送去热闹与祝福。
吉隆镇文化站站长张锦辉介绍,埔仔村舞龙是吉隆舞龙的代表,其原汁原味的仪式保留了吉隆舞龙的精华。埔仔村舞龙也为吉隆舞龙项目争光。2012年10月,埔仔村草龙参加广东省民间工艺博览会,揽回了银奖,次年春节前夕,有顺德的企业出30万元邀请埔仔村村民前去进行元宵节表演。这个请求被埔仔村人拒绝了,因为,龙队要留在村内舞龙,这个传统是金钱买不走的。
昨日中午,就在蔡冬维等人在为草龙做最后的组装时,村子的孩子们好奇地围观,他们面露得意笑容,他们知道元宵舞龙就到。一些年轻的村民,春节过完刚出去打工,也逐渐抽空或请假回来,为村中一年一度的盛事而再次回归。
龙头的一双眼睛用电筒制作,栩栩如生,龙头的线条走向之处装有彩饰灯,把开关打开,灯光闪闪。龙尾的做工也很仔细,草龙龙尾是用一根根稻草粘上去,布龙的龙尾也带有闪闪发光的小灯饰。蔡冬维说,在过往,这些灯饰是没有的,这些年为了提高夜间舞龙的观赏性,他别出心裁,将现代工艺与传统手工结合。
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杨建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