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天津市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一场舍与)

天津市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一场舍与)时代在变革中前行,历史在抉择中书写。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红绿灯又到草长莺飞时。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天津拥抱新时代,把握大逻辑,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把转变发展理念与转变政绩观结合起来,大力度挤掉经济增长中的水分,坚决不要徒有虚名的“速”与“量”,把战略重点转到拼质量、拼效益、拼结构、拼绿色发展上,用“绿色系数”考核发展成效,在津沽大地掀起一场影响深远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经历了转型的阵痛、坚守的煎熬、拼搏的艰辛,在“舍”与“得”的抉择和实践中,天津坚毅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政治账

一场“舍”与“得”的质量变革

── 天津保持战略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5年,一个重要的时间周期。

5年,一场深刻的质量变革。

又到草长莺飞时。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天津拥抱新时代,把握大逻辑,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把转变发展理念与转变政绩观结合起来,大力度挤掉经济增长中的水分,坚决不要徒有虚名的“速”与“量”,把战略重点转到拼质量、拼效益、拼结构、拼绿色发展上,用“绿色系数”考核发展成效,在津沽大地掀起一场影响深远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经历了转型的阵痛、坚守的煎熬、拼搏的艰辛,在“舍”与“得”的抉择和实践中,天津坚毅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政治账

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红绿灯

时代在变革中前行,历史在抉择中书写。

时针拨回到2017年岁末,增速一度全国领先的天津经济,突然来了一次“深蹲”──GDP增速由上一年的9.1%骤降至3.64%,增幅掉了近2/3。

经济失速,把天津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断崖式“跳水”的背后,既有统计口径的因素,更是天津“自揭家丑”“挤水分”的主动之为,也有产业结构偏重偏旧、新动能增长青黄不接、资源环境难以为继的局面之困。

站在经济拐点,直面历史低点,天津怎么办?

是在虚高增长的幻象中顾影自怜、沉迷陶醉、不能自拔,还是痛下决心、挤干水分、还原实打实的数字?天津市委倡导全市上下打开脑袋上的“津门”,深刻领会对天津工作提出“三个着力”的重要要求,特别是“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深刻内涵,深刻领会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的历史必然。

从“有没有”“有多少”到“好不好”“优不优”,这是我国迈上更高级发展阶段必须越过的坎。新的历史方位呼唤新的发展理念。既要看发展,又要看基础;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注重GDP增长,更要注重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提高──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是红绿灯。天津坚决算政治大账,坚决甩掉虚的、非绿色的、结构不优的GDP,把战略重点转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争当高质量发展的“先锋”与“闯将”。

当时,有人为天津经济失速“扼腕叹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却坚定地为天津打CALL。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件事背后折射出发展观念的主动调整。高速度增长不等于高质量发展,只有通过创新、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通过释放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才能给当地带来更大的实实在在的收益。”

冯奎调研发现,调整后的天津真正认识到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例如要解决产业结构不协调、产城功能不协调等问题,更好地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把港口的战略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找准了要害和病根,革故鼎新,发展才有后劲。”

接下来,人们看到了一系列势如破竹的“舍”──

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获得一组数据:天津淘汰落后产能,坚决整治2.2万家“散乱污”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到2020年钢铁行业全部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累计压减炼铁产能454万吨、炼钢产能690万吨,“钢铁围城”治理基本完成;严控燃煤总量,2016年至2020年压减燃煤总量485万吨、减少11.5%,“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被坚决遏制。

在天津的核心战略资源──天津港,一次性取消汽运散煤业务,煤炭运输由卡车全部改为铁路运输,倒逼港口寻找新的发展动能……

“舍”的过程注定伴随着阵痛。明里看,关停企业肯定对经济整体增长有影响,但背后却彰显着天津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天津市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一场舍与)(1)

2021年7月,天津津门湖新能源车综合服务中心启用,共设立71个充电车位、63个多类型充电桩,成为全国首个车联网体系化运营平台。

“我们减掉的低效率、不符合规划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园区就有一百多个,这些园区关停后留出宝贵的土地资源,给天津(西青)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北辰迪信通5G智能制造基地等高质量项目腾出空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业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处相关人士说。

有破有立,“舍”得果决,“立”也同样果决。5年来,这些与天津相关的话题一次次冲上各大平台热搜:

天津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天津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天津高扬创新驱动大旗,天津打造“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天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天津成功举办智能大会……

天津市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一场舍与)(2)

市民在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期间体验身边的智慧生活

人们关注天津,不仅是对这座城市放下数字包袱之后怎么走感兴趣,更是对新形势下区域经济如何真正实现转型升级感兴趣。一向敢为天下先的天津,在为自身谋发展的同时,也在为众多面临类似困境的城市蹚路径。

经济账

放下“历史包袱”,扛起“天津未来”

成立于2017年4月的海河产业基金,是天津经济转型换挡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5年前,天津市委、市政府从大局着眼,为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加快实现天津“一基地三区”定位,作出了由市财政出资200亿元设立政府引导基金的战略举措。

5年后,浏览海河产业基金的“投资引入项目图谱”,您会看到强大的明星阵容:紫光云全国总部、全球最大玻尿酸生产基地华熙生物、爱旭太阳能电池工厂、物联网独角兽G7……

对海河产业基金来说,这是艰难和充满挑战的5年:“史上最严”资管新规压缩了基金的募资渠道,百年一遇的重大疫情加剧了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都在抓产业升级,对新兴领域的“大块头”“新势力”的竞争无比激烈。每个项目背后几乎都有一段艰辛的故事。

这是海河产业基金的最新战绩:截至2021年年末,市财政累计拨款110亿元,海河产业基金实际出资128.64亿元,带动母基金实缴资金525.04亿元;通过投资带动,共实现项目返投215个,已到位1552.49亿元,落地项目杠杆撬动12倍,投资引入规模1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50个。

从一张蓝图,到千亿级母基金,海河产业基金的5年征程,是天津全市上下锚定高质量发展奋楫笃行的缩影。

天津深知,没有市场主体的发育壮大,就没有区域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活力和竞争力。

而对市场主体来说,税收与融资无疑是其最关切的两大方面。

记者从市税务局获悉,从2019年到2021年,全市3年累计减税降费1100余亿元。这是什么概念?据刚刚出炉的2021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去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41.04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621.87亿元。

在天津立中车轮公司,全国人大代表郭红静告诉记者,2021年,公司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连续升级,比例由75%提高到100%,并允许在预缴时提前享受。在天津开发区税务局的精准服务下,她所在的这家公司节省了企业所得税近200万元,疫情带来的资金压力有效缓解,大大提振了企业信心。

税费上做减法,是为区域经济的未来做加法和乘法,这同样是“舍”与“得”的辩证法。降费减税等于是给企业直接发现金、增加现金流,如同施肥施到了根上,根壮才能枝繁叶茂。放水养鱼,终会水深鱼多。

在融资上,据人行天津分行统计,去年我市“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的资金超4600亿元。其中,金融机构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330.55亿元、支持小微企业延期本金142.20亿元,有效解决了它们的融资难题和还款压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全市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产业中长期贷款分别增长7.3%、17.1%和22.9%。

“我们恪守‘应降尽降原则’,全面实施降费。”邮储银行天津分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截至今年2月末,该分行已将减费让利的阳光洒向4500多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全市情况来看,自去年9月30日减费让利政策落地以来,2021年全年天津市金融机构累计降费规模达1.05亿元,惠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10.06万户,企业对降费政策的满意度达99.44%。

北京冬奥会闭幕当日,时值天津首个氢能运输示范应用场景──荣程集团氢能源项目投用半年。这家天津民企“领头羊”当天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半年来,其投入运营的10辆氢能重卡合计行驶里程24.6万公里,货运总量70144.75吨,碳排放总量0,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6.52吨。如按一棵树一年吸收18.3千克二氧化碳来计算,相当于种了12000多棵树。

当人们把掌声送给这家“从制造到智造、从金属到金融、从钢铁硬实力到文化软实力”实现华丽转身的企业时,荣程人却把功劳归因于天津的营商环境。他们忘不了,市交通运输委相关人士先后深入一线走访调研二十余次,带队到苏州、上海、北京等地学访,以“解剖麻雀”和“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最终仅用156天,就实现了津沽大地的“氢突破”。

从打开脑袋上的“津门”到持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从直面挑战化解遗留问题到精准“拆弹”破除风险隐患,从夯实先进制造业底盘到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天津高质量发展的脉搏日益强劲。

民生账

不要“看上去很美”,而要“走进去很暖”

祛除“显绩”的浮躁,凝聚“潜绩”的专注,5年来,天津逐渐消解产业低端之忧,出清结构偏重之困,收获质量变革之实──

增速“稳”了。2018年3.6%、2019年4.8%、2020年1.5%(受疫情影响)、2021年6.6%,天津经济走出一条越来越稳的上行轨迹。2021年天津地区生产总值达1.57万亿元,增量超过1600亿元,为近年来最大增量;

结构“优”了。2021年,天津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两年平均增长9.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两年平均增7.3%。服务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1.7倍、54.3%和53.2%;

质量“好”了。2021年,天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增长11.3%,其中税收收入占比为75.8%。2020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9.1%,能源消费总量比2015年减少215万吨标准煤,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能耗双控目标;

创新“强”了。天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44%,5家海河实验室完成挂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均超过9000家。规模以上化学纤维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41.7%、18.9%、13.1%。

……

比发展质量,说到底比的是老百姓的获得感。

上周,鹅毛大雪不期而至,津城遭遇“倒春寒”。

“幸好还在集中供暖,咱们采暖期还将延长到3月底呢!”市民们纷纷感慨,竞相在手机里晒窗外雪景图。

天津已经连续6年启动提前集中供暖和延长供暖时间。公开信息显示,市财政为此每年筹措资金近3亿元。

“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天津每年民生支出占比达75%。千方百计让群众居住温暖、整洁、舒适,供暖时间从过去的120天左右延长至150天左右;完成超过145万平方米三年棚改任务,6.3万户受益;15.2万困难群众列入社会救助范围,发放社会救助资金22.3亿元……”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2021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从2017年到2021年年末,能充分体现市民幸福感的3个指标:民用汽车(主要为私人轿车)、快递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天津皆一路上扬。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从5年前的287.75万辆升至去年末的360.03万辆。快递业务量从5.02亿件增至12.34亿件,5年增长近2.5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年前的37022元涨到47449元,多了1万元。

城市环境的变化更是有目共睹。2021年,天津优良天数比例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眼下,入春多日的七里海水光潋滟,群鸟翩跹,美不胜收。

“到3月中旬,今春迁徙过境的东方白鹳数量已超5000只,主要分布于七里海、北大港、团泊、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沿海滩涂湿地。”市规划资源局森林野保处副处长教效同说。监测发现,越来越多候鸟选择在双城绿色生态屏障区停留。

截至目前,天津已观测记录鸟类达452种,较2014年增加36种。这背后是天津875平方公里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升级保护,是736平方公里绿色屏障的加快建设,是153公里海岸线的严格保护。如此体量的生态工程,也为天津长远发展埋下了伏笔,留下了战略空间。

舍去浮华的面子,得到厚实的里子。这样的经济账、政治账、民生账、长远账,天津老百姓会算。

近日,一直高度关注天津发展的国家发改委专家冯奎再次接受本报专访。几年前,他曾指出“天津需要蹲下去,再站起来。”如今他的看法是:“天津完成了深蹲阶段,正在克服各种困难,稳稳地站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冯奎注意到天津的一静一动。“静是冷静、平静。天津冷静地分析自身优势与不足,避开是是非非的‘风口浪尖’,营造出风平浪静、稳中求进的发展环境。”他说:“动是新动能与大动作。我注意到天津在数字经济、物流贸易、绿色发展等新动能领域的发展势头较好,新动能与传统优势产业结合紧密,产业有速度有体量有效益。”他尤为点赞的是,天津在制造业立市、绿色屏障建设、对外开放等方面“都有势大力沉的大动作,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5年风雨兼程,5年砥砺奋进。就像挥别应试考试转向素质教育的莘莘学子,天津摆脱“分数情结”,卸下“排名纠结”,坚定走向素质提升和内涵发展之路。因为选择了远方,纵有千难万难,又遇疫情突袭,天津的脚步依然铿锵笃定,拼来云开雾散,赢得春暖花开。

坚守高质量发展的本义

天津日报评论员

时间是常量,也是变量。“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同样,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发展,在紧要处,常常也只有几步。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个“转”,体现党中央对时代大势的清醒认识、对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新飞跃。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天津既有旧的历史惯性,也有新的路径依赖,如何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告别粗放的发展方式,走出要素驱动的思维禁区,加速经济转型、结构转优、动力转换,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这是一场“舍”与“得”的艰难抉择,也是紧要处的关键几步、阵痛期的重大转折。

高质量发展是更重内涵、更加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虚高虚胖,都不是健康的表现;一时风光,换不来长远发展。面临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天津横下一条心,盘清家底、还原本来,顶住各种质疑甚至唱衰、抹黑,大力度挤掉经济增长中的水分,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面向未来扎扎实实打基础、增后劲。从经济运行轨迹看,天津GDP增速一度跳水式下挫,但从发展质量和内涵来说,天津产业结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经济韧性日益增强,创新驱动引擎强劲,社会短板不断补齐,全民共享发展指数全国第一,高质量小康社会全面建成。5年埋头苦干,天津以时间换空间,降下了速度,升华了质量,舍掉了面子、得到了里子,挤掉了水分、夯实了基础,消解了隐患、温暖了民心。这正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正是天津勇于自我加压、自我革命的意义所在。

指出:“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速度,是民生改善、就业比较充分的速度,是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经济活力增强、结构调整有成效的速度,是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

回归高质量发展的本义,回味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回答新发展阶段天津何处去的时代之问,回到天津主动挤水分去虚高的历史现场,当我们打通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特别是用新发展理念之光鉴照天津这5年,就能够理解津沽大地正在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不纠结一城一池的得失,不纠缠单一的GDP排名,把战略重点转到拼质量、拼效益、拼结构、拼绿色发展上,让发展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让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增强,我们就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上。

“舍”“得”之间,有平衡之道,有转化逻辑。我们常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形容这些年的奋斗,用“闯关山、渡难关”形容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跨越一些常规性和非常规性关口。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彻底打开脑袋上的“津门”,咬定高质量发展不放松,算清大账,放下包袱,奋发有为,就一定能够把历史的“紧要处”变成闯关夺隘的“机遇期”,把发展的“转折点”变成关山飞渡的“窗口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质的飞跃。

来源:天津日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