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SPOC环境下以学习评价)
翻转课堂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SPOC环境下以学习评价)从Robert Talbert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来看,简单复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不难,依次按照上述5个步骤展开即可。但事实上,标准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难以适应不同学校的实际教学环境。不同层次的学校,其学科特点,信息化支持环境,学生学习特征等因素多有不同,标准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改革中有成功案例也有失败案例。究其原因是传统的翻转课堂模式难以个性化的适应不同的教学和学习环境。作为舶来品的“翻转课堂”必须“本土化”,才能“有效”翻转课堂,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的目的。2011年Robert Talbert[6]提出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如表2所示。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分为课前和课中两个阶段,共5个环节,课前通过观看视频、有针对性的练习达到知识传授的目的;课中通过快速测评、问题探究、总结反馈等活动促进知识内化。2014年在SPOC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回归小型在线课堂,实践“翻转
在SPOC环境下,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参与度,创新了以“学习评价”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传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细化为10个环节,“学习评价”贯穿始终。实践证明,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切实提高学习者积极性和参与度。
MOOC与SPOC
“MOOC(慕课)”和“翻转课堂”可说是当下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2013年美国学者布朗( Malcolm Brown)发表博文称,MOOC的发展已进入“后MOOC时代”。“SPOC”作为“后MOOC时代”MOOC的新样式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SPOC是英文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简称,可以翻译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和MOOC相比,有其自身优势(表1)。一是学习互动体验好。SPOC规模小(SMALL),人数一般是几十人到几百人,这就能保证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有很强的针对性,几乎能达到面授课程的学习体验;二是教学内容专业性强。众所周知MOOC的受众是无限制的学习者,因此教学内容必须设计得通俗易懂,满足普通大众的需求。SPOC的受众具有限制性(PRIVATE),例如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背景,学习经历等。这种情况下,可以适当加深教学内容的难度,增强知识的专业性。三是SPOC教学形式更丰富。MOOC课程是单一的网络教学模式,课程学习,讨论答疑等活动都是在线完成。而SPOC因为有地理范围的限制(例如:学习对象为在校学生),可以有效的实践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正如罗尔夫·霍夫曼所说:“SPOC=Classroom MOOC”。一般认为:SPOC主要针对围墙内的大学生和满足限制条件的在线学生两类学习者进行设置。它非常适合实体课堂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
2014年在SPOC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回归小型在线课堂,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课题组实践“翻转课堂”教学一学年,深入研究了SPOC环境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本土化”。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的概念自2000年被提出至今,国内外学者对翻转课堂的定义有很多。总结起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将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上传授知识,课外内化知识(作业、练习)的形式“翻转”过来,变成课前接受新知识,课堂上内化知识的模式。钟晓流等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出了比较权威的定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提供学习资源(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学生在课前完成对学习资源的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2011年Robert Talbert[6]提出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如表2所示。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分为课前和课中两个阶段,共5个环节,课前通过观看视频、有针对性的练习达到知识传授的目的;课中通过快速测评、问题探究、总结反馈等活动促进知识内化。
从Robert Talbert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来看,简单复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不难,依次按照上述5个步骤展开即可。但事实上,标准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难以适应不同学校的实际教学环境。不同层次的学校,其学科特点,信息化支持环境,学生学习特征等因素多有不同,标准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改革中有成功案例也有失败案例。究其原因是传统的翻转课堂模式难以个性化的适应不同的教学和学习环境。作为舶来品的“翻转课堂”必须“本土化”,才能“有效”翻转课堂,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的目的。
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的林肯高中,并逐渐被国内外的大、中学推广应用。高职高专层次学校和普通高中、本科院校相比,自身特点明显。例如:高职高专层次较大比例的学生学习动力没有高中阶段那么强,自主学习积极性,求知欲望也没有本科院校那么高。本次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效问卷数139份):61.15%的学生表示“自律性不强,没有时间或不想学习”。
在这种环境下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只有保证课前知识传授环节,学生积极自主学习,并能基本掌握所学,课堂知识内化环节,学生才能有效的参与问题探究等学习活动,才能保证整个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可以说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翻转课堂的参与度是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
本课题依托国内知名的MOOC平台,建立了《计算机基础》SPOC课程,选取本校2014级中药专业3个班学生,共139人,开展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研究。在翻转课堂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为目的的,以“学习评价”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以“学习评价”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学习评价是从“学生评价”和“教学评价”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对学习效果,学业成就的评价,即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事实把握与价值判断。在SPOC环境中,学习评价主要是指学生的网络学习评价。也就是在网络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进行把握、判断和评定,可能包括成绩、进步、能力增长以及其他成就、表现等具体内容。祝智庭教授一再强调认为,评价问题是远程教育服务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自主学习动力支持。覃美珍在其硕士论文中指出“学习评价”作为一种外部手段能够通过某种规定、提示、约束等对学习产生监控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促使学生持续学习下去。
xMOOC学习评价过程主要采用学习者自评、系统评价和同伴互评三种方式完成,同样SPOC学习评价也可采用这三种方式。根据网络学习评价的基本原则:面向过程、学习者参与评价,多元评价技术,数字化与人性化结合。本文增加了教师评价方式,同时提出了以“学习评价”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表3。以“学习评价”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仍然由课前和课中两个阶段组成,但被细分为10个环节(步骤)。其中学习评价覆盖了8个环节。下面详细介绍每个环节中学习评价的形式及作用。
在第2个环节(观看教学视频)中,教师于课前在视频中某个时间点针对重、难点或易混淆点插入了问题,学生观看视频时,SPOC系统会在相应的时间点弹出试题供学生答题,并将结果实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检验学习效果,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第3个环节(课前测验),要求学生在进入课堂学习前,针对教师布置的课前学习任务,在SPOC平台完成课前自主测验,测验成绩系统将实时反馈给学生,测验不达标不能继续学习,需要重复测验直到合格为止。最高分成绩计入平时学习成绩。这个环节应用了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以评价和反馈的形式帮助学生切实掌握课前学习任务。
第4个环节(填写知识查漏单),SPOC课程知识点是碎片化的,课前测验也不可能会覆盖所有知识点,这样就可能造成某些知识点被遗漏。知识查漏单将课前学习任务的所有知识点罗列成一个清单,学生对照知识清单发现自己遗漏的知识点。这个环节由学生自我评价,并实时反馈给自己,督促完成所有学习任务。
第5个环节(诊断性效果评价),诊断性效果评价其实是形成性评价的一个环节,教师在一个学习单元内,依靠SPOC平台,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访问量,在线讨论数,学习任务完成比,课前测验,互评作业等多项指标),对学生在该学习单元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督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本课题研究中采用的诊断性效果评价量化打分表如表4所示。某个学习单元综合得分=视频综合得分×25% 小节测验得分×35% 互评作业得分×30% 网络讨论得分×10%。值得一提的是,在量化打分表中,有一个视频反刍比的概念,所谓视频反刍比=观看视频所用时长/视频实际时长。例如某个视频300秒,学习者用270秒看完了,则该视频反刍比=0.9。当视频反刍比<1时,说明该生没有认真观看完整视频,可能是拖动了视频进度或者没有学习完。因此这种视频学习判定为不合格,视频学习综合得分=视频学习得分×最高反刍比。反之,当视频反刍比>1时,说明该生是反复看了该视频的,这种学习是合格的,是被鼓励的,此时视频学习综合得分=视频学习得分。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网络视频的自主学习是最重要的内容,因此视频学习得分的客观公正性显得尤为重要。
第7个环节(快速,少量测评),教师根据选讲的内容(一般就是第5个环节中,教师总结的学生薄弱知识点),可以采用课堂提问或者依靠SPOC平台的测验功能对学生进行少量快速测评,并将结果实时反馈给学生,当合格率高于80%时,可进入下一环节,否则将重新调整课堂组织策略,或安排重新讲解,或在互评作业中突破该难点。
第8个环节(问题探究及操作训练),教师在课堂上根据问题探究情况,操作训练情况,对参与学生进行评价打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该环节的评价打分计入平时成绩,影响期末成绩。
第9个环节(总结与反馈),教师课堂教学环节进行课堂小结和实时反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找出学习差距,强化学习效果。
第10个环节(互评作业),该环节相当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后作业”,采取同伴互评的形式,让学生互相给对方批改作业,根据评分标准打分,并将该成绩及时反馈给学生,计入平时成绩。学生根据标准评分,其实就是对照学习标准来自我审视学习的过程。哈佛大学教授ERIC MAZUR指出“与向教授请教相比,学生似乎更乐于从同伴那里获得指导”。因此互评作业,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课程的参与度。
综上所述,以“学习评价”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将学习评价贯穿翻转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以测验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巩固知识,以“计入平时成绩”的方式“强制”学生参与,以实时或及时的评价反馈,互评作业等形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以“学习评价”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效果
课题组为对比以“学习评价”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传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差异,随机选取3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开展以学习评价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教学,随机选取3个班级作为对照组,开展传统的翻转课堂教学。在SPOC平台能如实记录某个知识点,有多少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本课题设置的学习周期为一个星期)学完了该知识点,我们把已完成学习任务的人数和总人数的比例,称为参与度。例如:“计算机数制”知识点规定一个星期内必须完成,一个星期后,教师在SPOC课程后台,可以看到90%的学生完成了该知识点的学习,那么参与度为90%。课题组分别记录下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个星期N个知识点的平均完成度,并最终处理成两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参与度对比分析图(图1),通过图1中折线对比,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图1 两种翻转课堂学习参与度对比分析
(1)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前两周,学习参与度都不是很高,这是因为实行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前期普遍接受度不高,这属于实验的“破冰期”。从第3周开始,两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参与度均有明显升高,说明同学们开始接受这两种新的教学模式。
(2)从图1中折线图来看,实验组学习参与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学习参与度,即以“学习评价”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翻转课堂教学的参与度。
结束语
任何新潮的教学、学习模式都不是万能的,不能采取“拿来主义”。在探索和创新教学、学习模式中,一定要“因地制宜”,要从学习者特征、课程特点、学习环境制约等多角度进行“本土化”改造。以“学习评价”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丰富了传统翻转课堂教学环节,也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翻转课堂参与度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能更好的保证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作者:肖海鹏等,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