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硬汉现状(一场丑闻引发的好莱坞余震)
好莱坞硬汉现状(一场丑闻引发的好莱坞余震)2017年“韦恩斯坦事件”大概是一个燃爆点,为身处影视行业的女性争取权益,终于成为了一股摆在桌面上的潮流,辐射全球各行各业。 2019年终盘点系列到了第三期,小万选择一个较为特殊的维度来回顾。放眼外片市场,今年频出的好莱坞式女权现象,你怎么看?
本文作者是小万家族的@一里
徐克的隐藏版迷妹
2019年终盘点系列到了第三期,小万选择一个较为特殊的维度来回顾。
放眼外片市场,今年频出的好莱坞式女权现象,你怎么看?
2017年“韦恩斯坦事件”大概是一个燃爆点,为身处影视行业的女性争取权益,终于成为了一股摆在桌面上的潮流,辐射全球各行各业。
韦恩斯坦(图源@Forbes)
眼看社会思潮风起云涌,身处风暴眼的好莱坞也顺势而为,在近两年间生产了大批量以女性作为主角的电影。
尽管良莠不齐,但好歹数量是上去了,尽力地展现自己的进步态度。
就在最近几个月,中国观众也能在家门口的电影院里,接触到不少与这股潮流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电影。
例如堪称今年迪士尼一系列真人改编电影里最成功的《阿拉丁》。
没错,威尔·史密斯饰演的神灯精灵确实很吸引眼球,他的歌舞实力非常圈粉,电影里的3D特效也让人眼花缭乱。
但这部热闹纷呈的电影,究其实质,还是在关注“女性觉醒”这个主题。
茉莉公主身在保守的古代阿拉伯国度,父亲苏丹国王早早默认她就是自己的继承人,下一任君主。这是十分反传统的设定。
2019年版《阿拉丁》更叛逆的是,让当了几分钟苏丹的大反派贾方被众主角打败后,茉莉公主坐上王位,还亲自修例,允许君主和平民结婚,圆了自己与阿拉丁结为夫妇的理想。
在1992年的动画版中,仅仅让老苏丹修改法律,答应了这门婚事,便合家欢喜大结局。
由此可见,茉莉公主不再需要被王子拯救,也不用被庇护于父荫之下。迪士尼这回真的刚。
当然了,不管你爱不爱看,《沉睡魔咒2》《冰雪奇缘2》也全都是走大女主的路线。即将到来的真人版《小美人鱼》更是为有色人种女性争取银幕权利发声。
有没有王子拯救,有没有老国王保护,真的不重要。
迪士尼是幸运的,《阿拉丁》《冰雪奇缘2》皆跻身2019年全球票房前10名。《沉睡魔咒2》稍逊一筹,也排到了第20名。
如果说迪士尼公主电影的受众向来以女性为主,他们了解观众,观众也认他们的招牌,在女性题材上叛逆一把是完全可被接受的创新。那以下这些电影则更衬得上“颠覆”二字——
《终结者:黑暗命运》的回归很轰动,人们都好奇詹姆斯·卡梅隆如何打造这部“亲生续集”,毕竟此前有的续集质量实在不尽如人意。
一直以为,提到“终结者”,99.9%的观众会直接联想到阿诺·施瓦辛格。也就是说,这个电影系列向来是男性英雄扛大旗。
但《终结者:黑暗命运》给这个原始设定来了个180度大翻转。
之前几部《终结者》里本该是救世主的约翰·康纳,被置换成了角色功能近似的丹妮·拉莫斯——同样是人类反抗军首领,就像是一个年轻版的萨拉·康纳(约翰·康纳的母亲)。
不仅如此,守护她左右的战士角色也由女性担任:身为未来战士的人形机器格瑞斯,还有化身兰波、说出“I will be back”的老年萨拉·康纳。
她们完全有能力自救,也能互相救赎。她们不需要像曾经萨拉·康纳那样“怀胎十月生出救世主”,女性本身就可以是救世主。
或许你要问了,那阿诺·施瓦辛格扮演的T-800怎么办呢?
他不再是曾经所向无敌的模样,两鬓斑白,像个平凡人,解救着受到丈夫虐待的可怜女性和孩童,最终和反派角色同归于尽。有点悲壮。
可惜被寄予厚望的《终结者:黑暗命运》在票房上的表现,并不太理想。
这种强硬地将片中主角“性转”,在好莱坞并非新鲜事。
2016年时,曾经出现过一部全女性阵容的《超能敢死队》,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捉鬼敢死队”,结果票房惨败。
问题就出在老粉丝无法接受旧版的男性班底一律改头换面,变成全女班,为此还大肆攻击该片。
明年上映的《超能敢死队2020》估计会顺应观众的要求,重新调和男女比例。
反观1979年上映的雷德利·斯科特《异形》,其中女主角蕾普莉,实际上在初始阶段,曾被设定为一个男性角色,但最终由女演员西格妮·韦弗来扮演,成为传世经典。
所以“性转”并非不可行,但是有的电影坏就坏在“先入为主”,《终结者:黑暗命运》和《超能敢死队》都遭遇了类似的困局,票房相当不理想。
这不由得令人担忧起007系列未来的命运。在丹尼尔·克雷格出演完他最后一部邦德电影《007:无暇赴死》后,传言詹姆斯·邦德这个人物即将退休,他所有的一切,将由一名女性来继承。
而人选,据传是在《惊奇队长》中扮演卡罗尔·丹弗斯至交好友玛利亚的黑人女星拉什纳·林奇。
虽然还仅仅是未被确认的小道消息,也引来了大批007粉丝的不满。
由此可见,迪士尼之所以“幸运”,是因为他们延续了公主电影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升级改造——“老公主”开始自我觉醒,变得独立、坚强,以艾莎、安娜为代表的“新公主”,则从一开始就是极具自我意识的设置。
顺理成章的,她们更容易得到观众的喜爱。
而票房不利的“女终结者们”,依然还是被成见所打败。
起初大多数影迷走进电影院,本是冲着男性英雄去的,但当发现男性角色被强硬弱化,女性角色也生硬上位,未免产生一些不适感。
这不是女性角色的锅,而是编剧要思考的方向。
想要展现女性权力,想要观众接受新的设定,如果只是简单的“性转”,那就太敷衍了。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