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行动观后感400(看红海行动观后感)
红海行动观后感400(看红海行动观后感)从两个狙击手身上,就可以看出来林超贤这次,还是没有把故事讲好。从《激战》到《破风》,我一直不喜欢林超贤讲故事的水平。不过这次,我并不觉得剧情弱对整体的观感有多大影响,因为在战争场面上,这部电影已经足够优秀。林超贤肯定不能让所有人满意,但是我愿意他这样一直拍下去。 电影里有大量让人不寒而栗的镜头,因为有了海军站台,大量血腥镜头直勾勾地摆在了你的面前。满天飞的碎尸、特写的断手指,在给人感到不适的同时也在提醒着你,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了一个和平的时代,只是生活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家。谢楠回忆起自己丈夫和儿子在伦敦被汽车炸弹炸死那段,身在北京的我,突然害怕走出影院就遇到炸弹。但转念一想,这些问题至少在我身边,不存在的! 战争片里,我最喜欢的还是狙击手,但是这部片子里关于狙击手的戏拍的不好。几个命中敌人的镜头并没有新意,而且两次重复使用子弹时间,看一次就够了没想到还要来第二遍。反派狙击手角色也非常扁平,虽然
从这个角度去看,《红海》无疑是春节档的异类:它没有一丝喜剧属性,想要合家欢肯定不会是首选;它大量战争场面,或许会把一部分女性观众拒之门外。但是成功出品了《湄公河行动》和《乘风破浪》的博纳影业,既然敢把这部电影放在春节档,就自然有他们的道理。
我想,这种自信相当一部分应该来自《战狼2》的成功。去年一部《战狼2》,让内地电影人看到了内地增量市场有多么可怕。春节期间,当初那些观众回到家,再来看一部质量可能更好的《红海》行动,一定会成为同龄人之间社交活动的首选。所以,春节期间讨论这部电影,除了评价影片本身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想聊一聊,《红海》究竟能否像《战狼2》一样,引发观众们的观影热情。
《红海》是一部团队电影,8个人营救1个人。主要传播的思想就是,军人的命令,执行军令如山的道理。团队戏传递给观众的信息,往往是团队配合、集体荣誉。这种结构,注定不会像冷锋一样搞个人英雄主义。团队戏如果想激发观众的情感,必然是经历了团队失败、损失队员之后,来一次非常漂亮的大反击,最后情绪达到高潮。可惜的是,《红海》几场高潮戏都像开了挂一样,导致最后的结尾没办法层层递进让观众有明显的感知。看完之后我内心OS:这哪儿是红海行动,明明是轰轰轰海行动啊!
看到一半我突然意识到,这部电影竟然是国产片。不知道军迷们看完这部电影以后会有怎样的感受,但我在《红海》里,看到了影片在场面调度、战争戏还原方面做到了目前国内顶级的水准。几场战争戏的时间非常足,弹药量也非常足。电影开头专门提了一句,战场上会用欧洲标准的武器,里面的装备够军迷们讲上半天了。对我这种小白来说,武器装备确实比之前的许多同类型影片要先进了许多。无人机榴弹、烟雾火箭弹、全新的狙击步枪,新武器与新打法的配合,确实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地方。近距离展现自杀式汽车炸弹,就这一个细节,比之前看过所有恐怖分子的新闻都要让人不寒而栗。
电影里有大量让人不寒而栗的镜头,因为有了海军站台,大量血腥镜头直勾勾地摆在了你的面前。满天飞的碎尸、特写的断手指,在给人感到不适的同时也在提醒着你,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了一个和平的时代,只是生活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家。谢楠回忆起自己丈夫和儿子在伦敦被汽车炸弹炸死那段,身在北京的我,突然害怕走出影院就遇到炸弹。但转念一想,这些问题至少在我身边,不存在的!
战争片里,我最喜欢的还是狙击手,但是这部片子里关于狙击手的戏拍的不好。几个命中敌人的镜头并没有新意,而且两次重复使用子弹时间,看一次就够了没想到还要来第二遍。反派狙击手角色也非常扁平,虽然用了吃干果这样的细节去完善,但整体还只是一个完成角色需要的工具。
至于顾顺和李懂,我相信剧本里一定写的非常好,开场顾顺作为团队的闯入者,又桀骜不驯,一定是为后面的冲突埋下伏笔的。而李懂作为观察员,刚开始手抖的镜头就给这个角色埋下了伏笔,两个人在一起肯定会有精彩的戏剧冲突。可惜了,后面两个人一直蜜汁和谐,李懂瞬间就成长了。考虑到这部电影的牵头机构,整体风貌不能有任何污点,所以可以理解这样的处理,但作为一部电影,真的不是多好。
从两个狙击手身上,就可以看出来林超贤这次,还是没有把故事讲好。从《激战》到《破风》,我一直不喜欢林超贤讲故事的水平。不过这次,我并不觉得剧情弱对整体的观感有多大影响,因为在战争场面上,这部电影已经足够优秀。林超贤肯定不能让所有人满意,但是我愿意他这样一直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