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先生生于哪一年(她和爱人的名字被命名为两颗行星)
李佩先生生于哪一年(她和爱人的名字被命名为两颗行星)工作人员用力地把两具尸体分开,发现夹在他们中间的,竟然是一个皮质的公文包,里面放着重要的文件。大家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在到达终点时竟然出事了,飞机在降落时突然失去了平衡,在400米的高空中猛地向下掉落,整个过程不到10秒的时间。飞机坠落的地方,只有1人幸免,其他13人的身体都被烧焦死亡了,尸体散落在各处,看不清模样,空气中烧焦的味道,闻着令人想吐。事故现场上,出现了令人惊讶的一幕:有两具尸体紧紧抱在一起。
1968年12月4日,郭永怀带着一份在实验中发现的重要数据文件紧急返回北京!
那份数据,关系到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实验的成功。
飞机开了一夜,天空逐渐变亮。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
在到达终点时竟然出事了,飞机在降落时突然失去了平衡,在400米的高空中猛地向下掉落,整个过程不到10秒的时间。
飞机坠落的地方,只有1人幸免,其他13人的身体都被烧焦死亡了,尸体散落在各处,看不清模样,空气中烧焦的味道,闻着令人想吐。
事故现场上,出现了令人惊讶的一幕:有两具尸体紧紧抱在一起。
大家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工作人员用力地把两具尸体分开,发现夹在他们中间的,竟然是一个皮质的公文包,里面放着重要的文件。
在他们的保护下,这个公文包里的文件没有损害。
后来经过确认,才知道这两个人就是:郭永怀与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01原来,在突发情况下,他急中生智,立马大喊警卫员与自己一起保护好重要的文件。
幸存者回忆道:“在飞机出现剧烈晃动的时候,有个人大声喊着我的公文包!”
连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关心着国家的事业。
1999年,国家授予郭永怀“两弹一星”的功勋奖章,他是23位元勋中唯一不在世间的。
钱学森面对采访时,曾赞扬道:别人说我抵5个师,那么,郭永怀得抵10个师。
郭永怀与钱学森一样是美国气体力学师冯·卡门的弟子。
在祖国急缺科学家时,他带着妻子与女儿来到中国,毛主席亲自出来接见他们,钱学森邀请他一起来工作。
可惜的是,一个人才就在一场飞机意外中去世了。
消息传到国务院后,周总理哭了起来,良久不语。
而在家里等待丈夫工作结束回来的妻子李佩,更是心痛到极致。
她没有嚎啕大哭,当时照顾她的顾淑林陪了她一夜。多年过去后,顾淑林依然忘不了李佩那晚有多煎熬,她在书里写道:
她极其镇静,晚上我和李佩睡在同一个房间,一整夜我的神经都是非常紧张的,这个打击来得太突然了,这一夜她可怎么过。
然而,那天夜里,李佩完全没睡,她躺在床上没有一点动作,只是偶尔发出轻轻的叹息声,这个声音听着令人感动心痛。
也许,那天晚上,她在回忆关于丈夫的一切。
李佩与郭永怀是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认识的,李佩来到这所学校上学时,刚好郭永怀在里边任教。
那段时间,李佩常常与郭永怀一起散步在康纳尔大学。
时间久了,两个人相互都有了好感,晚年李佩回忆自己恋爱时,微笑地说道:他长得不帅,但是很高。
02交往两年,他们在纽约举行了婚礼,这对才子配佳人的婚姻,成为了康纳尔大学公认的模范夫妻。
结婚后,两个人有了自己的女儿,李佩也留在康奈尔当教授,他们在美国生活稳定,条件优越,有着大好的前途。
然而,他们却准备回到祖国参与建设。
国外的朋友劝道:中国贫穷落后,留在美国才会有更好的前途。
郭永怀十分坚决:“家贫国穷,只能说明我们当儿子的无能!作为一名中国人,有责任回到自己的祖国,与人民一起建设美丽的河山。”
李佩也坚定地站在丈夫这边。
在回国之前,郭永怀做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事情。
在野外聚餐时,他当着所有美国朋友的面,亲手将自己积累的研究资料丢进火里,一叠一叠地烧掉。
这些年的心血瞬间燃成了灰烬。
李佩心痛不已,但她知道,这也是为了避免某些人找麻烦。
郭永怀安慰李佩:没关系的,知识都在我们自己的脑子里,别人是拿不走的。
他们在回国上船时,把自己的汽车送给了最后一个为他们送行的人。
这也说明了郭永怀与李佩长期留在中国的决心。
郭永怀夫妇来到自己祖国时,周总理在中南海亲自接见了他们,问郭永怀有什么要求,只见他心急地说:“我想尽快投入到工作中。”
钱学森也写信给他:欢迎你回来中国工作,已经为你准备好了办公室,是一间朝南的房间,窗外望出去是一排松树。
从美国的三层楼小洋房变成了一间小房子;从一流设备的实验室到落后几十年的屋子里搞研究;从领高薪开小汽车的富裕生活到拿着微薄的工资。
很难想象,他们是有着多大的决心与国家使命感,才心甘情愿接受这么大的落差。
有些人说他们这样是“傻”。但是,说他们“傻”的人恰恰是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回国的感受。
李佩的学生马石庄曾感慨道:“他们这代人当时回国为的是什么?一生对国家命运的关心,这种强大的使命感,不是今天的我们所能完全理解的。”
03丈夫去世以后,李佩继续完成着丈夫未完成的心愿,她将更多的精力都花在了中国的建设上。
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后,国家计划大规模招收研究生。
李佩响应号召,她带领了3名北京大学学员开始了外语教学的筹建工作。
那会,既缺乏教员,也没有教材。
为了得到“千里马”,她通过三种方式找老师。
一是请大学的老师兼职与退休老师;
二是到科学院的办公室找有没有求职的人;
三是自己创办应用语言学研究生班,培育师资力量。
没有研究生英语教材,她就自己写。她编写的教材还获得了国家优秀教材奖,至今仍在使用。
她让学生们读《傲慢与偏见》、《双城记》等原版语文书,所有的毕业论文,都要用英语陈述。
李佩的学生马石庄回忆道:李先生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是“人学”。
现在我自己在各种场合讲课或发言,都是站着的,这是跟李佩先生学的。
“李先生70多岁站在讲台上给博士生讲几个小时的课,从来没有坐过,连靠讲台的姿势都没有,他是我这一生中见过最伟大的老师。”马石庄说。
不仅如此,李佩先生还传授给学生们做人的道理。
在考试时,她只在黑板上写了个“honesty(诚实)”,便转身出去,等结束了再回来收卷子。
除了培育外语人才,她还开启了“中美联合招考物理学学生项目”,让学生们到国外去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当时没有托福、GRE考试,李佩先生就自己出题,在递交给美国一流大学的英文证明书中,只要有李佩的签名,就能通过。
这个项目进行了10年,950位学生奔赴美国留学,他们大多数人都成了祖国的中坚力量。
所以说,李佩被人称为一盏明灯,也是实至名归的。这盏灯,帮忙了许多年轻人的未来,照亮了他们的前程与祖国的未来。
钱学森在80岁获得了“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荣誉称号。李佩受邀请参加这次大会,可是她委婉拒绝了,原因是自己那天要上课。
连自己女儿去世时,她也没有耽误学生们上课。
李佩在79岁时,又迎来了一场人生离别,她45岁女儿患癌病逝。
中年痛失丈夫,晚年失去女儿,她承受了什么样的痛苦,没有人说得清。只见她有时会呆呆地站在阳台上,一站就是几个钟头。
几天后,她又像没事人一样,走到讲台给博士生上英语课,唯一不同就是声音沙哑了。
04李佩说:“你得有一桶水,才能给别人一杯水。”
70多岁了,李佩还在学电脑,80岁还给博士生讲课。终于等到退休,“钱学森之问”抛出后,她又开始忙活了。
81岁的时候,她创办了“中关村大讲坛”,并亲自邀请各领域的顶级大师演讲。
资中筠、沈天佑、甘子钊、杨乐等人都登过这个讲坛。有人感慨道:也只有李佩先生能请得动各领域最顶尖的人物。
而且,请这些大师来讲课,还全是免费的。
她微笑地对甘子钊说:“老甘,讲课费没有哦,只能给你一束鲜花。”后来,花也是李佩自己掏钱买的。
持续了13年,94岁的李佩实在是干不动,才关闭了论坛,但依然会开小会探讨。
她把自己晚年的精力全部奉献给了国家的教育,在经济上也是毫无保留。
2007年的一天下午,李佩去银行,把自己毕生的积蓄60万捐给了力学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陪同她一起去的李伟格说:搞个仪式吧。
老太太毫不犹豫地说:“捐就是捐,要什么仪式。”
连郭永怀的勋章奖章,她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45周年时,将这个直径8厘米,重515克的奖章捐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校长朱清见到奖章,感到不已。
而她自己则一直住在中关村这间陈旧的房子,房子的设施与郭永怀在时基本差不多,客厅里的沙发与茶几是回国时父母购买的,钢琴也是当年郭永怀用的。
那个陈旧的灰色旧沙发,60年来多少大人物都在上面坐过,有钱学森、施一公、钱三强、朱清等人。
虽然年老行动不便,但她也从不麻烦别人,坚持自己上厕所。
只有一次请求过邻居帮忙,那就是让邻居帮忙把14楼里的一颗迎春花搬到自己住的楼里,因为这是老郭喜欢的花。
杜拉斯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你年轻时很美丽,不过跟那时相比,我更喜欢现在你经历了沧桑的容颜。
年迈的李佩不仅外表干净整洁、从容平静,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还一直坚持化着淡妆。内心也能容得下大湍流,更值得大家尊称为“先生”。
先生本是指男性,为什么李佩是女性也被称为“先生。
将女生称为先生,一般是指女性出身书香门第,后来有很高的成就和荣誉,且德高望重的人,才可被称为“先生”。
李佩被称为先生,更是实至名归。
在钱学森96岁生日时,李佩先生专程赶来向他祝贺!
这个时候,钱学森讲话已经不太清楚了,但他竟然问起了李佩的家庭:“如今你有几个孩子了?”
90岁的李佩笑着说:“我一个也没有!”
突然,现场一片安静。
原来,这个看起来满面春风的老太太多年来都是一个人生活。
99岁了,李佩的记忆力越来越差,有时一个月给保姆发了3次工资。也是这一年,李佩因病去世了。
这位走了一个世纪的老人,见过军阀时代的旧中国,日本人的侵略枪炮、美国的高楼大厦。
最终,她见证并陪伴了中国从落后到繁荣的百年历史。
想想近百年前,1918的李佩才刚刚出生。
那时候父母还带有旧社会的思想,他们认为女孩子不能上大学。
可是,李佩就偏偏要上,她从小就带有抗争的性格,不会选择去服从。
她还自主把“李佩珍”的名字改为“李佩”。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不肯宅在家里,坚决要去云南西南联大上学,而父母担心他的生命安全,坚持不让她去。
后来,她还是不顾反对去了西南联大,去了这所郭永怀曾经待过的学校。
转眼间,100年就过去。
她用毕生精力,帮忙建设中关村,筹建外语教学与留学事宜,开论坛讨论等,完成了丈夫与自己建设祖国的心愿。
而她只是低调地说:“我的理想就是自己可以注意健康,过好生活,尽可能多为大家做些事,高远的理想我做不到,我只能帮忙周围的朋友们,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一点。”
2018年7月20日,有两颗星星被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编号212796的星星被名为“郭永怀星”,往下排的小行星则被命名为“李佩星”。这对夫妻双子星荣誉,是全世界唯一一个。
李佩与郭永怀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中国。
他们将自己的能力全部奉献给了祖国的建设,像他们这样的人,才是我们心目中
的星,才是值得大家铭记与敬仰的人。
本文作者:小海洋
责任编辑:蓝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