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能开创大明伟业(明王出世普度众生)
朱元璋为什么能开创大明伟业(明王出世普度众生)这时的朝廷暴政,君主昏庸无能,导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底层百姓大都安分守己,本想平平安安度过一生。那么佛一旦发火后会怎样呢?他们会展现其“怒”的一面。每个佛都有个对应的“忿化身”,如弥勒佛的化身是大轮明王 ,大日如来的化身是不动明王。其中隐喻了什么呢?
传言在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期,社会突然流传起了这样一句话:
“ 明王出世,普度众生 ”
什么是明王?
在佛教中,明王的身份就是佛的“忿化身”,佛也有发脾气的时候。
那么佛一旦发火后会怎样呢?
他们会展现其“怒”的一面。每个佛都有个对应的“忿化身”,如弥勒佛的化身是大轮明王 ,大日如来的化身是不动明王。
其中隐喻了什么呢?
底层百姓大都安分守己,本想平平安安度过一生。
这时的朝廷暴政,君主昏庸无能,导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民众是皇室的支持者,那么百姓就是皇家的“佛”,点燃了百姓的心中怒火,那么这个王朝也终将会被推翻。
其实,这句话的流传是为了激励天下有志之士联合起来,共同抗击元兵。并且说明了是有天人在领导,肯定能取得成功。当然,是激励也好,鼓动也好,天下的情势总是在偏向百姓的方向发展。
此刻,急需一位首领来统领众人。
朱元璋此刻在干什么呢?
处于流浪生活中的他,也多次接触到了这样的宣传。朱元璋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但是艰苦的生活也铸就了其坚毅、果敢的性格。他觉得自己的心中同充满了怒火,世道的不公,人生的悲剧,内心的不甘,他不愿意这样,他必须做点什么。
其实,朱元璋本身就是一位很好的绝境中突破自我,最终取得辉煌的例子,但是成功的背后往往是大量人生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一次次挫折后宝贵的经验积累。
父母去世,却无钱买棺材;
想和兄弟勉强度日,却又因天下饥荒动乱而不得不分开;
做了扫地上香,洗衣做饭的小和尚,想要混口饭吃,天下人都没饭吃,还可能供奉寺院吗?
流浪,流浪的生涯风餐露宿,却也开拓了朱元璋的眼界。
原来,世界不仅仅是他一人痛苦。
起义时刻显然,作为从底层社会摸爬滚打的人,朱元璋在聚集起义之前,就累积了大量的社会经验,这就是知道百姓需要什么,想要一个怎样的天下,而自己又需要做什么可以得到众人的支持。
他知道仅凭一人之力不可能和朝廷抗衡,他知道一时半会是成功不了的,他得忍,也得狠。
不忍,终究会被元兵击败,人生陷入一片黑暗;
不狠,得不到百姓们支持,坚定不了自己的决心。
看似矛盾的话,其实并不矛盾。意思就是不能一下子做大,要慢慢来。
这时的元朝却仍然执迷不悟:
1.天灾愈加频繁,百姓没有口粮,贫苦农民走投无路只能聚众起义
2.朝廷苛政重税,在这个时候还要打压百姓,一时间怨声载道
显然,不止一个人举起了大旗,广招天下有志之士,但是朱元璋此时不能,一没有追随者,二不能给自己的手下保障,他需要的是一个机会,一个被人提拔的机会,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
郭子兴聚众烧香,成为定远地区白莲会的首领。朱元璋儿时的伙伴汤和(也是后来的开国功臣之一”也在其中,他马上邀请朱元璋也来参加起义,朱元璋知道机会来了。
脱颖之时朱元璋入伍后,表现十分出色。
1.朱元璋作战勇敢,却又不是莽夫之为,多次试用计策打败元军,展现了他机智的一面。
2.朱元璋早先不识文字,他觉得当大人物不懂兵法,不识文字是耻辱。于是他在领兵的期间,也看了一些书。虽然仅仅是粗通文墨,但是在乱世之中,还是很快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
3. 朱元璋精明能干,处事灵活得当,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将获得的战利品全部都上交郭子兴元帅,这样做当然会让自己的领导很高兴。
4.朱元璋善于笼络人心,虽然上交了战利品,但是身为元帅的郭子兴不可能不赏罚分明,多少会给朱元璋的将士一些奖励。得了赏赐,朱元璋又说取得的成功不仅仅是他的指挥,更是将士的奋勇杀敌,所以功劳大家的,应该和众位兄弟分享赏赐。
朱元璋得到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当时的朱元璋正值青年,却能生活中安分守己,战场上身先士卒,又不图名利,恩怨分明,如此人才自然会得到首领的重用。于是郭子兴便把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 从此军中改称他为朱公子。
这样,朱元璋的好名声广泛传播开来。
另集势力,开创新局面郭子兴和孙德崖虽然同为红巾军,却因意见不合而矛盾重重。于是孙德崖等人则拉拢郭子兴的部将赵均用绑架了郭子兴,并且准备杀掉他。朱元璋闻讯后,率兵救回了郭子兴。
朱元璋认为郭子兴和孙德崖争权夺利实在是起义进程的阻碍,于是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靠自己的名声召集一直真正由自己指挥的军队。
募兵
朱元璋回乡募兵,因为自己的良好名声,不少人纷纷慕名来投效。朱元璋从自己招募的新兵中挑选了年少的伙伴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离开濠州,南略定远。
征战招兵
朱元璋一路打一路召集人手。
期间最为辉煌的一次是朱元璋领兵向东进发的时候,乘夜攻破定远横涧山的元军营地,元帅缪大亨投降。朱元璋从降军中挑选了精壮汉人二万人编入了自己的队伍,当即决定南下滁州。
能人相助
南下滁州的途中,李善长和朱元璋一见如故。
李善长以汉高祖刘邦为例劝说朱元璋:
只要效法刘邦知人善任,不乱杀人,很快便可平定天下。
朱元璋觉得此人有大才,自己想要建立一番功业少不了能人的帮助,于是留其做了幕府书记,并嘱咐李善长目前的重任是协调将领间的关系。
实际掌权者
在朱元璋进攻滁州时,郭子兴没有得力助手的帮扶,受到赵均用、孙德崖等人的排挤。
所以,朱元璋攻下滁州城不多久,郭子兴也来到了滁州。
也许是为了对郭子兴知遇之恩的报答,也许是有自己的私心,朱元璋在郭子兴来了之后立即交出兵权,此事广为传颂,朱元璋深得民心。
虽然表面上众人对郭子兴和他的家人很尊重,但是多半是因为朱元璋的功劳,领兵打仗,处理军中事务都是由朱元璋一手操办的,所以朱元璋这时才是真正的掌权者,拥有对下面将士的绝对领导权。
决胜政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是朱元璋奉行徽州谋士朱升提出的的策略,。
朱元璋在浙西驻扎6年 ,打算秘密扩张自己的实力。他在争取民心的同时,还不断网罗人才——朱元璋在应天专门修建了礼贤馆来接待知识分子,希望他们能够为自己效力。
这时的朱元璋决心要开创一个新的皇朝了。此时的他,已经在乱世中脱颖而出,有了自己的一方势力,而他也将不断扩充,实现自己的远大宏图。
今天讲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这篇文章什么看法呢?或者您对此事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呢?请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