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炯的三十首经典(最不屑一顾是书生)
杨炯的三十首经典(最不屑一顾是书生)做英雄,去战场杀伐,热血洒边关,是杨炯的梦想,所以他对王勃这样的青年才俊,对当朝文官都十分不屑。他见了当朝官员就叫他们麒麟楦。麒麟楦是唐代演戏时假充麒麟的驴子或马。杨炯指斥当朝穿着朱紫服饰的高官都是无德之辈,就像演戏时假充麒麟的驴子或马一样,虽然惟妙惟肖,但是揭掉覆盖在驴子或马身上的皮毛,原来不是麒麟,仍然是一头驴子或马。杨炯不独不服王勃,他谁都不服,他是个不折不扣的书生,却对书生最不屑一顾,杨炯对这个排名十分不服气,他的诗光明磊落,刚健有力,十分有阳刚气,他的人也十分性情,不谙世故,想什么就说什么,于是对排名公然挑衅道:耻与王后,愧在卢前。真性情,不拘泥,他不服气王勃,却推崇卢照邻。他的话传到王勃耳边,王勃无奈。
作者:月满天心
杨炯位列初唐四杰,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
四位诗人都对大唐诗歌的兴盛奠定了不同程度的基础,也对前朝文风的改变做出了贡献。四人虽被列为四杰,也是有排名的。《旧唐书•杨炯传》称他们为王杨卢骆。
大家公认,王勃排在第一位,其次就是杨炯,卢照邻随后,骆宾王压轴。
杨炯对这个排名十分不服气,他的诗光明磊落,刚健有力,十分有阳刚气,他的人也十分性情,不谙世故,想什么就说什么,于是对排名公然挑衅道:耻与王后,愧在卢前。
真性情,不拘泥,他不服气王勃,却推崇卢照邻。
他的话传到王勃耳边,王勃无奈。
杨炯不独不服王勃,他谁都不服,他是个不折不扣的书生,却对书生最不屑一顾,
做英雄,去战场杀伐,热血洒边关,是杨炯的梦想,所以他对王勃这样的青年才俊,对当朝文官都十分不屑。他见了当朝官员就叫他们麒麟楦。麒麟楦是唐代演戏时假充麒麟的驴子或马。杨炯指斥当朝穿着朱紫服饰的高官都是无德之辈,就像演戏时假充麒麟的驴子或马一样,虽然惟妙惟肖,但是揭掉覆盖在驴子或马身上的皮毛,原来不是麒麟,仍然是一头驴子或马。
唐高宗永隆年间,吐蕃、突厥,不断侵扰甘肃,入固原,庆阳。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征讨,杨炯心怀豪情,觉得这才是大丈夫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他终于上了战场,做了一个小参军,写下了《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烽火照西京,表明军情紧急,一下子将气氛渲染出来!边塞告急,烽火连天,一场战事马上就要开始,烽烟起,马惊鸣,大兵压阵,气势万千。这样的情形,让人热血沸腾。心内的壮志豪情都被激发出来,于是,主人公毫不犹豫的,参加了进来。
浩浩荡荡的军队,无数的热血男儿,他们整装待发,战鼓壮士气,旌旗招展,将军手执兵符,皇帝亲自相送。军人的神圣感和使命感,男儿的豪情。
辞别皇城,背负使命,一路风尘,士气高昂,很快就到达目的地,因为有了之前的铺垫,唐军一直士气高涨,一到战场就显示出了十分的气势,无数铁骑,像一条龙一样,马上将敌军的指挥部包围了,胜利已经在望。
接下来描写惨烈的两军厮杀,战鼓声,狂风声,嘶喊声,塞外苦寒多风雪,遮天蔽日的雪,乌云黑压压一片,旌旗上的图腾都看不清了。风雪连天,杀声震天,大家都拼尽了全力,血与雪混合,风怒吼,战鼓凌乱,像是对入侵敌人发出的怒吼。也分不清哪里是风声,哪里是嘶喊,哪里是战鼓,整个战场马嘶人叫,杀声震天,死伤无数,一片昏暗。
战争的残酷,边塞的风雪,混合着军人沸腾的热血,勇猛、疯狂、忠诚、豪情!恶劣的环境,残酷的生死考验,忠勇的军人,马上得天下的大唐军队,具有非凡的威力,将敌人一路杀出边境!
战争,流血,死亡,苦寒,这些,正是考验一个男儿志气的东西,每一个男儿,心里都流淌着一腔热血,平日里,他们是慈爱的父兄,是温情的丈夫,是执笔的书生,此时,他们却如猛虎一般,厮杀在战场上,用手里的刀与剑,来捍卫尊严和使命。
经过了真枪实战,经过了战场厮杀,杨炯终于大声说出了他的心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宁可做一名低级的军官,经受战场厮杀和劳碌之苦,也不要做一介书生,只在温室里读书写字。
杨炯的《从军行》,气势足,为大唐的边塞诗开了先河,奠定了基础。
杨炯的阳刚之美,以男人特有的沧桑感,壮美的男子气,雄浑的民族灵魂,张扬在历史深处,成全了自己拒做柔弱书生的梦想。
王勃并不输在文采,而是输在一生短暂,一举成名天下知,却无寿,二十多岁就去世了,留下的诗作自然不是很多,杨炯公然看不起王勃,可王勃突然死去,他却极其失落。
作为一个磊落的大丈夫,真男人,杨炯不服气归不服气,王勃死后,他尽心整理写就《王勃集序》,对王勃的才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不服也好,赞扬也罢,做到明面上,坦坦荡荡,惺惺相惜,真正男儿本色。
杨炯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书生,但是他反抗反抗又反抗,边塞参战成了英雄,边塞诗气势雄浑引领了时代,为王勃收集作品做到了有情有义。
他真正成为一个铁血男儿,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