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阿里巴巴收购uc(阿里出海先锋UC在印尼做大)

阿里巴巴收购uc(阿里出海先锋UC在印尼做大)记者:您提到UC复制国内打法,怎么解读?短短两年时间,UC浏览器已实现超过50%的市场份额,成为印尼第一大移动浏览器,也成为所有中国“出海”互联网企业在印尼的卡位战中率先赢得一席之地的品牌。有这样的评价:在BAT走出去中,阿里的“出海”先锋UC做得最好,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经济之声记者就此专访了阿里移动事业群海外业务总经理史仓健。印尼的“网红”也比较火,发布会请了不少“网红”助阵。经济之声专访:UC如何复制国内打法,在海外做大?阿里移动事业群海外业务总经理史仓健接受专访。

继前不久在印度娱乐之都孟买发布UC头条国际版UC News后,8月30日,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UC又在印尼雅加达召开UC头条印尼版——UC News发布会,宣布从“工具类平台”到“内容分发平台”的战略转型。同时,针对印尼市场对移动内容消费的旺盛需求,UC旗舰产品UC浏览器也正式升级为以大数据为驱动、带信息流的内容聚合和分发平台,为印尼用户带去“千人千面”的内容服务,并将携手印尼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内容提供商共同构建本地优质内容生态,实现内容的“供给侧、消费侧、商业侧”共赢。

阿里巴巴收购uc(阿里出海先锋UC在印尼做大)(1)

UC News发布会

“出海”为什么选择印尼?

印尼有着“移动优先”的习惯,是东南亚新兴市场里的人口大国和最大经济体,拥有超过6.4千万的移动互联网活跃用户,逾七成的网页流量来自移动端,所以,印尼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往往被全球互联网巨头、中国互联网“出海”企业以及东南亚互联网创业公司纳入战略版图。以做手机浏览器起家的UC也不例外。UC浏览器进入印尼市场的第一件事,是在当地移动互联网发展初期,即还处在“人找信息”的时代,主要解决用户上网速度和省流量问题。随着网络内容的日益丰富,UC浏览器的印尼本地化产品策略也经历了从“快”到“全”的升级,为印尼用户提供便捷的一站式内容消费服务。

阿里巴巴收购uc(阿里出海先锋UC在印尼做大)(2)

印尼的“网红”也比较火,发布会请了不少“网红”助阵。

经济之声专访:UC如何复制国内打法,在海外做大?

阿里巴巴收购uc(阿里出海先锋UC在印尼做大)(3)

阿里移动事业群海外业务总经理史仓健接受专访。

短短两年时间,UC浏览器已实现超过50%的市场份额,成为印尼第一大移动浏览器,也成为所有中国“出海”互联网企业在印尼的卡位战中率先赢得一席之地的品牌。有这样的评价:在BAT走出去中,阿里的“出海”先锋UC做得最好,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经济之声记者就此专访了阿里移动事业群海外业务总经理史仓健。

记者:您提到UC复制国内打法,怎么解读?

史仓健:其实不同产品有不同的打法,比如说浏览器,国内早些年上网网速非常慢,4G没有普及,3G也没有普及,当时这些网站的内容提供者动不动以PC的规格给你放个1M、2M的照片,你想想,我们2G、3G的网络读出一个1M的照片,要用30秒,超麻烦。这种尴尬的事情在印度、印尼依然存在,因为历史总是相似的。回过头来看,我们在国内是怎么解决的?我们有服务器。我们先把这个1M的图片先下载下来,把它压缩成10K、20K,本来很大,我们裁切成适合当时手机屏幕比较小的图片。本来你选择的是比较大的图片,我们用一些技术让你获取这个小的图片。本来你要等30秒,现在2秒就打开了,用户肯定很舒服。那么类似的这种方法都还可以用,我们把这种先进的方法一复制,用户就非常喜欢了。确实,帮助用户解决了问题是根本出发点。

“GLOCAL”战略:怎么打开本土市场?

记者:UC战略中,有一个词我印象很深,就是“GLOCAL”,既要全球化,又要本土化。具体怎么本土化?你们是怎么样打开他们的市场的?

史仓健:第一点,我们首先是“空军”出海。一个互联网产品分为两部分:一个是产品功能,一个是产品运营。我们刚刚谈的让用户浏览更快的这种功能,已经满足了用户的部分需求,注意是一部分需求。他们在用,用的人越来越多了,那么我们就派人去印度成立了一个办公室,招聘了一些人,来帮助他们解决内容上的一些问题。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做类似板球世界杯的决赛内容,板球是印度的国球。印度互联网用户有两三个亿,瞬间在我们的平台上聚集了几千万的用户,远远超过Facebook和Google平台的用户。因为大家用Facebook讨论这个世界杯,但没有给用户一个很好的讨论氛围,而我们在本地化的过程中注重了用户的需求,用户讨论世界杯这个需求就从Facebook上转移到了UC上。

还有一个点,就是这个比分是一直在变化的。有的时候我不想看直播,就想看比分的变化,那么一般大家的做法就是去Google上搜索比分,或者搜索周边的新闻。之前用户了解板球的信息是在Google上实现的,但我们在本地化的过程中,基于门户,基于这个专题,我们做出了实时比分、各个球员动态、球员发声的一个窗口。也就是说,用户本来要两步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当地知道了用户的需求后,就让他们很快在一个页面上得到解决。这样做,用户自然会觉得你很为他们着想,让他们更方便。

印尼这边的本土化是怎么做的呢?举个例子,印尼没有“双十一”,印尼有“斋月”(类似中国春节)。在这个节日,大家都要购物。这么喜庆、欢乐的场景,其实没有互联网节日的创造,是不合理的。当地电商没有能力自己造节,没有一家独大,那么,UC就把各个电商聚集到一起,我们一起造个节,回馈一下用户,做个促销,大家都同意。于是,我出多少优惠券,你出多少优惠券,我们结合当地印尼人的购物需求和他们过节的行为,做了一个很盛大的节日,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印尼人都觉得,UC这个平台对他们很熟悉,那么整个链条都是非常本地化的东西了。

阿里巴巴收购uc(阿里出海先锋UC在印尼做大)(4)

UC的印尼本土高管,正在介绍UC News的功能

记者:UC的业务在印度、印尼的市场占有率有多大?

史仓健:在印度、印尼的市场份额都接近过半,均为市场第一,超过Google。

大数据是最重要的抓手

记者:大数据是不是未来我们在做这项业务的最重要的抓手?

史仓健:一定是啊!对于UC头条来讲,我们的一些竞争对手,他们不具备大数据的能力,因为UC浏览器会知道用户每天访问了什么,搜索了什么,浏览了什么,比如说,一个印尼人今天浏览了印尼明天是否下雨,从雅加达怎么去一个岛等,那么我们会知道他可能去旅游,我们会推送给他很多的旅游资讯,甚至一些购买雨衣的便宜资讯,围绕他的用户行为猜测出来他明天要干什么。这样的话,他的体验会非常舒服。然后再依托用户购物的大数据,我们可以猜到用户喜欢看什么电影,可能国内阿里影业又投资了一个很好的电影,这个很好的电影又会非常火。这都是一环套一环地进行大数据的处理。

记者:您提到UC要服务全球一半的人,这是一个愿景。这个愿景需要多长的时间实现?

史仓健:我们是想服务一半的上网用户。这个愿景当前的达成度大约能完成20%、30%吧,也就是全球五亿用户。

记者:有人评价,BAT中走出去走的最好的是阿里巴巴,为什么是阿里巴巴呢?

史仓健:我们UC为什么会成功?回过头来看,大家可能对UC不了解,UC是中国最早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在我们用类似小灵通的时候,UC就存在了。再到诺基亚的塞班时代,我们是随着移动互联网一步步兴起来的,我们对移动互联网的产品怎么做,用户怎么想,市场怎么开拓,理解是很深刻的。那么走到了现在,“出海”到印度、印尼,走这条路我们会比较轻松,甚至走的更快、更坚定、更有准确度。但是,我不认为在新兴市场的成功就是“出海”的成功,因为在欧美市场,BAT基本都没有沾边。最好的那块地我们还没有去占领。

记者:我感觉,开拓欧美市场比较难?

史仓健:也不难。在PC时代美国感觉很厉害,但是中国的教育还是非常有用的,中国培养了大批的工程师、大批的互联网人才。中国人又非常吃苦、耐劳、懂变通,这三点我觉得是中国崛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中国互联网在海外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出海”愿景:比肩Google和Facebook

在印度,有人甚至在阿里巴巴集团于8月发布其2017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后,称UC为阿里最闪耀的王牌,帮助阿里在印度市场取得巨大成功。UC无疑已经成为阿里出海的排头兵。

阿里巴巴收购uc(阿里出海先锋UC在印尼做大)(5)

UC浏览器全球月活用户已达4亿2000万

最新数据显示,UC浏览器全球月活用户已达4亿2000万,坐实全球三大浏览器之一。该用户规模比肩Twitter及Instagram等国际应用,已成为不折不扣的世界级产品。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海外业务总经理叶智聪在演讲中特意提到实现“GUF”阵营的雄心:“我们希望中国有BAT,在海外能有GUF。GUF即Google、UC、Facebook。我们下一步的愿景是要服务一半的地球人,把UC浏览器打造成与Facebook和Google同等级别的国际应用。以后有移动互联网的地方,就有UC。”

阿里巴巴收购uc(阿里出海先锋UC在印尼做大)(6)

UC的几位高管和当地知名脱口秀演员(左一、右一)

编审:韩志峰

编辑:王京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