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挫折(体察百姓疾苦 排除万难筑堤)
范仲淹的挫折(体察百姓疾苦 排除万难筑堤)爱民为民护民的情怀,如同历史悠久的范公堤一样,在东台大地世代相传。作为新时代检察人,我们要传承好这份为民情怀,时刻牢记司法为民,忠诚在公,以公心促廉洁,激发廉洁自律、担当作为的原动力。江苏省东台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扣华说——“唐塔立千年,渔人归路近。再思范公堤,捍海护盐民。铁军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常怀为民情,念念挂在心。”这首在江苏东台流传甚广的诗作讲述的就是我们东台境内一个个官民、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除范公堤外,东台市境内还有一座海春轩塔,相传是唐贞观年间由尉迟敬德监造,作指引渔民归家之用。东台还是新四军战斗生活过的地方,流传着许多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境内的三仓烈士陵园里有陈毅元帅手书的“立德立功、永垂不朽”纪念碑,建有粟裕大将墓园和新四军第一师纪念馆。范仲淹两岁丧父,后随母改嫁,自幼家境贫寒,年轻读书时常常连粥都吃不饱。这使他能够了解和同情百姓疾苦,当官以后一直以人为本,居庙堂之
范仲淹:体察百姓疾苦 排除万难筑堤
曹醉竹
图为位于江苏省东台市西溪古镇纪念北宋时期曾在当地担任盐官后官至宰相的晏殊、吕夷简、范仲淹的三相阁。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考中进士,出任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司理参军,历迁数职,于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官至参知政事(宰相)。
范仲淹两岁丧父,后随母改嫁,自幼家境贫寒,年轻读书时常常连粥都吃不饱。这使他能够了解和同情百姓疾苦,当官以后一直以人为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成为一代名相。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处世哲学更是一直为后人所传颂。
宋仁宗天圣初年,范仲淹34岁时,到西溪盐仓(属今江苏东台)任盐仓监。上任之初,他看到唐代修筑的海堤经过多次溃决早已失去了抵御潮水的作用,海水泛滥肆虐,百姓生产和生活连年遭受破坏,对盐业生产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民众苦不堪言。范仲淹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下决心全面修筑海堤,为百姓彻底解决困扰和难题。在他的带领下,当地官民几经周折、奋战数载,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筑成了一条100多里长的捍海堰。为纪念范仲淹的功绩,后人将这条捍海堰称作“范公堤”。
沧海桑田,曾经波涛汹涌的大海现在已经变成了一望无边的沃野良田,当年范公堤遗址上已建成了如今纵贯全市的交通要道,先民们围海煮盐的历史也已经随着大海的涛声远去,但是范仲淹捍海护民的事迹却在当地百姓口口相传中一代代流传下来,直到今天。
江苏省东台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扣华说——“唐塔立千年,渔人归路近。再思范公堤,捍海护盐民。铁军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常怀为民情,念念挂在心。”这首在江苏东台流传甚广的诗作讲述的就是我们东台境内一个个官民、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除范公堤外,东台市境内还有一座海春轩塔,相传是唐贞观年间由尉迟敬德监造,作指引渔民归家之用。东台还是新四军战斗生活过的地方,流传着许多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境内的三仓烈士陵园里有陈毅元帅手书的“立德立功、永垂不朽”纪念碑,建有粟裕大将墓园和新四军第一师纪念馆。
爱民为民护民的情怀,如同历史悠久的范公堤一样,在东台大地世代相传。作为新时代检察人,我们要传承好这份为民情怀,时刻牢记司法为民,忠诚在公,以公心促廉洁,激发廉洁自律、担当作为的原动力。
近年来,我们东台市检察院注重结合本地特色文化元素,不断丰富检察文化内涵,通过“道德讲堂”等活动,加强教育引导,以文化育检心。在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导干警自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聚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回应民众关心关切,积极主动作为,努力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更有温度的检察产品。
(本报通讯员曹醉竹)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