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对世界的评价(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看到了什么)
林则徐对世界的评价(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看到了什么)其实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哪里知道,中国自从朱元璋以后,就再也没有了宰相,所有的问题都皇帝一个人扛,相当于集国家元首和行政首长于一身。这和当年的哥伦布一样,怀揣着西班牙国王写给中国元朝大汗的书信出发,哪里知道元朝早被一个叫朱元璋的小和尚给推翻两百年了。 英国人是聪明的,他们对中国的情况也是了解的,中国那么长的海岸线,不可能全部布防,随时都可以找到登陆地点。你广州有林则徐,防务做得好,惹不起,我们向北,于是乎,懿律没有在防备森严的广州还击,率舰40艘北上,先头部队很快就到达了舟山,后续部队经过厦门的时候,远征司令曾经让一艘战舰向厦门官员递交《致中国宰相书(副本)》,希望厦门官员能替他们传递给中国的宰相,但没有成功。 客观地说,林则徐的确想了解西方的文明东西,到底什么是西方文明呢?按照当今流行的观点,西方文明大致可以分为:器物—制度—文化,三种东西,代表三个阶段,逐步深入。最容易认识的就是器物,就
道光张口闭口称英国为“夷”,从道光对英国人的称呼,大概就可以知道道光的准备程度了,也就是说号称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的日不落帝国,在天朝人眼里也就是“蛮夷”。既然是蛮夷,就有对付之法。天朝对付蛮夷的法宝和对付农民起义的手法几乎一模一样,大概就是一手打一手拉,能打得过就残酷镇压,也称作“剿灭”,彰显皇帝的军威;如果打不过,不能成功,就来第二手,招安,也称为“怀抚”,显示皇帝的恩威。总之皇帝都是高高在上的,从来都是赢家,而“蛮夷”则没有资格讨价还价,更没有资格和天朝的皇帝平起平坐。
范文澜先生曾经称“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自从范先生之后,几乎成了定论,好像林则徐是近代史肇始的标志。
我们毫不怀疑范先生的见解,也无意否定范先生的结论,但我们想了解,这个第一个开眼看世界的人到底看到了什么?
范先生说的没错,林则徐的确开眼看世界了,到广东之后,为了了解当时的情形,他一方面派人到澳门购买外文书报,一方面组织人员翻译,还编出《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后来,林则徐把这些资料交给魏源,魏源在此基础上编著了扬名立万的《海图国志》,这本著作对中国好像没起到什么作用,据说日本的明治维新就是受这本书启迪的。
客观地说,林则徐的确想了解西方的文明东西,到底什么是西方文明呢?按照当今流行的观点,西方文明大致可以分为:器物—制度—文化,三种东西,代表三个阶段,逐步深入。最容易认识的就是器物,就在那儿摆着,好理解好接受,最难认识的当属文化。
从林则徐后来的行为和表现可以知道,他充其量看到了“器物”,而且还是皮毛。
当然,我们不能以此来难为古人,不能用今天的眼光来评价林大人。无论怎么说,林大人还是勇敢的,除了刚开始的“七战七捷”,就是后来英国议会批准之后,1840年5月,英国有48艘军舰,540门大炮,25000名士兵到达珠江口。英国军队完全准备好之后,林大人照样敢于开战,而且是主动出击,5月9日夜,林则徐派火舟出击,烧毁英国11只小艇。
英国人是聪明的,他们对中国的情况也是了解的,中国那么长的海岸线,不可能全部布防,随时都可以找到登陆地点。你广州有林则徐,防务做得好,惹不起,我们向北,于是乎,懿律没有在防备森严的广州还击,率舰40艘北上,先头部队很快就到达了舟山,后续部队经过厦门的时候,远征司令曾经让一艘战舰向厦门官员递交《致中国宰相书(副本)》,希望厦门官员能替他们传递给中国的宰相,但没有成功。
其实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哪里知道,中国自从朱元璋以后,就再也没有了宰相,所有的问题都皇帝一个人扛,相当于集国家元首和行政首长于一身。这和当年的哥伦布一样,怀揣着西班牙国王写给中国元朝大汗的书信出发,哪里知道元朝早被一个叫朱元璋的小和尚给推翻两百年了。
两天后,到达浙江的英军开始进攻定海,定海水师在9分钟内覆没,定海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