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励志经典句子(若知是梦何须醒)
川端康成励志经典句子(若知是梦何须醒)西行法师常来晤谈,说我咏的歌完全异乎寻常。虽是寄兴于花、杜鹃、月、雪,以及自然万物,但是我大多把这些耳闻目睹的东西看成是虚妄的。而且所咏的句都不是真挚的。虽然歌颂的是花,但实际上并不觉得它是花;“竹子枝头群雀语,满园秋色映斜阳、萧瑟秋风荻叶凋,夕阳投影间消。”镰仓晚期的永福门院的这些和歌,是日本纤细的哀愁的象征,我觉得同我非常相近。讴歌“冬雪皑皑寒意加”的道元禅师或是歌颂“冬月拨云相伴随”的明惠上人,差不多都是《新古今和歌集》时代的人。明惠和两行也曾以歌相赠,并谈论过歌。小野小町画像1968年秋,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日本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是他在颁奖典礼上题为《我在美丽的日本》的演讲的结束语:“梦里相逢人不见,若知是梦何须醒。纵然梦里常幽会,怎比真如见一回。” 《古今和歌集》中的小野小町的这些和歌,虽是梦之歌,但却直率且具有它的现实性。此后经过《新古今和歌
最近最火的动画电影应该是《你的名字》,目前影片正在国内上映,好评如潮,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电影院观看呢?很多看过的观众都觉得这部动画电影很不错!精美的画面、感人的音乐、美好的故事,这就是新海诚的《你的名字》。
电影海报
影片由日本著名动画导演新海诚制作。男主立花泷和女主宫水三叶分别由国内著名声优皇贞季和佟心竹担当。
作为新海诚执导的第二部动画长片,《你的名字》围绕两个来自不同地区的高中生展开,讲述了彗星造访地球之前,生活在小镇的女生三叶和生活在东京的男生泷意外在梦中相遇并置换了灵魂的故事。影片延续了新海诚此前作品中距离、思念、物哀等一贯主题,画面一如既往的精致,对细节的还原也相当用心。此外,影片中也融入了日本古典文学元素。
小野小町画像
1968年秋,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日本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是他在颁奖典礼上题为《我在美丽的日本》的演讲的结束语:
“梦里相逢人不见,若知是梦何须醒。纵然梦里常幽会,怎比真如见一回。” 《古今和歌集》中的小野小町的这些和歌,虽是梦之歌,但却直率且具有它的现实性。此后经过《新古今和歌集》阶段,就变成更微妙的写实了。
“竹子枝头群雀语,满园秋色映斜阳、萧瑟秋风荻叶凋,夕阳投影间消。”镰仓晚期的永福门院的这些和歌,是日本纤细的哀愁的象征,我觉得同我非常相近。讴歌“冬雪皑皑寒意加”的道元禅师或是歌颂“冬月拨云相伴随”的明惠上人,差不多都是《新古今和歌集》时代的人。明惠和两行也曾以歌相赠,并谈论过歌。
西行法师常来晤谈,说我咏的歌完全异乎寻常。虽是寄兴于花、杜鹃、月、雪,以及自然万物,但是我大多把这些耳闻目睹的东西看成是虚妄的。而且所咏的句都不是真挚的。虽然歌颂的是花,但实际上并不觉得它是花;
尽管咏月,实际上也不认为它是月。只是即席尽兴去吟诵罢了.像一道彩来是无光,又是无色的。就在类似虚空的心,着上种种风趣的色彩,然而却没有留下一丝痕迹。这种诗歌就是如来的真正的形体。
西行在这段话里,把日本或东方的“虚空”或“无”,都说得恰到好处。有的评论家说我的作品是虚无的,不过这不等于西方所说的虚无主义。我觉得这在“心灵”上,根本是不相同的,道元的四季歌命题为《本来面目》,一方面歌颂四季的美,另一方面强烈地反映了禅宗的哲理。
动画一门是集绘画,戏剧,电影、音乐等艺术门类为一体的全新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新海诚作品成功是与其深深根植于日本民族内部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从《古今和歌集》到川端康成的小说再到新海诚电影,日本文艺作品的审美与意境一脉相承,自始至终贯穿的是对物哀美学的极致追求。
在新海城的作品中,其永恒主题就是展现人与人之间的“孤寂、思念与遥不可及的爱。”本尼科迪克特曾在著作中指出:“日本的观众偏爱哭着看着残酷的命运如何操控男女主角走向不圆满的悲剧,或者一方于死亡中长眠。只有这样的情节才能使得观众获得审美的高潮。”例如其以往的作品《秒速五厘米》《言叶之庭》,这两部动画里面,爱情最后都败给了现实。再早一些的 《追逐繁星的孩子》,生死是无法跨越的;《星之声》: 距离是无法跨......;《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 政治的隔阂是……
在《你的名字》中,彗星来的那一天,两人交换身体的生活突然结束了。泷放不下心中的疑惑,开始循着记忆去寻找那个梦境中的小镇,然而等着他面前的确是栏杆围住的灾难遗址。原来跟他互换身体的女主三叶,已经死于3年前的彗星灾难。故事的最后,他们终于拯救了小镇。少女三叶终于在灾难之中活了下来,来到东京生活;少年泷也同样一直在东京继续生活。是他们都忘了彼此,只记得明明之中有个人。一切正如那首回味悠长的和歌:
隐约雷鸣,阴霾天空
但盼风雨来能留你在此
隐约雷鸣,阴霾天空
即使天无雨我亦留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