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英语启蒙故事第三季(少儿英语启蒙故事)
少儿英语启蒙故事第三季(少儿英语启蒙故事)
孩子是天生的语言大师,而大人只需要去发现由于自身专业和工作的关系,对Edward的英文教育一直抱持比较迟疑和挑剔的态度。迟疑在究竟是自己教还是送给老师教?挑剔在应该选择怎样的老师?选择怎样的教育理念?达到什么样学习效果和目的?一、以孩子兴趣为中心我对国内各种学龄前英文培训机构的资质和方法的迟疑,使我在反复推敲的过程中,我自己在他四岁之前实践了完全的家庭教育。认知学大师,语言学家StevenPinker说过,人的思维不是通过语言影响作用,而是人类需要沟通的社会性、思考的本能让语言得以成形。所以在Edward母语基本表达和思维比较成熟以后(也就是幼儿园中班开始),平时生活中,我有意识的加入一些英文的元素。之所以说元素,不是教学,因为前者是散乱无章(scattered),后者是有计划而为之。我完全以他的兴趣点为中心,有时借助某样事物,有时借助某件事或疑问而发散,并且有意重复以加深他的印象。例如他通过幼儿园老师的讲解对星空产生了兴趣。那么我通过相应的英文绘本,直接给他读太阳系每个行星的名字和特征。因为是他的兴趣所在,我在读书的过程除非影响思考过程的英文必须中文翻译(例如,Howmanystarsareshininginthesky?–至少前几遍我需要解释才能让他one two three…去数),整个过程只用英文,通过我们俩的互动和生动的图画,他能够获得和听讲中文绘本一样的满足感。二、对于语言还在形成期的孩子而言,学说话(母语)还是学外语(英语或其他)都是一种本能的学习过程。
这样类似的活动,我原本抱着只需培养他的语感,把具体的单词词组的学习留到学校再说的态度。所以从来没想过来了突击考察,看看他是否掌握某个单词的读法。然而有一次他的表现改变了我的对孩子掌握语言能力的认知。大概时隔几个月,他已经不再迷恋太阳系的故事了,偶尔同外婆‘卖弄’起自己对宇宙的渊博知识,从水星,金星一路数下去,到了后面嘴里干脆嘣出Saturn Uranus Neptune…我才突然意识到,原来对于孩子来说,同时学习不同的语言并不是负担,只有对不同语言间的自由切换才是需要花更长实践通过沟通学习而做到的。为了检测这个猜想,我和他同时学习西班牙语的数字1到10。这个小实验证实了,他不仅在读音上敏感过我,等到第二天我一个音节都想不起来的时候他居然还记得1,2,3的读法。Edward只是正常的小孩并没有太过人的智商,因而我更加感叹,对于语言还在形成期的孩子而言,学说话(母语)还是学外语(英语或其他)都是一种本能激发的、亟需表达自己想法的一种学习过程。两者的learningcurve并无区别,只是我们的生活环境和交往的人使得他们更多接触的是母语,如果给他们适当的其他语言的exposure,自然而然的他们就能够打破语言的樊篱,并不存在成人臆想中的障碍突破。三、带动孩子学中玩、玩中学的兴趣、激发他们交流的本能厦门美华少儿英语的英文教育,我陆续观察了有半年多。通过和老师的交流,以及同Edward幼儿园班上同是在美华上课的小朋友和他们的家长进行了了解。我最终还是比较认可,原因有二。其一,老师们(中教)授课方式多样,不拘泥于单向教授,比较注重孩子的反馈和互动。其二,教材安排上采用phonics的原理,配合情景教学,即符合先阶段小朋友的特点又对今后系统接受正规语言教育打下基础。另外有一点个人体会可能和我交流过的大部分家长不太一样的是,我认为中教的教育素质远重要于外教。由于在国外大学做科研、任教,我比较多机会接触比较过相似类型的在中国教育机构做外教的外国人。给学龄前的小朋友教英文这件事,教育理念的重点应该是带动他们一起学中玩、玩中学的兴趣、激发他们交流的本能。如果缺乏和小孩交流的能动性,那么英文说的再标准亦舍本求末。也就是说,小朋友们来英文兴趣班,主要的是让他们对英文‘感兴趣’而不是单纯的‘说英文’。而事实是,很多外教由于各种原因从事这样的工作,他们的主要兴趣点并不是着重在前者而只是本能的后者。当然,我还未有机会接触美华的外教老师,这些只是个人观点,也未针对到美华的老师。我提出这个观点的目的是想强调,是美华的中教老师的优秀教育素质和理念,让我信服,把孩子送到他们这里;而Edward对老师们的毫无掩饰的喜爱,也证明了这点。
最终让我决定是时候把他送到兴趣班上,是他对我平时零散的英文元素开始产生不同的反馈的一个契机。有一段时间他十分迷恋赛车,每天给他读一本由动画片赛车总动员(LighteningMcQueen)而来的衍生绘本,很厚,五个故事组成,他从未看过中文的动画或故事,每次我都是花15分钟用英文通读,他通过图画自行理解也听得津津有味。大概两个月余,他突然不愿意我用英文读了。也在同一时间段,他的母语表达能力飞速发展,不仅能把日常对话说得很清楚,更是开始表述一些抽象思想。通过成人的只字片语正确联系到相应的语境里,并能自己在另外的话题里应用。我感觉到,原来的家长式英文教学已经对他不适用了。因为他的母语已经能与思维活动的互动,单纯的语感培养已经让他不能满足对新事物的理解。他的中文已经初步可以作为‘工具’来进一步更加系统的学习另一门语言。所以,从八月份开始,Edward也成为了美华英语班的一个小学员。基本发音规律和词汇量的显著增长应该是大多数孩子都能取得的收获,我就不缀述。我想分享的,是他另一个让我不可思议的进步。好像一夜之间,Edward从偶尔嘣几个英文单词,到有了用英文交流的欲望。哪怕只在班上学了apple,他回到家就要给家人开始讲一个关于‘appletree’的故事。他的词汇有限,且没有语法和句子结构的概念,除了几个单词其余都是不明确的呓语(虽是呓语,但是有抑扬顿挫,有结尾)。但是这依然让我很吃惊,因为尽管这个‘故事’并未真正的makesense,但是在他的脑海里,这已然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只是在语言的形式上,有写空白——是一旦词汇丰富后就可填上的空格。为了佐证这不只是当妈妈的眼中美化的孩子,Edward又一次惊吓了我。一日在湖边散步,他指着湖面鱼群略过后带起的水花,突然用英语跟我说那是‘babywater’(小水花)。Baby和water是两个他约三岁左右在不同时候不同情景下学得的字,我也好久都未同他说过,大概自己也忘记了。然而他却将baby潜在的延伸意义准确的用在了一个自创的词组上,语义上来说,这个小水花在被他‘翻译’成英文了以后,暗含了可爱俏皮、让人觉得喜爱的意思。不得不承认,孟子的‘易子而教’的说法十分有理。老师本身处于更加公允合理的角度,比家人更加适合引导孩子往更深入复杂的知识的海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