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大明风华朱高炽重新监国(大明风华到鹤唳华亭)

大明风华朱高炽重新监国(大明风华到鹤唳华亭)《鹤唳华亭》剧照与朱高炽一样,萧定权也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爹。萧睿鉴能在愍怀太子薨逝后,在与肃王的夺嫡中胜出,也有他的过人之处。《大明风华》剧照靖难成功后,朱棣登上王位后,安排郑和七下西洋,让解缙主持编纂永乐大典,五征漠北。身宽体胖行动不便的朱高炽,与两位军旅出身的弟弟朱高煦、朱高燧相比,在这位有“汉人皇帝最后的光辉”之称的爹眼中,自然不招朱棣喜欢。萧睿鉴的忌讳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中,《鹤唳华亭》和《大明风华》都是比较优秀的剧集。《鹤唳华亭》中皇太子萧定权被封为本年度“难”神。《大明风华》中,朱高炽被看作是最“怂”的太子爷。这两位皇太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不为自己的父亲喜爱,从表现上看,乐观的朱高炽远强于整天泪眼婆娑的萧定权,为什么会这样呢?

共同点一:同样地不受父亲喜爱

明成祖的荣耀

朱棣是一位马上皇帝,他通过靖难之役夺得皇位的方式,一直被后世所谓正统的史学家所诟病。但是他即位后展现出来的文治武功值得后世称颂。明朝建立后,元顺帝被逼退回漠北,这股残余势力一直也是大明的心腹之患。朱棣与太子朱标不一样,他年轻时就跟随徐达战斗在抗元一线,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

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采用齐泰、黄子澄的削藩策略。这其实与明太祖朱元璋分封诸子的意图背道而驰,当初为了保证边境的安全,朱元璋分封九子巡边,如果建文帝不主动削藩,而是能与叔叔们和睦相处,朱棣也就没有了靖难的理由。

大明风华朱高炽重新监国(大明风华到鹤唳华亭)(1)

《大明风华》剧照

靖难成功后,朱棣登上王位后,安排郑和七下西洋,让解缙主持编纂永乐大典,五征漠北。身宽体胖行动不便的朱高炽,与两位军旅出身的弟弟朱高煦、朱高燧相比,在这位有“汉人皇帝最后的光辉”之称的爹眼中,自然不招朱棣喜欢。

萧睿鉴的忌讳

与朱高炽一样,萧定权也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爹。萧睿鉴能在愍怀太子薨逝后,在与肃王的夺嫡中胜出,也有他的过人之处。

大明风华朱高炽重新监国(大明风华到鹤唳华亭)(2)

《鹤唳华亭》剧照

《鹤唳华亭》最新剧情中,情种张衙内在太子宫中见到自己喜欢的顾内人被太子请入帷帐,伤心之下,前往在酒楼寻欢。

在席间,中与歌姬们行酒令。

歌姬唱道:“玄铁融”,

张衙内说:“不好,哪有铁啊?”

歌姬唱道:“凤凰出”,

张衙内说:“我姐夫他才是凤凰,这哪有姐夫呀?”

歌姬指着窗帘上的金铃唱道:“金玲悬”,

歌姬拿出一面铜镜,唱道:“铜镜铸”,

歌姬起身回眸唱道:“佳人回首,顾不顾?”

就这样一首歌谣,成为了民间的流行歌曲,被广为传颂。

大明风华朱高炽重新监国(大明风华到鹤唳华亭)(3)

《鹤唳华亭》剧照

在家宴上,歌谣听在皇帝萧睿鉴的耳中却如雷贯耳。这首歌谣中的玄铁融,指的是恭怀太子萧铉,金玲悬指的是肃王萧铎,铜镜铸指的是宁王萧鉴也就是如今的皇帝,佳人指的是先皇后顾思卿。这首歌谣影射了在恭怀太子薨后,肃王与宁王夺嫡,最终由于顾家的介入,靠裙带关系和外戚宁王才最终胜出的故事。

这首歌谣极大地伤害了萧睿鉴的自尊,萧睿鉴在家宴上大发雷霆,为了让舅舅安全离京不受牵连,太子承担下了这个毁谤君王的罪责。结果太子再次被廷杖。

这次事件再次被齐王利用,胁迫张陆正与他同流合污。张陆正拉上御史中丞何道然在御前火上浇油,皇帝原本已经原谅了太子,看到御史中丞连他的名讳都不顾,怒火再次中烧。太子被圈禁,已经离开的顾思林也被拦截回京。

萧定权与舅舅顾思林关系亲近,他对舅舅的爱遭到了萧睿鉴强烈的打击。这种打击来得越大,引起的萧定权的反弹也就越强烈。皇帝之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也是长期以来萧睿鉴心中别人不可碰触的忌讳。

共同点二:窥伺太子位的兄弟们

朱高炽和萧定权虽然贵为皇太子,他们的日子却过得战战兢兢,唯恐行差踏错被窥伺他太子位的兄弟们所乘。

朱高炽的兄弟们

朱高炽有两个兄弟,一个是被封为汉王的朱高煦,一个是被封为赵王的朱高燧。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的白沟河战役中,朱棣差点被瞿能父子战败,关键时刻,朱高煦率领数千人,斩瞿能父子于阵前。东昌府一役,张玉战死,在危难之际,朱高煦率军替朱棣解围。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浦子口之战,朱棣被徐辉祖大败,关键时刻还是朱高煦救下朱棣,当时朱棣说:“吾病矣,汝努力,世子多疾。”也许是当时的心血来潮,朱棣的这句话实际上是给朱高煦画了个饼。

大明风华朱高炽重新监国(大明风华到鹤唳华亭)(4)

《大明风华》剧照

赵王朱高燧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他结交朱棣身边宦官黄俨。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32年),黄俨散播皇太子将换成朱高燧的言论,三人成虎,谣言传的久了他们自己都会信以为真。赵王一党企图给朱棣下毒,并伪造遗诏,眼见成功之时,被常山中户卫总旗王瑜发现并告密。朱棣大怒,质问朱高燧,吓得朱高燧口不能言,当大哥的朱高炽站出来替弟弟求情,把责任全部推倒了下人身上。

萧定权的兄弟们

萧定棠是萧定权的大哥,因为不是嫡出,也就没有了继承皇位的机会。仗着萧睿鉴的宠爱和偏袒,萧定棠屡次向太子之位发起冲击,三观不正的他每次都功败垂成。原本早该前往封地就藩的他,赖在京城,与岳父李柏舟翻云覆雨。为了制约太子萧定权一派的势力,萧睿鉴刻意培植和放纵萧定棠的一方,最终害了太子也害了自己的大儿子。

大明风华朱高炽重新监国(大明风华到鹤唳华亭)(5)

《鹤唳华亭》剧照

五大王萧定楷,开始只是一个陪太子读书的无关紧要的人物,他的身上多少能看到朱高燧的影子。论排位,他几乎没有即位的可能,为了皇位不惜将自己伪装成一个只读圣贤书的乖孩子,他在等一个可以一鸣惊人的机会。大哥萧定棠与太子萧定权的争斗,他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态度,一旦出手却狠辣无比,最终被杖毙。

萧定权兄弟的悲剧,完全是皇帝萧睿鉴玩弄权术造成的悲剧。

共同点三:朝廷官员的参与

朱高煦的背后是淇国公丘福和驸马王宁为首,这些人在靖难中与朱高煦结下了过命的交情,在朱高炽被立为储君后,他们仍不死心不断进谏改立朱高煦为储君,朱棣以“元子仁贤,又太祖所立,真社稷主。”为由,拒绝了他们。朱棣让丘福兼太子太师,其实也是出于监视朱高炽的考量。

大明风华朱高炽重新监国(大明风华到鹤唳华亭)(6)

《鹤唳华亭》剧照

萧定权的身边原本有他老师吏部尚书卢世瑜和武德侯顾思林保驾,萧定棠身边则是他岳父中书令和姥爷安平伯赵壅。有了朝臣们的参与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结党,这也是在皇帝眼中的大忌,所以萧睿鉴尽量想办法去消除这种对自己帝位上的隐患,正是由于他的帝位来路受到诟病,他才不遗余力地打击太子,使他成为孤家寡人。

不同点之一:家庭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皇位是需要传承的,朱高炽有一个好儿子朱瞻基,他文武双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朱高炽不能追随朱棣征战的遗憾。朱高炽还有一个贤惠的太子妃,在家宴上太子妃张氏曾经亲自下厨,赢得了朱棣夫妇的一致好评,大明皇帝的家宴是一派祥和的气氛。

大明风华朱高炽重新监国(大明风华到鹤唳华亭)(7)

《大明风华》剧照

反观萧睿鉴的家宴,每次都是不欢而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关系都处理不好,又何谈治国平天下呢?所以萧定权的悲剧是注定的。

不同点之二:个人能力

朱高炽在位时间只有短短的十个月,他监国的时间合起来却长达十年之久,在监国期间他积极赈灾减免赋税,注重民生实施仁政,朱高炽在位期间叫停了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下西洋,这对稳固国本意义重大,给朱瞻基的执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明风华朱高炽重新监国(大明风华到鹤唳华亭)(8)

《大明风华》剧照

萧定权在行事之时喜欢走偏激路线,耍小聪明,科场案他利用许昌平舞弊嫁祸中书令,反受其害。这一点是受到了成长环境的影响,这也是他老师卢世瑜所担心的,所以才有了萧定权被卢世瑜打手心的一幕。

大明风华朱高炽重新监国(大明风华到鹤唳华亭)(9)

《鹤唳华亭》剧照

为了使张陆正偏向他这一边,萧定权不惜以从此以后不再过问陆英一案作为筹码,单凭这一点他就已经不适合作为储君,即使是他能当上皇帝也是另一个萧睿鉴而已,他不可能成为朱高炽那样的仁君。

无眠心语:

《大明风华》和《鹤唳华亭》是两部优秀的电视剧,这是不可否认的。电视剧并不等于纪录片,我们也没有必要去拿纪录片的标杆去衡量电视剧的优劣,历史本来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对于朱高炽和萧定权在每个人的眼中可能都有不一样的解读,我们能在他们身上能学到什么,得到什么启发才是重点。

朱高炽的“怂”其实是以退为进,是一种不争而争的洒脱。萧定权的“难”也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很多情况下是由于他处理问题的方式错误造成的。人生中本来就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难题,如何正面去面对才是对一个人的考验,如果三观不正,下场或许比萧定权更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