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罕见绝美艳丽牡丹花(幽谷奇花自然珍宝)

罕见绝美艳丽牡丹花(幽谷奇花自然珍宝)大花黄牡丹的发现有一段曲折的历史。1936年,英国人Ludlow和Sherriff在西藏发现了珍贵的大花黄牡丹,并多次引种到英国。由于其观赏价值极高,且胜于以往引种到西方的黄牡丹,因此在英国园林园艺中极受欢迎。1951年,Stem和Taylor首次对这个类群进行了报道。1953年,他们根据植株高度、花的大小和心皮数量等特征,将其描述为黄牡丹的一个变种。但他们混淆了大花黄牡丹和黄牡丹,在他们所印证的标本中,只有米林的标本是真正的大花黄牡丹。揭开神秘面纱树木档案大花黄牡丹隶属于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滇牡丹亚组,主要分布在西藏林芝地区米林县、林芝县、波密县。灌木丛生,高至3.5米。茎灰色,1年生小枝黄绿色;叶为二回三出羽状复叶,绿色或黄绿色,1年生叶柄绿色或紫红色;花2-4朵着生于枝顶或叶腋,花大,花瓣、雄蕊均为黄色,心皮1-2枚。蓇葖果圆柱形。种子大,暗褐色至黑色。花期4月至5月中旬,果熟期8月。

牡丹在汉文化中的历史悠久,而大花黄牡丹这种生于藏东南林芝幽谷之中的神奇牡丹,却在1936年时才浮出水面,1997年才被确立为一个新种。每年的5月28日是林芝米林的“大花黄牡丹节”,藏族和珞巴族跳起欢乐的锅庄舞蹈,唱着动情的高原歌曲,迎接牡丹的盛开。

汉代《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牡丹的药用记录;南北朝开始便有人工栽培野生牡丹记录;隋朝时已有牡丹品种形成,同时开始了南北品种的广泛交流;到宋代,中原品种群、西南品种群、江南品种群初具规模;至明清时期,西北品种群也初步形成。至此,中国牡丹四大栽培品种群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

推荐词

每年5月,平原地区大江南北的春花早已开了又谢,而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米林县的扎贡沟、才召沟等地,一种娇艳明媚的牡丹才初吐芳蕊。不同于“赵粉”“魏紫”的雍容华贵,它近两米高的灌丛颀长挺立,独立枝头的花朵落落大方,被阳光雨露亲吻后的花瓣鲜黄明亮,这便是大花黄牡丹。仅生长在林芝地区的大花黄牡丹不仅是我国藏东南特有物种,更是我国独有的珍贵种质资源。曾与“孪生姐妹”难分你我,导致它几近灭绝,如今在各方努力下,大花黄牡丹逐步恢复曾经的繁盛。

树木档案

大花黄牡丹隶属于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滇牡丹亚组,主要分布在西藏林芝地区米林县、林芝县、波密县。灌木丛生,高至3.5米。茎灰色,1年生小枝黄绿色;叶为二回三出羽状复叶,绿色或黄绿色,1年生叶柄绿色或紫红色;花2-4朵着生于枝顶或叶腋,花大,花瓣、雄蕊均为黄色,心皮1-2枚。蓇葖果圆柱形。种子大,暗褐色至黑色。花期4月至5月中旬,果熟期8月。大花黄牡丹作为我国藏东南林芝地区特有的芍药属牡丹组种质资源,是我国牡丹组8个野生原种之一,株型美,花大而金黄,观赏价值极高。

罕见绝美艳丽牡丹花(幽谷奇花自然珍宝)(1)

国色天香——大花黄牡丹

揭开神秘面纱

大花黄牡丹的发现有一段曲折的历史。1936年,英国人Ludlow和Sherriff在西藏发现了珍贵的大花黄牡丹,并多次引种到英国。由于其观赏价值极高,且胜于以往引种到西方的黄牡丹,因此在英国园林园艺中极受欢迎。1951年,Stem和Taylor首次对这个类群进行了报道。1953年,他们根据植株高度、花的大小和心皮数量等特征,将其描述为黄牡丹的一个变种。但他们混淆了大花黄牡丹和黄牡丹,在他们所印证的标本中,只有米林的标本是真正的大花黄牡丹。

1997年,洪德元院士将其由变种独立为一个新种。李嘉珏教授在野外调查和引种试验的基础上,对大花黄牡丹和黄牡丹的形态特征、生长繁殖特性进行了全面系统比较,同时也对二者细胞学和生化方面进行了分析,所得结果与洪德元院士的一致,并首次使用中文名称“大花黄牡丹”。1998年,于玲等人通过蛋白谱带证明大花黄牡丹与黄牡丹等5个野生物种之间亲缘关系较远,袁涛通过AFLP技术对野生牡丹种间关系进行初步研究,两个实验结果均支持洪德元院士将大花黄牡丹独立成种的观点。

罕见绝美艳丽牡丹花(幽谷奇花自然珍宝)(2)

竞相开放

险遭灭顶之灾

大花黄牡丹与黄牡丹外形相似,二者外观上最明显的区别特征就是大花黄牡丹心皮数少,仅1枚,少数为2枚;而黄牡丹心皮数多为5枚。此外,二者的繁殖特性也有不同,黄牡丹可以营养繁殖,而大花黄牡丹只能种子繁殖。令人扼腕的是,由于Stem和Taylor的失误,从前人们并未将常见的黄牡丹与稀有濒危的大花黄牡丹区分开来,等到1996年洪德元院士在藏东南考察并发现二者区别时,这一特有物种已遭到近乎毁灭性的破坏。

狭义的牡丹是指栽培种Paeonia suffrutiicosa Andrews,而广义上是指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的9种2亚种1栽培种。牡丹组又分为革质花盘亚组和肉质花盘亚组。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目前参与品种培育的野生物种只有革质花盘亚组的几个种。尽管肉质花盘亚组占据了野生牡丹物种的半壁江山,却很少应用于牡丹品种培育。因此,开展肉质花盘亚组4个物种——紫牡丹、狭叶牡丹、黄牡丹和大花黄牡丹的引种保护与种植资源利用,对研究牡丹栽培品种群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有关我国珍稀保护物种大花黄牡丹的研究方兴未艾。

罕见绝美艳丽牡丹花(幽谷奇花自然珍宝)(3)

花枝招展

逃出“极危”厄运

导致大花黄牡丹濒危的原因主要是生境破坏和资源过度利用。在原生生境中,大花黄牡丹天然更新能力强,而在人为破坏生境中,更新则明显受到抑制。此外,大花黄牡丹主根粗大,无地下茎,完全依赖种子繁殖。近期的研究表明,大花黄牡丹种子不易失水失活,但一般需要经过两个月左右的生理休眠才能开始发芽。目前,大花黄牡丹仅存的6个野生居群,一半在米林县,一半在隆子县,总计8000余株。大花黄牡丹通常生长于海拔2900-3100米的疏林与灌丛中,结实率高,出苗率高,因此只要有适宜的生境,减少人为干扰,严格控制乱采滥挖现象,大花黄牡丹的种群是可以逐步恢复的。大花黄牡丹曾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等级,经过林芝当地百姓和各方专家的不懈努力,目前已降为“易危”等级。而大花黄牡丹的引种与迁地保护研究也有可观的进展:引种至豫西山区的大花黄牡丹,长势旺盛,播种5年后就有植株开花,相较于原产地林芝的实生苗7-12年才开花,不得不说是一次阶段性的成功。

罕见绝美艳丽牡丹花(幽谷奇花自然珍宝)(4)

生于幽谷

牡丹作为我国特有、世界关注的药用、观赏植物 其野生亲本理应受到严格保护。9个野生物种中有8个处于濒危、易危状态,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采取措施,防止野生牡丹资源遭受新的浩劫。对濒危的野生牡丹 应禁止任何形式的野生个体采挖。严控企业和个人以建立资源(保护)圃的形式掠夺野生资源。企业和个人不具备永久保护牡丹资源的条件。野生牡丹不同物种如果被引种到一起 有可能发生杂交 造成混杂,使得野生种质资源受到严重干扰,不仅影响对物种间、居群间亲缘关系的界定,也影响建立基因库、研究种间基因差异乃至未来引种驯化等多方面科学实验的进展。因此 当务之急需要对牡丹野生物种进行全面、深入调查 掌握确切信息,制定科学的保护策略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开展解除其濒危状态的保护生物学研究 使其尽快摆脱濒危窘境 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引导百姓自发保护野生牡丹居群及其生境。

罕见绝美艳丽牡丹花(幽谷奇花自然珍宝)(5)

硕果累累

大花黄牡丹的保护工作正在逐步推进。每年春末,有许多游客慕名前往米林县一睹大花黄牡丹的绰约风姿。然而,这样美丽的风光要想长存,不仅需要专家的努力钻研,更需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杜绝随意挖采野生植物的行为,保护好生态环境。(张志翔 黄今 王亚超 文/摄)

作者简介

张志翔 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馆长,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教授。现担任中国林学会树木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植物学会理事,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理事,第五届、第六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黄今 北京林业大学保护区学院硕士研究生,目前从事泛喜马拉雅植物志金丝桃科的分类修订。

王亚超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博士研究生,目前从事杨属青杨组的系统发育研究。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