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甘宁夏侯渊(张翼廖化王平)
刘备甘宁夏侯渊(张翼廖化王平)在蜀汉有四大镇戍——汉中都督、永安都督、江州都督、庲降都督、其中庲降都督主要负责对南中地区的统治。事实上诸葛亮南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南中地区的安稳,但是并没有取得完全、长久控制南中地区的效果。所以庲降都督的责任很重要,面临战事的机会仅次于汉中都督。从上面的记载来看,有关于句扶的史料虽然有一些,但是几乎都是简单介绍一些名爵官职,进行评价而已,实战记录却没有。根据网络上的信息中,明人诸葛元声所撰《滇事纪略》中记载句扶曾经参与诸葛亮平定南中的战争,但是小编无法找到《滇事纪略》的原始文字资料哪怕影印版本,所以这一点不能确定,如有方家还请指正。王平最有含金量的战役应该是"兴势之战",因为在这次战役中,王平作为汉中军区司令,是主将的身份。当时曹魏内部曹爽与司马懿争权,为了提升名望,曹爽决定拿蜀汉开刀,率领十余万大军(一说六、七万)进攻汉中。汉中兵力有限,王平将兵力布置到汉中北部的兴
提到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很多人可能会第一时间想到"五虎上将"。毕竟他们跟随刘备创业的事迹太著名了,又有小说家为其增饰、渲染。然而"五虎上将"只活跃于东汉末年时期到蜀汉初期,最晚去世的赵云,也是在蜀汉建兴七年(即公元229年,一说建兴六年),距离蜀汉灭亡还有三十多年的时间。在蜀汉中后期,同样有一些名将,不过相比于"五虎上将"来说知名度显然不能同日而语。在蜀汉有一句流行语"前有王、句,后有张、廖",就是指蜀汉中后期的四个名将:王平、句扶、张翼、廖化。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些人物。
王平:"兴势之战"守卫汉中在这四个名将当中,王平的知名度可能是最高的(廖化也很高,但是他的事迹的知名度低),在史料上记载的军事经历也是最详实的。王平的经历很有意思,他本来是益州人,在曹操征张鲁的时候投奔曹操,然后又在"汉中之战"中加入刘备集团,来了一个"出口转内销"。
王平崭露头角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当时诸葛亮在陇右活动,赵云、邓芝在关中牵制曹真,魏明帝曹叡派张郃支援陇右,街亭是必经之地。诸葛亮派马谡封锁街亭,王平就是马谡的先锋。马谡在街亭进行了近乎愚蠢的军事部署,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一伐失败。而马谡溃败后,王平率领一千多人作为疑兵震慑张郃、收拢残兵,算是勉强挽回一伐的损失。王平在战后"特见崇显",统领"无当飞军"。
在诸葛亮四伐中,司马懿率军与诸葛亮正面交锋,令张郃进攻王平负责的南围。王平顶住张郃的攻势,诸葛亮在正面击溃司马懿,取得"甲首三千"的战果;在诸葛亮五伐时,诸葛亮去世,魏延、杨仪相争,魏延烧毁蜀汉撤军的栈道,王平作为前锋讨伐魏延,用攻心的手段化解魏延部的抵抗意志,导致魏延被马岱所杀。
王平最有含金量的战役应该是"兴势之战",因为在这次战役中,王平作为汉中军区司令,是主将的身份。当时曹魏内部曹爽与司马懿争权,为了提升名望,曹爽决定拿蜀汉开刀,率领十余万大军(一说六、七万)进攻汉中。汉中兵力有限,王平将兵力布置到汉中北部的兴势围、黄金围,将曹爽大军封锁在秦岭中,坚持到费祎的支援。小编认为这次战役的胜利足以令王平跻身三国时期一流名将之列。
句扶:名亚王平,官至左将军句扶属于"四大天王"中最弱的那个,史料的记载实在是太少了。句扶字孝兴,是巴西郡汉昌县人,属于当地大姓。句扶在《华阳国志》中又被记载为"勾扶",从读音上来说,这里的"句"确实应当读作"勾",来源于裴注中的反切注音。有关于句扶的史料,大都零星地记载在《三国志》以及《华阳国志》当中。
在《三国志·蜀书·王平传》中提到了王平,评价为"忠勇宽厚,树有战功,功名爵位亚平",还是有实战记录而非荫庇或者名望的影响力;《华阳国志·巴志》中将句扶与马忠、王平、张嶷等人并列,这些都是蜀汉中后期的中流砥柱;《华阳国志·序志常璩道将》中将句扶列入"果壮"。句扶在蜀汉官至左将军,进封宕渠侯。而《华阳国志·刘后主志》中却记载句扶为右将军,应该是一次误记。
从上面的记载来看,有关于句扶的史料虽然有一些,但是几乎都是简单介绍一些名爵官职,进行评价而已,实战记录却没有。根据网络上的信息中,明人诸葛元声所撰《滇事纪略》中记载句扶曾经参与诸葛亮平定南中的战争,但是小编无法找到《滇事纪略》的原始文字资料哪怕影印版本,所以这一点不能确定,如有方家还请指正。
张翼:身为反战派,却协助姜维取得"洮西大捷"在蜀汉有四大镇戍——汉中都督、永安都督、江州都督、庲降都督、其中庲降都督主要负责对南中地区的统治。事实上诸葛亮南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南中地区的安稳,但是并没有取得完全、长久控制南中地区的效果。所以庲降都督的责任很重要,面临战事的机会仅次于汉中都督。
张翼做过庲降都督,但是他把事情给搞砸了。因为张翼执法严峻,导致渠帅刘胄的反叛。于是蜀汉朝廷征召张翼入朝,派马忠接替他的位置。当时张翼的部下都劝张翼赶快入朝请罪,争取宽大处理。但是眼下刘胄并没有被消灭,张翼以大局为重,仍然在准备战事,坚持到马忠赶到南中。所以《三国志》中评价"马忠因其成基以破殄胄",张翼还因此受到诸葛亮的赏识。
到蜀汉后期,蜀汉内部出现主战派和反战派两种不同的声音。但由于姜维和陈祗两个当权人物都是主战派,所以北伐事业还是兴盛过一段时间。其中最大的胜利当属蜀汉延熙十八年(即公元255年)的"洮西之战"。在这次战役中,蜀汉一举歼灭曹魏陇右精锐数万人,战后曹魏雍、凉都督陈泰直接被刷掉。在"洮西之战"中首功当然是姜维,而张翼作为征西大将军随军出征,应该也有功劳。
有意思的是张翼本身是一个反战派,在"洮西之战"之前就劝说姜维不应连年北伐;在已经消灭数万曹魏士兵后又劝说姜维适可而止,不要贪功。姜维和张翼虽然理念不同,但是每次北伐的时候都要带上张翼,这或许能够说明张翼的军事能力。后来张翼官职左车骑将军,也有跟随姜维在剑阁抵抗钟会的经历。
廖化:最冤枉的名将,两度击败曹魏名将郭淮"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相信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其实这只是小说家语,出自清朝小说《扫迷帚》。然而廖化在历史上的军事能力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弱,反而两次击败曹魏名将郭淮。在蜀汉延熙元年、曹魏景初二年,阴平太守廖化率军进攻曹魏守善羌侯宕蕈。郭淮令广魏太守王赟、南安太守游奕夹击廖化。郭淮的部署是让王赟、游奕两个人分兵从东、西两线进攻廖化。结果廖化集中兵力击溃游奕,王赟也死于这次战役。
然后是在蜀汉延熙十年、曹魏正始八年(即公元247年),陇右各郡羌、胡人反抗曹魏投奔蜀汉,蜀汉出兵支援,姜维接应白虎文、治无戴等羌、胡首领,廖化在成重山上筑城收容羌、胡人。按照《郭淮传》中的记载,郭淮进攻廖化导致姜维回援,"皆如淮计",然而事实上是姜维和廖化成功接应白虎文等人返回蜀汉,这是一场蜀汉的胜利。后来廖化迁至右车骑将军,值得一提的是,廖化虽然是姜维的老战友,但也是一个反战派。
总而言之王平、句扶、张翼、廖化等人都是蜀汉中后期名将,除了句扶之外,也有拿得出手的战绩。可惜由于人们对三国中后期的关注度不高,尤其是诸葛亮去世后,而《三国志》对蜀汉的记载非常匮乏,句扶仅一笔带过,廖化虽然有一个小传,但他的战绩反而要从其他传记中查找。看来陈寿对蜀汉有恶意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华阳国志》、《读史方舆纪要》、《中国历史地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