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高晓松父亲哪一年去世(高晓松发长文追忆父亲去世)

高晓松父亲哪一年去世(高晓松发长文追忆父亲去世)作为父亲肯定是不高兴,因为如果儿子顺利毕业于清华大学,将来工作肯定比较好找。大三那年,高晓松突然醒悟自己不是当科学家的料,于是主动退学。高晓松说家里全部都是书,就连走廊都是书,自己捧着一本书一看就是大半天,把读书当成吃饭一样。高晓松从小就博览群书,很有自己的思想。1988年,高晓松成功考上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专业,因此也在这里认识了老狼,组建了乐队。

毕淑敏在《孝心无价》: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高晓松父亲哪一年去世(高晓松发长文追忆父亲去世)(1)

也可以这样理解,父母是我们与死神之间的一堵墙,所有的爱恨情仇会随着父母离去而化解

高晓松发了一篇长文,娓娓道来各种爱恨交织,看似有几分怨恨,也有几分遗憾。

高晓松父亲哪一年去世(高晓松发长文追忆父亲去世)(2)

高晓松,1969年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

高晓松说家里全部都是书,就连走廊都是书,自己捧着一本书一看就是大半天,把读书当成吃饭一样。

高晓松从小就博览群书,很有自己的思想。

1988年,高晓松成功考上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专业,因此也在这里认识了老狼,组建了乐队。

大三那年,高晓松突然醒悟自己不是当科学家的料,于是主动退学

作为父亲肯定是不高兴,因为如果儿子顺利毕业于清华大学,将来工作肯定比较好找。

父亲直接发狠话:“不读书就不要赖到家里!”并且还乐呵乐呵炒了两个菜,哼着小曲,作为最后的告别。

吃饭时父亲还顺便给他说了两条人生小贴士,并且建议离开后最好别回来

高晓松为了赌气,果真没有再回来。

高晓松父亲哪一年去世(高晓松发长文追忆父亲去世)(3)

但是当时他又没有谋生能力,只好借考研的借口赖在外公家里。

外公张维曾经是深圳大学的首任校长。

高晓松的父亲只是不善于沟通和表达。

从他说的狠话里面分析,颇有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毕竟在六七十年代,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读书至上。

尽管高晓松出身不低,可是多读书毕竟对将来是好事,选择更多。

何况清华北大是多少人挤破脑袋也想进去的高等学府。

可是高晓松当时很叛逆,也很文艺。

高晓松父亲哪一年去世(高晓松发长文追忆父亲去世)(4)

因为他刚上大学没多久就与老狼组建了乐队,一心就想走文艺这条路。

只是父亲没有好好与儿子沟通,并且以父亲的威严来威胁儿子,反而适得其反。

高晓松称父亲再婚后,在妹妹的婚礼、爷爷奶奶的葬礼上见过面,此后20多年说话没有超过20句。

也就是说父子俩都是在赌气,相互都在失望中。

父亲认为儿子不懂自己的一片苦心,儿子认为父亲根本就不理解自己

不过父亲再婚后,也没有主动关心、联系儿子,也是一种失责。

宁要讨饭的娘,也不要做官的爹。

曾经也听到过一位老婆婆感叹道,父母离婚后,孩子跟着母亲日子会更好过一点。

毕竟母亲更加在意孩子的思想,而父亲多半认为自己挣钱养活孩子就可以了,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父亲没有考虑过,即使离婚,孩子依旧是自己的孩子,有责任和义务去关心孩子。

为什么父母离婚对孩子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因为离婚后就再也没有管过孩子,孩子从小缺少正常的家庭温暖,内心难免会伤感与阴暗。

所以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忧郁,而正常家庭的孩子性格更加开朗

高晓松父亲哪一年去世(高晓松发长文追忆父亲去世)(5)

高晓松言语之中也有一些埋怨,毕竟作为孩子,无论多大都是只是父母的孩子,谁不希望得到父母的宠爱和关心。

父亲去世才通知高晓松和妹妹,甚至没有在临终之前要求见一面,可以看出父亲内心也是心虚的,认为自己不够格要求他们回来看自己。

但是自己走了又通知他们回来最后送一次,也是希望自己的子女送终。

从思想上看是比较封建,可是也可以看出,父亲心里是有这两位子女

高晓松和妹妹本来定居在美国,虽然与父亲没有多少感情却依旧回来奔丧,从医院拉到火葬场火葬,高晓松与妹妹也希望送父亲最后一场,毕竟人死了,一切恩怨都归于尘土。

高晓松的母亲让儿女代替自己鞠一个躬,感谢那两粒开挂的精子

可以看出母亲也是有埋怨,曾经相爱到建立自己的小家,可是因为某种原因却要分开,女性向来是比较感性的,希望从一而终。

往往因为女性的这种思想,所以受伤的往往是女性。

而男性离婚后不久,往往很快会重新找到一个人再婚,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所以说男人更绝情一点。

高晓松父亲哪一年去世(高晓松发长文追忆父亲去世)(6)

父亲火葬的时候,高晓松嫌弃葬乐,于是拉着妹妹和后妈出去吃了一顿饭,50多分钟后回来,父亲就彻底成了尘土。

然后他和妹妹带走了父亲的骨灰,所有的遗产留给了后妈,兄妹俩选择放弃。

说到底也是有血缘关系,看着最亲的人被火烧成灰粒,内心怎么会不感慨、伤感。

至于遗产,大方地赠给后妈,其实也是对父亲有一点埋怨,不愿意继承,不高兴继承。

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不想因为遗产闹纷争,让他老人家走得安静,专心钓心爱的鱼。

高晓松父亲哪一年去世(高晓松发长文追忆父亲去世)(7)

然后高晓松与妹妹按照父亲的遗嘱,将他的骨灰洒在清华与旧金山湾区。

而姑姑要求在上海给他建个墓碑,平时清明节去祭奠一下,也发相片给他们兄妹俩。

高晓松同意了,认为这是给姑姑们留下一个念想,带回来一小撮。

但是高晓松与妹妹都没有回去过。

因为父亲在的时候都没怎么联系,化为尘土去看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生都没有和解,也许对于父子两人而言,都是一种遗憾吧。

对于父亲,谁愿意带着遗憾入土。

对于儿子而言,再也没有机会和解了,就连后悔的机会也没有了

高晓松退学后两年,上厕所写了一首《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第2年又出品了一首《同桌的你》,一下子就火了。

高晓松父亲哪一年去世(高晓松发长文追忆父亲去世)(8)

当时校园歌手并不多,但是这样纯情的歌,却掀起了回忆,引起了共鸣。

高晓松的父亲肯定也知道儿子出名了,内心肯定欣慰、高兴。

即使父亲想和解,也碍于父亲的威严,不想低头

高晓松成名之后钱自然也少不了,完全独立,过上了逍遥自在的生活。

1999年,高晓松开着车子在对外经贸大学门口闲逛,对美女学生沈欢一见钟情。

认识3天后就向对方求婚成功。

可惜的是这段婚姻也只维持了3年。

竟浪漫撑不起生活里的柴米油盐。

2008年,高晓松作为评委认识了80后徐珊珊。两人结婚并生下了女儿。

可惜这段感情也只维持了5年。

高晓松确实很有音乐才华,可是从他失败的感情生活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随性的人,也是比较自我的人。

也许因为原生家庭给他的影响,也许是因为父亲的冷漠。

不过在中国现实社会中,父子关系好的人很少。

高晓松父亲哪一年去世(高晓松发长文追忆父亲去世)(9)

曾经大仲马对小仲马说,我最成功的作品就是你。

中国人不善于表达爱。

父爱如山,如同山一样静默,虽然是爱,却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

就是因为父亲不懂得表达。

结语:有的父母认为给了孩子生命,孩子就应该感恩戴德。

从来没有想过父母应该感谢孩子,让他们有机会成为父母,经历一段美好的陪伴时光。

就好像一个人种下一颗种子,看着它发芽开花结果,这是一种伟大的成就感。

也许当一个人饱经各种辛酸,经历了世事无常,才能深刻体会父亲的做法,才会理解父亲。

只是多年的积怨,就如同雪山上的积雪 ,并不是一下子可以消除。

毕竟对于孩子而言,童年缺少爱与陪伴,是一生都无法弥补的遗憾。

但愿天下的父母都尽量做到及格,也但愿所有的孩子可以懂父母的苦心

您怎么看呢?更多精彩欢迎关注,谢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