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文学与美学类的书籍(独特视角解读当代文艺美学)

文学与美学类的书籍(独特视角解读当代文艺美学)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作者:华旭、谢佳华定价:450.00元在中华民族浩瀚的历史长河里,无论是魏晋风骨还是醉后不知天在水的潇洒,无论是秦淮两岸的名士风流还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婉转,都能看见美学的影子。近百年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崛起,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吸收着西方滚滚而来的文化大潮同时,艰难地维持自己的身份立场,从而涌现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家文论家。而纵观百年来的文艺学学术圈,更多是对西方美学家和文论家的研究,并未出现对中国现当代美学家文论家的整体研究著作。王岳川教授主编的《中国当代美学家文论家评传》丛书意在填补这个空缺,将当代中国的文艺理论家做系统的梳理,为中国的美学史书写全新的一页。《反思中国书法》

文学与美学类的书籍(独特视角解读当代文艺美学)(1)

《中国当代美学家文论家评传》(全10册)

作者:王岳川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时间:2016年8月

定价:450.00元

在中华民族浩瀚的历史长河里,无论是魏晋风骨还是醉后不知天在水的潇洒,无论是秦淮两岸的名士风流还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婉转,都能看见美学的影子。近百年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崛起,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吸收着西方滚滚而来的文化大潮同时,艰难地维持自己的身份立场,从而涌现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家文论家。而纵观百年来的文艺学学术圈,更多是对西方美学家和文论家的研究,并未出现对中国现当代美学家文论家的整体研究著作。王岳川教授主编的《中国当代美学家文论家评传》丛书意在填补这个空缺,将当代中国的文艺理论家做系统的梳理,为中国的美学史书写全新的一页。

《反思中国书法》

作者:华旭、谢佳华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定价:50.00元

书法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源远流长,这本《反思中国书法》以恰当、新颖的角度切入,引发读者的兴趣,令读者在较为轻松的阅读中获得知识,读之轻松愉快。

不同于古人,作者并未把“软毫书写”、“传统书法是艺术”判定为理所当然,而从对比硬毫与软毫书写模式、东西方文字形式着手,尝试说明软毫书写方式的优劣。在吸纳“近现代五大重要书法材料”,构建新的书法史论体系过程中,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作者并不强行归纳,而是采取概念细分的方式,首先帮助读者区分书法材料中“官家样”“民间样”,借以对书法生存形态进行“金字塔结构”的立体解读,然后分析书法史论中的“二维模式”“三维模式”“四维模式”的系统演进动态,对此前书法理论惯用的平面树枝状结构、单向演进模式进行突破与升级。传统的书法理论很难面对“近现代五大重要书法材料”对原有书法史论观念的挑战;无视传统经典法书材料与“近现代五大重要书法材料”之间的巨大差异,强行归纳统一,难免不成为夹生饭。作者目前所采用的写法,无疑是恰当的,融通的。

传统的书法解读往往着眼于官家样,即所谓经典法书。大量新出土的民间样,在血脉上与官家样存有直接关系,在形态上又有一定距离。不先理清这两大类新旧材料之间的关系,熔铸新的书法史论无从谈起,后续的反思与批评更无法展开。近现代五大重要书法材料中,之前仅有北碑有被单独提出,构建独立的体系,也未能够与传统法书体系紧密融合,其他材料则更游离于传统书论之外。这类障碍,妨碍后续书法创作的深入展开。

书中的上卷“反思中国书法史”与下卷“心法-技法-器用模式的回归”两部分相对独立,而又血脉贯通。这本书的两位作者一位善小楷,一位精于行草,二人皆善书论。或许正因为如此,该书一方面能构建书论体系、书法创作模式的宏观架构,又能深入创作的诸多细节,将二者融会贯通。

坚实有力的反思之作

——悦读《沧海之约》

文学与美学类的书籍(独特视角解读当代文艺美学)(2)

《沧海之约》

作者:朱东

出版社:

红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9月

定价:68.00元

质地对于中国古代文学来说是基本的要求之一,比如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曾谈到:“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而到如今,我们在小说中却越来越难发现质地感了。

但贺州作家朱东先生的《沧海之约》不一样,它文学的质地秉承了这一传统。应该说,《沧海之约》是一部荡气回肠,令人热血澎湃的长篇小说,作品集谍战与情爱、家与国于一体,是一部较为优秀的长篇小说。

这部作品中的景色描写令小说显得坚实有力,现今,过多的作家太过关注于故事的编织,而忽视了小说中景物对于小说表达的作用。景物描写恰恰是小说传统中的优秀因素之一,比如茅盾的《子夜》的开头的景物描写,比如古代诗词中的对于景色抒写的偏重,都给当下的写作提供着很好的范例。《沧海之约》中对于南海景色的描绘虽然不多,但略略几笔就给了读者身临其境之感,景物仿佛清晰可见,触手可及,这也加重了本部小说的文学色彩,将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特征,人物活动的场域等充分地展示了出来。

其次,作品的坚实体现在作家对于家国传统的继承和书写上。有国才有家,作者用铿锵有力的笔触写出了普通人的眼光与气魄。

第三,此部作品的坚实还体现在对于人性、世道人心的表达方面。

因此,整体而言,朱东先生的《沧海之约》是一部充满作者生命激情的长篇小说,作者不但将个体生命的激情,生存的焦虑,欲望的灵性,鲜活的生命存在做了自己的诠释,同时也将自己对生活和社会深入的思考灌注到自己笔下的人物之中,把自己的理解和梦想投注到字里行间,表达出一种对于现实的关照,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弘扬了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中本就具有的人文精神和生存价值取向,体现出了朱东先生在写作中对于文学质地的追求。

大运河水波之下的波澜壮阔

文学与美学类的书籍(独特视角解读当代文艺美学)(3)

《永远的大运河》

作者:刘凤起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7月

定价:168.00元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工程的奇迹。古往今来,关于长江、黄河的文艺作品丰富多彩,而关于大运河的文学创作却是少之又少。刘凤起的长篇小说《永远的大运河》,可以说是当代文学创作领域填补空白之作,也是反映大运河两岸人民抗战时期对敌斗争生活和风俗民情的优秀篇章。

150多万字的巨幅长篇小说《永远的大运河》,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9年抗战转入相持阶段为背景,展现了京津地区北运河两岸人民的生存状况。作者力图通过描写抗日英雄刘光汉及其周围的抗日群体从蒙昧到觉醒的思想转化过程,揭示出中国人民团结共进的民族理念和顽强御侮的民族精神。

主人公所在的刘氏家族,是一个传统大家族。在中华传统文化理念的影响下,家训成为维系家族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纽带。作者多次提及“平安第一福”、“携余第二福”的理念,这样的行文设置为后文人物在国恨与家训的对照中反复纠结埋下伏笔。在家族、宗族、村族三方愈演愈烈的矛盾纠葛中,刘光汉对内诚信担当,娴于辞令,敏锐干练,带领乡亲们扎风筝、跳狮子会挣钱挣粮度过灾年;对外除暴安良,胆识过人,敢于冒险,同官痞兵匪巧妙周旋,对社会渣滓深恶痛绝。诠释了在动荡年代里,惩奸除恶、济困扶危,维护乡邻利益、保障一方平安的民间好汉形象。

除了战场上的血雨腥风,作者还着力描绘了京津廊地区的民俗文化,扎风筝、舞狮会的画面生动,亲朋近邻的交流通俗亲切,极具生活气息。《永远的大运河》所言之“永远”,不是运河之水流动的永远,而是运河文化扎根在中华儿女心底的永远。不同于黄河“母亲河”的孕育,大运河的古老经历了千秋的风雨烟云,大运河的悠长哺喂了无数百姓、城镇,印证了作者刘凤起提出的概念——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父亲河”,镶刻了两岸埠铺的锦绣,凝聚了亿万百姓的辛劳。《永远的大运河》不仅是传唱运河英雄疆场杀敌的高亢战歌,也是作者在研究运河文化基础上为读者展示的壮美画卷,更是一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鸿篇巨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