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为什么选择长城(为什么张艺谋的长城会失败)
张艺谋为什么选择长城(为什么张艺谋的长城会失败)长城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10年前金闪闪的《满城尽带黄金甲》,8年前的奥运开幕式,这次则是五颜六色的文工团...噢不,是五军汇演,浓浓的仪式感,简直是一脉相承。由五种颜色区分开来的五军设定,基本上是鸡肋,分别由景甜、林更新、彭于晏、张涵予和黄轩率领飞索部队“蓝鹤”、弓箭部队“红鹰”、工程和火炮部队“金虎”、近战部队“青熊”和步兵部队“紫鹿”,张涵予为统帅。虽都有各自的功能性,但有这样的设定到电影里却没好好利用上,也就饕餮第一次进攻时稍微展现了下,但那排场更像是一场浓缩的奥运文艺汇演,张艺谋这十年如一日的美学。(这一段颜色上有没有很应景)满城尽带黄金甲
先从上映前说起吧...
当你看到一部电影凑齐了乐视(不是薯片) 合拍片 某些演员这样的死亡配置,就可以把先它归到烂片一类了。即便导演是张艺谋,有马特·达蒙、威廉·达福、刘德华、张涵予、彭于晏和黄轩这样看上比较靠谱的演员,加上背后还是好莱坞特效团队,依然不看好,所以看之前我已经没抱什么期待了,觉得要是场面能打爽也够了(可是并没有)。
上映之后,不出意外的差评吐槽声一片,然后还出了微博上的影评人因五字短评,引来“不是薯片”方的律师函的事情,至于为什么有这样的反应,下面会顺带说一下原因。虽然正常人都看得出本意并不是字面所表达的那个意思,当然,这样的字眼还是欠妥。
大型载人孔明灯
10年前金闪闪的《满城尽带黄金甲》,8年前的奥运开幕式,这次则是五颜六色的文工团...噢不,是五军汇演,浓浓的仪式感,简直是一脉相承。由五种颜色区分开来的五军设定,基本上是鸡肋,分别由景甜、林更新、彭于晏、张涵予和黄轩率领飞索部队“蓝鹤”、弓箭部队“红鹰”、工程和火炮部队“金虎”、近战部队“青熊”和步兵部队“紫鹿”,张涵予为统帅。虽都有各自的功能性,但有这样的设定到电影里却没好好利用上,也就饕餮第一次进攻时稍微展现了下,但那排场更像是一场浓缩的奥运文艺汇演,张艺谋这十年如一日的美学。
(这一段颜色上有没有很应景)
满城尽带黄金甲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
长城
电影开头,用远道而来为盗取火药的雇佣兵马特·达蒙一行人引出了片中“60年一遇”的怪兽-饕餮,再借匈奴把他们追到了长城,进而展开第一次的大战,击退第一次攻击后到了马特·达蒙射碗的炫技时间,其实到炫技之前的节奏还是能凑和的,至少把该交代的都说清楚了。
电影宣传上的卖点肯定是放在这全明星的演员阵容上,国内外的明星、小鲜肉等,从60到90、甚至00后群体的全面覆盖,一定程度上,张艺谋都已不是宣传的重点,这些明星演员才是。以往的电影里如果明星过多,都会有戏份分配的烦恼,然而来到《长城》这里则根本没有这个问题,男一号马特·达蒙,女一号嘛...毫无疑问的景甜,因为电影里除了她也没其它女性角色了。为了让她在戏里上位,编剧还把原本的统帅张涵予给写死好让她统领无影禁军,在这里我没有黑她的意思,在之前也从来没黑过她,对她,只能感叹一声:佩服!
即使这样,片中所有角色的塑造都显得苍白无力,脸谱化...
刘德华饰演的军师,真的有起到军师的作用吗?戏中有策略性的东西存在吗?一个军师居然得靠上一线战场展现其无畏牺牲的精神来刷存在感。五军中的四位男将军,张涵予戏份稍多外加领个便当,其它三位除了各领几句无关紧要的台词露个脸,看完还能让人记住什么。
至于两位主角,景甜除了中英文切换自如的担当起中外沟通桥梁的翻译官,再就是跟马特·达蒙探讨了一下关于xin ren(trust)的话题就顺便把他感化,使其把盗取火药的目的都给抛之脑后,留下共抗饕餮,这样的转变实在牵强、生硬,他那两位猪队友就不提了。
这样的剧本还是由五位好莱坞编剧出品的,要知道这五位编剧的list里可是有《僵尸世界大战》、《血钻》、《最后的武士》、《谍影重重》和《魔鬼代言人》等等这样的作品。
人设、剧情这些问题,都离不开满打满算才90来分钟正片片长的缘故。对于《长城》这样的大片,你连2个小时片长都达不到,大场面少了观众肯定不乐意,留足大场面呈现所需的时间,剩下有限的时间里要把故事给讲顺了,就得靠导演和编剧来补救了,可事实是这两个环节又都没做好,所以,演员绝不是这部电影的最大问题。说白了,《长城》才104分钟的总片长,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利于电影院的排片。
说到排片,就跟票房有关了。《长城》的制作成本是1.5亿美金,虽然IMDb上显示是1.35亿,不管哪个,折合也就是10亿rmb左右,这还不算宣发费用,按分账比例算下来,这部电影的起赚点至少得25亿rmb的票房才行。
104分钟的片长确实很有利于排片,从16号上映到22号的这一周,基本是40%以上的排片率,也霸占了几乎所有的IMAX和巨幕厅,累计了6亿多的票房。但是,王家卫监制的《摆渡人》和成龙的《铁道飞虎》在23号上映后肯定在短期内占据大量排片,首日情况来看,这两部比《长城》更不堪。但以这个趋势,想在国内收回成本还是很难。
有这么大的票房压力,这也就是上面说到的律师函那件事的原因,毕竟现在这种影评人的负面评价对一部电影票房的影响可大可小,及时出面抑制能一定程度消除影响,还可以借机用负面事件来做二次营销。
《长城》之所以烂,最大问题在于张艺谋仪式感强烈的汇演气质与好莱坞打怪模式的不搭,再牛逼的特效也救不了这问题多多的剧本,况且这次的特效也算不上顶级,当然商业因素也是之一。还有,这样的对外输出文化真的没什么意义,长城、孔明灯等都是一些符号化的东西,2个月后北美上映,到时就能知道。
现在想想,或许马特·达蒙接这部戏的原因,是终于不用再被调侃次次都是被救了,这次可是老子我be hero。
某种程度上,《长城》都可以算是特效加强版的《大闹天宫》了。
•END•
作者:小辉叔影社(更多可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