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杜十娘是真实故事吗(一代名妓34)

杜十娘是真实故事吗(一代名妓34)杜十娘是京中教坊司院的名妓,鸨母的摇钱树,姓杜名微,排行第十,院中都称为杜十娘,生得:与李甲同在"北雍"的还有一位老乡柳遇春,因两人来自于同一个地方,彼此之间的往来便密切些。杜十娘便是李甲和柳遇春同游教坊时认识的,李甲和柳遇春虽然是朋友,且社会地位大致相当,但是在杜十娘的心中,李甲是辜负她的负心汉,而柳遇春却是曾经施恩与她的恩人,由此可见作者安排情节之巧妙。不由得让人设想:如果一开始杜丽娘喜欢上的是柳遇春会不会有不同的结局?作为明代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冯梦龙在《古今小说序》中,提出"日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致力于通俗小说的辑录和创作,认为通俗小说可以使"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他创作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被后世称为"三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出自《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小说主要讲述的是名妓杜十娘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设计摆脱鸨

一代名妓"杜十娘"的陨落

笔者小时候曾听家里的老人讲"杜十娘"的故事,听到李甲抛弃杜十娘致其怒而跳江的时候,气愤不已,觉得李甲实在算得上是一位"负心薄幸"之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渣男"。当时年纪尚小,总是想:要是杜十娘当初选择的不是李甲,她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杜十娘是真实故事吗(一代名妓34)(1)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创作背景

杜十娘的故事确有其事,它发生在明万历年间,是当时一件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

杜十娘的故事初见于明代宋幼清的传奇《负情侬传》,冯梦龙所作的通俗话本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即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和再创作而形成的。在冯梦龙的时代,通俗话本小说属于一种新的文学形式,这些话本原本是职业"说话人"讲述的底本,它们的对象是一般的城市平民。明代后期的说书逐渐代替了宋元的"说话"技艺,随着市民阶层的出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进入了高峰期。

作为明代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冯梦龙在《古今小说序》中,提出"日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致力于通俗小说的辑录和创作,认为通俗小说可以使"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他创作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被后世称为"三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出自《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小说主要讲述的是名妓杜十娘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设计摆脱鸨母,并与李甲终成眷侣,但最后却因富家子弟孙富的挑拨而被李甲抛弃,手抱百宝箱投江身亡的故事。在这篇小说中,杜十娘敢作敢为、机智勇敢、极具悲剧力量,是世人集中赞扬的对象,而男主人公李甲因其懦弱无能、负心薄幸而被历代学者口诛笔伐。

杜十娘是真实故事吗(一代名妓34)(2)

"李甲"其人

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开篇便介绍了社会背景:明万历二十年间,日本发兵朝鲜,"朝鲜国王上表告急,天朝发兵泛海往救"。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户部发布公告:凡是能主动捐粮的人,都能进国子监做一名太学生。做太学生有几个好处:"好读书,好科举,好中",于是,一些宦家公子、富室子弟,不愿做秀才,都去援例捐了个太学生。

李甲,字干先,浙江绍兴府人氏。其父李布政一共有三子,李甲年龄最长,自幼在当地的学校里读书,还未来得及参加科举,李布政便给他捐了一个太学生。李甲进的国子监是"北雍","北雍"是在明朝首都北迁后产生的,因为当时在北京、南京分别都设立了国子监,于是设在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北监"或"北雍",而设在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南监"或"南雍"。

与李甲同在"北雍"的还有一位老乡柳遇春,因两人来自于同一个地方,彼此之间的往来便密切些。杜十娘便是李甲和柳遇春同游教坊时认识的,李甲和柳遇春虽然是朋友,且社会地位大致相当,但是在杜十娘的心中,李甲是辜负她的负心汉,而柳遇春却是曾经施恩与她的恩人,由此可见作者安排情节之巧妙。不由得让人设想:如果一开始杜丽娘喜欢上的是柳遇春会不会有不同的结局?

杜十娘是真实故事吗(一代名妓34)(3)

"杜十娘"其人

杜十娘是京中教坊司院的名妓,鸨母的摇钱树,姓杜名微,排行第十,院中都称为杜十娘,生得:

"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可怜一片无暇玉,误落风尘花柳中"。

杜十娘十三岁破瓜,十九岁遇上李甲,中间的七年,她虽然凭着自己的美貌使"多少王孙公子一个个情迷意荡,破家荡产而不惜",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她却始终保持着一颗纯洁之心,而且不甘心自己受凌辱的悲惨命运。因此,她"久有从良之志",一心要摆脱那种以色事人的非人生活。杜丽娘是一位聪慧的女子,她一方面秘密充实自己的"百宝箱",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寻找"意中人"。

直到她遇上了李甲,"忠厚志诚"是杜十娘对李甲的评价,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古语常道:"情人眼里出西施",在李甲未将杜十娘发卖给孙富之前,杜十娘始终觉得李甲是值得托付终身的良人。所以,她积极的筹划两人的未来,甚至在李甲借不到钱替她还良时,杜十娘还主动拿出一半的赎金来鼓励李甲。即便在杜十娘还良后,不仅他们接下来的行程是杜十娘建议的,就连路费和盘缠也是杜十娘假借他人之手拿出来的。

杜十娘是真实故事吗(一代名妓34)(4)

杜十娘的陨落

从良后,满心欢喜的杜十娘一定想象不到苏、杭尚未到达,自己便在半途香消玉殒了。

其实从头到尾,李甲都很明白他是不会娶杜十娘的。一方面封建大家长——李布政对整个家族的管制,李布政如此位高权重,令人忌惮,但他除了写信催李甲归家之外并没有多加干涉,因为他很清楚李甲只是一时的年少轻狂,绝对不会、也不敢忤逆家长,回家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另一方面李甲身为一个软弱书生,在父亲的绝对权威下长大,他习惯了逆来顺受,从来都是不主动、不拒绝。也许他有胆量在意乱情迷时带杜十娘回家,可是他不会有魄力去背离作为一个士子心中最高目标的举业。再者,从当时的社会来看,明代对官员娶妓女有明确的律法"凡官吏娶乐人为妻妾者,杖六十,并离异。若官员子孙娶者,罪亦如之",因此,不管是李布政也好,李甲也好,他们都不会允许杜十娘进门。

求仁得仁,杜十娘得到了自由,但她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虽然她始终未寻到自己的良人,但是我相信,杜十娘一定不会为自己所做的事后悔,哪怕时光倒流,她的选择依然不会变,因为她选择的从来都不单单是"李甲"更是自己的"理想"。她自小在教坊的司院里长大,她最大的理想就是走出去,不屈居于人下,活的有尊严。

杜十娘是真实故事吗(一代名妓34)(5)

杜十娘的命定结局

对杜十娘的了解越深,越能明白她的结局是早就注定了的,无论她当初遇见的是谁。

男尊女卑的观念,在中国的封建男权社会中始终存在。《礼仪·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由此可见,千百年来,女性始终是作为男性的附庸而存在的,几乎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杜十娘自小在妓院长大,她本身的职业便是为男性而服务,虽然她有向往自由之心,想要活得有尊严,但她仍然逃脱不了大环境对她的影响。在男权思想的局限下,她只能选择依附于李甲来换取自由,她不过是把自己从无数人的附庸变成了李甲的附庸。在小说的最后,杜十娘曾说她本来打算用百宝箱来"润色郎君(李甲)之装,归见父母,或怜妾有心,收佐中馈"。可见,杜十娘很明白李甲不可能只娶自己一人,即便娶了也不可能让她做正室,所以,她只是说"佐中馈"而不是"掌中馈"。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所孕育的女子,其结局早已注定,因为她与之对抗的是整个时代。

笔者斗胆猜测,"节操观"也是导致杜十娘投江的原因之一。宋代,朱熹强调"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加之宋明理学的兴盛,致使女子的贞洁之风大盛。如果,杜十娘在妓院中被鸨母卖给孙富,杜十娘或许还不会有这么大的反抗,说到底她本来就是李甲用钱换来的。在明代,"商人"的社会地位有很大的提高,"富商"的地位毫不逊色于"读书人",因此,"钱"在世人心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金钱交易"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不管交易的对象是物还是人,在人们看来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李甲才会觉得将杜十娘转手卖给孙富并没有什么不对,甚至还说是为了杜十娘好。从良后的杜十娘,自许为李甲的人,甚至在未从良时杜十娘都在有意的为李甲守身,李甲卖人这一举动在杜十娘看来实在是巨大的讽刺和侮辱,她深知在这样的男权社会,未来如果没有李甲的庇护她会得到怎样的对待。可以说是这个时代逼死了杜十娘。

虽然杜十娘最终投江而死,但这毕竟是她自己的选择,这时的她才无愧于"自由人"的称号,值得后人称赞"独谓十娘千古女侠"。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