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神剧(豆瓣9.1的治愈神剧)
豆瓣9.2神剧(豆瓣9.1的治愈神剧)名片拿出去很风光,实际上管的全是些鸡飞狗跳的烂事——除了公司里上上下下的各种烂摊子,还要帮老板娘盯老板吃药吃水果,帮老板照顾小三,当然还要负责打掩护瞒住老板娘……工作是普通公司的OL,打扮得倒也整整齐齐。不同于其他现代剧里常见的那些光鲜亮丽的白领,俗女的工作日不出意外是一大早被闹钟叫醒,蓬头垢面地准备去面对一个“兵荒马乱”的世界。住的也不是动辄上亿的豪宅,而是和男友租住在一起,房东太太不仅丢了很多“破烂”在屋里,还拿备用钥匙随意出入他们的房间。相恋四年同居三年半的男友,也越来越像睡在一起的室友,激情不再。
文/风烟寂空
今年台剧好给力,上半年有跟大家聊过的,被很多人评为“直接可以预定今年金钟奖”的《我们与恶的距离》(《豆瓣9.3分,你可以不认同它的立场,但它可能会是今年最好的华语剧》)。
下半年刚到又有一部高水平台剧完结,这部改编自同名小说的《俗女养成记》,收视率一度曾超过《我们与恶的距离》,目前豆瓣评分9.1,很多人说这部剧是“台湾版的《请回答1988》”。
就像“下里巴人”对“阳春白雪”的那种俗气一样,“俗女”,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那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女人,一言概之,就是“反言情”。
不同于其他现代剧里常见的那些光鲜亮丽的白领,俗女的工作日不出意外是一大早被闹钟叫醒,蓬头垢面地准备去面对一个“兵荒马乱”的世界。
住的也不是动辄上亿的豪宅,而是和男友租住在一起,房东太太不仅丢了很多“破烂”在屋里,还拿备用钥匙随意出入他们的房间。
相恋四年同居三年半的男友,也越来越像睡在一起的室友,激情不再。
工作是普通公司的OL,打扮得倒也整整齐齐。
名片拿出去很风光,实际上管的全是些鸡飞狗跳的烂事——除了公司里上上下下的各种烂摊子,还要帮老板娘盯老板吃药吃水果,帮老板照顾小三,当然还要负责打掩护瞒住老板娘……
在厕所一手拿验孕棒一手接电话,这画面简直不能太心酸。
但周末在家就完完全全换了一个人,“死宅”的样子和精致的猪猪精女孩没有半点相似之处。
抑制不住内心的洪荒之力的时候,狂躁起来就光脚在客厅蹦个迪。
如果临时被抓出门,为了应付一下,谁也不知道她们“急中生智”会穿什么。(这好像是很多女生的小秘密吧XD)
就是这么一个俗女,不能免俗得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实。
如今的社会,最难做的两类人应该是社畜和大龄未婚女青年。而《俗女养成记》里的女主角陈嘉玲,则是社畜 大龄未婚女青年——难上加难的集合体。
纵然引发了各种社会讨论,可是各种影视剧也好,新闻报道也好,包括一边熬夜加班一边吐槽的我们自己,谁又敢轻易提“辞职”二字?
嘴上说着“不将就”,面对父母长辈们的软磨硬泡,又有多少人能顶住压力抵死不去相亲,一辈子不结婚?
陈嘉玲做到了。
不但在39岁的“高龄”,婚礼准备过半,富二代未婚夫的求婚现场提出分手。
还在公司成功发飙,当众辞职。
简直像一个英雄。
“走到人生这个阶段,不再见不一定是坏事,有时候清清楚楚,轻轻放下或许更好”——陈嘉玲
这位平凡又不凡的女人,究竟是如何养成的呢?
和她本人一样,她的家庭其实也很普通。
和中国很多的家庭构成一样,懦弱的爸爸,在老公面前扯高气扬却要看婆婆脸色的妈妈,在家说一不二、爱面子又爱八卦的阿麽还有不太爱开口但是每每说话很有分量的阿公,一家五口住在一起,靠祖父经营的一间中药铺维持生活。
但是不同的是,同样是一地鸡毛,这家人却过得很有乐子。
老爸用锅盖装方向盘,和女儿假装开车出去玩。
平时关系像“老鼠见了猫”一样的婆媳俩,送走了台北回来省亲却各种挑剔的大姑之后,一起在厨房为庆祝可以继续吃猪油跳起了舞。
试图给孩子上“贞操课”,结果两代长辈的婚前恋爱史都根本无法支撑传统的“贞操观念”,当场打脸。
但是还是怕女儿去外地上大学会被欺负,于是特别录制了夸张的“防狼视频”。
就连阿麽去世,还跟孙女开了个玩笑,让原本看得泪眼涟涟的本少女跟着一秒破功。
因为他们信奉的是“爱的教育”。
不管在家如何吵闹,孩子在外受了委屈一定要讨回公道。
无论是小姑姑被退婚,还是陈嘉玲取消婚礼,做哥哥和做父亲的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妹妹和女儿会委屈会难过。
妈妈虽然舍不得女儿离家太远去台北上大学,嘴上闹着别扭,半夜偷偷给女儿录视频,说只要她平安健康就够了。
妈妈发现单传的独子性取向有异,没有声张,更没有打骂,而是自己咨询专业机构,努力去理解自己的孩子。
也正是在这种爱围绕的环境下成长的小孩才能够明白,在爱别人爱这个世界以前,要先记得爱自己。
“你是从几时开始忘记了,忘记了这辈子其实很长,倡导你可以跌倒再站起来,做梦又醒过来,你又是从几时开始忘记了,这辈子其实很短,短得你没时间再去勉强自己,没时间再去讨厌你自己。”——陈嘉玲
作为一部年代剧,其实它所讲的上世纪80年代的台湾,对于我们内地很多观众来说是陌生的。抛去那些刻意夸张的表演,剧情也趋于平淡,但仍然获得了一致的好评,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它说出了很多大龄女青年的困惑。
前几天杨丞琳公布婚讯后紧接着有一个话题上了热搜——#杨丞琳不愿再被叫可爱教主#
娱乐圈明星的人设很多都不是出于本心,比如杨丞琳这个“可爱教主”,其实就是某次杨丞琳在《康熙来了》与小S比拼撒娇,节目组给出的玩笑,没想到被媒体拿来与另外三位组成了“台湾四大教主”,一直沿用至今。
在步入神圣的婚姻殿堂,进入人生新阶段之后,希望大家正视自己的成长,摆脱固有人设,本来是一件喜上加喜的事,可是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下面的评论,铺天盖地的“李太太”真是让人看不下去。
所以“以你之姓,冠我之名”到底是不是浪漫?《俗女养成记》里给出了答案。
陈嘉玲的阿婆去世前最大的遗憾就是这辈子做了太久的“陈李月英”而失去了自我。
虽然“陈李月英”“陈太太”“医生娘”“陈家麽”这些称呼看似尊重,但是她明白,从嫁人的那天起,她就变成了男人的附属,被婚姻这座围城牢牢捆住。
所以就算被全家嫌弃唱歌难听,她也要坚持参加歌咏比赛。因为她想让外面的世界听到她自己的声音。
然而现在都9102年了,“冠夫姓”这种典型男权社会的产物,居然还有这么多簇拥者?!女性想做一个真正的自己还这么困难?
这些年我们也实在听了太多的规劝,说独居的女人可怜。
说年老的女人可怜。
在众人眼里似乎只有“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顺利回归家庭才是王道。
更多的时候,是为了人们茶余饭后多一点八卦谈资。
过去钱钟书说,“婚姻这座围城,外面的想进去。里面的想出来”,可是在如今更现实的中国社会,却成了外面的人在犹豫要不要进去,里面的人拼命想拉外面的人进去。
到底是好心还是假意,也只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一个人能站起来,不只是一个人的起来,尤其女人。行路有伴当然好,但最好的,终究是能站直来走,不必人扶。爱牵谁牵谁,不想牵的时候,任止任行,远近高低热闹寂寞全由自己。想自由自在,首要条件是自己得在,无论别人如何不给不许,自己偏偏得在。
——《俗女养成记》原作者江鹅
话说这部剧的演职阵容着实强大,翻看演员表能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
女主陈嘉玲是凭借电影《谁先爱上他的》获得了2018年台北电影节影后的谢盈萱。出演她未婚夫的是在《我们与恶的距离》里饰演贾静雯老公的温升豪。
《我们与恶的距离》里的那位耿直尽责的律师吴慷仁,也来客串了一集“俗女”家的帅气叔叔。
一直觉得女主那位看上去严肃又滑稽的阿公很眼熟,查了资料才想起来是《公主小妹》里面的搞笑管家。
更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加编剧是2015年凭借《天使的收音机》获得过金钟奖电视电影最佳女主角的严艺文,这部剧也是她首次执导的作品。
就是这么一个全明星阵容,却拍出了如此“接地气”的作品。
看完之后本少女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部剧太真实了!”真实得仿佛就是我自己,在我这只混混沌沌的社畜心头致命一戳。
这些年我们实在看了太多的言情剧,不同的人物用不同的故事讲述精致的女孩如何凭借美貌与天真,获得高富帅们的青睐。
港真,这些毫无营养的剧情和陈嘉玲的钢琴老师一样,无非是想让人产生可以凭借天赋改变命运的幻想,好多赚点学费罢了。
如果有可能,本少女也想跟过去的自己谈一谈。
嘿,亲爱的,别害怕,等你找到自我,你能拥有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