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翻越米拉山口去拉萨(沿着拉萨河一路上溯)
徒步翻越米拉山口去拉萨(沿着拉萨河一路上溯)车行一个多小时之后,天就下起了蒙蒙细雨,随着山势增高,细雨变成了雪花,等到了米拉山口时,已是漫天大雪了,米拉山完全被大雪覆盖。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是拉萨与林芝地区的分界山口。米拉山因其高大雄奇而成为藏民心目中的神山,山口上飘动着许多祭山的经幡和印有经文的纸条。在山口的最高处矗立着一座标有“雪域之舟”的西藏牦牛的石雕像,这是米拉山唯一的标志性建筑。站在山口,从那些铺天盖地的经幡中,我感悟到了藏民族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更加体会到他们对宗教的感恩的心态。进入墨竹工卡县不久,就是藏王松赞干布的出生地。 在318国道南侧,醒目地立着一个华丽的大牌坊 ,横眉上书写着“松赞干布出生地”。这是墨竹工卡县的甲玛乡,距离拉萨市区65公里。松赞干布出生在甲玛明久王宫里。甲玛,藏语意为“百里挑一的富地”,平均海拔只有3900米。这里地面开阔,气候宜人,土地肥美,山川秀丽,自然条件很好,很久以前就是古代藏族的发祥
【世新说】从拉萨到林芝,沿着拉萨河上溯,翻越5013米的米拉山口,突遇7月天的鹅毛大雪。
林芝是我们这次西藏之行的压轴之旅,是11天西藏之行的最大亮点,也是视觉和感觉都在天堂里度过的一段最为美好的时光。
林芝被称为西藏的江南,以世界上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著称于世。林芝称得上是世界仅存的绝少为人类所涉足的净土之一,一直是旅游考察、探险的圣地。 跟随旅行团去林芝,除了领略了林芝美丽的自然风光外,我最自豪的是去瞭望世界著名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去眺望海拔7787米、一山分四季的世界第15高峰南迦巴瓦雪峰。
说实话,来西藏之前,我对林芝这个名字根本没在意。我所知道的西藏就是布达拉宫,纳木错,藏北草原,雅鲁藏布江,珠穆朗玛峰……在我做走进西藏的行前准备时,看到林芝两个字,还以为是内地的某个地方。其实,林芝是纯粹的藏语,意为“太阳的宝座”。这个藏在深闺人未识、被称为人类最后的净土的林芝,留给我们太多的遐想和期待,我们理智地把它作为了压轴大戏。
林芝之旅是这样安排的:7月16日上午,乘车沿川藏公路林芝段前往八一镇。沿途欣赏拉萨河与尼洋河谷两岸风光,感受雪域高原的原始森林,翻越海拔5013米的米拉雪山山口;午餐后,游览红教著名神湖巴松错,晚上抵达林芝行署驻地八一镇。17日上午参观古柏园林,然后返程,途中欣赏尼洋河“中流砥柱”景点和邦杰塘草原风光,并在途中走进藏民家感受藏民生活,晚上返回拉萨。
拉萨到林芝八一镇近500公里,单程约需8小时。那时拉萨到林芝的高速公路还没有开工,从拉萨出发只能沿318国道川藏南线向东行驶,中途还要翻阅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可见行程是很艰辛的。伴随着我们的是依然浑浊的拉萨河。 出了拉萨市区,进入达孜县境内。达孜,藏语意为“虎峰”。达孜县位于西藏的中南部、拉萨河中游,总面积1360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平均海拔4500米,河谷地带最低海拔3730米。这里的拉萨河水量充沛,河面宽阔。有意思的是,当初,我们从贡嘎机场前往拉萨的时候,是逆着拉萨河而行的;昨天,我们向北去往纳木错的时候,也是逆着拉萨河而行的;今天,当我们向东去往林芝的时候,依然是逆拉萨河而行。这里的景观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山依然是光秃的,水依然是浑黄的。
过了达孜县,进入墨竹工卡县,这里还是拉萨市的管辖区。墨竹工卡,藏语意为“墨竹色青龙王居住的中间白地”。墨竹工卡县地处西藏中部、拉萨河中上游、米拉山西侧。面积5512平方公里,总人口4万人,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经济结构为半农半牧、农牧结合。主要作物有青棵、冬小麦、春小麦、豌豆、油菜等。畜牧以耗牛、羊为主。
进入墨竹工卡县不久,就是藏王松赞干布的出生地。 在318国道南侧,醒目地立着一个华丽的大牌坊 ,横眉上书写着“松赞干布出生地”。这是墨竹工卡县的甲玛乡,距离拉萨市区65公里。松赞干布出生在甲玛明久王宫里。甲玛,藏语意为“百里挑一的富地”,平均海拔只有3900米。这里地面开阔,气候宜人,土地肥美,山川秀丽,自然条件很好,很久以前就是古代藏族的发祥之地,也是拉萨之前的政治中心。自从定都拉萨之后,这里又成为吐蕃王朝兴邦立业的基地,受到高度重视。一千多年来,松赞干布的后代一直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不仅有松赞干布的墓葬,之后几个王朝的帝王也都安葬在这里。我们没有进入古城参观,只在牌坊处作简单拍照后,继续前行。
车行一个多小时之后,天就下起了蒙蒙细雨,随着山势增高,细雨变成了雪花,等到了米拉山口时,已是漫天大雪了,米拉山完全被大雪覆盖。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是拉萨与林芝地区的分界山口。米拉山因其高大雄奇而成为藏民心目中的神山,山口上飘动着许多祭山的经幡和印有经文的纸条。在山口的最高处矗立着一座标有“雪域之舟”的西藏牦牛的石雕像,这是米拉山唯一的标志性建筑。站在山口,从那些铺天盖地的经幡中,我感悟到了藏民族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更加体会到他们对宗教的感恩的心态。
米拉山的主峰高达5500多米,是为雅鲁藏布江河谷南北两种气候的分界山,是拉萨河与尼洋河的分水岭,也是林芝地区海洋性气候与拉萨地区内陆性气候的自然分野,具有显著的地理分界意义。米拉山以西地区,气候干燥寒冷,而东部地区则是温暖潮湿,植被茂盛。我们在米拉山下的墨竹工卡县停留买水喝,看到路边店有人架起小型太阳炉子能烧开水,尽管高原太阳直射,地面温度很高,因为海拔高壶里的水就是烧不开。天空一丝云彩也没有,烈焰升腾,热得人受不了,赶紧上车躲避热浪袭扰。但是等到汽车爬上米拉山口,却乌云密布,先是下雨,接着就是鹅毛大雪。正验证了导游介绍~的,米拉山气候异常,一会万里无云,一会大雪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