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绿色港口发展(潮起风劲好扬帆)
莆田绿色港口发展(潮起风劲好扬帆)湄洲湾畔,港兴业旺。莆田市将港口崛起列为“五篇文章”之一,推动港产城联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借力大泊位带来的成本优势和集铁路、公路、水水中转于一体的综合集疏运体系,罗屿港口打通沿海省份与内陆省份的“山海大通道”,通过向莆铁路和正在建设的兴泉铁路,可向沿线钢铁厂运输矿石;通过水水中转,可覆盖湖南、江西、广东等省份,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并成为大陆对台铁矿石中转的最大港口,有力推动了大宗商品领域的企业、产业和区域间的协同发展。据省湄洲湾港口发展中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罗屿铁矿石吞吐量突破1047.13万吨,同比增长17.41%。10年间,罗屿从一个小渔村蝶变为全省首个、我国第6个具备世界最大40万吨级矿石船靠泊接卸的港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莆田市港口崛起的一个缩影。“罗屿港口是福建港口集团‘两集两散两液’全省港口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福建港口集团副总经理黄循铀说,自2018
图为在罗屿港口,大船靠泊接卸。记者 陈斌 摄
10月7日、11日,连续两艘装载铁矿石的40万吨级轮船在罗屿港口接卸。这是今年以来,罗屿港口第三次实现单月两艘40万吨级铁矿船靠泊接卸。
而在上月末,罗屿港口8号、11号、12号泊位集体开工。“工程建成投用后,将与9号和10号泊位共同形成‘两卸三装五泊联动’的连片规模效应,成为年吞吐量5000万吨以上的区域性散货核心大港和国际混矿中心。”福建省罗屿港口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文金介绍道。
2012年码头首次开山爆破施工,2018年25万吨级铁矿石船“印地希望”号成功接卸、海铁联运班列顺利首发,2019年30万吨级巨型船舶“雨果”轮首靠、对台铁矿石中转业务正式启动,2021年首次迎来40万吨级矿石船“远福海”,如今常态化接卸40万吨级船舶、持续扩大港口建设。
据省湄洲湾港口发展中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罗屿铁矿石吞吐量突破1047.13万吨,同比增长17.41%。
10年间,罗屿从一个小渔村蝶变为全省首个、我国第6个具备世界最大40万吨级矿石船靠泊接卸的港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莆田市港口崛起的一个缩影。
“罗屿港口是福建港口集团‘两集两散两液’全省港口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福建港口集团副总经理黄循铀说,自2018年开港以来,罗屿港口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良的自然条件、过硬的设施设备和便捷的集疏运环境,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借力大泊位带来的成本优势和集铁路、公路、水水中转于一体的综合集疏运体系,罗屿港口打通沿海省份与内陆省份的“山海大通道”,通过向莆铁路和正在建设的兴泉铁路,可向沿线钢铁厂运输矿石;通过水水中转,可覆盖湖南、江西、广东等省份,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并成为大陆对台铁矿石中转的最大港口,有力推动了大宗商品领域的企业、产业和区域间的协同发展。
湄洲湾畔,港兴业旺。莆田市将港口崛起列为“五篇文章”之一,推动港产城联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
眼下,重点发展煤炭、矿石等大宗干散货运输的东吴港区,侧重LNG、散杂货和化工品运输的秀屿港区,以散杂货运输为主、服务兴化湾南岸临港产业的兴化港区,铺开阵势;20个大型化、专业化的生产性泊位,凭海而立,港口吞吐能力达6608万吨,已与世界43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个港口实现通航。
繁忙,已成为莆田市各港口群的关键词。
东吴港区八方港口国庆期间完成卸船6艘次,装船7艘次,吞吐量达25.98万吨;8月完成吞吐量123.3万吨,同比增长29.67%,其中装船量69.27万吨,同比增长180.9%。
国投湄洲湾港前第三季度接卸湄洲湾电厂用煤船舶31艘次,总计223.16万吨,同比增长5.17%。
秀屿港区LNG码头10月8日完成6.25万吨LNG(液化天然气)卸载作业;前三季度累计完成66艘次LNG船舶、201.41万吨LNG接卸作业,为我省天然气供应提供充足保障。
秀屿港口国庆期间接卸满载84269根共3.29万立方米北美材的巴拿马籍“肯吉/KEN JYO”轮,刷新该港纪录;8月份沥青吞吐量2.02万吨,同比增长320.83%;前8月,完成硫酸铵吞吐量113.99万吨,成为福建省硫酸铵业务最大集散地;前三季度外贸吞吐量134.45万吨,同比增长45%。
莆头港口9月29日完成巴拿马籍“大富”轮6800件纸浆装卸任务,港口年纸浆接卸量同比增长16.58%;9月19日靠泊载着15450吨澳大利亚锂辉石的外轮“韦斯顿/WESTERN TOKYO”,进一步丰富外贸进口业务;7月14日,顺利吊装最后一件永荣CPL二期项目超大设备“酮塔”,服务临港重点项目建设。
数据显示,湄洲湾港莆田辖区今年前三季度货物吞吐量完成3914.32万吨,同比增长6.45%,生产形势总体向好。
回眸10年来莆田港口发展历程,省湄洲湾港口发展中心规建处处长郑鹏飞表示,莆田港口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功能逐步提升,生产稳步增长,专业化泊位占比、港口运输效率显著提升,初步形成了“LNG、煤、矿、木”四个特点鲜明的主要货种运输系统,为服务沿海开放和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先导作用。
莆田市正力拓以临港工业、海洋装备产业、港口物流业为主体的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以永荣科技、赛得利纤维、中锦新材料、华峰华锦、佳通轮胎为龙头的化工新材料产业,以百威雪津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以上海电气为龙头的高端装备产业,以LNG燃气电厂、湄洲湾火电厂为龙头的能源产业,以及上中下游产业链完整的木材加工产业等一批批重大临港产业正因港而兴、蓬勃发展。
“我们将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围绕打造‘东南大宗散货枢纽港、海西产业集群工业港、世界妈祖文化旅游港’目标,持续完善港口基础设施,拓展港口服务功能,切实把莆田港口的资源优势转变为城市的发展优势,持续全方位推进莆田港口高质量发展。”省湄洲湾港口发展中心副主任陈华清表示。
(来源:湄洲日报 记者:郑已东 编辑: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