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最近火了什么(她说宁可买会员也不看广告)
咪蒙最近火了什么(她说宁可买会员也不看广告)“为什么花了很多心血及财力物力的广告,有的没有俘获人心,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张然认为,在传统广告的狂轰滥炸下,消费者已形成“免疫”,创新不足的广告仅是一遍遍刺激着人们的记忆神经,对其心智形成了“掠夺式”占领,但真正认同或购买成为忠实消费者的,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她举了个例子,以前和现在很多广告都是找大牌明星代言,比如田震的蒂花之秀、李纹的好迪、赵薇的拉芳,小护士、可伶可俐等国内优秀护肤品牌也怒刷存在感,但真正让她有印象的还是多年前“天天见”的大宝,现在她的父亲还在用大宝擦脸。“阿姨,你不要乱入啦,这些梗我们根本都没听过好吗。”一说起曾经的经典广告,身边的90后同事就开始专业拆台,我已然看到与90后身后的那条巨大的鸿沟。儿时,广告的载体大多是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而今,移动时代的到来,数字广告成为了极其重要的媒体,是吸引新一代年轻人的主要平台,凯度消费者指数表明,目前中国有6.
来源:C2CC传媒 作者:美瑾 责任编辑:美瑾
内容摘要:走心的内容、好玩的形式、年轻化的平台,可鬼畜可无厘头,广告也可以不正经……
【C2CC传媒专稿 记者/美瑾】“葫芦儿,冰糖葫芦哦……”身为85后的我,记忆中的童年电视广告大抵便如这般,弥漫着浓浓的京腔,一如李嘉存“吃嘛嘛香”的蓝天六必治,陈佩斯“不伤手”的立白,以及发哥"百年缘分早有安排”的百年润发,这些广告都为品牌刻画出了独特的记忆点。
那时的广告放诸现在,萦绕心头的那份情怀似乎也不曾变过,历久弥新。
“阿姨,你不要乱入啦,这些梗我们根本都没听过好吗。”一说起曾经的经典广告,身边的90后同事就开始专业拆台,我已然看到与90后身后的那条巨大的鸿沟。
儿时,广告的载体大多是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而今,移动时代的到来,数字广告成为了极其重要的媒体,是吸引新一代年轻人的主要平台,凯度消费者指数表明,目前中国有6.2亿移动网络用户,平均每天移动在线200分钟,数据媒体广告花费占总花费的49.8%。
说到套路,92年广告专业毕业、在上海某广告公司就职的张然,有自己的见解,“很多日化品牌的广告,大部分都是有套路的。”
她举了个例子,以前和现在很多广告都是找大牌明星代言,比如田震的蒂花之秀、李纹的好迪、赵薇的拉芳,小护士、可伶可俐等国内优秀护肤品牌也怒刷存在感,但真正让她有印象的还是多年前“天天见”的大宝,现在她的父亲还在用大宝擦脸。
“为什么花了很多心血及财力物力的广告,有的没有俘获人心,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张然认为,在传统广告的狂轰滥炸下,消费者已形成“免疫”,创新不足的广告仅是一遍遍刺激着人们的记忆神经,对其心智形成了“掠夺式”占领,但真正认同或购买成为忠实消费者的,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不单单是国产品牌,很多国际品牌也一样,广告大多是一个套路,请个明星代言人,给品牌站台,或请专家或消费者现身说法,说几天能达到美白紧致,怎样能赶走鱼尾纹,用了如何改善秀发,产品功效、场景布置雷同,广告词、卖点相近,在我看来,都差不多。”96年的月光族、学会计的周心说,如今打开湖南卫视看《快乐大本营》或热播剧,就能看到很多雷同的化妆品广告。
周心说,虽然目前月薪2500元,却仍不能阻止她“买买买”的节奏,而知名度和产品质感是她选择产品考虑的首要因素,目前用的化妆品品牌较杂,国内、进口品牌都有。
“但有些品牌,即便花大价钱请了大明星代言,广告也做得挺low,有时更是城乡结合部既视感。”
现在的年轻人,愿意接受什么样的广告?
刘晓给我发来了她最近看到印象深刻的一条广告,就是上文提到的士力架同一系列的《饿货林黛玉篇》。
“士力架比较放得开手脚,用夸张的手法,以反差萌取胜,点出‘横扫饥饿’的卖点,我个人而言,挺有趣的,半夜真的看球赛饿了,可以拿来充饥。”
张然则认为,彭于晏、桂纶镁“你的益达”微电影式的浪漫剧情广告,和罗志祥、曾恺玹飘柔系列广告有异曲同工之妙,即将独立成支的广告串联成电影式的短剧,让人有无尽的遐想空间,轻松又有意思。
“觉得跟我们有共鸣吧,年轻人谈恋爱,的确会有这样的阶段和苦恼,剧情走心,演技出彩,会有很强的代入感,而一遍遍出现的益达产品,比如两颗一起吃才是最好,一语双关,也容易让人记住。”
周心则推荐了房祖名与郭采洁的《德芙三部曲》,演员的表情等细节处理到位,同样是用拍电影的手法拍广告。
据顺风盛美传媒研究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日化广告在品牌数、投放时长纬度上的规模呈缩减状态,但广告费却从去年同期的20.56亿元微增至20.95亿元,并且品牌集中度相对较高,仅上美、环亚、丸美、伽蓝等国内四大化妆品集团便占据了全行业的71%。
高频覆盖的广告,能让品牌在消费者内心刷出存在感,启用明星代言也可深化人们对品牌的印象。
但若不注重巧妙的内容情节构思、精准的传播,很多广告就会随波逐流,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好的广告,首先要打动人心,能引起大家共鸣,不生硬不造作,二是价值感的认同,把产品和品牌理念传达给消费者,消费者能互动起来,在认同的基础上才能引起消费行为。”张然说,广告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一定微电影的形式都能适合所有行业,但本质是一样的。
移动端广告,走过最深的路竟是你的套路
“如何让消费者打消拒看广告的念头?你若花开,蝴蝶自来,请以好的视频及文字内容为依托,即便套路满满又何妨。”
据C2CC传媒对90后消费者的调查显示,62.96%的90后会通过电视、综艺获取广告资讯,42.59%则通过淘宝、京东等首页广告获取,37.04%通过化妆品店或专柜进行的促销宣传推送获取,35.19%通过视频网站推出的综艺节目、网剧插播获取。移动新媒体如微信公众号等也成为获取广告的重点渠道占24.07%,其他如网红营销、直播等途径也占到了1.85%。
可以看出,品牌传播内容及平台已开始改变。据了解,目前电视广告仍占据着60%份额,但互联网广告则在三年内增加了30%,尤其是移动时代的到来,数字广告成为吸引新一代的主要平台。
93年学电子商务的小凌目前就职于一家电商平台公司,她说:“我现在租房子,一般都在网上看,A站(Acfun)、B站(Bilibili)追日韩美剧、番剧,优酷、爱奇艺追国产剧、网络剧,而且一部分付费视频网站都可以直接跳过广告,化妆品广告看得的就少了。”
小凌的状态,其实是当下一大部分年轻人在下班或放学后的状态。
“宅”是这类人群的最大特点,小凌说她很享受这样的状态,怀揣一颗少女心,喜欢扮靓、臭屁、自我陶醉……三四千的月工资让她的日子过得相对充裕,但一旦长草某剧中产品,便会化身“吃土少女”疯狂购买。可见,好的植入广告其转化率也是不可小觑的。
“创意广告对我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比如新浪微博、朋友圈好玩的视频、表情包,我都会转发。最近热播网络剧《老九门》中插‘高能预警,正片来袭’的广告就挺好玩,都是片中反派男配女配演的,每集我都会看。”92年在衢州某事业单位上班的小琪表示,她平日里自由时间颇多,而很大一部分会用来刷微博和朋友圈。
但小凌则表示,老九门的广告看了一次,后面就直接跳过了,“我觉得一般吧,看多了有种跳戏的感觉。”
除了上述形式外,微信大号、KOL微博的新媒体软文也成为了年轻人喜欢的一种方式。
比如,自称黄轩是她老公的微信大号——衣锦夜行的燕公子,8月16日就发布了一篇《不要和初恋在一起》的爱情小文,行文最后却是资生堂产品的广告,原来黄轩已代言了该产品。而最后的阅读原文则链接着一个H5,是来自黄轩的facetime,迷妹们被撩得不要不要的。该文阅读超10万,评论也异常精彩。
比如,坐拥400多万粉丝、50万一条广告的咪蒙,也在8月16日同日,推送了一篇《“我是为你好”,可我不觉得好》的文章,最后是孙俪的超能洗衣液的宣传,该文光点赞就超万。阅读原文则链接了该品牌的旗舰店,不知道纳爱斯的销售数据如何,但听说转化率杠杠滴,啧啧啧。
90后到底愿意看什么形式的广告?
根据上述几位采访对象的喜好,我将他们推荐的网络视频广告进行了归类:
1、纪录片派
“比如‘此广告可关闭’的农夫山泉,以小见大地以某个岗位员工的故事,诉说品牌的品质保障细节,虽然作风很‘老干部’,却给人容易亲近的感觉。我看弹幕里还有人刷新视频再看一遍呢!”小琪如是说,“又比如李宗盛的NB广告《致匠心》,将他对音乐的执着与NB制作匠心工艺相类比,那种让人沉下心思考的能力一般广告是达不到的。”
2、走心派
“泰国版和俄罗斯版的潘婷广告特别打动我。”小凌表示,“尤其是后者,4分钟的长度,讲述从小胖妞变身体操冠军的故事,看完后留下满满的感动,成功就在你面前 只要你不顾一切的努力。虽然视频最后露出了品牌LOGO,却也一点都不遭人反感。”
3、倾诉派
“丸美《眼》的广告就像MV一样,以影帝梁朝伟的电眼撩妹,略带关心的侬软细语令人沉醉,就好像和他谈了场旷日持久的恋爱,特别有故事感的。”刘晓说,这种拉近偶像与消费者距离的做法值得推崇。
4、无厘头派:
“泰国是个产搞笑派广告的高手,就连化妆品广告也能天雷滚滚,记忆点深刻。”小琪说道。
另外,原始广告的“再加工”也可能形成另类传播,王祖蓝此前便曾模仿丸美《眼》的广告,更模仿过全智贤的极润广告。
5、无预警派
“我看过一篇微信公众号植入广告,长长的一篇,剧透热播剧《琅琊榜》第二部的,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文章最后却是房产广告,什么时候被安利都毫无预兆,看下来简直一气呵成,化妆品广告能做到吗?”刘晓表示。
6、单刀直入派
周心坦言,“做人么,简简单单就好,套路那么多那么深给谁看。还是植入硬广好,时间短,不耽误我看剧,最重要的是别让我反感,你看《老九门》强行横插的广告就够硬够好。”
7、软植入派
“类似《我是大美人》这种,我都只是看看里面的变美方法,很少会去听信里面产品究竟有多好,但多少还是会被迫接收一些品牌广告信息啦。既然植入了,就要不露痕迹得融入剧情,韩剧里面做的比较好,简单的产品露出就让人产生购买欲,很多人会自发地去搜索产品。”小凌说。
8、引争议派
“有些鬼畜广告也是特别的存在,比如今日头条广告,但即便激起了很多人的讨论,却容易遭人反感。”小琪表示,这种广告不想看第二遍了,但真的被洗脑过很长一阵子。“还有‘国民岳父’韩寒也拍过高夫的广告《他们说,我是文艺青年》,通过剖析文艺青年心理拉近与年轻一代的距离,挺新鲜的,只是蛮有争议。”其实,引争议也是广告见效的体现,据了解该视频播放量超过600万。
近年来,我们看到本土日化品牌仍热衷于押宝电视营销,很多品牌动则上十亿投入品牌宣传,少则千万赞助冠名各大卫视综艺节目等。
而外资品牌则热衷于布局数字化营销,欧莱雅集团2015年财报显示,其四分之一的媒体费用被用于数字营销。宝洁,则缩减传统广告开支,转投数字化营销,联合利华、雅诗兰黛、强生等公司,也都在计划削减代理费用。
“我们正在把更多的广告投入转到数字化媒体、搜索、社交、视频和移动上,因为消费者在这方面花的时间越来越多。”宝洁是这么说的。
而欧莱雅的数字化之路,其品牌目标是达到10亿新消费者。
本土优秀的企业,比如上海家化、伽蓝集团等,也相继成立了数字化营销部门,开始尝试一些新媒体、新形式的投放,有的传播项目还成为了案例。
有人说,精明的广告主已意识到,营销并非预算越高越好。相反,聪明地花钱,可以以更少的投入换来更高的回报,这是大广告主们目前达成共识的目标。
年轻的90、00后消费者,也是越来越精明,她们一眼就能看到广告商的用心,辨别什么是他们喜欢的,什么是看到立马就关掉的。所以,研究新一代的喜好变化、消费习惯、消费特点等,是品牌营销的长久之计,这也是C2CC传媒推出《90后为什么》系列报道的初衷——从年轻消费者端,倒推品牌创新。
走心的广告内容,好玩有趣的广告形式,选择年轻人喜欢的载体平台,可以鬼畜,可以无厘头,也可以不那么正经……接地气的创新,才能撩到更多的年轻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