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大师结局如何(看大神如何解析)
记忆大师结局如何(看大神如何解析)4.国产悬疑的通病我们不得不说一下国产悬疑的通病:并没有真正的烧脑。这里的烧脑,是指出乎意料的设计。影片从始至终,都没有一个超出观众思考范围的作案设计,观众轻松的看懂的两起案件的始末,不存在想象空间。好比如看《嫌疑人X》,观众至始至终都会被“如何实现不在场证明”而困扰,当作者以“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解释作案方式时,观众是大呼过瘾的。与上文相同的,也不存在对于人性探讨,这里的人物关系都是简单的,没有错综复杂的设计。所以影片全部的悬疑成分,都依赖于“扑朔迷离”的讲故事。故意打乱画面和时间线,营造一种悬念感。以及故事逻辑漏洞较多,还有类似傻徒弟通过画像和送孩子的巧合,来破案……其实相比《催眠大师》片尾的繁重,我还是很喜欢《记忆大师》的不拖沓,类似《万能钥匙》的闪回画面揭露真相,反而让人还能有一丝愉悦。但不好也就不好在,只学到了表面。闪回了真相,交代了真凶,却并没有让人有多想一点的余地,因为角色
解读之前,我必须说《记忆大师》作为极少数用心的国产悬疑类型片,陈正道导演是应该值得肯定的。观影过程也的确引人入胜,没有任何雷点,演员们的演技整体都很不错,除了交响乐有点故弄玄虚,影片算得上今年的一部佳作。
① 开头有断指老头(后来才知道是沈警官父亲)来要钱,沈sir瞬间黑脸,让徒弟给他送钱,说明沈警官对父亲厌恶。
② 沈警官说“我去记忆大师那一趟”,后来徒弟给他打电话问“师父,你怎么还不回来?”沈回答“我还在记忆大师这呢” 说明他去了好久,实际上是去做了记忆重载手术。(为什么做后文详叙。)包括后来沈警官在车上打盹,实际上是在进行江丰记忆的重载。
③ 张代晨和陈姗姗的第一次见面机会实际上是沈警官故意制造的,他以程序为由让人“送张代晨去陈医生那里包扎伤口。” 而陈姗姗在包扎时说的话是,“你的情况沈警官已经都跟我说了。”(其实沈警官是利用了陈姗姗对家暴女性的亏欠心理,告诉她的是,江丰有家暴问题,张代晨和李慧兰一样是受家暴的女性受害者。)
对于一般观众来说,影片的悬疑已经做的很到位了,能够一直怀着揣测的心情看到反转结局,实属不易。然而对于影迷朋友而言,恰恰是过渡的悬疑设计,导致了影片的悬疑感破坏很多。甚至,为了满足这些充满悬念的设计,刻意做出了牺牲,由此而产生了不少漏洞,也是得不偿失的。接下来,我就带着一些疑问,来解读一下《记忆大师》(以下涉及剧透。
1.故事逻辑其实电影已经交代的很清楚了,以段奕宏这个角色作为视点其实并不难理解。段奕宏童年时母亲遭受家暴,然而母亲的一再忍受令他痛苦,决定利用安眠药弑母(童年阴影。多年后,段奕宏与妇女相识,可能有一些暧昧关系。然而妇女也是一名被家暴的受害者,段奕宏把她藏匿起来,每天帮忙接女儿放学,却不料妇女并没有心思真正留下来,还是回去家中。女儿电话叫来段奕宏,希望他来劝说妇女,结果不巧丈夫突然返家,几番争吵后,段奕宏杀掉妇女,嫁祸给丈夫,女儿也为他隐瞒真相。段奕宏去记忆大师想要摘除痛苦的记忆,结果遇到殉情男女,不慎与黄渤这一角色调换了密钥,引发了黄渤拥有杀人记忆。这里有个说不通的地方是,段奕宏其实可以不用管一个凭记忆提供线索的人,让他回去删除即可,包括他的徒弟也这么认为。唯一解释是,段奕宏有更大野心。也就是说从知道黄渤拥有他记忆那一刻,就在考虑布局。最开始稳住黄渤,自己去记忆大师载入黄渤的记忆,应该是打断更了解黄渤后再动手。如果把“劝说黄渤删除记忆”这一点扔掉,那接下来的事也有些生硬,比如探案,调查,帮助黄渤重载记忆等,倒是小女孩的说辞,很像被一个警察调教过的……应该是段奕宏没错了,不过经历一系列回忆线索,段奕宏将这些梳理在一块,把矛头指向了陈姗姗。因为陈姗姗满足:照顾家暴妇女,医护人员戴白手套,陈姗姗曾经为死去的被害者报警。段奕宏把陈姗姗号码改到进通话记录中,并且故意给黄渤看到,因为黄渤已经知道小女孩案发的时候,曾经打电话给凶手。偷看到电话的黄渤想方设法逃离警局,并且去确认了号码就是陈姗姗的。由此完成了误导陈姗姗就是凶手这一局面。然而这里最怪异的莫过于,黄渤可以先指认陈姗姗,抓起来调查(所谓证据就是黄渤的记忆和通话号码,设定上警察们接受黄渤的记忆能作为物证,那么抓陈姗姗就是可行的,否则前面的基础都是不成立的。随后段奕宏继续引导,终于劝说黄渤去删除记忆。同时段奕宏也完成了对黄渤的误导——即让陈姗姗认为黄渤就是凶手,以及妻子对黄渤的看法改观。由此,段奕宏给了陈姗姗地址,让她骗妻子去花房躲避黄渤。走到这里,只要黄渤顺利删除记忆,段奕宏杀掉陈姗姗,留下昏迷的妻子,就可以控诉陈姗姗是凶手(此处的漏洞在于花房和段奕宏的关系,如果通过侦查和过往笔录,应该能够很轻松的发现段奕宏就是凶手,毕竟陈姗姗的亲属也可以证明她与花房毫无关系吧。但此刻出现意外,黄渤没有删除记忆,甚至得知了妻子在花房。段奕宏提早一步赶到,打晕两女,伪造凶案现场,想要激怒黄渤杀陈姗姗,自己再因黄渤杀人,击毙黄渤(或逮捕黄渤,完成自己的逃脱。与此同时,徒弟通过送小女孩,得知这辆车的主人,就是曾经送小女孩的人,也就是凶手。并且画像还是段奕宏老爹认识的,这两个巧合一般的处理……直接让傻徒弟明白过来,所以赶去花房,阻止段奕宏。至此,剧终。
2.如何很快的确定凶手观看悬疑片,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可以思考。随着影片提供出来的线索抽丝剥茧,寻找真相,带着自己的答案看反转结局,是极其享受的。我大约是在观影20多分钟时,开始确定凶手,此时我还特地看了一眼手机确定时间。那是最基础的一些信息交代完毕的阶段,有几个细节可以作为“破案”的关键信息去看待。第一原则上的,凶手必然是已知角色(花钱请知名演员,必然不会将重要的BOSS角色放在路人身上。不过也有例外,类似《电锯惊魂》玩得那么超脱寻常也是有的(一具装死的尸体。整部电影在前30分钟,就已经交代完所有角色了。除去老爷爷,小女孩这些绝对配角(小女孩开篇就将她置入凶杀现场,即可能性最小,出现不了《唐人街探案》小女孩的惊艳表现。我们基本可以锁定在五大主角身上:黄渤,段奕宏,杨子珊,徐静蕾和徒弟(当然你可以立马排除掉徐静蕾和徒弟,前者是附属角色,是为了塑造黄渤而存在的角色,徒弟则是白痴设定,演员的选择上也没有可能成为反派。只有剩下三人,是真正与案件相关的。第二是断指男的一处记忆。这段记忆的关键在于介绍出了花房和各色人物,一开始看很懵逼,因为这些人物是完全脱离已知现实的,像是凭空而来的角色。但是仔细观察,从角色的衣着,场景布置和汽车样式,都在处处体现一个“老旧”的时代感,这一点上可以很明显的判断,这场戏的记忆来自过去的时间线。加上情节,断指男带走老婆,同时喊黄渤一起走。这里的黄渤必然不是什么出轨男人,否则断指男不会带他一起走,加上后面的尿裤子细节,可以断定这一段是凶手童年记忆。我一开始是非常期待导演做出“黄渤就是凶手”的设定,然而在此处我不得不排除掉黄渤。一个关键,如果是黄渤的父母,应该不会对花房陌生,对自己父母陌生,所以这就不是他的童年记忆。那只剩下两人:杨子珊和段奕宏。最后是凶杀现场的记忆。黄渤来到被害人家中,与妇女交涉,最终引发血案。这里有三个关键细节:一个是丈夫回家,妇女将“黄渤”带上二楼藏匿起来。二是妇女说了一句:我是不会爱你的。三是白手套。前两个细节都在指向一个信息:偷情男人。如果凶手是女人,一个来帮助妇女的女人,就没有藏匿的必要性,女人与女人可以有诸多借口,唯独男人是不可逆的。而“我不会爱你”,也在说明凶手与妇女存在一定暧昧关系。而第三个细节则是漏洞:黄渤问及谁会没事戴个白手套,这个问题其实故意在引导观众,紧随其后便给了徒弟现场戴手套和杨子珊戴手套的画面,好像在暗示观众,这两人可能是凶手。而最刻意莫过于,同样勘察凶杀现场,徒弟待了白手套,而段奕宏没有戴!没错,前面的所有画面里,其他人都有过白手套的画面,唯独段奕宏没有,影片为了抹平段奕宏,反而显得更加生硬。所以,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凶手就是段奕宏。这是前三十分钟我做出的判断,基于电影原则和剧作本身给出的答案,当然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导演有恶趣味,想表达一下“LGBT”,也就是说凶手是女人,凶手与被害妇女是同性恋的关系,这是唯一的可能性。然而这一点在电影到一半的时候,就可以否决掉了。因为愚蠢的徒弟直接给出了他的答案:闺蜜。这两个字一出,就是在告诉观众,我要误导你啦!如果这是一部探讨作案手法和人性深处的影片,那么提早的揭露结论是有意义的。但这部影片并非如此,不断的案件重演,没有精密的杀人布局,流于表面的家暴现象,都在说明影片最大的谜底依然是:谁是凶手。这个答案如果由一个愚蠢的徒弟简单总结出来,那么影片应该会让观众大失所望。反过来说,绝对不可能是杨子珊。段奕宏是最终BOSS,便昭然若揭了。
3.设定上的漏洞记忆大师在影片中是一家科技公司,能够存取客户的记忆。其中最关键的,取出来的记忆再储存,客户本身会从主观视角,变成第三方视角来观察记忆,由此完成记忆的重载。此处最大的逻辑漏洞在于,设定已经确定了“第三方视角”,然而黄渤在做梦时,看到的人却一直是自己。按照设定,黄渤应该是可以直接看到凶手的,而非一直看到自己身处记忆。以及不存在“代入”,这就与视角相悖,同时人的记忆必然是保存着自我形象的,至少记忆中,这个形象是不可改变的,就像已经发生过的既定事实一般,坚不可破。同时,黄渤的记忆中人物都是清晰的,模糊较少,也就不存在主体形象模糊的可能性。对此,导演其实也在做一些“弥补”。譬如黄渤努力的照镜子。在花房记忆中,黄渤走过很多相同的房间后,看到一面镜子,努力的去看,想要看清自己,当然是失败了。最后一次成功,是看到了一个孩子的脸。然而有一个细节,黄渤在水里的倒影,也并没有改变形象,在我看来是个小漏洞吧。如果说,设定上沿用主角“第一视角”,观众作为第三视角来叙事,那么漏洞就会缩小很多,因为角色主视角化,就无法确定自身形象,也就做到了“代入”。然而这么设定的缺陷也很明显。无法构建“记忆宫殿”,也就没有办法让主角重返案发现场,带着观众看一些奇特的画面。也就是说,为了满足电影更好看这一点,电影牺牲了最大的逻辑设定。还有从逻辑上来说,记忆大师的恢复的记忆是否可以作为破案线索?如果可以,那么直接拿着密钥,去调查密钥的原主人不就可以了,这种大型企业,至少有注册登记,转账记录吧?以及都知道凶手密钥的DNA,直接去匹配,凶手不就出来了?甚至这个故事就不应该有开始——密钥本身是有DNA配对的,黄渤拿了别人的密钥,怎么可以直接就恢复记忆呢?不应该跟他本人的DNA再匹配一次吗?否则这就是一个破密码吗?那你直接给个钥匙不就完了,还要什么DNA配对,配对二字就毫无意义了。
4.国产悬疑的通病我们不得不说一下国产悬疑的通病:并没有真正的烧脑。这里的烧脑,是指出乎意料的设计。影片从始至终,都没有一个超出观众思考范围的作案设计,观众轻松的看懂的两起案件的始末,不存在想象空间。好比如看《嫌疑人X》,观众至始至终都会被“如何实现不在场证明”而困扰,当作者以“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解释作案方式时,观众是大呼过瘾的。与上文相同的,也不存在对于人性探讨,这里的人物关系都是简单的,没有错综复杂的设计。所以影片全部的悬疑成分,都依赖于“扑朔迷离”的讲故事。故意打乱画面和时间线,营造一种悬念感。以及故事逻辑漏洞较多,还有类似傻徒弟通过画像和送孩子的巧合,来破案……其实相比《催眠大师》片尾的繁重,我还是很喜欢《记忆大师》的不拖沓,类似《万能钥匙》的闪回画面揭露真相,反而让人还能有一丝愉悦。但不好也就不好在,只学到了表面。闪回了真相,交代了真凶,却并没有让人有多想一点的余地,因为角色本身的塑造还是太弱了,我们没有办法去体验这个人物,或者多后怕一会。好像是个谜底,知道就知道了,达不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既然说到了结尾,再说一下影片开始。其实影片开始非常的臃肿奇怪,至少叙事是很不流畅的:黄渤去记忆大师做手术存记忆——遇到突发情况拿错密钥——回家与太太意见不合——重回记忆大师取记忆——开始产生杀人回忆。观察回忆作为本片的核心概念,经历了一大圈才能得以展现,尤其是存取这两个事件的反复,节奏一下就乱了。换句话说,这样的叙事是幼稚的。如果直接从与太太吵架作为开端,将前两场戏后置,或者融入到第四场戏,就会显得更加紧凑好看了。5.刻意设计情节下的角色漏洞其实在人物细节上,影片已经狠下功夫了,比如需要踩凳子拿药(因为凶手那时候是个孩子,又比如凶手母亲手里的金鱼,暗示的是凶手母亲因为手上的伤痕吓到孩子,所以画了一个金鱼在手上。尽管这些画面细节都表达到位,但我不得不说,人物漏洞依然存在。所谓“成也段奕宏,败也段奕宏”。当然我这里说的段奕宏,是指角色,而非演员(演员当然是非常出色的了。段奕宏这个角色的前后塑造是相当矛盾的。看完影片我们知道,段奕宏通过所有的情报线索,布置了一个复杂的嫁祸局,想要把自己的杀人嫌疑转嫁到杨子珊身上,并且一箭双雕杀掉黄渤。这仿佛获得编剧大脑一般的精密布局,都展示出了段奕宏的聪明,谨慎,沉着冷静并不择手段的人物特点。可是这一点又几乎站不住脚。我们仔细去揣摩这个角色的背后故事。童年的段奕宏用安眠药,杀了自己母亲;成年的段奕宏简单的闷死妇女。如果说童年弑母能展示他小聪明的一面,与布局相符,那么杀死妇女就显得很笨拙了。相较之下,他其实有更好的办法来处理,或者是隐藏自己属性,粗暴的将妇女砸死也可以,但偏偏是最简单的闷死,这种过多的接触,应该会容易留下很多线索。妇女在窒息过程中挣扎,随便段奕宏掉下一根头发,都有可能被警方发现。最保险莫过于少接触。而此处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也是我很担心电影被喷的地方——为什么只杀女人啊?段奕宏这个角色,杀了母亲又杀了爱人,凭什么呢?这两个女人都是遭受家暴的受害者,她们选择默默忍受也是她们的意志,即使错,也罪不至死。或者说,死的至少不该是她们。尤其是妇女那段戏,《嫌疑人X》里同样的家暴,妇女杀死丈夫,石神帮助妇女隐藏真相。而轮到本片中,就是段奕宏杀死妇女,甚至妇女还是自己喜欢的对象?要知道,那个施暴的男人就昏迷在下面啊,为什么不联合起来杀掉那个男人,然后伪造意外死亡或者失踪呢?也就是说,无论段奕宏说什么解放她人,都是不成立的。如果说他是个变态杀人狂,那么也并没有那么多细节展示这一点,人物塑造就显得很奇怪。同样矛盾的,还有段奕宏去存记忆,碰巧遇到殉情男女,丢了密钥。我想知道,一个干练的老警察,居然被一个持枪男给吓得丢了钥匙?甚至从画面上来说,他是惊恐万分的。首先,存储记忆不是犯罪,不是买毒品,为什么要躲躲藏藏,跟过街老鼠一般?这样的行为只是刻意迎合了剧情需要,而与角色无关。再者,一个干练的警察看到男人持枪,第一反应居然不是稳住现场,保护大家的人身安全,而是吓得躲起来,钥匙弄丢……这也与警察这个身份相悖。也就是说,这些细节都展示出他的胆小懦弱,丢三落四不够严谨,也没有很聪明的去化解危机,有使命感,人物是非常不统一的。而其他人的设定则很无脑了,黄渤和徐静蕾的离婚理由,是徐静蕾想去写游记了,可事实上黄渤明明给过她机会啊。而她们复婚的理由,是徐静蕾有孩子了。女人最终还是屈服在了家庭的面前啊……黄渤逃出警局,找到杨子珊和徐静蕾那场戏。黄渤之所以去找徐静蕾,是因为他认为杨子珊是凶手(这么误导观众肯定就不是BOSS了。既然如此,他完全可以趁着警察都在,一口咬定杨子珊,先把她也抓起来调查,凭什么黄渤屁话都不说?光拉着人徐静蕾跑呢?这一段戏也非常的牵强刻意,完全是为了迷惑观众而设计,与故事世界本身相悖。徒弟这个就更脑残了。开着车送孩子,看画像,就得出了凶手是师父的结论。原来是缘分破案……这种桥段的设计,也是刻意迎合反转结局,没有逻辑的。或者说,如果逻辑是对的,那么说明段奕宏经常来往凶案现场附近,并且自己父亲还在那边住,他应该会成为警方重点调查的对象才是吧?可是他似乎在警局是完全清白的。杨子珊的角色,就是为了误导观众而存在的,所以结局该死就被打死了……总的来说,演员都很好,可惜剧本并没有真正在角色塑造上下功夫……还是漏洞太多了。再吐槽一下配乐……宏大得有点出戏了……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作者权益请告知我们,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