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冰雪奇缘你最喜欢哪一个呢(上海的冰雪奇缘)
四个冰雪奇缘你最喜欢哪一个呢(上海的冰雪奇缘)上海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举办过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两项锦标赛的城市,举办了九届短道速滑世界杯、三届中国杯花样滑冰大奖赛。上海还积极培育自主冰雪赛事品牌,成功举办了三届“上海超级杯”,创设的短道速滑男女混合接力,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正式比赛项目。2015年3月底,上海承办花样滑冰世界锦标赛。当时正值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办冬奥会的关键节点,上海以出色的组织能力向全世界冰迷奉上一道视觉盛宴。世锦赛平均上座率超8成、票房破千万元,为冬奥申办做了一次全方位、多维度的加分展示。此后四年,上海经历了一次冰场建设的高潮,东方体育中心、世博演艺中心两块多功能活动冰场率先落地,此外拥有上下两层、常年作为专业教学和赛事冰场的三林体育中心也应运而生。在世博地区直线距离两公里的区域,集聚五块专业冰场,迅速提升上海举办世界顶级滑冰赛事的能级。青少年冰球运动蓬勃开展2011年9月,刚办完世界游泳锦标赛的东方体育中心“大变脸
2016年9月,当北京昆仑鸿星俱乐部把冰球比赛的主场第一次放在上海三林体育中心时,上海观众对这项冰上运动还很陌生。在国家大力推动“三亿人上冰雪”“北冰南展西扩东进”的大背景下,冰球早已是上海众多青少年参与的常规体育项目,冰雪运动在上海这座南方城市,也从当初的“踮一下脚尖”到如今“翩翩起舞”。
助力申办冬奥
上海的冬天没有自然的冰面可供滑冰,但21世纪初,滑冰运动就在青少年和白领人群中悄悄流行。上海市冰雪运动协会会长严家栋记得:“那时在上海的地标性建筑,如正大广场、上海体育场、虹口游泳馆等,都陆续有季节性的非标准冰场,这也培养起上海的第一批冰上运动爱好者。”
2008年,坐落在松江区的大学生滑冰中心落成,这是当时上海建成的第一个标准冰场,正式开启了上海专业冰上运动之路。一批在北方任教的专业教练陆续南下,成了沪上冰上运动的推动者。
此后四年,上海经历了一次冰场建设的高潮,东方体育中心、世博演艺中心两块多功能活动冰场率先落地,此外拥有上下两层、常年作为专业教学和赛事冰场的三林体育中心也应运而生。在世博地区直线距离两公里的区域,集聚五块专业冰场,迅速提升上海举办世界顶级滑冰赛事的能级。
青少年冰球运动蓬勃开展
2011年9月,刚办完世界游泳锦标赛的东方体育中心“大变脸”,原来比赛使用的标准泳池铺设并安装固定的冰场设施。一夜之间,泳池变身冰场,为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提供了一座完美的赛场。
2015年3月底,上海承办花样滑冰世界锦标赛。当时正值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办冬奥会的关键节点,上海以出色的组织能力向全世界冰迷奉上一道视觉盛宴。世锦赛平均上座率超8成、票房破千万元,为冬奥申办做了一次全方位、多维度的加分展示。
上海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举办过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两项锦标赛的城市,举办了九届短道速滑世界杯、三届中国杯花样滑冰大奖赛。上海还积极培育自主冰雪赛事品牌,成功举办了三届“上海超级杯”,创设的短道速滑男女混合接力,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引入社会力量
上海冰雪运动的发展,也吸引着一批有远见、有丰富冰雪运动创业经历的投资人、管理者,陆续将目光聚焦到上海。
2013年,冬奥会首枚金牌获得者杨扬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在三林体育中心成立上海飞扬冰上运动中心,运营国内第一座市场化的专业滑冰馆,完成自己作为冰雪人的“人生梦想”,把专业师资输出到普通中小学校,不断扩大参与冰上运动的人群。借北京冬奥会的东风,“飞扬”在上海扎根立足,赢得良好口碑。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冰雪产业市场规模已经突破5000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我国冰雪产业市场规模下滑超过20%,约为3811亿元。但上海在去年疫情期间有200万人次参与冰雪运动,相较于2017年约70万人次,增幅显著。
模拟滑雪成了南方人滑雪的入门课
在上海,冰雪运动市场的多层次定位,也为大众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SNOW51”定位高端室内模拟滑雪场馆;想体验滑冰,100元就能在世纪星畅滑2小时……通过政府投入、社会力量的共同助力,上海冰雪场地的版图不断扩大。截至目前,上海共有冰场13块、室内滑雪场所34处、冰壶场地3个、8条冰壶道,各类冰雪运动场地分布于13个区、4所高校;全市共开展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速度滑冰、冰壶、雪车、滑雪等7个冰雪运动项目。
目前,上海正在建设全球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冰雪之星”,预计于2022年建成,每年将吸引游客量超过320万人次。
竞技普及并行
上海普及发展冰上运动只有短短十多年,雪上项目更是方兴未艾。不过,上海人的冬季奥运梦,却是由雪上项目运动员“弯道超车”实现。
2015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中国国家雪车队开始组建。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与上海市政府签订了冰雪运动项目合作协议书,确定中国国家雪车队为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和上海市体育局联合共建项目。
原本是田径运动员的上海选手邵奕俊、应清,通过跨界跨项选材,首批进入中国国家雪车队,担任雪车舵手。2017年雪车世界锦标赛,应清成为上海选手参加冰雪项目世界锦标赛第一人;2018年平昌冬奥会,邵奕俊首次出现在冬奥会的赛场,是历史上第一个参与冬奥会的上海运动员。2019年第十四全国冬运会,应清获得女子单人雪车项目金牌,这也是上海历史上第一枚全冬会金牌。
每年冬天,白玉兰广场变身为沪上最美滑冰场
竞技体育的基础是大众体育,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普及。目前,上海已累计举办青少年冰雪赛事5000多场次,共有120万人次参与。市教委、市体育局确定了39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57所上海市中小学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32所全国青少年冰雪特色学校名单。
上海缺少冰雪,但是不乏冰雪运动爱好者,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海派冰雪文化。冰壶项目受场地和器材限制,门槛较高,即便在中国北方地区也不普及。2018年开始,上海以旱地冰壶为切入点,市教委携手市冰壶协会推动“冰壶运动进校园”项目,现在全市已有100多所学校开设冰壶课程,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冰壶之美。近两年,旱地冰壶运动也热了起来,不少市民从旱地玩到了真冰,成为“北冰南展”的生动诠释。
上海致力于打造“北冰南展西扩东进”的桥头堡。《上海市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冰雪运动俱乐部达到30家,年参加冰雪运动人次达到200万,冰雪运动特色学校达到100所,校园内常年参与冰雪运动的队伍和兴趣小组达到1000支,每年青少年学生参加冰雪运动和普及培训超过100万人次。市民对冰雪运动的关注度、支持度和参与度显著提升、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栏目主编:陈华 文字编辑:秦东颖
来源:作者:秦东颖 龚洁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