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全版共收录多少个字(说文解字系列之)
说文解字全版共收录多少个字(说文解字系列之)段注释为“阁犹架也”,与“丌”义近,皆指置书之物。可见,许慎所释之“典”,即是指郑重其事地置于平台之上的重要典籍(即“大册”)。甲骨文中,“典”的字体为:再来看“典”。“典”是一个会意字。按许慎的说法,“典”的上部分为“册”,下部分为“丌(ji)"。《说文解字·丌部》:“(典)五帝之书也。从册在丌上。尊阁之也。庄都说,典,大册也。”“丌”是说文的部首字,意思是“下基也,荐物之行。象形。”“丌”的意思是一个放置物品的平台。“尊阁之也”中的“阁”,段注的第二个内容是有关书册的大小。概括起来就是:“简之所容,一行字耳;牒乃方版,版广于简,可以容数行。凡所书,字有多有少。一行可尽者,书之于简;数行乃尽者,书之于方(牍);方所不容者,乃书之于策。“可见,同为书写材料,”简“乃长条,最小;方(牍)稍大,容字稍多;而”策“容字最多,乃”方“之集合,亦即“册”也。“册”的本义即是“简册”(用绳子编
“典”和“册”都是常用字,它们在字形上虽有差异,但在字源字义上却有着密切的关联。
我们先来看“册”字。“册”的字体演变轨迹为:
甲骨文、金文,甚至小篆的字形都很相似,像古代之书册貌。长短竖为竹简或木简,在其上写好内容之后,再用绳线(比如“韦”,就是今之所谓熟牛皮)把这些“简”穿在一起,就成了书册。《说文·册部》:“(册)符命也。诸侯进受于王者也。象其札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凡册之属皆从册。”且古文的“册”从“竹”,可见,“简”多用竹制,故称“竹简”。许慎说,“册”是诸侯受赐于天子的册封诏书。乃象形字也。字形象简札有长有短,中间有两道编简的绳子。在《说文解字》中,“册”就是一个部首字,凡是和"册”有关联的字都以“册”为构件。为此,段注对此有非常具体详尽的解说。概括起来有两条。一是与“册”同义或有关联的几个概念:策、简、札、牒。这几个字都与“册”在字义上相关联。“策,简也。其制长者一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长一短,两编下附。”就是以竹制成的用以书写的条形竹片,也叫“竹简”。“札,牒也。亦曰简。”可见,这几个概念都是一样的。
许慎所谓之“编”,段注云,“编,次简也。次简者,竹简长短相间排比之,以绳横联之,上下各一道。一简容字无多,故必比次编之,乃容多字。”可见,“编”就是把竹简穿起来的绳子。这种绳子有时用熟牛皮制成,叫“韦”。今有成语“韦编三绝”,字面的意思是,(由于翻动次数太过频繁)把穿竹简用的熟牛皮(韦)都折断了。形容一个人读书之勤。相传孔子一生勤奋学习,到了晚年,特别喜欢读《易》,但《易》晦涩难懂,学起来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复诵读,以至于把编简的绳子(韦)也给折断了。
段注的第二个内容是有关书册的大小。概括起来就是:“简之所容,一行字耳;牒乃方版,版广于简,可以容数行。凡所书,字有多有少。一行可尽者,书之于简;数行乃尽者,书之于方(牍);方所不容者,乃书之于策。“可见,同为书写材料,”简“乃长条,最小;方(牍)稍大,容字稍多;而”策“容字最多,乃”方“之集合,亦即“册”也。
“册”的本义即是“简册”(用绳子编串在一起的许多竹简),即今之所谓“书”也。《尚书·多士》:“殷先人有册有典。”也假借作“策”。由“简册”之义又引申为古代帝王封官授爵的诏书。如“册太子则授玺绶。”(《新唐书·百官志》)这是说,封太子官,就授给他印玺。《汉书·赵充国传》中,有“此全师保胜安边之册”的句子,这个“册”,就是“策”的假借字,当“计谋、计策”讲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就是保全军队打胜仗和安定边防的重要谋略。
“册”是个部首字。在汉语中,凡是由“册”所构成的字大都与“书册”或名籍有关,如“典”、“嗣”、“编”、等。
再来看“典”。“典”是一个会意字。按许慎的说法,“典”的上部分为“册”,下部分为“丌(ji)"。《说文解字·丌部》:“(典)五帝之书也。从册在丌上。尊阁之也。庄都说,典,大册也。”“丌”是说文的部首字,意思是“下基也,荐物之行。象形。”“丌”的意思是一个放置物品的平台。“尊阁之也”中的“阁”,
段注释为“阁犹架也”,与“丌”义近,皆指置书之物。可见,许慎所释之“典”,即是指郑重其事地置于平台之上的重要典籍(即“大册”)。甲骨文中,“典”的字体为:
象两手郑重捧“册”之形。许慎所引“庄都说,典,大册也”,恐与“典"的初文意思不合。亦即,“典”的本义,未必是“大册”,即规模巨制的书册。段注也说“大册”之说,“与册在丌上说异”。其实,“册”在哪里并不重要,。“丌”、“阁”,或“双手捧着”,都表示一个意思,即因书册重要而郑重其事,这才是“典”的一个重要内涵。
“典”的本义即是“典范的重要的书籍”。《后汉书·蔡邕传》:“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我们现在还 常说“经典”、“法典”、“药典”等,都是强调其重要性与权威性,这也是“典”字所包含的“要郑重其事对待”的原因所在。从“经典”之义又引申为“法则”或“制度”。曹操曾说:“但赏功而部罚罪,非国典也。”此“典”即是“法规”、“制度”之义。至于“专典机密”(《三国志·吴书》)中的“典”字,则又是“法规”、“制度”的进一步引申,又“主管”之意。这是因为“法规”、“制度”又“约束”义,故“主管”之义乃从“约束”义引申而来。所谓“典雅”,一般是指有文辞、有典据而雅驯之意。如“辞义典雅。”(《与吴质书》)在“典雅”的词义内涵中,仍然有“典”所包含之郑重、不轻率的深层意蕴于其中。
另外,说说“典型”一词。“典型”的古今含义也不全同。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以木为之曰模,以竹曰范,以土曰型,引申之为典型。”故其原义是指模型或模范。至于今,“典型”是指“在同类中最具代表性的人或事物”,
如“典型人物”、“典型性格”、“典型环境”、“正面典型”等等。续范亭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于1947年病逝。毛主席拟挽联:”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袖对他一生崇高品质和伟大贡献的高度评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