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曼德拉效应到底有多可怕(又是曼德拉效应)

曼德拉效应到底有多可怕(又是曼德拉效应)昨天 17:00反正我印象中一直都是斯人全部评论 只看楼主热门排序时间排序×8860Lv.2 来自:广东

早上闲来无事,想着有段时间没有练过毛笔字了,便在一楼院子摊开纸,捧出文房四宝,耍起笔墨来。今天我写的是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还没写完呢,隔壁邻居小陈就过来串门了。他看我在练字,说看不出六哥还有如此雅兴呢,我别了他一眼,难道在你们眼里我就是个只会摇着骰盅动不动劈人两杯的人?小陈说字写得不错,就是有个字写错了,他边说边指着纸上的那个“斯”字,应该为“是”字才对。我说少在我这班门弄斧了,如果是换了《出师表》的话我还不敢那么笃定,但这一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从小到大都视其为我的座右铭,不知道写过几百次了,这还能写错?小陈拿出手机查了资料,说六哥你别犟,不是你写错难道还是语文书印错?我拿过来一看,卧槽,还真是,我连看了几个版本的语文书,诗里写的确确实实是“于是人也”,年份早的有1961年的,近一点的有2001版的,无一例外,都是个“是”字。小陈还要去买菜,我送他出门后坐在椅子上挠着脑袋使劲的回忆,没错呀,不管是教科书上的,还是课外书上的,在我的记忆里都是浓墨重彩的“斯人”,我还清楚的记得以前上课的时候,老师还专门对这个“斯”字进行了讲解,怎么到了现在,看的都是铺天盖地的“是人”呢?我心有不甘,上楼打开电脑耐心的查找了起来。这不查还真不知道,网上因为这个事都快吵翻天了,有的人斩钉截铁的说肯定是“斯人”,吵一百遍都是“斯人”。而另一部分人呢,则表示不管是哪个版本的教材,从来都是“是人”,从未见过“斯人”。我细心的对比了一下,持这两个论点的人差不多是五五开,各占一半。关掉电脑,我闭着眼陷入了沉思。思考的并不是这个字的问题,而是认真的去想一想,我们的记忆,是不是被谁给动过了手脚了?还是真的有平行宇宙的存在?这不是个案,除此之外,我就问你们一句,在你们的记忆里,那首歌唱的是不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在某管上有一个大神对此类现象研究了好多年,解说十分精彩,可惜没有字幕,带着一大渣子的波士顿口音语速又快,说的有些我没听清,他表达的意思大概就是因为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用的大型强子对撞机进行试验的时候,产生了所谓的“上帝粒子”,从而引发了时空错乱,导致了某部分人的记忆紊乱。我们错乱的记忆,有可能在另一个时空里真真切切的发生过。除了这种大规模群体性的记忆错乱,还有一个现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就是所谓的“似曾相识”。就是说你在做着某件事情的时候,突然间发现,这样的场景,这样的人物,这样的对话,这样的举动,你好像在什么时候已经经历过一次的了,在你的记忆里已经切实发生过的了,在今天又重复了一次。人类科技越来越先进发达,潘多拉宝盒被撬开的缝隙也越来越大,真到它被完全打开的那天,还真不知道会发生些什么呢。

曼德拉效应到底有多可怕(又是曼德拉效应)(1)

曼德拉效应到底有多可怕(又是曼德拉效应)(2)

曼德拉效应到底有多可怕(又是曼德拉效应)(3)

曼德拉效应到底有多可怕(又是曼德拉效应)(4)


  • 太平日子
  • 巴陵客

关注楼主

收藏帖子

赞一个

全部评论 只看楼主热门排序时间排序

×8860

Lv.2 来自:广东

反正我印象中一直都是斯人

昨天 17:00

回复

2

玻璃心≒勿近

Lv.19 来自:广东

今天就算天皇老子来了也是“斯”

昨天 17:02

回复

2

街角∝风铃

Lv.11 来自:广东

只要脑子没有问题的人都不会觉得是“是人”

昨天 17:05

回复

1

太平日子

Lv.16 来自:广东

毒教材的目的就是要学生找错方向,古人的智慧永远比现在的人要高

  • 水口才子老六: 感觉现在都像是规模化,模式化,统一化的产出学生了。

昨天 17:50

回复

1

一懒众衫小

Lv.14 来自:广东

如果你们一定要说“是人也”

那我可能上了个假学,读了个假书

  • 水口才子老六: 10月26日,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表态,该出版社从1961年收录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文以来,历套教材文章一直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从未有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不过“斯”和“是”两个字,都表示“这”的意思。可调查显示,94%的网友认为,自己印象中,被天降大任的一直是“斯人”。
  • 家乡的田野: 教科书都是这样写还有错吗?

昨天 18:27

回复

1

niminyiws

Lv.2 来自:广东

我初三的课本是:斯

  • Yuan: 课本还在吗?

昨天 17:03

回复

沧海一粟!

Lv.16 来自:中国

逐渐相信考古学才是论证了。

昨天 17:50

回复

睿哲

Lv.16 来自:广东

我也觉得我读了个假书,我们以前读也是斯人

昨天 19:57

回复

宋可樱

Lv.16 来自:广东

哈哈哈哈感觉你在抄袭南方都市报的内容

  • 水口才子老六: 向来只有别人抄我的,我从不屑去拾人牙慧,你能找一篇和我文章相似度有个30%的出来我都算你厉害。
  • 宋可樱回复水口才子老六: 如有冒犯之处请见谅哈!对不起!说过头了
  • 水口才子老六: 也怪我,过于敏感了。去年也有一个人说我抄某论坛作者的文章,而且还带了链接证明,结果我一看,我发表的时间是4月份,那个人的是7月份,到底是谁抄谁一目了然,只不过是做了一些小改动,类似于把小陈换成小刘之类的。
  • 宋可樱回复水口才子老六: 你的文采很好

昨天 20:27

回复

衣布织瑶

Lv.7 来自:广东

91年湖南出版的书“是”

曼德拉效应到底有多可怕(又是曼德拉效应)(5)

曼德拉效应到底有多可怕(又是曼德拉效应)(6)

曼德拉效应到底有多可怕(又是曼德拉效应)(7)

  • 水口才子老六: 在储物间找了半天以前的语文书,发现一本都找不到了,唉。
  • 衣布织瑶回复水口才子老六: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几天网友都在翻箱倒柜

昨天 22:28

回复

后悔放弃

Lv.16 来自:广东

70后的课本是“是人也”,90后的课本是“斯人也”,我记得的特别清楚,别动不动拿曼德拉来说事。

  • 水口才子老六: 可以看下下面我的带图回复,这不是年代的问题,,也不是教材修改的问题,你要问人教社,人家给你的回复是,一直以来都是“于是人也”。
  • 后悔放弃回复水口才子老六: 我是80后,我学的课本就是斯人也,至于你们说的这个是人也,就是被改版了,明白?

昨天 22:41

回复

水口才子老六楼主

Lv.12 来自:广东

这个是1994年的语文书。

曼德拉效应到底有多可怕(又是曼德拉效应)(8)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