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考古发现古墓纪录片大全(西安硫酸厂唐墓发掘简报)

考古发现古墓纪录片大全(西安硫酸厂唐墓发掘简报)西安硫酸厂唐墓岀土文物以陶器为主且集中在M 与M 。M-仅出土了一副完整的鎏金铜腰带带具现按陶器、铜器予以分述。二、出土器物西安硫酸厂位于西安市三桥镇东南角,312国道南侧,西安一余下铁路西侧。新扩建的复合肥车间在厂区北侧。十一座唐墓均为刀把形。可分土洞墓和砖室墓两种。分述如下:一、土洞墓、十座,清理前地表及上层土均已挖掉。据四周剖面遗留迹象判断。可知墓道开口距地表2米左右,在开挖基槽前地表已经扰动过,因此墓道开口距地表层位难以说清楚。清理前已有三座墓被完全破坏,仅出陶羊一件,从残存的遗迹看,其形制应为刀把形土洞墓。十座墓形制较清楚的仅有四座。M”位于基槽西北角,南北向,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五部分组成 其形制为折背刀把土洞墓,墓道为斜坡阶梯状。墓道开口及前端已挖掉,仅余2米,宽0.9米,前端坡度小,由缓到急,台阶宽0.2米,高0.1 相互间隔0.3米,仅余三个台阶。过洞长1米,高

西安硫酸厂唐墓发掘简报

《文博》 2001年05期 孙铁山

2000年9月,西安硫酸厂扩建复合肥车间 在开挖基槽时发现一批唐墓 陕西考古研究所随即派人进行清理。此次共清理唐墓十一座,出土了一批较为珍贵的文物。经过整理 现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

西安硫酸厂位于西安市三桥镇东南角,312国道南侧,西安一余下铁路西侧。新扩建的复合肥车间在厂区北侧。十一座唐墓均为刀把形。可分土洞墓和砖室墓两种。分述如下:

一、土洞墓、十座,清理前地表及上层土均已挖掉。据四周剖面遗留迹象判断。可知墓道开口距地表2米左右,在开挖基槽前地表已经扰动过,因此墓道开口距地表层位难以说清楚。清理前已有三座墓被完全破坏,仅出陶羊一件,从残存的遗迹看,其形制应为刀把形土洞墓。十座墓形制较清楚的仅有四座。M”位于基槽西北角,南北向,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五部分组成 其形制为折背刀把土洞墓,墓道为斜坡阶梯状。墓道开口及前端已挖掉,仅余2米,宽0.9米,前端坡度小,由缓到急,台阶宽0.2米,高0.1 相互间隔0.3米,仅余三个台阶。过洞长1米,高0.9米,拱顶。天井为长方形,长L2 宽0.5米,四角较饨,底部部分塌落。甬道很短且呈梯形,东面长0.3 西面长0.1米,基本与封门相连。墓室为长方形,长2.4 宽1.4米,由于顶部坍塌无法测量高度O墓室四角较圆,土坯封门。由于盗扰严重,葬具葬式不明。(图一),M"位于基槽西部正中,形制为直背刀把形,南北向,由塞道,墓室两部分组成。墓道为竖穴式 平面梯形,长2.55 南宽1.0.北宽1.2米。墓室长方形,长2.6 宽.1.78 高1.3 起拱处1米。接近墓门处有一圆形盗洞,盗洞直径0.5米。M”南北向,折背刀把形,由墓道墓室两部分组成。墓道亦为斜坡阶梯状,平面梯形 长2.6 南宽0.9 北宽1.3 台阶宽0.3 高0.2米,共有6个台阶。墓室向西倾斜,长方形,长2.7 宽1.4米。北侧有一直径0.8米的圆形盗洞(图三),M3墓室打破的墓室。M4 亦位于基槽西部,此墓为东西向,直背刀把形,墓室在西,由墓道,墓室两部分组成。墓道平面为长方形,长2.9 宽1.4米,斜坡状,有两个台阶,台阶宽0.2 高0.15 一个距墓道开口0.4 另一个距墓道开口1.3米。墓道开口处两角未挖,类似两个墩子。北边宽0.2 南边宽0.1米。墓门为横向单层土坯封门。墓室为长方形,长2.44、宽1.8、高1.6米,拱顶。墓室西南被M 墓室打破。M 墓室盗洞也打.破了M「墓室。M.开挖清理前其形制已经破坏。M6应为一废弃坑 Mg墓室大部分在基槽之外,故未能完全清理。仅知墓为南北向,墓室宽L 2 距基槽地表深0.4米,墓室紧贴基槽南边。三座墓发掘前已被挖掉,墓室部分未见有砖,故仅知为土洞墓,其余不清。

考古发现古墓纪录片大全(西安硫酸厂唐墓发掘简报)(1)

考古发现古墓纪录片大全(西安硫酸厂唐墓发掘简报)(2)

考古发现古墓纪录片大全(西安硫酸厂唐墓发掘简报)(3)

二、砖室墓:M7 是此次发掘的唯一一座砖室墓。其形制仍为刀把形。墓道大部分都被原建筑的水泥基础所压,开口深度不清,墓道残存1.6米,不知有无过洞、天井。现存墓道、甬道、墓室。墓道宽1.15米,斜坡状。墓道东西两侧各有一小龛。东龛宽0.3、高0.25 进深0.2 距甬道口0.9 龛底离斜坡状墓道底0.15米,龛内置陶鸡、牛、马、猪等11件动物俑,开挖前已被扰乱,龛顶前端已破坏,有两件陶鸡已在龛外。西龛宽0.5、高0.5 进深0.3米,距甬道口1.05米,高出墓道底0.25米。西龛未被盗扰,共出动物俑24件,分三排置于龛内。另有一男俑出自龛内西北角。甬道长0.9、宽1.1米 两壁为单砖垒砌,砖砌整齐,开挖前,顶及两壁上部均已破坏。封门在甬道外口处,为双层立砖,保存尚好,但砖均为半截砖。墓室基本为方形,南北长2.6 东西宽2.5米,顶应为土质穹窿顶,顶已塌落高度不清。现存四壁高1.05米,因墓室淤土内乱砖很少,故墓顶应为土质。墓室四壁采用平砖,与立砖相间砌筑,共十一层,四立七平 平砖均为整砖,立砖皆为残砖。墓室四角为钝角,四壁略带弧状。此墓已遭盗扰,墓门处清理出动物骨若干,天王俑,镇墓兽的手臂,躯干各置一处,陶俑残片分布零乱 头骨已被移到封门处。葬式、葬具均不清,墓室西侧地面有错缝排列铺地砖,东侧则无砖,故尔西侧铺地砖似为棺床(图二)。

考古发现古墓纪录片大全(西安硫酸厂唐墓发掘简报)(4)

二、出土器物

西安硫酸厂唐墓岀土文物以陶器为主且集中在M 与M 。M-仅出土了一副完整的鎏金铜腰带带具现按陶器、铜器予以分述。

一、陶器

1、 塔式罐:(Mi:2)泥质红陶,通高65厘米,塔式顶盖,罐体、侈口、平沿、方唇、唇上一道凹弦纹,腹饰牡丹花纹,花纹为红白彩、大喇叭口底,腹径28厘米(图五:1)。

2、 红陶罐:(M2:5)高9厘米、侈口、平沿、方唇、鼓腹、平底。腹径7厘米,底径4.5厘米(图四3)。

3、 小罐:(M2:4)泥质灰陶、敛口、平沿束颈、鼓腹、小平底、高13.5 腹径10、底径6厘米(图四:2)。

考古发现古墓纪录片大全(西安硫酸厂唐墓发掘简报)(5)

4、 陶罐:(M :1)泥质灰陶、侈口,圆唇束颈、鼓腹、腹上饰数道凹凸弦纹,上有红彩图案不清,平底。高19.5 腹径16 底8厘米(图五:2)。

5、 陶罐:(M8:3)泥质灰陶,侈口,卷沿、束颈、鼓腹、平底。高19 腹径13 底8.5厘米(图五:3)。

6、 镇墓兽:(M7)高28.5厘米,残。怒目圆睁,牛鼻,前额有一志,发竖立,两肩各有三竖立鬃毛 一边鬃毛断。右手上举似托一物,左手握拳似抓一物,脚踏怪兽,怪兽恐惧、附首作挣扎状(图六;2)。

7、 天王俑:(M7:38)高32厘米。头戴翻沿翘角皮弁 身着明光铠甲,内着战袍,足噩战靴 脚踏一跪一卧二小鬼,一手叉腰,一手握拳,形象威猛(图六

8、 男俑:3件、(M5O)高24厘米,头饰头,身着长袍,左手握拳 右手作持物状。两脚分开站立底座上,俑高鼻大眼,脸形丰满(图五4)。

考古发现古墓纪录片大全(西安硫酸厂唐墓发掘简报)(6)

考古发现古墓纪录片大全(西安硫酸厂唐墓发掘简报)(7)

9、 半身仕女俑:3件(M7i53)高10.5厘米,齐耳短发,双蝉翼皆,面部丰满,眉清目秀、半身只到肩下,梯形,无肩无袖(图八:9)。

10、 半身男俑:3#(M7:56)高9厘米,头戴仆头,五官清晰,富有表情,半身只到肩下,梯形,无肩无袖(图四:1)。

生肖俑共有10件,均残,可辨其祥的3件

11、 生肖俑s(M7:43)可辨为羊,高27厘.米,仅余半个头,羊角弯曲向后,眼微睁,胡须附于咀下,长颈,身着右衽长袍,双手拱于胸前 衣纹自然流畅,非常清晰(图七:1)。

12、 生肖俑、(M :41)可辨为兔,高26.5厘米,面部不是很清,上咀唇处可见一缝,将上唇分为两辨,因此应为兔,身着长袍,双手拱于胸前(图七;2)。

13、 生肖俑 (M7 46)可认定为龙。高27厘米,龙首人身,双目圆睁,口中猿牙外毗,颈长,头弯曲向前,身着长袍 衣纹流畅自然(图七:3)。

14、 生肖俑:(M :47)仅余俑头,面目不是很清楚,似应为虎。残高6厘米,身高、衣着应与其他生肖俑同(图七:5)。

15、 生肖俑 (M7:40)残商9厘米,仅余俑头 面部较为清晰,似鼠,小圆眼、小圆耳,头稍偏向一方,神态自然(图七:4)。

考古发现古墓纪录片大全(西安硫酸厂唐墓发掘简报)(8)

16、陶马:6件(M7:4)高14.5 长14厘米。马骤肥体壮,四肢略显短,马尾下垂,呈扁平泥条状,上刻数道以显马尾,卞垂的马尾直接连接底座。马头前额嫔毛两边分开 双目图睁,眷上鬃毛耸立,底座为一泥条连接四肢与下垂马尾,呈不规则形(图八1)

17、卧马:1件(Mr 5)高9 长12厘米,马四肢弯曲卧于底座上,尾从胯下伸出曲卷于腹上,马头微偏,前额鬃毛外分,双耳耸立,双目微闭 显得非常安闲,马颈上划出五道明显竖槽以显示鬃毛(图八:2)。

18、陶骆驼:(M7:21)高13.5厘米,骆驼昂头伸颈,闭目,双峰向两侧扭动,四肢健壮有力,尾贴于腿,底座为扁泥条盘成,中空('图八:4)。

19、卧驼:2件,均残(M7119)残高8 长11厘米 头部残不见咀,鸵昂首回望,双峰略扭向两侧,只见四肢,不见蹄足,尾曲卷(图八:3)。

考古发现古墓纪录片大全(西安硫酸厂唐墓发掘简报)(9)

20、陶狗:2件:(M7158)高11 长5厘米。前肢直立,后肢弯曲呈蹲状,尾从后肢间翻出向上曲卷。双目拟视,双耳下套 动感很强(图八:6)。

21、卧狗:"35)高6、长8.5厘米。四肢爬伏弯曲呈卧状,抬头,双耳下夺。

22、陶公鸡、7件、(M :10)高9.5 长11厘米,园形底座,鸡为半卧状,双爪着地,身伏底座上,头稍偏,高冠,抬头仰脖,双翅伏身、长尾翘起。身上有明显凹槽,刀刻力度较深。越显鸡生动有活力(图九:1)。

23、陶鸡:(M7:27)高8.5 长9.5厘米。鸡为卧状,明显为一只母鸡,冠小颈长,体腹肥,尾细无纹(图九:2)。

考古发现古墓纪录片大全(西安硫酸厂唐墓发掘简报)(10)

24、陶鸭 (M7:60)高6.5 长9厘米,圆形底座,鸭似站立,鸭咀扁平,颈短而粗,体态肥胖 尾短平,与鸡有明显区别〈图八:8)。

25、陶牛、10件(M*14)高7.5 长13厘米 无底座,牛前肢跪状弯曲,后肢前曲直卧于地,头昂起,颈短,尾伏于后臀,体格健壮。神态自然悠闲(图八:7)。

26、陶牛:(M*:25)高9.5 长13.5厘米,有底座,形状基本与M:14同(图八

27、陶猪:4件 (M :6)高5.5 长10.5厘米。方形底座,猪直立于底座上,咀长,前端稍平,有两孔 双耳直立向后,眼圆睁 不是很肥,却显健壮 整体神态可鞠(图九:3)。

二、铜器

出土铜器除铜钱外,M8还出有一付完整的签金铜腰带。腰带由17件构件组合而 成。根据其功能不同,分述如下。

1、 带扣:1件(图十:1)。带扣是与一方铐连在一起的,扣眼呈宽扁状,宽度略大于方铐。扣孔宽3 长1.2厘米。扣针、扣环通过转轴与扣身(方情)相连接。方铐正面饰一双相对蹲踞的雄狮。狮颈上有卷曲颈毛,狮尾上竖。两狮中间为一华冠宝珠。方铐边框内周围饰八朵卷云纹,方铐共分三层,上层为浮雕花纹的婆金铜片,中间为麻质带鞋,下层为素面婆金铜片。方铐边框四周有六枚小铜钉将上下两铜片钾钉在带鞋上。

2、 方挎,3件(图十:3)。3个方铐纹饰与带扣扣身方铐相同,上下层连接方法亦相同。长6.5 宽3.2厘米。

3、连接坠饰的方铐、1件(图十:5)。纹饰及上下层连接均与上述方铐同。不同之处是方错一端带有方形塾金铜片。铜片边长2.7厘米,中间以连接方傍。铜片亦三层 上下层为素面鎏金,中间为麻质带鞋。此铜片是为连接腰带与坠饰所设。

4、 圆铐、6件、(图十:4)纹饰均相同,全为宝相花。直径2.7厘米,圆铐亦为三层,上下层连接相伽的小铜钉呈正三角形。

考古发现古墓纪录片大全(西安硫酸厂唐墓发掘简报)(11)

5、 扣眼、4件、(图十:7)。其中1件穿在扣针上,体为椭园形,眼孔偏向大径一侧。孔径0、85厘米。素面鎏金,上下层连接的小铜钉呈等腰三角形。

6、 铊尾:1件、(图十:8)。略呈长方形,前端稍带孤度,上下层铜片连接合缝遮住中间麻质带鞋,长3、宽2.5厘米,素面灵金,四角有4枚小铜钉将上下层斜合。

7、 带饰件、(图十:2)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中间以转轴相连接,共长12.8厘米,上连部分为三层,中间夹有带鞋,下连部分为单层,无带鞋 可知为带具的坠饰。带饰两端均为折枝忍冬纹,上端框内饰一昂首行走的雄狮 其左右各有一卷云纹。下端框内有一金翅鸟,金翅鸟头上有一周光圈,足踏莲台,四周饰有卷云纹。

8、 铜钱、3枚、均为“开元通宝”,表面锈蚀严重 "2)直径2.4 穿宽0.7厘米。

三、铁器、2件,均为铁猪,〈M*2) 全身锈蚀严重,面目不清晰,只能观其大形,应该是猪。长13 高8厘米(图四:4)。

三、结语

一、墓葬年代

西安硫酸厂这批唐墓属抢救性发掘,清理前大部均遭破坏,型制面目全非,仅有五座墓可大概知其型制。且墓中无墓话出土,无文字可考,因此对于这批唐墓的年代考证带来一定的困难。现只可根据现有清理资料及出土文物作以推断。

M1其型制为斜坡阶梯墓道 带天井,过洞、甬道的折背刀把形。M 为斜坡阶梯状墓道折背刀把形。M 为竖穴墓道直背刀把形。M 为竖穴墓道带台阶的直背刀把形墓就其型制而言。斜坡阶梯墓道折背刀把形墓这一型制正是中晚唐小型墓葬流行的一种型制。Mz虽是直背刀把形,但墓道为竖穴式,不似唐前期流行的斜坡亀。M 基道亦为阶梯式,因此这4座墓就其型制而言似为中晚唐较妥.M1出土塔式罐,时代特征不晚 似为盛唐 但其墓葬型制似乎要晚一些,定为中唐偏晩较为合适。Mz、M 出土器物无明显特征,不可依此为据。

M7 只清理了部分墓道和雨道、墓室。它应是一座斜坡墓道砖室墓。墓道长度不明,有无天井、过洞、几个天井,过洞不知。墓室平面为孤方形,甬道偏于墓室南壁东侧,这种型制正是唐代中期墓葬型制较为典型的特征。其大致年代应在武则天到玄宗开元、天宝年间。

出土的文物主要集中在M7一座墓中。其中动物俑占了一半以上。动物俑群象征着财富,表现了墓主对财富的占有,这种以庖厨明器及动物俑群作为陪葬的地主庄园式经济的陪葬方式在唐代前期少见。天宝以后,动物俑群作为陪葬则大量增多,这一点从侧面反映出M 其时代应在天宝以后。作为时代特征较为明显的天王俑、镇墓兽 证明这座墓应为天宝年间为宜。这一时期,天王俑比例已不甚均匀,头大腰长、腿短、头戴翻沿皮弁,脚踏一跪一卧二小鬼,双目圆睁,更显凶猛,而不如前期威武。镇墓兽已由蹲踞式变为站立式,这正是天宝后开始流行的镇墓兽特征。竖立的鬃毛,脚踏怪兽作挣扎状,不似后期无竖立鬃毛,双耳如扇,脚踏物不清的镇墓兽。它与前期和后期的镇墓兽都有着显著的差异。具有明显的天宝年间流行的镇墓兽特征。再者女俑的蝉鬓高髻,男俑的面部丰满,表情生动,幔头分辨前倾,这些特征都与开元二十八年杨思勖墓出土的男女俑相近 M 墓中出土的生肖俑,兽首人身,着宽袖大袍,与开元二十八年杨思勖墓,天宝三年史思墓出土的生肖俑相近似,只不过上述两座墓的生肖俑均站立于圆形底座上,而M 生肖俑均无底座。综上所述,我们认为M 年代定为天宝年间较为妥当。

M8只淸理了后半个墓室,出土文物除一副完整的疆金铜腰带外仅有3枚“开元通宝”及一陶罐。“开元通宝”自唐初至唐未一直流行,不能作为唐墓分期的凭证。作为盛唐间流行的陶罐,折沿、圆唇外侈 最大腹径偏上,平底,器形比前期略长,稍呈椭圆形,这些特征均与M.陶罐特征相吻合。按理此墓应定在盛唐期间,但陶罐沿用时间长,依此作为依据判断墓葬年代,证据则明显不足。腰带,以前的唐墓中也有出土,我们知道唐初多流行映鞍带,开元后废除五品以上佩带“骤樱七事”,因而此墓年代似应定为中晚唐。西安硫酸厂这批唐墓埋葬年代相对较集中。M8又有与其时代相近器物,归人此期大致可行。

二、关于对鎏金铜腰带的几点认识。

此次西安硫酸厂M8出土的耍金铜腰带是一副完整的带具。一带扣,四方铐,六园铐、四扣眼 一范尾、一带饰共十七件。带扣、方铐、圆傍及带饰正面均有精美的图案,是一具非常难得的珍品。在方铐的夹层中可非常明显地看出这副腰带的带鞋是麻质品。十六条用麻丝拧成的细绳并排成带。上面附着明显的细纤维丝质物遗痕。釆集样品经西北纺织学院化验证明,带鞋中的麻质品为亚麻类物质,这在以往出土的带具中是没有的。虽然在此之前北周武帝孝陵墓中、西安北郊北周安伽基中亦出土了带軽为麻质的铜腰带,均因保存差,不能提取样品而无法得到科学的论证。目前在丝带、革带、金带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新品种,麻轻腰带。

这具腰带的装饰图案均与佛教有关,方铸以雄狮为主,配以华冠宝珠和卷云纹,相传狮子是百兽之王,又是权力与威严的象征,佛教经典对狮子非常推崇,古代常用狮子作为辟邪和护佛的象征。园铸均为宝相花纹,这是唐代常见的一种纹饰,是离意于"宝"和"仙"之意的装饰图案,显示富丽、珍贵之意。带饰上下为折枝忍冬花纹,上端为一雄狮,下端为一金翅鸟,忍冬纹是唐代常见花纹之一,忍冬花即金银花,佛教多用作装饰,取其"益寿"的吉样涵义。金翅鸟、佛教中又名妙翅乌,说其大无比,两翅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比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大得多。《探玄记》中又说南赡部洲只能容其一足。此鸟以龙(蛇)为食,可除蛇毒,有益众生,在中国它被看成如来佛头上的一个护法神——大鹏金翅鸟。

古代腰带名目繁多,形制十分复杂;时代变化也较大,同时统治者也非常重视,与服饰一样定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旧唐书·舆服志》载∶"隋代帝王贵臣,多服黄文续袍,乌纱帽、九环带、乌皮六合靴。……天子朝服亦如此,惟带加十三环以为差异。…·…其制周武帝建德年所造也。"北周武帝孝陵墓道壁鑫中出土的一具完整的十三环铜腰带恰印证了这一点。《新唐书·奥服志》云;"其后以紫为三品之服,金玉带、特十三。绯为四品服,金带铸十一,浅绯为五品之服金带铸十。深绿为六品之服,浅绿为七品之股,皆银带铸力。深青为八品之服,浅青为九品之服、皆输石带、铸八。"可见唐代对于腰带的质地、铸的多少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旧唐书·舆服志》曰∶"景云中又制,令依上元故事,一品以下带手巾、算袋、其刀子、砺石等许不佩。武官五品以上佩黏棘七事,七谓佩刀、刀子、砺石、契芯真,哕厥、针筒、火石袋等也。至开元初复罢之。"西安硫酸厂出土的这具完整带具,是一副婆金铜腰带,其色金光灿灿,亦可称之为金带。如连带扣扣身计算,可有五方六圆十一铸镑,不算扣身,四方六圆十铸。符未附环又不能称其为蝶鞍带,能将其算作大带一类。由于此墓仅清理墓室后半部,出土器物很少,又无募话出土,因此不能以腰带铃数断定葛主身份。

此次西安硫酸厂唐墓的清理发掘,由于破坏严重,造成了一定困难,但 M,出土的众多动物俑及Ma出土的完整婆金铜腰带是一批难得的珍贵实物资料。对研究唐代社会生活及社会制度特别舆服制度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发掘;孙铁山 屈学芳 高 盼

修 复∶王书逊 昊天才

绘 图∶届学芳

摄 影∶李光宗

整理、执笔∶孙铁山、张海云

考古发现古墓纪录片大全(西安硫酸厂唐墓发掘简报)(1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