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想说的那句话又被你说出来了(曾经羞于出口的那句话)

想说的那句话又被你说出来了(曾经羞于出口的那句话)编者按(其母亲魏晓轩患有类风湿关节炎,行动不便。2018年10月在病床上重拾画笔,自2019年开始举办数次个人画展。)(其母亲姜淑梅60岁学识字,75岁学写作,80岁学画画,如今已经出版了五本书,创作了上百幅画,被网友称为“传奇奶奶”。)亦邻:自由插画师,曾著有绘本《陪孩子玩吧》。2021年出版《我还记得》,记录了母亲身为认知症人士的生活。赖巍:艺术家

想说的那句话又被你说出来了(曾经羞于出口的那句话)(1)

想说的那句话又被你说出来了(曾经羞于出口的那句话)(2)

赖巍母亲魏晓轩的绘画作品

想说的那句话又被你说出来了(曾经羞于出口的那句话)(3)

想说的那句话又被你说出来了(曾经羞于出口的那句话)(4)

想说的那句话又被你说出来了(曾经羞于出口的那句话)(5)

想说的那句话又被你说出来了(曾经羞于出口的那句话)(6)

想说的那句话又被你说出来了(曾经羞于出口的那句话)(7)

想说的那句话又被你说出来了(曾经羞于出口的那句话)(8)

母亲节 专辑第贰期

答卷嘉宾:

艾苓:作家,绥化学院写作老师

(其母亲姜淑梅60岁学识字,75岁学写作,80岁学画画,如今已经出版了五本书,创作了上百幅画,被网友称为“传奇奶奶”。)

亦邻:自由插画师,曾著有绘本《陪孩子玩吧》。2021年出版《我还记得》,记录了母亲身为认知症人士的生活。

赖巍:艺术家

(其母亲魏晓轩患有类风湿关节炎,行动不便。2018年10月在病床上重拾画笔,自2019年开始举办数次个人画展。)

编者按

在5月8日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推出《天天副刊·问卷》第四季,特邀九位嘉宾分享自己与母亲的故事,以及对母爱的理解。

有人说母爱如山、母爱如潮,比起华丽的比喻,母爱更是生命里那些真实存在着的温暖与陪伴,是柴米油盐间的琐碎细腻,是无数次辗转低回的牵挂。岁月偷走了母亲的青春,可每一个有你陪伴的日子母亲都记得。

也许我们与母亲有过争执与误解,但当时间冲淡了幼稚和莽撞,当自己也为人父母之后,才能懂得拥抱的不舍和理解的珍贵;也许我们眼中的母亲流于平庸琐碎,却容易忽略了,她在母亲这个角色之外,或也有熠熠生辉的另一面。

愿时光温柔,让每位母亲那被岁月打磨过的人生变得温润亮泽;愿人间良善,让每位母亲都能被爱与理解围绕。母亲节只是五月的一天,而我们与母亲的情感长河,却流淌于日日夜夜、岁岁年年。

壹您每年通常会如何度过母亲节?平日里您与母亲的相处模式是怎样的?

艾苓:把老娘打扮得漂漂亮亮,让她穿上新衣服,到小区里拍照片。通常是中午请娘出去吃饭,她平常做一日三餐,过节了得犒劳犒劳她。

娘今年85岁了,独自生活,我白天跟她在一起,晚上回家。平日我俩各忙各的,我备课上课看书写作,娘写写画画洗洗涮涮,只有吃饭的时候,我们才有时间闲聊。有时候中间歇息,我俩坐在沙发上一起吃水果和零食,我说:在大公司,上午或下午休息吃东西叫“茶歇”。娘说:咱这就是大公司。

亦邻:和平时一样过,除了孩子们会在微信跟我说一声:“母亲节快乐!”没有什么特别的。因为和母亲不在同一个城市,一般我会和母亲通电话或视频。

赖巍:每年母亲节我都会送她一大束花。现在我的母亲在成都的一所养老院,因为她患病40多年,现在已经瘫痪20多年,需要全天候的护理。父亲过世之后,她就辗转在不同的养老院和医院之间。而我在北京,从前基本是一两个月回去一周陪她,疫情之后能见到的时间越来越少,最近一次已经是八个月之前的事了。平时我们只能通过QQ聊天,她听力已经不太好了,打字比说话沟通更顺畅一些。无法想象她怎么熬过来的,但是她还时常鼓励我,一起坚持度过这些艰难的时候。

贰请您描述一个与母亲在一起时感到最幸福、最希望“时光静止在那一刻”的画面。

艾苓:每天晚上娘入睡之前,我都给她做全身按摩,她闭着眼享受。有一天娘闭着眼睛说:这啥时候是头哇?我不明白:什么?娘说:你给我按摩啥时候是头哇?我说:没头!

最近,背部按摩改成“开背”,我用按摩油给娘细推背部,把她的肩颈、后背和腰部都推得热乎乎的。家里有朋友送的面膜,给娘按摩前身的时候,我先给她敷上面膜。娘说:又不出去参加活动,别浪费了。我骗她:再不用就过期了。

亦邻:2019年,我回家,有一天陪母亲午睡,由于从小到大我和母亲很少有肢体之间的接触,所以我感到有些别扭,于是背对着她。迷迷糊糊中,感觉到妈妈轻轻拉动毯子,将毯子盖住我裸露的肩膀,我当时鼻子一酸眼泪便流了下来,我没敢动,生怕惊扰了那个瞬间。那时,老太太已经被确诊为中重度认知症一年了。

赖巍:说起来这个时刻是我很小的时候了,有一段时间全重庆的人都在追一个叫《凌汤圆》的地方剧,但是我因为上学要早睡看不了。到剧终的那一集也没看成,第二天中午回到家,母亲忽然心血来潮把整个结尾都演了一遍给我看,我真是惊呆了,不知道她还有这种喜剧天赋,比我看了原剧还开心。

叁在母亲这个角色之外,女人还是社会人。在您的记忆中,母亲在家庭之外最有魅力、散发着光芒和温暖的时刻是怎样的?请挑选一两个让您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或故事描述一下。

艾苓:老娘是地地道道的家庭妇女,天气暖和的时候在砖厂做临时工,回到家是爹的媳妇、爷爷奶奶的儿媳妇、我们的娘、嫂子们的婆婆、孙子辈的奶奶和姥姥。在七十多年的人生里,她本本分分地承担着这些角色,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2010年,我把她接到身边告诉她:从现在开始,为自己活。那时候她茫然、卑怯,觉得自己是包袱,是家人的负担。

2012年开始写作后,娘成为眼里有光的人。她不用我给她买的稿纸,用的都是打印纸的背面。她写出来的字横不平竖不直,哆哆嗦嗦,不会写的字都空着。她用不惯书桌,抱着空纸壳箱子放在腿上当书桌,哪里光线好,她抱着纸箱挪到哪里。每次跟我说起正在写的故事,她都神采奕奕,她说:我的故事太多了。很多个清晨和黄昏,我都看见她坐在窗下,白发低垂,借着天光一笔一划地写。写作给了娘稿费收入,更给了她自信和尊严。

亦邻:老实说,从小到大,我其实很少关注母亲在外面是怎样的。但一直有一个印象,就是和母亲常往来的人都是极信任她的。

我小时候邻居常将孩子托给我母亲,让她来管孩子的学习。每次做完作业,邻居阿姨就会过来让妈妈给大家讲故事。因为妈妈不光爱看小说,还讲得好,所以我家冬天常常有大人孩子一起围坐在炉子旁听故事,而夏天则是在屋门口,母亲躺在躺椅上,周围围一群人听妈妈讲故事。

早些年,突然母亲有个同学找到我们家,还特意送了母亲一块手表和衣服。原来这位阿姨是母亲学生时代最要好的同学,两人家里都穷,母亲后来因为家里实在供不起了,初中没念完就参加了工作。她当时的工资一个月18元,她每个月在信封里夹两元钱寄给这位同学。两元钱虽然在现在看起来很少,但在当时学费也就5元,所以她这个同学可以继续上学。

赖巍:我的母亲在家庭之外的角色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父亲过世之后她开始画画,并表现出了极大的天赋和毅力。而且她显得非常认真和有追求,给自己设置了各种课程,一点点地攻克难题,慢慢地竟然一直在进步。从2019年到现在已经画了近200张作品,在北京和上海做了四个个人画展。这是我觉得她最闪光的时刻。

肆聊聊您母亲有哪些“言传身教”对您的影响最大?这些方法和观念您是否会在教育下一代时延续下来?

艾苓:母亲对子女的影响,身教胜过言传。娘从来没告诉我们做人要善良,但她对虐待过她的我的爷爷奶奶毫不记恨,心甘情愿地养老送终。1993年,公公婆婆和小姑子从农村搬来跟我一起生活,娘经常嘱咐我:他们不容易,要好好对人家。我说:娘,这还用您教吗?我早就学会了。我不会教育儿子做人要善良,家庭的耳濡目染早就教会他。

亦邻:第一条就是女孩子最忌讳东家长西家短,尤其不要在背后说别人的闲话,不要传话。这点对我在人际交往中影响很大,虽然做不到百分百,但时刻会警醒。

第二条就是女孩子一定要独立,不能靠男人。这一点影响了我的婚恋观,在找男朋友时不会过于在意对方的物质。

我现在也常这样教孩子们,男孩、女孩其实都适合。

赖巍:回想起来她的言传身教对我影响并不大,小的时候她一直想要求我“孝顺听话”,但是从一开始我就不太认同,大概初中的时候我就对她说过:“如果只是孝顺听话那很容易,但是这样我们之间就会缺乏真正的交流,我们的感情反而就疏远了,是不合算的。”她听了以后觉得好像也有道理,就慢慢地改变了自己的观点。

伍您是否经历过母子(女)关系的“叛逆期”和“误解期”?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丰富,您又是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完成 “原谅”与“和解”的?

艾苓:我娘的一生是隐忍的一生,她经常教育我们:要学会忍学会让,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小时候很听话,青春期的时候就不听了,觉得她老土,都什么年代了,还这样教育我们?这不就是教育我们跟她一样一辈子吃亏?我一遍遍地告诉自己:我要成为跟她不一样的人,我要开始自己的人生。40岁的时候回望人生,我发现自己并没有走远,这个世界上,我最像的人还是娘。发现这点的时候我很庆幸:幸亏,幸亏像娘。原以为不算计的人生注定吃亏,真没亏到哪去,我交到很多气味相投的朋友,关键时刻总有人施以援手,不但不亏,倒像占了太多便宜。

老娘的话我小时候只记住了前面,忽略了后面,其实她的原话是:要学会忍学会让,学会宽容,学会理解,这样你的路越走越宽。

亦邻:我从十一二岁就开始叛逆,16-21岁那个阶段尤其严重,几乎闹到不和父母说话的地步,一门心思想逃离他们。后来终于如愿离开家来到广东,也许是距离产生美,也许是时间淡化了一切,又或者是自己成家,也为人母后能够理解她当时的不可理喻。

对我来说叛逆期产生的矛盾,甚至是敌意,在我婚后离开他们后就很自然消解在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中,甚至都没有想过要用到“原谅”这个词。

但是我5岁前因为没有和父母在一起生活造成的疏离一直困扰着我,比如看到姐姐和妹妹在妈妈面前的那种亲密,而我和妈妈有肢体接触都会让我感到不自在,这让我心里多少会感到有些难过,尤其是她有了认知症后的一些本能的反应更伤害人。有一次我看到姐姐妹妹拥抱她时她非常开心,所以也去拥抱她,没想到被她老人家毫不留情地推开,还说:“你不要这样。” 这样的伤害是我比较难以承受的,好在在医院陪护时,不得不和她挤在一张床上睡,为了留住她的记忆,经常和她聊往事,还带着她一起把这些往事画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告诉她,我和姐姐妹妹一样那么爱她,我希望她不要拒绝我的拥抱。我相信是做了这些事情,才会有了第一次不感到尴尬的拥抱。尤其是经历了一次母亲见到视频里的我不知道我是谁后,我就不再纠缠这些了,因为我知道她不是不爱我,只是在三姊妹中没那么爱我而已,虽然难免有些难过,但只要她还能记得我,没那么爱我又有什么关系呢?又不是不爱。

赖巍:因为她一直都是病人,她生病的时间比我的年纪还长,她对我来说一直都充满了困惑。我很难找到一个“对”的定位。病人是一种悖论,你要百般呵护她,但是你又需要以一种正常人的态度给她尊严(过度了也不行)。很难把握这种尺度。小时候,我觉得她没有为我在家庭里作为女性的一些情感需求争取过,但是我现在也渐渐可以理解她那种残疾带来的自卑感,自卑让她觉得自己没有资格要求一些权益。我长大了,从她的思维逻辑里脱离出来以后,就可以接纳她的不完满了。

陆请推荐一部描写母亲、母爱或者母子(女)关系的书籍或影视作品,您推荐的理由是?

艾苓:我正在写我娘的故事,不是回忆录,是很多故事和好玩的段子,书里会有我娘的手绘画。我娘60岁学认字,75岁学写作,80岁从零开始学画画,现在出版了五本书,“传奇奶奶”的一生足够精彩。明年的母亲节,这本书就是我送给娘的礼物。

亦邻:《给妈妈当妈妈》,这本书也是一本关于女儿照顾认知症妈妈的真实故事。说到母子(女)关系,我个人认为在照护过程中最能体现各种隐性的问题,也最能体现人性。特别有共鸣的是早期的母女分离,导致后期关系的疏离,当需要去照护母亲时心里时常感到的委屈。作者陆晓娅老师因为有心理学背景,所以她会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在整个照护过程中,很理性地对待自己的童年创伤、照护过程带来各种负面情绪,同时也会理性分析母亲的童年创伤带来的对待孩子的方式。这本书在处理和母亲的关系上对我还是很有帮助的。

赖巍:最近看了一个日本电视剧《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讲的是一个图书编辑接到母亲离世的消息之后,辞掉了编辑的工作,接手了母亲生前的店面,开始做汤和三明治的故事。在这个过程里她慢慢地了解了更多母亲生前的际遇。整个片子平淡得像水一样,镜头稳健干净,人们之间充满了谅解和关爱,是一种生命充分获得尊重之后会有的样子。

柒当母亲日渐变老,您最担心她哪些方面,您是如何参与母亲的晚年生活的?如果还来得及,您有没有特别想和母亲一起做的事?

艾苓:衰老不可避免,娘今年开始血压不稳,量血压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快55岁了,已经申请退休,希望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她。

前几年,我陪娘去过广州、上海、杭州、南京等地。每到一地,我都带娘看名胜古迹,尝当地小吃。如果疫情过去,想带娘去西安、成都、台湾玩,世界这么大,必须带娘看。

亦邻:最担心她忘记我们。

有机会的时候经常和她通话、通视频;陪她聊过去的故事,尤其是她在部队的20年,因为她认为那是她人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阶段;鼓励妈妈画画、练书法等。

希望和她能够更多地聊聊过去的事情,尤其是有些以前他们不告诉我们的事情,让我了解她和父亲更多一点,对那个时代了解更多一点。

赖巍:我现在并不很担心她,在父亲过世之后她的生活里,可能充满了不适和悲伤,但是她活出了她自己的可能性,获得了属于自我的满足。我今年春节的时候跟她说想和她一起做一个艺术项目,我们可以一起画画。可能她现在的身体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但是能在可以起床的时候稍微画一点画她就非常开心了。现在可能任何时候都会是最后的时候,但已经没有任何遗憾了。我们都很珍惜。

捌最后,对于母亲,您是否有当面说不出来、却又非常想向她表达的情感?可以是感激、敬佩和爱,也可以是遗憾、后悔和歉意……如果有,请现在尝试写下来。

艾苓:没有。第44个生日娘没在身边,打电话的时候我终于说了羞于出口的那句话:谢谢您给了我生命。

亦邻:我这两年都把以前说不出来的话当着她老人家的面说出来了。

赖巍:就像上面说的,已经都没有了。我们的每一天都言无不尽。

约稿/本报记者 韩世容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