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是怎么教育儿子的(他是明仁宗儿子里)
明仁宗是怎么教育儿子的(他是明仁宗儿子里)朱瞻基虽然顺利赶回来继承了皇位,但没多久,他的叔叔汉王朱高煦就起兵造反。其实当初在他从南京赶回来时,朱高煦就在路上设下埋伏,准备截杀朱瞻基。只是此事提前败露,朱瞻基才选了另一条路,成功躲过截杀。另外,《明史》记载朱瞻墡“庄警有令誉”,也就是说他是一位贤王,在朝中口碑很好,因此张皇后这样的决定,是十分合理的。之后,朱瞻基顺利从南京赶回,继承皇位,朱瞻埈和朱瞻墡首次监国任务完成。直到其父朱高炽即位,朱瞻墡才被封为襄王。洪熙元年,仅在位十个月的朱高炽驾崩。这时候,身为皇太子的朱瞻基还在南京,因为父亲登基后,想把都城迁回南京,所以才派他亲自去做准备。谁也没想到,朱高炽会在这个时候驾崩,朱瞻基赶回来尚需时日,朝中不能没有主事之人,于是在张皇后的旨意下,郑王朱瞻埈和襄王朱瞻墡共同受命监国。朱瞻埈是明仁宗次子,朱瞻墡是第五子,但前者是庶子,后者是嫡子。张皇后这样决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因为长子不在的情况
明仁宗朱高炽一生有十个儿子,其中三个嫡子,分别是皇长子朱瞻基、皇三子朱瞻墉和皇五子朱瞻墡。朱瞻基在永乐朝的时候,就被爷爷朱棣册立为皇太孙,后来顺利继承朱高炽的皇位,是为明宣宗。
朱瞻墉在父亲即位后,被封为越王,但他一生都没有就藩。这是因为种种原因,他必须要留在京城,当一个随时准备“兄终弟及”的“工具人”。关于他的故事笔者之前已经写过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明仁宗最小的嫡子,襄王朱瞻墡的一生。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明朝这位藩王曾两次奉命监国,三次错失皇位,最后历经七朝而终。
首次奉命监国朱瞻墡出生于永乐四年,但当时他的祖父明成祖朱棣,将所有注意都放在嫡长孙朱瞻基身上,并在永乐九年,将朱瞻基立为皇太孙。因此,朱瞻墡在永乐一朝,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皇孙。
直到其父朱高炽即位,朱瞻墡才被封为襄王。洪熙元年,仅在位十个月的朱高炽驾崩。这时候,身为皇太子的朱瞻基还在南京,因为父亲登基后,想把都城迁回南京,所以才派他亲自去做准备。
谁也没想到,朱高炽会在这个时候驾崩,朱瞻基赶回来尚需时日,朝中不能没有主事之人,于是在张皇后的旨意下,郑王朱瞻埈和襄王朱瞻墡共同受命监国。
朱瞻埈是明仁宗次子,朱瞻墡是第五子,但前者是庶子,后者是嫡子。张皇后这样决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因为长子不在的情况下,作为次子的朱瞻埈要挑起大梁。但朱瞻埈又毕竟不是自己所生的嫡子,所以还是要派个嫡子去制衡他。
另外,《明史》记载朱瞻墡“庄警有令誉”,也就是说他是一位贤王,在朝中口碑很好,因此张皇后这样的决定,是十分合理的。之后,朱瞻基顺利从南京赶回,继承皇位,朱瞻埈和朱瞻墡首次监国任务完成。
再次奉命监国朱瞻基虽然顺利赶回来继承了皇位,但没多久,他的叔叔汉王朱高煦就起兵造反。其实当初在他从南京赶回来时,朱高煦就在路上设下埋伏,准备截杀朱瞻基。只是此事提前败露,朱瞻基才选了另一条路,成功躲过截杀。
这次朱高煦起兵造反,朱瞻基事先也得到了情报,而他早有准备,所以随即就决定御驾亲征。这时候,他的诸位弟弟都还没有就藩,加上朱瞻基还没有儿子,于是他再次对郑王和襄王委以重任。
因为这次只是皇帝短暂离开,而且朝中有“广平侯袁容、武安侯郑亨、都督张昇、山云、尚书黄淮、黄福、李友直协同赞辅。”朱瞻基给郑王和襄王二人的权力有限,所以比不上之前的监国,则称之为“居守”。
很快,朱瞻基将汉王朱高煦拿下,郑王和襄王再次完成任务。宣德二年,朱瞻基的长子朱祁镇出生,第二年就被立为皇太子。宣德四年,朱瞻墡则前往自己的封地长沙府就藩。
首次错失皇位宣德十年,明宣宗朱瞻基驾崩,此时皇太子朱祁镇年仅9岁。众人担心主少国疑,所以就有传言,称张太后有意扶持襄王朱瞻墡上位。首先,朱瞻墡本人听到这样的传言,已经吓得够呛,他自己根本就不想当皇帝,更何况是在这风口浪尖之际。
正当朱瞻墡不知所措的时候,张太后亲自站出来辟谣了。她召集文武大臣至乾清宫,然后将9岁的太子朱祁镇带来,指着他说:“此新天子也。”于是,朱祁镇顺利继承皇位,朱瞻墡也就这样错过了皇位。朱祁镇即位后,朱瞻墡迁襄阳府。
二次错失皇位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结果被瓦剌俘虏,这一段历史大家都很清楚了。国不可一日无君,《明史》记载:“英宗北狩,诸王中,瞻墡最长且贤,众望颇属。太后命取襄国金符入宫,不果召。”
此时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年仅两岁,自然无法出来主持大局。而朱祁镇父辈中还在世上的,就是襄王朱瞻墡最为年长,而且朱瞻墡贤明远播,有很高的威望。当时孙太后也正有此意,于是命人取襄国金符,派人召襄王入宫。
其实当时还有一个人选,就是朱祁镇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一来他就在京城,二来他已经成年,三来他也有贤明,四来他是朱祁镇亲弟弟,因此随时可以站出来主持大局。只是孙太后介意他并非自己亲生,害怕到时候他取代自己儿子,这才更倾向于召回襄王。
但襄王朱瞻墡一向不愿卷入政治中,更没有要当皇帝的想法,在接到太后有意召他回京主持大局的消息后,朱瞻墡立马上书回绝,史料记载:“瞻墡上书,请立皇长子,令郕王监国,募勇智士迎车驾。”
另一方面,明朝正处于危难时刻,根本等不到襄王进京。为了稳定大局,王文、于谦等大臣主动建议令郕王朱祁钰监国,这也与朱瞻墡的想法不谋而合。等朱瞻墡的回绝书送到京城的时候,朱祁钰已经被拥立为帝了。这是他第二次错失皇位。
三次错失皇位明英宗被瓦剌俘虏的第二年,便被放了回来。但此时的朱祁钰不愿归还皇位,就将哥哥一家幽禁在南宫。不久,朱祁钰还把侄儿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给废掉了,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但朱祁钰没有想到,不久儿子夭折了,自己也生了重病。景泰八年,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复位,将朱祁钰降为郕王,没多久后者就病逝了。朱祁镇复位后,将当初拥立朱祁钰的大臣王文、于谦等人处置。石亨等人为了给王文、于谦增加罪名,就向朱祁镇告发,称他们曾有迎立襄王之心。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时朱祁钰病重,朱祁镇又被幽禁于南宫,朝廷又有几个不同版本的传言。比如假如朱祁钰病逝,他又没有儿子,是仍然复立朱见深为太子,还是拥戴朱祁镇复位,亦或是迎立襄王朱瞻墡即位,这是朱瞻墡第三次被卷入政治是非中。
没想到当时的流言,如今竟成为石亨等人给王文、于谦强加的罪名。经历了一系列坎坷的朱祁镇,疑心也变得更重,听到这些就开始怀疑朱瞻墡有野心,便命人调查。
好在,朱祁镇看到了当初他被瓦剌俘虏时,太后命人取出的襄国金符,还有朱瞻墡的回绝书。后来朱祁镇又得知,原来当初他被放回来时,朱瞻墡曾劝过朱祁钰,应该早晚都向朱祁镇请安,率朝臣朝见,不要忘记恭顺。
直到此刻,朱祁镇才知道朱瞻墡并无野心,于是下旨召其进京,宴请叔叔。在此之后,朱祁镇对朱瞻墡一直很敬重,后者也多次奉旨入朝,皇帝侄儿对他礼遇甚隆。成化十四年,襄王朱瞻墡去世,谥号“宪”。
襄王朱瞻墡这一生,也算是传奇经历了,他曾两次奉命监国,又三次错失皇位。虽然都不是他所愿,但他却能平稳度过,实属不易。不过长期以来,朱瞻墡的内心肯定受尽了折磨,毕竟要是遇到一个小心眼的皇帝,这分分钟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但朱瞻墡不仅三次都安稳度过,最后还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七朝六帝而终,像这样一位传奇的藩王,明朝恐怕也只有朱瞻墡一人了。
(参考文献《明史》《明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