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管饭大老板(管饭老董暖)

管饭大老板(管饭老董暖)听到一声急促的敲门声,住在水帘洞小区的盲人曹惠芬知道,一定是“管饭”的来了。“老董人老好的,每天基本上都准时到的。”接过还冒着热气的午饭,曹惠芬由衷感慨。从没有落下过一顿饭可明明政府把饭都送到了社区,为啥还需要有人“管饭”?面对记者的不解,老董坦然告知,“住在这儿的,一般都是支内回沪的。简单来说,就是子女大多都不在身边,绝大多数都是空巢老人家庭。其中,就有11户家庭,他们因盲、因病或因高龄原因,下个楼或走几步都比较困难,生活上很不便,很希望有人能送饭上门。”老董说,他有体会,“因为我就是支内回沪的,而且反正退休了也没事干,那就我来管饭呗。”一句轻巧的话,落在行动上却一点也不浮夸。其实,水闸居委会辖区很大,有水帘洞小区等几个小区组成,如果以老年人助餐点为圆心,从最远的社区走过来,一般的老年人都要走20多分钟。而只要超过30分钟,这顿午饭就会没有“温感”,没有了“口感”。因此,老董还给自己提了

管饭大老板(管饭老董暖)(1)

还真有个人,做“管饭”的活。

在西渡街道水闸居委,记者就见到了这样一位“管饭”员——老董,董白云。但凡是子女不在身边、自己又行动不便的老人,他都“收编”为“管饭”对象。由他负责将送达到老年人助餐点的午饭,一盒盒送到老人家中,免去老年人的吃饭困扰。而这一管,就是两年多,风雨无阻,不索回报。

为啥“管饭”?

管饭大老板(管饭老董暖)(2)

要想见老董,其实不难。每天十点过后,他都会出现在西渡街道水闸居委会大门口,等待街道里的送餐车把“老人餐”送进设在此处的老年人助餐点。

可明明政府把饭都送到了社区,为啥还需要有人“管饭”?面对记者的不解,老董坦然告知,“住在这儿的,一般都是支内回沪的。简单来说,就是子女大多都不在身边,绝大多数都是空巢老人家庭。其中,就有11户家庭,他们因盲、因病或因高龄原因,下个楼或走几步都比较困难,生活上很不便,很希望有人能送饭上门。”老董说,他有体会,“因为我就是支内回沪的,而且反正退休了也没事干,那就我来管饭呗。”

一句轻巧的话,落在行动上却一点也不浮夸。其实,水闸居委会辖区很大,有水帘洞小区等几个小区组成,如果以老年人助餐点为圆心,从最远的社区走过来,一般的老年人都要走20多分钟。而只要超过30分钟,这顿午饭就会没有“温感”,没有了“口感”。因此,老董还给自己提了两点要求,第一,能快则快,第二,一定要保温。

为了“管好饭”,老董在自行车后座上人工按上了一块木板,方便固定饭盒。又怕雨天打湿、冬日变凉,又让家里的老伴儿缝制了两个塞满棉花的防御袋。他说,“饭,一定要好吃。那我既然做了,就要做好。”

从没有落下过一顿饭

听到一声急促的敲门声,住在水帘洞小区的盲人曹惠芬知道,一定是“管饭”的来了。“老董人老好的,每天基本上都准时到的。”接过还冒着热气的午饭,曹惠芬由衷感慨。

其实,不仅准时,从2019年被老董“收编”“管饭”队伍后,曹惠芬没有落下过一顿午饭。“我眼睛看不见,自己去拿午饭,真的不方便。老董就解决了我这个不方便的问题。”曹惠芬说,有时候,她出去配药了,“只要和老董说一声放在门卫,或者放在哪里,他就会去放,一句话都没有的。”

有着同样感受的独居老人沈金娣,说起老董,也是直夸好。80多岁的沈金娣坦言,老伴儿腿摔断了,正在敬老院里休养,儿子又在浦东居住工作,“让他(儿子)两头跑,也真的蛮辛苦的,我就那么一个孩子,但我自己也有哮喘什么的,也确实走不动路。”沈金娣说,老董知道自己家情况后,主动送饭上门,“既让孩子放心,也让我安心。”

管饭大老板(管饭老董暖)(3)

几年“管饭”,老董已相继服务11户特殊人群家庭,这些“沉默的少数”也因老董给予的温暖,而心生感动。“老董一个光头,风里雨里的给我们送饭,我有时候心里真的很过意不去,每次都会说,老董,你冷不冷,你戴个帽子。”受益者钱伟民说,“我们真的不希望老董因为我们累着了、冷着了,因为我们已经离不开他了。”

面对服务者的褒奖,老董依然很谦虚。“其实只是举手之劳,但每次听到他们说谢谢,我心里还是很开心的。”老董说,只要没有什么特殊情况,他愿意一直服务下去,“让这些老人的子女也能安心在外面工作。”

记者:孙燕

审稿:杨亮 杨珺陆健

编辑:吴妍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