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风光摄影包括什么(风光摄影真的低级)

风光摄影包括什么(风光摄影真的低级)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摄影还是“精英”艺术,摄影人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都比“平均水平”高出一大截。但是数码化带来了相机的普及,再加上手机摄影的推广,一半中国人都在拍照片。“新摄影人”(虽然真实年纪往往不小)的综合素质和“老摄影人”相比,出现了明显落差。而新人的拍摄方向又首选风光,这就直接在风光领域产生了“注水”效应。为什么有如此之多的“低级风光”呢?这其实是最近二三十年摄影普及的连带后果。亚当斯的《月升》 这样的作品谁敢说“低级”?我们看看广大中国影友的风光作品,低级吗——好像,有,一点.....算了我说实话吧,就是挺低级的。其实风光摄影经常被评价为“低级”,绝对不是高手不高,风光高手一直是很高的。但是低手是真低啊!少数高手再高,也禁不住多数低手,把整体水平向下拉的不成体统了。王建军作品 影友要多想想为什么人家的风光“有意思”

大家知道,我的兴趣原本不在风光这一块,之所以后来关注到风光的问题,是因为每次讲课或者座谈之后,影友提出十个问题,总有七八个和风光有关。特别是每次都有人问同一个问题:“王老师,他们都说风光摄影‘低人一头’,真是这样吗?”

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好回答。

我们看看中国摄影家的风光作品,于云天、王建军、陈长芬,低级吗——一点都不低级!

我们看看国外摄影家的风光作品,从早年的亚当斯到去年来华办展的萨尔加多,低级吗——一点都不低级!

风光摄影包括什么(风光摄影真的低级)(1)

亚当斯的《月升》 这样的作品谁敢说“低级”?

我们看看广大中国影友的风光作品,低级吗——好像,有,一点.....算了我说实话吧,就是挺低级的。其实风光摄影经常被评价为“低级”,绝对不是高手不高,风光高手一直是很高的。但是低手是真低啊!少数高手再高,也禁不住多数低手,把整体水平向下拉的不成体统了。

王建军作品 影友要多想想为什么人家的风光“有意思”

为什么有如此之多的“低级风光”呢?这其实是最近二三十年摄影普及的连带后果。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摄影还是“精英”艺术,摄影人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都比“平均水平”高出一大截。但是数码化带来了相机的普及,再加上手机摄影的推广,一半中国人都在拍照片。“新摄影人”(虽然真实年纪往往不小)的综合素质和“老摄影人”相比,出现了明显落差。而新人的拍摄方向又首选风光,这就直接在风光领域产生了“注水”效应。

颇为遗憾的是,对于摄影能力处于金字塔底层的影友,“老摄影人”并没有给予应有的帮助和指导。相反,相当一部分“老人”是在以“消费新人”的方式抬高自己的地位,这就形成了“新人永远是新人,烂片永远是烂片”的尴尬局面。作为新人,只好发愤图强,自力更生来提高水平。如果您恰好处于拍摄“低级风光”的阶段(抱歉这话实在不中听,但我真的是想不出中听的话来),飞哥下面所说的一些建议,或许能有所帮助。

建议一:感受你拍摄的风景

天下没有两座一样的山、两条一样的河,每一处风景都有自身的特色。表现出风光的特色,是拍好风光的第一步。更深一步,风光还可以拍出性格。当然唯物主义的说,山石草木没有思想感情,但是一种自然环境可以造就一种生活方式,而一种生活方式则可以形成一种地域文化,这种文化又反过来投注在风光之上,形成了风光的性格。我们总觉得江南委婉、塞北豪放、大海开阔、沙漠苍凉,就是这样一种风光的“性格”。

风光摄影包括什么(风光摄影真的低级)(2)

李元的风光摄影里,暗含着自己对事物的认识

好的风光作品,就要体现和顺应风光和特点和性格,以此为前提表现作者的感受,这个感受才是主题,是你要传达给读者的核心内容。而一切技术手段的应用,都不免为了表现主题服务。没有自己的感受,“风光”不过是干巴巴的一张皮相。

建议二:找到自己心动的地方

很多影友拍摄风光很“杂”,今天黄山、明天壶口、后天宏村、大后天小东江……这是我们极度反对的做法。在上面我们说了,不一样的风光有不一样的性格,风光照片的任务是把这些性格的感触表现出来。而摄影者对于各种“性格”的反映烈度是决然不同的。例如怀古的人看见野长城的斑驳会心潮澎湃;奔放的人置身鲜艳的九寨沟能全情忘我;“小清新”的朋友最爱江南水乡的宁静优雅;阅历丰富的老人会在深山林海里找到返璞归真的快乐。另一方面,对于任何一位作者来说,有些风光让你心动,就有些让你无感。如果谁的情绪能在不同风光带给人的喜怒哀乐之间切换自如还一直全情饱满——那大概是精神分裂症晚期患者。

风光摄影包括什么(风光摄影真的低级)(3)

杨越峦作品 长城就是他的“心动主题”

所以拍摄风光,一定要选定自己最“心动”的一个地方,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性格和风光的性格“对上点”,拿出足以打动人心的作品。忙着奔走于不同性格的风光之间,就像同时约会不同性格的姑娘一样荒唐。风光摄影是和自己钟爱的山水来一次刻骨铭心的恋爱,可不是让你随随便便约个炮……

建议三:学习一些美术知识

风光片对比人文很吃亏的一点,就是人文片“自己会说话”,哪怕片子影像很差,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也能形成趣味点。但是风光片主要依靠“作者说话”,所以作品的呈现就显得尤为重要。读者必须要在视角、构图、色彩、光影、层次感等等方面,找到自己的趣味。但遗憾的是,多数影友接受的美术教育都很差,多数影友都不清楚有几种基础的构图方式、不明白颜色搭配的基本原则,甚至不知道黑白和彩色照片各自的优点(倒是都听说了黑白照片“逼格”比较高)。这当然不是影友的责任,但是由此产生的“作品不好看”的负担,就必须由影友来扛了。

风光摄影包括什么(风光摄影真的低级)(4)

于云天作品,美术背景对他来说是一笔巨大财富

所以对影友的建议呢,找一本类似于“简明美术教程”这样的书来看看,也就是花几十块钱,开销比打一次鸟少多了。把一些美术的原理用在自己的创作中,这个做法不能让你出类拔萃,但起码能距离“低级”远一点。

建议四:正确使用PS

PS是个好东西,但是用多了也麻烦。这就像盐是个好东西,炒一盘菜放三斤,可能会出人命。使用PS过程中,有三件事情影友要记住:

第一是视觉呈现不能过度,不要让山川植物显示出一种“客观世界没有的颜色”。有些影友,P过的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子,都奇异到挑战植物学分类的高度。您是爽了,考虑过读者的感受吗?摄影毕竟是“写真”,读者的心理预期是“真”,无论拍什么,明着显出“假”来读者也不买单。

第二是拒绝千篇一律,大家都做的后期方式,一定要弄明白自己适不适合再做,不要做简单粗暴的“创意”。比如说水面,不要动不动就P个“大镜面”出来。古人说“智者乐水”,所“乐”的就是“水无常形”,一个大镜面把所有细节都毁了,飞哥真不懂为什么有人乐此不疲。

第三是要有基本“光”的概念。除了颜色,影友做的后期最喜欢动就是明暗。大家务必明白一点——天上只有一个太阳。太阳作为光源,光从一点出发打在物体上,有“向阳”也有“背阴”,还会有影子。表现出这些光照该有的的东西,就叫“符合光学逻辑”,有些作品P到一座山两面坡都是阳面,斜射光打在人身上没有影子,那就属于“不符合光学逻辑”。这样的片子内行会笑话、外行也会看着别扭,活活给自己找病。

总之,千万记住,PS就是一种后期补救手段,您希望他作为创作的主力,那您只能是想瞎了心了!

建议五:保持足够的耐心

人文需要耐心,因为人是活的,故事一直在发展。山水是死的,也需要耐心吗?当然需要。风光当中风的变化、云的变化、水的变化、光的变化,、“活物”(总可能带进去动物或者人吧?)的变化,都是非常微妙的。这些变化糅合成一个好的视觉呈现,也需要不小的运气成分。所以说——该等就等,别凑合,凑合出来的都是烂片!有些影友把拍摄跟旅游结合起来,来了就拍,拍了就走。这样拍出来的东西要想不低级,那除非是您上辈子干了比拯救地球还大的大好事!

当然,除去上面粗浅的建议,风光摄影还涉及一些更有深度的内容,比如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于本文带有对基层影友普及的用意,内容十分浅薄,在今天的文本里贸然探讨这些问题,未免有失孟浪。盼着我们的影友进步,有一天我们可以来聊聊这个问题。

风光摄影包括什么(风光摄影真的低级)(5)

萨尔加多的《创世纪》 敬服自然和人定胜天,拍出来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作品

讲到最后,一定有的影友说了,飞哥我们拍照就是玩玩,也没想拍的多好。当然,“玩玩”永远都是正确的理由,但是我必须告诉您,您必须在以下两条道路里选择一条:

其一,就是拍着玩,不用动脑子,不用下苦功夫,多差都是可以的。那就别把自己的片子拿出来见人,或者说见人了,损您损的多厉害,您就听着,一句嘴不许回。

其二,丢不起这个人,必须得在人前要出一个“好”来,那您就得学习,就得认真思考。我说的才是个开头,入门以后要学的多着呢!

总之呢,卖力气跟丢人,这两件事都让人不舒服,但是这两碗毒药您总归得选一碗喝了您说非让我想一主意省着力气把面子赚到手——

风光摄影包括什么(风光摄影真的低级)(6)

好啦,今天就是这样!想一起学习摄影知识分享和交流,关注我,一起相约去摄影!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