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利孔20毫米机炮西班牙(好机炮瑞士造厄利孔20AA畅销全世界)
厄利孔20毫米机炮西班牙(好机炮瑞士造厄利孔20AA畅销全世界)厄利孔20mm机炮是由瑞士厄利孔公司所研发的一款后座作用的中口径机炮,不要觉得奇怪,你可能认为瑞士在二战时期没有任何存在感,但其实瑞士在二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仅向各方卖军火,而且瑞士的大资本家们向交战双方提供贷款,以支持他们继续发动战争,是不是瞬间对瑞士的"中立"有了新看法?装在军舰上的厄利孔但是M2的问题是牺牲的射速并不能换取足够大的威力,如果敌军士兵躲在房子后面或者超过30mm厚的装甲另一侧,M2重机枪的穿透能力就有些尴尬了,这个时候如果口径被继续放大到20mm,就诞生了另一款恐怖的吐金怪兽——瑞士厄利孔20mm机炮,俗称厄利孔20AA(AA是Anti-Aircraft的含义,即对空)。厄利孔20mm机炮的瞄准器没错,厄利孔的主要作用就是对空防御,基本上二战时期口径在20毫米以上的快射机炮设计出来最主要用途就是防空,比如说瑞典的博福斯40mm防空炮,乃至单发式的德国
要说二战时期最让士兵害怕的自动武器是什么,有人说是射速快得惊人的MG-42机枪,它那如同撕裂布帛的声音曾经的确是不少盟军士兵的梦魇,但MG-42受到枪管过热和子弹供应的问题,加之德国军官严厉限制士兵一直扣动机枪扳机,所以MG-42并不是最可怕的自动武器。
诺曼底登陆时德军的MG-42疯狂扫射
那么美国的.50英寸M2重机枪怎么样?M2勃朗宁重机枪相较于MG-42所使用的7.92×57mm毛瑟标准弹,发射的是12.7×99mm大口径BMG子弹,穿透性无疑更高,打一些轻装甲单位完全足够,沙袋等阻碍也能轻松击穿,给轴心国军队士兵的确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M2勃朗宁重机枪进弹特写
但是M2的问题是牺牲的射速并不能换取足够大的威力,如果敌军士兵躲在房子后面或者超过30mm厚的装甲另一侧,M2重机枪的穿透能力就有些尴尬了,这个时候如果口径被继续放大到20mm,就诞生了另一款恐怖的吐金怪兽——瑞士厄利孔20mm机炮,俗称厄利孔20AA(AA是Anti-Aircraft的含义,即对空)。
厄利孔20mm机炮的瞄准器
没错,厄利孔的主要作用就是对空防御,基本上二战时期口径在20毫米以上的快射机炮设计出来最主要用途就是防空,比如说瑞典的博福斯40mm防空炮,乃至单发式的德国88mm FLAK高射炮,只不过因为这些枪炮实在是太好用了,这才为其开发其他用途,比如装在军舰上用作哨戒炮对付小艇,或者干脆直接装在机动平台上,专门用来对付敌军步兵、轻装甲力量和来袭战机。
装在军舰上的厄利孔
厄利孔20mm机炮是由瑞士厄利孔公司所研发的一款后座作用的中口径机炮,不要觉得奇怪,你可能认为瑞士在二战时期没有任何存在感,但其实瑞士在二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仅向各方卖军火,而且瑞士的大资本家们向交战双方提供贷款,以支持他们继续发动战争,是不是瞬间对瑞士的"中立"有了新看法?
不过追究根本,厄利孔20mm机炮的发明并不是瑞士人,20世纪10年代,德国人莱因霍尔德·贝克发明了一款20mm口径的机炮,不过由于技术不成熟没有任何一家军火商看上,除了位于瑞士苏黎世的SEMAG公司,在买下该方案后该公司开始改进这款武器,后来SEMAG被厄利孔公司所收购,20mm机炮的方案也就被贴上了"厄利孔"的名称。
一门现代版的厄利孔20mm机炮
厄利孔20mm机炮的子弹入口在上方,射击完的空弹壳从底部排出,其扳机在最右侧,最常见的瞄准机构是环形瞄准器,瞄准效果不错。
有趣的是,中国是厄利孔公司的第一名"大客户",1930年中国从瑞士进口了20多门厄利孔,在抗日战争前中期的对空防御作战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我们所熟悉的"牛角炮"其实就是厄利孔,因为内装20发子弹的弹匣经常是被插在厄利孔枪机上方,宛如"牛角"。
厄利孔20mm机炮我国也曾拥有过
和我们买了几十门回来不同,日本直接是买了授权,1936年日本海军下辖的富冈兵器制造所获得厄利孔公司的授权,在瑞士机师的协助下实现了本土组装生产厄利孔20mm机炮,并以发射20×72mm炮弹的FF版本和发射20×101mm炮弹的FFL版本为基础,开发了日本的九九式一型和九九式二型机炮。
九九式机炮被广泛使用在日军战机之上
德国其实也引进了厄利孔FF型,但是和日本一样都遇到了一个问题——子弹快速下坠,如果厄利孔被用在战机之上,就会对瞄准敌人射击造成很大影响。德国凭借自己的本事,以厄利孔为蓝本开发了MG 151机炮解决了问题,但日本则没有这个能力,受到工业化水平不足的问题,日本的九九式机炮迟迟无法解决电动进弹结构所存在的技术缺陷,所以只能使用长管版厄利孔(即九九式二型)来凑合着使用,所以其实单从机炮这一点,日本在二战之中就无法和美国抗衡。
德国以厄利孔为蓝本研制的MG 151机炮
1935年美国海军采购了厄利孔20mm机炮,但是对其过慢的枪口初速不满意,仍然选择本国的12.7mm勃朗宁M2重机枪作为防空武器。但是随着法国沦陷,美军又开始使用厄利孔机炮,英国在法国沦陷之后也开始使用美制的厄利孔,到二战结束的时候美国一共生产了12.47万门厄利孔,造价也从最开始的7000美元降到1658美元,在太平洋战争中,厄利空20mm机炮至少击落了32%的日军飞机,占据头功。
厄利孔正在进行防空作业
英军是把厄利孔20mm机炮玩的花样最多的,除了舰载版、航空版之外,单兵人力推行版厄利孔、厄利孔固定炮塔以及装上十字军坦克底盘上的十字军MK III防空车,干脆直接换上双联装厄利孔20mm机炮,采取交替开火的方式,提升射速和子弹倾斜量近一倍,简直是打敌方陆上步兵、装甲车、低空战机的最好手段。诺曼底登陆前后,英军军中的十字军MK III数量抵达巅峰,成功压制住了德军的机枪阵地。
英军的厄利孔固定炮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厄利孔开始迎来退役浪潮,10年之后的1955年,美军已经将军中几万支厄利孔20AA清理的差不多了,仅保留少量用于对付敌军的小型水面舰艇。
那么这些机炮都去哪儿了呢?虽然一部分被压成废铁处理掉了,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的厄利孔20mm机炮被送给了美国的一些盟国,或者低价贱卖掉了,时至今天孟加拉国、菲律宾、洪都拉斯军中的厄利孔20mm机炮仍然在役,简直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