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举措(排出70项长三角一体化具体任务)

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举措(排出70项长三角一体化具体任务)江宁—博望一体化示范区,面积30平方公里,先期启动8平方公里。两方面做探索,产城融合同城化发展和毗邻地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双方已成立各自的推进指挥部,只待办公室简装到位,联合指挥部即成立,双方合署办公。新近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要求推进跨界区域共建共享。推动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支持虹桥-昆山-相城、嘉定-昆山-太仓、金山-平湖、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等省际毗邻区域开展深度合作。长三角6个被“点名”的毗邻区域,南京即占3个。此前多年,南京毗邻区域协同发展一直探路走在前。今年,三个省际毗邻区已有实质性合作,各有侧重,分别建设一体化示范区。宁马两地交界处街景“邻里”一体化,率先探索做示范“江宁很重视,人家派出来的干部是厅级,带来的资金是我们的几十倍!”在安徽博望,无论和百姓还是政府官员交谈,“南京江宁”出现最频繁,当地人都说这是当地发展的

“年底前指挥部就要到位,项目马上过来,到明年,这里肯定大变样。”12月5日下午,在安徽马鞍山市博望区的丹阳镇,几位工作人员指着眼前平整出来的土地激情四溢。这里是苏皖两省交界处,江苏界内是南京市江宁区的横溪镇。双方共同建设30平方公里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举措(排出70项长三角一体化具体任务)(1)

南京夜景。(邵丹 摄)

早在2000年,南京就着手实施“南京都市圈”发展战略,并用于规划编制实践。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南京已排出重点任务、重要平台和重要改革共计70项任务。

跳出行政区谋发展,南京的城市战略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高度契合。踩准时代的节拍,站在新起点,一个没有边界充满丰富想像的“大南京”正为国家战略打造实践样本。

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举措(排出70项长三角一体化具体任务)(2)

宁马两地交界处街景

“邻里”一体化,率先探索做示范

“江宁很重视,人家派出来的干部是厅级,带来的资金是我们的几十倍!”在安徽博望,无论和百姓还是政府官员交谈,“南京江宁”出现最频繁,当地人都说这是当地发展的关键词。12月5日,点开当地政府网站,头条新闻用大粗体标出,内容即为江宁领导对接一体化示范区相关工作。

新近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要求推进跨界区域共建共享。推动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支持虹桥-昆山-相城、嘉定-昆山-太仓、金山-平湖、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等省际毗邻区域开展深度合作。长三角6个被“点名”的毗邻区域,南京即占3个。此前多年,南京毗邻区域协同发展一直探路走在前。今年,三个省际毗邻区已有实质性合作,各有侧重,分别建设一体化示范区。

江宁—博望一体化示范区,面积30平方公里,先期启动8平方公里。两方面做探索,产城融合同城化发展和毗邻地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双方已成立各自的推进指挥部,只待办公室简装到位,联合指挥部即成立,双方合署办公。

顶山—汊河一体化示范区,面积72平方公里,启动区13平方公里。双方围绕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定位,将全面构建智能制造、轨道交通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

浦口—南谯一体化示范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先期启动建设17.75平方公里。聚焦打造长三角省际毗邻地区绿色发展示范区和苏皖跨界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11月26日,博望区丹阳镇联合路通往江宁区的断头路打通通车。到明年9月,博望和江宁间的4条断头路都将贯通通车。

“‘融宁发展’是博望首位战略,连续3年写入一号文件。” 博望区委书记郝轶琦介绍,“今年双方互动频繁,不完全统计,两地各级各部门累计开展对接和互访考察就有220余人次。”她告诉记者,示范区各类规划总体上已由江宁区牵头实施一体化编制。目前,初步排定2020年示范区建设六大类约20个、总投资28亿元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

每天,南京扬子公交公司的公交车从南京出发开往滁州汊河,在桥东多数乘客下车前往来安汊河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个开发区有数百名员工每天在南京与滁州通勤往来。这里聚集了来自南京的车辆零配件企业近80家,填补了安徽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空白。

今年10月和11月中旬,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率党政代表团分别访问滁州和马鞍山,南京与两市签订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对毗邻区签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框架协议,为南京与周边区域一体化发展按下快捷键。

对于两地百姓而言,两地本来就是“一体化”。12月6日下午5:30,记者在滁州市南谯区乌衣镇的滁宁公交换乘中心看到,来往滁宁两地的乘客已排成长龙。“全椒空气好,适合养老,小区房子超过90%都是南京人来买的。”家住南京秦淮区东水关的程培忠今年73岁,在全椒县九里蓝湾小区买了一套130多平方米的房子,准备老来闲住。他从裤兜里掏出三张公交卡,南京、滁州、全椒各一张,“坐公交全都免费,宁滁一体化对我们是实实在在的好事。”

在这个换乘点,每天有超过6000人往来于宁滁之间。

山无界,水无边,丹阳老街的施德荣在老街生活60多年从来不管区域之间的划界。老街正中的一条宽不过2米巷子正是苏皖两省分界线,巷子里住着四五十户人家,两边居民楼挨在一起,巷子以北是江苏省的北丹阳,巷子以南是安徽省的南丹阳。“对门是安徽,可我们就是住在一起几十年的街坊邻居。”一脚跨两省就是施德荣的日常生活。商业街也连在一起,不仔细看找不到边界。

虽然没有被《规划纲要》直接点名,但更多的毗邻地区正摩拳擦掌、抢抓一体化红利。11月30日,马鞍山市和县党政代表团一行来南京市浦口区访问,签署跨界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和县县委书记戴瑞说,和县将“全面融入长三角,奋力打好‘南京牌’”,在功能上做“配角”、产业上做配套。南京龙潭—镇江下蜀滨江港城集聚临港特点的产业项目,正规划共建1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区。仙林-宝华科学城则瞄准了软件与服务外包等都市产业同向发力……

融宁发展,成为周边发展战略

南京都市圈对南京而言意义极其重大。南京作为江苏省会城市、苏皖两省交界处的中心城市,空间有限,在省会城市面积为倒数第二小,要提升市域影响力,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需要扩大发展腹地,增强城市竞争力。发展都市圈,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备受南京主政者重视。

另一方面,周边城市也渴望“零距离”承接南京各类资源。南京抱团发展,是滁州、马鞍山等城市参与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最优路径。产业、科教、创新、医疗、教育、交通等资源,都是周边区域现今发展阶段最为倚重的发展要素。

南京市发改委区域经济处处长花力认为,南京都市圈的形成发展历经20年,远远早于长三角其它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源自市场力量推动,起初就是多个城市自发作为,而非规划划定。马鞍山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1986年,该市就加入了南京区域经济协调会。

融入南京谋发展,成为多个南京周边城市的重要发展战略。滁州市政府往南迁,南谯区政府迁至边界处,都是为离南京“更近一点”。

2002年,江苏省政府批复同意《南京都市圈规划》,南京都市圈正式成立。2013年,南京都市圈召开第一届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宣城加入。南京都市圈八市齐集: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八市联合设立17个专门委员会,每年梳理一批项目,“务实”推进。备受关注的是,常州的金坛、溧阳今年加入南京都市圈。常州地处上海、南京、杭州三大都市圈的交汇点。常州加盟,以南京都市圈小圈转动带动长三角城市群大圈的联动。

去年12月,第三届南京都市圈党政联席会议在南京召开,《南京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苏宁控股集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与都市圈各市商务、卫生部门分别签署都市圈智慧零售、医疗联合体合作框架协议,市场用真金白银“看好”南京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被外界肯定,一大原因来自南京以大胸襟牵头规划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舍得为邻居打开出入口。目前已经运行宁和城际、宁天城际的南京段,南京均预留了延伸出市域与和县、天长等地对接条件。宁扬城际正在推进前期工作。宁滁城际滁州段已经开工建设。宁马城际也启动了可行性研究,计划在江宁铜井站与南京地铁网络对接。

面对各地百姓最关切的问题,南京牵头打造了都市圈预约挂号服务平台。南京市卫健委介绍,该平台覆盖都市圈八市的147家医院9844个医学专科,市民可以通过网上、电话预约挂号,目前服务量超过800万人次。

高位协调发展紫东,建设盱眙宁淮特别合作区……南京动脑筋、下功夫推动省内关联区域一体化。江苏省区域发展研究会会长张颢瀚认为,紫东地区强化了宁镇扬一体化的“动力”,将南京的优势资源送到了镇江、扬州的“家门口”。而宁淮特别合作区堪称江北新区飞地,将南京一下“拉近”到苏北。

“南京都市圈是全国最早的跨省都市圈,这一先人一步的战略踩准了时代发展的节点。”中规院规划设计公司江苏分公司首席规划师邹军表示,从世界城市发展大势看,城镇化未来的主体形态是城市群发展,其核心是中心城市带动的都市圈。

放眼国内城市,能同时具备承东启西,联南贯北,经济发达、功能完备这几大条件的城市,实属鲜见,南京即是。本月4日,武汉、长沙、合肥、南昌“中四角”开会,南京受邀参加。从东部长三角,到中部长江中游,南京均占据重要席位。这是南京优势,也是南京使命所系。

做强科创策源地,有集聚才能辐射

总部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所,出孵项目恒创智能、洁然环保已入驻滁州高教科创城。位于南谯的这座科创城,已集聚了数十个来自南京的技术产业化项目。

南京总部/南京研发 周边生产/周边产业化,这样的发展模式在南京都市圈渐成气候。《规划纲要》指出苏浙皖要各扬所长。南京科教资源丰富是难以被忽略的优势。近两年多来,南京以全市之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名城,连续两年一号文都聚焦创新名城建设,各项科技创新重要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区域协调发展不是平均发展。”邹军认为,南京大力抓城市首位度抓得很准。“有集聚度才能辐射力。”邹军介绍,从世界大都市发展规律看,中心城市要实现高级发展要素集聚,在此前提下,才能有非高级要素向外扩散。在高级发展要素中,人才无疑是重中之重。南京建设创新名城的系列举措实在,吸引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一年三四十万大学生选择南京,成效明显。

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长杨桂山表示,南京科技资源面临“有高原缺高峰”的短板。相比于目前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南京最缺乏的就是重大科学基础设施。

素以科教资源丰厚著称的南京,正在补上这一短板。《规划纲要》中点题的“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已在南京布局,承担此重任的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是南京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的首个标志性项目。麒麟科学城将构建中科院“1 1 N”(中科院南京分院 国科大南京学院 N家中科院研究所)创新资源体系,成为南京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的“硬核”。

今年1月,南京研究提出了“以上海为龙头,南京、杭州、合肥共同推进长三角科创圈建设”的设想,以上海为龙头,南京、杭州、合肥加入,四城联合发展G60、G42、G25科创和生态经济走廊,吸纳更多创新型城市加入,构建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

南京科技局副巡视员梁晓沭说,长三角科创圈关键是要打造几个共享平台,如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一体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智库平台等,资源共享,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区域创新一体化。

“高级”一体化,需要大担当

在业内专家看来,作为特大城市,南京的首位度不是人口和规模做“老大”,而是其城市功能的强大,功能强大的重要体现就是对周边城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没有哪座城市靠单打独斗能在世界上站稳脚根。跨越行政障碍、促进资源要素按规律流动是大势所趋。” 邹军认为,跨界同城化深化,是要走向社会治理、优质公共服务和规划层面的一体化。南京都市圈有条件在全国走在前列做出示范。

“推动都市圈同城化,要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卡通为着力点。”《规划纲要》的这一要求,南京早已践行。在盱眙,宁淮特别合作区里的企业开始用上“025”南京区号。在滁州,滁州市市一院加入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博望区携手江宁区,正谋划打造吸引高端教育和医疗资源落地示范区。

有受访专家表示,要从源头考量城市一体化发展,将人口、土地和资本三大要素在都市圈内统一规划。比如人口控制,是不是不再着眼于单一城市的人口控制,如房价调控,也不是每个城市都要限购,而是从更大范围内寻求职住平衡,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需要进入顶层政策设计。

跳出“行政区”,从更大的“发展区”来谋划未来,成为城市发展的内在需求。“南京发展好,滁州才好,滁州好了,南京会更好!”滁州市委书记张祥安说,滁州将自身发展定位明确为南京的“发展腹地、产业配角、生态屏障”,紧扣加快与南京同城化的目标,共筑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

近来,南京主政者频频“出访”周边,尤其对毗邻区一体化发展寄以重托,多次表示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研究解决政策设计、项目安排、利益分享、机制创新等重大问题。

对南京周边区域很多百姓而言,有关大城市的印象,来自南京;而南京都市圈,也将满足他们对未来城市的想像。(颜 芳 仇惠栋 许雯斐 李 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