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故都的秋课文语句摘录(故都的秋那些年)

故都的秋课文语句摘录(故都的秋那些年)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因为对传统道德观念提出了挑战,并且首创了自传体小说这种抒情浪漫的形式,对当时一批青年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一股浪漫派的壮观潮流。此外,郁达夫还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位在世时就已出版日记的作家。《故都的秋》是郁达夫于1934年8月创作的散文。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直至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为止的这段时间被称为白色恐怖时期。郁达夫为躲避国民党的恐怖威胁,1933年4月,他由上海迁居到杭州。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该文。《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运用了42个秋字来润色北国之秋的“清” “静”和“悲凉”,悲秋与颂秋结合起来,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这情是故乡情、爱国情;这落寞之秋是作者当时心境的写照,是对国运衰微的喟叹。同时,也处

故都的秋课文语句摘录(故都的秋那些年)(1)

戳音频,让全国最好的声音带你穿越回到少年

高中《语文》第3册 人教2000年版

故都的秋课文语句摘录(故都的秋那些年)(2)

故都的秋课文语句摘录(故都的秋那些年)(3)

故都的秋课文语句摘录(故都的秋那些年)(4)

作者简介

故都的秋课文语句摘录(故都的秋那些年)(5)

郁达夫(1896—1945),浙江富阳人,原名郁文,字达夫,曾化名赵廉,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抗日时期文艺界抗敌御侮斗争中的翘楚。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民族解放殉难烈士”。代表作:《沉沦》 、《故都的秋》等。著有《达夫全集》共七卷、《日记九种》等。1913年9月到日本留学,次年7月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医科部,后来弃医从文。1921年6月,成为创造社发起人之一,担任《创造》季刊创刊号的主编。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于1934年8月创作的散文。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直至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为止的这段时间被称为白色恐怖时期。郁达夫为躲避国民党的恐怖威胁,1933年4月,他由上海迁居到杭州。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该文。

《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运用了42个秋字来润色北国之秋的“清” “静”和“悲凉”,悲秋与颂秋结合起来,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这情是故乡情、爱国情;这落寞之秋是作者当时心境的写照,是对国运衰微的喟叹。同时,也处处渗透着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故都的“秋”,其实是郁达夫的“秋”,是表现了他主观感情、审美取向、文学气质和人生态度的“秋”。本文的悲凉美感,跟传统的悲秋情结有关,跟作者的身世性格有关,跟作品的创作背景也有关。

故都的秋课文语句摘录(故都的秋那些年)(6)

郁达夫的散文无一例外是“自我的表现”,而且是“自叙传”式的自我表现,是最为坦诚、露骨的自我表现。在郁达夫看来,小说带有作家的自叙传,“现代的散文,却更是带有自叙传的色彩。”其作品《还乡记》《还乡后记》和小说《迟桂花》,都运用大量内心独白式的抒情、描写、记叙,错落有致,感情真挚,打上有很深的个人印记。他自己的散文就是循着这一原则构造的。他不加掩饰的表露他的身世、思想、感情、癖好,将自己的信仰、习惯、性格甚至病态也大白于天下,以一己的身世、感受,集中表现了在旧社会的压迫、窒息下青年一代的精神苦闷,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学特色。这种特色就是感伤的弱者的情调,浪漫的青年觉醒者的理想,反压迫的民主主义者的倾向。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因为对传统道德观念提出了挑战,并且首创了自传体小说这种抒情浪漫的形式,对当时一批青年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一股浪漫派的壮观潮流。此外,郁达夫还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位在世时就已出版日记的作家。

故都的秋课文语句摘录(故都的秋那些年)(7)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