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新境界设计(进弄堂见初心慎成里微更新)
人居新境界设计(进弄堂见初心慎成里微更新)西知(上海)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正在汇报。团队成员:NISIDA TOMOMI、张虎;组长:NISIDA TOMOMI。海外不少地方有着丰富的社区营造经验。来自澳门的析达规划及设计,关注切实可行且可持续的街区保育,认为保育目标不只是为了保护建筑物,更重要是回应该社区的实际需求。他们以获得2017年联合国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卓越大奖的香港蓝屋建筑群、位于香港旺角的618上海街保育项目、2008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马来西亚槟州乔治市和澳门历史城区为参照,提出了一整套包括物质层面和非物质层面的保育策略,而具体空间设计的原则、细节及运营,也是基于这套策略而来,希望增进年轻一代对社区的理解。方案征集活动的主办方和在地者,包括徐汇区房管局副局长秦峰、徐汇区文旅局副局长范郴、徐房建筑施工部副经理岳嘉勇、天平街道办事处的陈长曦、慎成居委会书记方华俊,以及慎成里居民代表张义清,也参加了这次评审的讨论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昀
城市社区更新要怎么做?如果前提是成本有限,那么需要重点考虑的就是,如何巧妙地运用设计手法,让围绕此地生活工作的人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与认同感。在“进弄堂,见初心”慎成里微更新设计征集评选中,我们就设定了历史保护、居民生活、文化精神,以及整体系统提升这四个维度,以此审视参评者的提案。
7月6日上午,在澎湃新闻20楼三号会议室,慎成里微更新的方案汇报如期举行。9组参评者逐次对自己的方案作出陈述。来自建筑设计、历史文化、空间规划、社区营造等方面的评审专家,对参与团队的方案给出分数并写下评语。
7月6日,澎湃新闻20楼会议室,慎成里微更新方案评审团,在聆听汇报者的方案。
方案征集活动的主办方和在地者,包括徐汇区房管局副局长秦峰、徐汇区文旅局副局长范郴、徐房建筑施工部副经理岳嘉勇、天平街道办事处的陈长曦、慎成居委会书记方华俊,以及慎成里居民代表张义清,也参加了这次评审的讨论过程。
作为一片留存于上海市中心的老石库门弄堂,慎成里面对的状况,可以说是既明确又复杂。关于这里可以如何进行微更新,每组方案的构想,都有独到之处,令人赞许。
析达规划及设计团队正在汇报。团队成员:刘珊、吕泽强、伍洁雯、苏凯茵、张鹏、邵婕、王超;组长:吕泽强。
海外不少地方有着丰富的社区营造经验。来自澳门的析达规划及设计,关注切实可行且可持续的街区保育,认为保育目标不只是为了保护建筑物,更重要是回应该社区的实际需求。他们以获得2017年联合国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卓越大奖的香港蓝屋建筑群、位于香港旺角的618上海街保育项目、2008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马来西亚槟州乔治市和澳门历史城区为参照,提出了一整套包括物质层面和非物质层面的保育策略,而具体空间设计的原则、细节及运营,也是基于这套策略而来,希望增进年轻一代对社区的理解。
西知(上海)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正在汇报。团队成员:NISIDA TOMOMI、张虎;组长:NISIDA TOMOMI。
而来自日本的汇报者,西知(上海)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的NISIDA TOMOM,曾居住在慎成里附近的襄阳南路上。她既关注到这片街区中不同人群的联系和交往,也切身感受到弄堂生活的不便,因而提出了让弄堂变得舒适、漂亮、有更多公共区域且与时尚结合的方案。其重点是结合民俗节日与社区活动,对多功能的公共空间进行开辟与使用,并试图展现历史的延续,而设计则采用新旧结合的办法。
汇报者中,还有两组宁波的设计团队。上海与宁波两地,都在面对历史文化社区更新的命题。正如宁波平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汇报者所说,希望以交流为主。两地的状况相似却又不同,而建筑师方案未必着眼于解决具体问题,但其中的趣味和想象力,也是颇耐人寻味。
宁波平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提出的设想。团队成员:范立鼎、史佳豪、胡经纬、陈鑫、沈立栋、李钰婷;组长:范立鼎。
宁波平道的汇报者提出,风貌的变迁就像人的生老病死,未必需要特别焦虑。与此相应的方案是,收集弄堂里的老家具,放在弄堂口的公共空间,人们可以随时来坐;而另外一个公共空间,可以依据不同时间,切换不同功能,喝茶闲坐的人,放学的孩子,凌晨写字的人,都可以使用这个地方。在慎成里的门头上,还可以做两盏灯,使之成为居民的表决器。亮绿灯和红灯的活动,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观看或参与。“亮绿灯或红灯,成为有聊或无聊的一景。”
一方建筑正在汇报。团队成员:朱晓敏、张欣、吕月美、沈银;组长:朱晓敏。
宁波一方建筑的方案则是,打通门卫和弄堂入口的房屋空间,形成开放空间,并与居民连接。以此改变物质生活的杂乱,规整无序的晾衣架和自行车,营造更轻松的公共空间场域。希望社区居民彼此之间、居民与城市之间、社区与城市之间的界面,能通过空间的改变,有多元的连接和丰富的层次。
上海大小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正在汇报。团队成员:李瑶、吴正、高海瑾、项辰、吴增亮、张欢奇等;组长:李瑶。
更多方案来自上海本地的参与者。他们对本地社区生活更加熟悉,并且有更多时间精力来踏访,相应的设计提案也显得切实而具体。上海大小建筑设计事务所的汇报者就在弄堂长大,也会以自己的视角去看待城市的发展过程。他希望以设计来回应细微之处的生活,对接弄堂周边的文化。因而提出四个模块,分别是遮阳、绿化、停车和会客厅。如果居住状况改变,其模块也可以方便拆除。同时,方案把一个公共空间设置成里弄博物馆,另一个公共空间,设置了洗衣间和干衣间,以及洗澡的空间,着眼于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
路途设计正在汇报。团队成员:姚栋、侯之、郭芷羚、赵振寰;组长:姚栋、侯之。
路途设计的汇报者也曾在慎成里一带居住。他认为,历史是堆积层叠的,空间营造需要尊重历史也尊重现当代的元素。方案中提出,设计一个开放的会客厅,居民可以在其中观看、交流和休息,并可以结合弄堂口的空间,来举行规模稍大的活动;以及一个24小时的展厅,人人都能参与进来,成为社区对外展示的形象,进而获得归属感。而在公共区域部分,方案尝试注重风貌细节,平衡历史记忆和居民需求。
本义建筑正在汇报。团队成员:王青、李梁;组长:王青。
本义建筑的设计师同样关注到慎成里相对缺乏生活基础设施的状况,比如垃圾归置不便、自行车乱停放、电线缠绕漏电、衣服缺晾晒空间,以及缺乏绿化等等。这些其实也是上海许多弄堂房子所共同面对的问题。对此,他提出两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即网格系统和箱体系统,用简单的结构对空间进行规置。同时,公共会客厅有展示的部分,也留有24小时开放的空间。
或间建筑工作室正在汇报。团队成员:郑皓钟、宋依、张洁、施晟宇;组长:郑皓钟、宋依。
或间建筑工作室也意识到,相比其他弄堂,慎成里存在一些共性与特性。比如,空间比较混杂,公共私密的界限不清,红色文化难以体现,而私生活外溢的情况也十分突出。因此,方案把问题整理归纳为公共和私密两部分,公共部分是对外展示的界面;私密部分,是要收纳和整理的空间。设计方案在弄堂主入口——会客厅部分,形成了一道公共和私密的交融界面。
同济大学建院 WE DESIGN TEAM21正在汇报。团队成员:赵蔚、尹杰、彭桢、姚懿婧、张鸣镝、沈洋、徐廷佳、谢咏如、张杨、林夕、李妍、陈黄海、邝昭燃;组长:赵蔚、尹杰。
而同济大学建院WE DESIGN TEAM21的师生们认为,历史渗透在风貌区的每一条里弄,甚至每一个砖缝之间。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工作坊与居民互动。希望这个片区的历史,能够融入邻里日常生活。让设计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更大的幸福感,也让他们体会到生活在历史风貌区里的自豪与认同感。
汇报评审会结束后,汇报者合影留念。
附:慎成里微更新方案征集评审结果
根据2021年7月6日慎成里微更新方案征集评审会上专家和部门12张有效评分表,综合评分情况如下:
备注:综合评分为每组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后的总分
根据综合评分情况,综合单项得分情况,最终评审结果如下:
优胜组(一等奖,奖金2万元/组):同济大学建院 WE DESIGN TEAM21
佳作组(二等奖,奖金1万元/组):上海大小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析达规划及设计
创意贡献组(三等奖,奖金5000元/组):本义建筑(居住改善创意奖)、或间建筑工作室(文化传承创意奖)、西知(上海)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历史风貌贡献奖)、路途设计(活力提升创意奖)
入围组(奖金2000元/组):宁波平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一方建筑
责任编辑:吴英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