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才能学会专注(我们应该如何保持专注)
怎么样才能学会专注(我们应该如何保持专注)在目标明确后,我们自然要进行规划,在这里我们可以按简单的时间线进行规划,也可以采用OKR的方式将目标分解为几个关键结果,然后针对每一个关键结果执行。比如,当我们要参加一场非常重要的职业资格考试时,我们的目标一定是要通过这场考试。当然,如果你是第一次参加这场考试,并且也并非急着要通过的话,那么可以适当降低自己的目标,将这一场考试作为自己的一次预演,一方面是熟悉考试,另一方面是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来总结经验,使后续的复习更具有针对性。有目标和理想的情况下,就像给自己加装了一个推进器,更多动力源源不断而来,根本不需要来自于其他地方的力量。下面,我就将这几大因素进行详细说明。我们在做任何事之前,一定要知道这些事的目的是什么,将这件事成功完成后,对于我们的个人发展而言有怎样的帮助。
大家好!
今天的话题是“我们应该如何保持专注”,通过专注力的提升,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能最大化提升自己的效率。
保持专注的内因和外因
要保持专注,其实是需要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双向作用,光靠外在的环境是无法让我们真正聚焦的,而且科学研究也验证了,在极端安静的环境下,反而可能无法聚焦。
在内在因素中,最重要的其实是需要有目标感,也可以上升为一种使命感或梦想,在希望自己做任何事都能保证专注之前,一定需要确保这件事从一开始就是有目标的,或是能够满足自己的任何崇高理想的 ,并且自己也愿意为此砥砺前行的。
有目标和理想的情况下,就像给自己加装了一个推进器,更多动力源源不断而来,根本不需要来自于其他地方的力量。
下面,我就将这几大因素进行详细说明。
内在因素:有着短期或长期的目标我们在做任何事之前,一定要知道这些事的目的是什么,将这件事成功完成后,对于我们的个人发展而言有怎样的帮助。
比如,当我们要参加一场非常重要的职业资格考试时,我们的目标一定是要通过这场考试。当然,如果你是第一次参加这场考试,并且也并非急着要通过的话,那么可以适当降低自己的目标,将这一场考试作为自己的一次预演,一方面是熟悉考试,另一方面是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来总结经验,使后续的复习更具有针对性。
在目标明确后,我们自然要进行规划,在这里我们可以按简单的时间线进行规划,也可以采用OKR的方式将目标分解为几个关键结果,然后针对每一个关键结果执行。
如果目标是通过这场考试实现一次自我跃升,我相信任何一个人都会给予其应有的重视,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步脚踏实地地执行,直至最终达成目标,这个时候,我相信无论外在环境是怎么样的,都不会影响我们向着目标快速进发,当然,分贝数特别高的环境除外。
除了短期内需要达到的目标外,我们还会有一些长期目标,这些长期目标跨度很长,极其考验每个人的耐心和毅力,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进行目标分解,在不同阶段设定几个关键结果,并将关键结果继续分解成一个个能够执行的小任务。
而在长期目标的执行过程中,往往也会出现一些变数或者调整,那么我们的关键结果和任务也要随之进行调整。
当然,列出长期目标的执行规划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面的关键就是要真正执行下来,否则一切都是一场空。
在这个时候,大部分人可能无法依靠内在因素来与惰性抗衡,对任何任务而言,惰性都是专注大敌,我们做得再好的计划,选得再好的环境,一旦被惰性占了上风,那么我们将会前功尽弃。
所以,基于目标的专注是非常重要的。
内在因素:能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马斯洛将我们每个人的需求分为了几个层次,处在较低层次的是我们每天生存所必需的一些需求,比如日常的衣食住行,而较高层次可以是我们是否可以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幸福感、满足感和成就感。
当我们需要为满足高层次需求时,我们同样会自然而然地保持专注,将专注力渗透到每时每刻的工作中。
比如,创业者们通过创业来实现个人的梦想,他们个人有着丰富的市场和管理经验,有足够的能力为自己的团队引航,有着未来可期的商业模式。
绝大多数创业者都是极端自律的,他们也是利用时间的大师,将日常时间网格化,将每天的任务细化到每一个小时,甚至更小的时间单位内,同时也充分利用每天的碎片时间,将起床后的时间、任何等候的时间以及餐后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而对于细化到如此程度的任务和计划,要想成功执行完毕,则需要具有极高的效率,而要保持高效率的前提其实就是专注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化地完成任务。
对于有着崇高理想的人而言,专注是最为基本的态度,也是最应该养成的一种良好习惯。
外在因素:首选空间下面我们聊一聊外在因素。
与内在因素相比,外在因素其实是内在因素基础上的锦上添花,没有内在因素作为底层的动力,那么再好的外在因素也无法让自己专注下来。
从我的经验来看,绝对安静的空间并不能完全让我们专注下来,在空间中一定要有一些声响,这些声响可以是音乐,也可以是周围人群的交谈声,而这些交谈声是有益的,而且往往与当前所在环境的氛围是贴合的。在同一环境下,基本上每个人也是处在同一个频道上,不会有任何格格不入的情况存在,这就是我们能够保持专注的必要条件。
除了周围的音乐和交谈声外,这些空间的整体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在视觉上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一种专注,让我们感受到非常舒适的氛围,另一方面在空间上也能实现一种高效而科学的动线设计,将任何潜在的分心点消除在萌芽状态,比如举手可得的水或咖啡,查找方便的各种参考书等。
对于相对安静的环境中,也会不断迸发出各种灵感,而灵感也会有很多种形式,比如瞬间迸发的灵感,这样的灵感甚至和手头正在做的事毫无关联,或是在做事的过程中经由意识流发现的一些灵感。
对于前一种灵感,需要我们在日常有着丰富的积累,以及每时每刻使大脑保持在活跃状态,有着发现各种灵感的意识。
而对于后一种灵感,则一定需要专注力的加持。在保持专注的情况下,能够对当前的任务和工作进行深度挖掘,且意识流始终保持完美的贴合状态,只有在一段时间内足够深入到任务和工作中,才有机会迸发出各种灵感。
所以说,灵感其实也和专注力是有关联的。
下面,我就举一些合适空间的例子。
1. 咖啡馆
咖啡馆其实是满足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专注空间。
首先,咖啡馆的灯光和整体空间布局设计非常适合我们保持专注。咖啡馆的灯光较为柔和,既不刺眼,又不昏暗,而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感觉,无论对着电脑屏幕工作,还是阅读一本书都是非常舒适的。另外空间的整体布局三个户也确保了每个人都能与其他人隔开一定的距离,减少相互之间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隐私。
其次,咖啡馆也不是一个绝对安静的空间,而是一个适合我们保持专注的“相对安静”空间,比如,咖啡馆会有各种各样的音乐,其基调也符合咖啡馆的氛围,同时周围顾客的交谈也是较为轻声细语的,而且基本上都和我们处在同一个频道上,这些都是咖啡馆的独特优势。
其实,大家如果在咖啡馆专注于完成某项工作的话,一定会发现,当我们沉浸在工作中时,我们其实已经“听不到”这些音乐和交谈声了,我们也很难回忆起听到的是哪些音乐,周围的顾客谈论的是什么,这个时候,音乐和交谈声其实变成了专注氛围下的背景音。
从以上这几点来看,咖啡馆确实成为我们吸取知识、创造知识的首选之地。
咖啡馆还有一个更大的优势,就是基本上是无处不在的。在大城市中,咖啡馆一般会根据人员的流动密度等要素进行选址,因此在各种商务中心、高科技园区等都会有极高的密度,这对我们是一个有利因素。
2. 图书馆
相信我们大部分人在离开学校后,很少有机会到图书馆去进行充电,除非也是需要准备某一场考试而不得不去图书馆进行复习。
其实,图书馆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专注空间,既有适合我们办公充电的书桌,也有大量可供参考的书籍,同时周围也有处在同一频道上的人,我们如果有比较宽裕的时间的话,不妨可以尝试在图书馆保持专注的工作。
与咖啡馆相比,图书馆唯一的缺点就是密度比较低,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浪费我们一些时间。
3. 家中的书房
我始终认为,无论家有多大,总要辟出一处专门的读书区域,供我们日常阅读和思考,如果能有一个书房空间则是最好的。
在书房空间中,除了占据绝大多数的书籍之外,还需要有一个适合阅读的书桌,然后整体的氛围可以参照咖啡馆进行调整,主要是确保空间的合理有序,而对于灯光等则不需要过于关注,只要有一扇可以看到外界的窗户即可。
外在因素:碎片时间下的空间上面几个是理想状态下能提升我们专注力的环境,可以用于比较充裕的时间。比如我通过坚持早起,能够在工作日的早上至少腾出1.5个小时的时间,每天7点准时到达公司附近的星巴克门店,直到8点30分出来到公司上班,即便如此,我仍然是最早到公司的员工之一。
对于1.5小时这样的宝贵时间,无论是咖啡馆,还是家中的书房,都可以作为我们保持专注的理想之地。
而在1天中,我们其实会有很多碎片时间,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因地制宜地利用一些空间,并在这些空间中尽可能保持专注。
比如,每天的来回通勤其实就是很好的碎片时间,在大城市中,我们一般都会以地铁作为首选的交通工具,因为在高峰时间地点速度更快,同时也不需要自己开车,能够为自己腾出做其他事情的时间。
通勤其实就是我们的碎片时间,如果没有利用好通勤时段的碎片时间,其实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因此我们需要将地铁作为我们的一个空间。
而地铁相对来说情况比较复杂,人员较为拥挤,同时声音也较为嘈杂,主要是列车运行时的噪声、间隔较短的广播以及人员交谈时发出的噪声。如果我们要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专注,那么我们就需要做一些调整。
比如,我的做法是,坚持早起,在7点之前坐上地铁,这时候的地铁列车相对来说比较空,基本上也会有座位,在座位上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是比较舒适的;而在下班的通勤时间时,可以选择地铁的车头或车尾,一方面这两处的人员相对较少,同时两边还有一些高台,方便我们站着进行写作或阅读。
我们在一天之内,往往会从一个空间跳转到另一个空间,正如我这篇文章就是在通勤的地铁和星巴克中完成的。其实,只要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在,任何空间都不是问题。
关于知识工作者专注力对于我们每一位知识工作者都特别重要,在未来,其实人人都可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知识工作者。
知识工作者的特点是每天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知识,他们不仅在广泛吸取知识,还在贡献知识和创造知识。同时,大部分知识工作者也具有强大的自驱力 ,对于自己手头的任务也是有着强烈的目标感和使命感,有些知识工作者被当作一位创业者也不为过。
因此,要让知识工作者保持专注,其实最重要的内在因素已经解决了,这时候就要考虑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环境。
我的朋友曾经和我分享了他自己曾经憎恨的一个环境,他所在的部门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安静,人人都沉浸在自己手头的工作中,偶尔出现的交谈声也与工作相关,也会有一些正能量的交流。
而在一桌之隔的其他部门,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吵闹的地方,每天上班时间员工都会闲聊一些和工作完全无关的话题,且声音也基本上不做任何“消噪”处理,有一种肆无忌惮的感觉,这样的声音对于我朋友的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后来他不得不申请换个工位。
对知识工作者而言,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公司环境下,很多时候不是知识工作者所能决定的,就像他们在碎片时间时所做的那样,希望那些拥有众多知识工作者员工的管理者能够真正重视起来。当然,我们每个人也要重视起来,尽可能给自己创造一个最佳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