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还能生存多久(应该早死就对了)
ofo还能生存多久(应该早死就对了)媒体口碑之殇一票否决权,到底否决些啥?这个外人不得而知。前有嘀嘀后又ofo,曾经都是红极一时,曾经都是共享经济的标杆,一出事就挡不住。在ofo之前倒下的共享模式项目很多,小篮、小鸣、充电宝、健身舱、休息舱举不胜数。资源共享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太多人只是假借了风口放飞自我而已。资源如何界定?什么样的资源适于共享?大众更愿意先接受什么?很少从基础层面去考虑这些因素,更多的人只是看到了风口怕错过了就赶不上这趟车,如果还能干好就算是神奇。互联网资本逐利之殇很早之前就曾因为朱啸虎与马化腾曾经在微信朋友圈因为共享单车的模式互怼火过一次,这一幕再往前捣还能看见嘀嘀与快嘀之战。当时朱啸虎同学虽然被马化腾怼了却并不认输,甚至放出话来说“一年之后见”。那为什么一年没到就先跑了呢?我们不随意揣测人的层面,就从资本逐利本身和生意模型来看就明显断层。共享单车无论是客单价ARPU还是利润率显然都很薄,且需要前期大量投入
上一篇文章只能在公众号里看到,朋友圈和对话分享仅自己可见,所以总结起来还是吐吐互联网的槽相对靠谱。有一点必须提前说明我不是幸灾乐祸,也不是分析原因,只是站在一个局外人,行外人,打一开始就是非粘性用户的角度来说说我的想法。
首先表个态我对这家公司和这家公司里面的人没有任何成见,而是对共享单车大战引发的种种现象有诸多疑惑不解,同时也替创始人戴威深感不值。因此我总结了五个层面的问题,逐一简单阐述,因为这些问题都非ofo团队或戴威本身都够独自解决的,甚至是一步一步被套入无法抽身。如今网传戴威已经被限制消费,限制出行种种,无论真假对他本人以及坚守在岗位上的ofo员工真的公平的吗?我们到底是希望ofo去速死还是想他能有所转机活过这道坎?
那些到公司排队,或在平台上急着申请退回押金,无论是拉新或维护成本很高的可爱用户们,也可以问问自己的内心,你们是希望他速死还钱,还是能够继续偶尔骑一骑?
共享经济概念之殇
前有嘀嘀后又ofo,曾经都是红极一时,曾经都是共享经济的标杆,一出事就挡不住。在ofo之前倒下的共享模式项目很多,小篮、小鸣、充电宝、健身舱、休息舱举不胜数。资源共享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太多人只是假借了风口放飞自我而已。资源如何界定?什么样的资源适于共享?大众更愿意先接受什么?很少从基础层面去考虑这些因素,更多的人只是看到了风口怕错过了就赶不上这趟车,如果还能干好就算是神奇。
互联网资本逐利之殇
很早之前就曾因为朱啸虎与马化腾曾经在微信朋友圈因为共享单车的模式互怼火过一次,这一幕再往前捣还能看见嘀嘀与快嘀之战。当时朱啸虎同学虽然被马化腾怼了却并不认输,甚至放出话来说“一年之后见”。那为什么一年没到就先跑了呢?我们不随意揣测人的层面,就从资本逐利本身和生意模型来看就明显断层。共享单车无论是客单价ARPU还是利润率显然都很薄,且需要前期大量投入,和资本获利的周期需求完全背离。如果前期嗑了高风险投资的药,不顾市场需求因素,不顾利润控制、资金周转等基本商业原理,盲目扩张、急功近利的快速推进,从一开始就已经是命悬一线,在等着哪一个点来推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而已。
一票否决权,到底否决些啥?这个外人不得而知。
媒体口碑之殇
最多不到200块钱的押金,大家真的缺这些吗?相信这个社会谁都不因200块钱造成等米下锅的局面吧⋯⋯之前媒体一个劲的热捧,现在媒体又一个劲的煽风,夸大风险尽力诋毁,没有热点制造热点,顺着大家最容易受感染的负面情绪添油加醋。媒体或大V们,咱能不能抛开200块押金不谈,谈谈这家企业和坚持到现在的创业人,更高级一点就谈谈共享经济这个社会话题。点燃200块钱的恐慌心理也是醉了,就算都取出来了又能怎样呢?
用户盲从之殇
现在做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拉用户的成本其实是最大的成本。资本让你一夜之间有多少多少的用户覆盖,对外宣传媒体大V也看着你有多少用户,无论是推广宣传、拉新激活、粘性复购,都要付出很多很多,从业人员体会更深。虽然我们不能指望我们的用户和客户完全理解,更不能要求用户什么,可是盲从确实是这次危机的一个核心因素。曾经的3Q大战就有多少不明真相的用户选择360而不是伴随他们成长多年的QQ,历历在目。最终大部分用户回到腾讯的怀抱是因为腾讯360度的多项服务,因为出了微信,甚至因为腾讯游戏很牛逼。ofo用户除了骑几公里自行车之外,还有什么?我们对用户的维护不应该仅仅是粘性、拉新、PVUV、DAU、MAU等这些指标,我们还应该在真正用户需求层面和情感层面深挖下去。当然无论是市场环境和资本环境,恐怕也不会给戴威这个时间吧⋯⋯挤兑而死,其实拿不到押金的可能性更大。
市场监管和管理之殇
行业问题,资本问题,经营和运营的问题,其实还有就是我们管理滞后的问题。出了事一味的追责又有什么意义呢?为啥不能在出事之前就想想什么对什么是错?乱停乱放问题,押金管理问题,拿回家据为己有的偷盗问题,不是今天才有啊。嘀嘀也一样,运营安全自古有之,要么是司机犯罪,要么是乘客犯罪。鼓励人人发挥价值,人人创业,人人劳动,可是真有了这样的社会需求,我们的管理方式不是滞后就是粗暴。出个行而已啊,挑车轴距大小也就算了,怎么还挑长相口碑了呢?到了影响社会秩序破坏原有行业的高度了呢?一手好牌估计也能被我们能打烂,好好的节省社会资源、降低生活成本、提倡健康生活、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什么的噱头似乎都没影了。共享经济差一点就是毒瘤。
一个年轻有为的青年(还是一名优秀党员,ofo的党委书记),响应资本和社会号召毅然决然的创业,在别人死了跑路了的时候他还在,在ofo遇到困难之后依然选择坚持,最后把自己搞进失信名单。KTV等高档消费场所不能消费买单了,飞机火车也坐不了二等以上了,就连子女读高收费私立学校都不行⋯⋯戴威同学,你一个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本科的毕业生,你到底图个啥?别人创业致富,你创业是为了拖累家人,给培养你的学校老师丢脸吗?
总之,不论别人怎么想,我认为应该为戴威和他的团队点赞。就这个责任心我们就应该支持,就应该鼓励。社会太多跑路的了,还有像东哥这种跑米国妄图强行免费打炮的。坚持到最后,扛责任到最后的不多见。写到这,我决定重新装回ofoAPP。尽管我极少骑共享单车,而且一开始就是摩拜单车的拥趸,但还是表示对小黄车,以及小黄车团队的这股子精神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