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含义(分别指的是什么)
分别含义(分别指的是什么) 成书顺序排在第五位的是《宋书》,成书于公元488年。 成书顺序排在第四位的是《后汉书》,成书于公元445年。 《史记》是二十四史中成书时间最早的,前后经历了14年,在公元前91年得以完成。 成书顺序排在第二位的是《汉书》,成书于公元83年。 成书顺序排在第三位的是《三国志》,大约成书于公元289年。
正史指的是以纪传体为编撰体例的史书,纪传体不一定就是正史,但正史一定是纪传体。按照《四库全书》的规定,正史就是经过皇帝批准、允许传播的史书,清代时乾隆皇帝诏定“二十四史”,在这之后“正史”一称就被“二十四史”所专有,取得了正统史书的尊崇地位。
二十四史分别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其记述额范围,自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明末崇祯帝为止,记述四千多年的历史,涵盖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社会风俗、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内容,共计3213卷,约4700万字。这二十四部史书以历代王朝的兴亡更替为线索,反映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自乾隆皇帝钦定命名后,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
按照一般的想法,上述二十四史的修史顺序应该与朝代的时间顺序相一致,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后汉书》与《三国志》的修史顺序了。《后汉书》主要记述了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的史事;《三国志》记载了汉末三国鼎立时期曹魏、蜀汉和东吴的史事。虽然三国鼎立出现在汉朝灭亡之后,但《三国志》却比《后汉书》早出百余年。隔一个朝代,甚至隔好几个朝代才修史的情况也会发生。
那么,“二十四史”的成书时间与成书顺序分别是怎样的呢?
《史记》是二十四史中成书时间最早的,前后经历了14年,在公元前91年得以完成。
成书顺序排在第二位的是《汉书》,成书于公元83年。
成书顺序排在第三位的是《三国志》,大约成书于公元289年。
成书顺序排在第四位的是《后汉书》,成书于公元445年。
成书顺序排在第五位的是《宋书》,成书于公元488年。
成书顺序排在第六位的是《南齐书》,成书时间大约是在公元519年。
成书顺序排在第七位的是《魏书》,成书于公元554年。
成书顺序排在第八位的有《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与《隋书》,成书时间为公元636年。
成书顺序排在第十三位的是《晋书》,成书于公元648年。
成书顺序排在第十四位的是《南史》与《北史》,成书于公元659年。
成书顺序排在第十六位的是《旧唐书》,成书于公元945年。
成书顺序排在第十七位的是《旧五代史》,成书于公元974年。
成书顺序排在第十八位的是《新唐书》,成书于公元1060年。
成书顺序排在第十九位的是《新五代史》,成书于公元1072年。
成书顺序排在第二十位的是《辽史》与《金史》,成书于公元1344年。
成书顺序排在第二十二位的是《宋史》,成书时间是公元1345年。
成书顺序排在第二十三位的是《元史》,成书时间是公元1370年。
成书顺序排在第二十四位的是《明史》,成书时间是公元173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