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印象中的老街(您最期待哪条老街)
你印象中的老街(您最期待哪条老街)东邻苏州、无锡,西接安徽,在距离南京100多公里的高淳,有一条被誉为“金陵第一古街”的老街。这里不仅是富庶的鱼米之乡,更曾是江浙、皖南地区货物的重要集散地。1月8日 第5集 高淳老街的“高”与“淳” 北望黄山、南临新安江,位于三省通衢、三江汇流之处的屯溪老街,自元末明初建街以来,便是徽商的聚集地。往来商人在此建立客栈、屯积货物、进行交易,也因此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经商之道。清朝年间,老街上的胡开文墨店,因发现自家生产的墨因储藏不当出现质量问题,便立即用高价回购所有售出商品,并集中销毁,留下了“墨池毁墨”的佳话。“怡新祥”茶庄在茶叶丰收年兼顾茶农利益,不压低收购价,而当茶叶减产之时,茶农们主动用常价供货,用来回报茶庄。“虽为贾士、咸近士风”,这种独具特色的商业传统直至今日依旧影响着老街人。为保持自家招牌菜臭鳜鱼的品质,几十年来,钟少华始终严格挑选食材,做到每道菜的每个细节都无愧于心。数百年沧海桑
《记住乡愁》第五季
1月7日——1月11日节目单
您最期待哪条老街?
1月7日 第4集 屯溪老街 徽商故里 从商有道
北望黄山、南临新安江,位于三省通衢、三江汇流之处的屯溪老街,自元末明初建街以来,便是徽商的聚集地。往来商人在此建立客栈、屯积货物、进行交易,也因此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经商之道。
清朝年间,老街上的胡开文墨店,因发现自家生产的墨因储藏不当出现质量问题,便立即用高价回购所有售出商品,并集中销毁,留下了“墨池毁墨”的佳话。“怡新祥”茶庄在茶叶丰收年兼顾茶农利益,不压低收购价,而当茶叶减产之时,茶农们主动用常价供货,用来回报茶庄。“虽为贾士、咸近士风”,这种独具特色的商业传统直至今日依旧影响着老街人。为保持自家招牌菜臭鳜鱼的品质,几十年来,钟少华始终严格挑选食材,做到每道菜的每个细节都无愧于心。
数百年沧海桑田,不变的不仅是老街上古朴的粉墙黛瓦,更是徽商“货真、价实、不欺”的商业传统。
1月8日 第5集 高淳老街的“高”与“淳”
东邻苏州、无锡,西接安徽,在距离南京100多公里的高淳,有一条被誉为“金陵第一古街”的老街。这里不仅是富庶的鱼米之乡,更曾是江浙、皖南地区货物的重要集散地。
明朝初年,为保护太湖平原,老街人高筑堤坝拦截洪水,虽然家园被毁,但换来下游人民的平安。1938年,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率部来到高淳,在他抗日救国的演讲号召下,3000多名老街子弟加入革命队伍,陈毅更留下《东征初抵高淳》的诗篇。抗战时期,高淳成为新四军茅山根据地和皖南总部的重要中转站,老街人倾其所有支援军队。
高淳之高,在其眼光放得高远;高淳之淳,在其心思始终淳朴。在这样的传统影响下,今日的老街上,依旧保持着淳朴的民风,动人的故事在这里不断上演。
1月9日 第6集 石阡老街 守望相助
在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境内,一条全长1700米的石阡老街,伴随奔腾的龙底江穿城而过,见证了发生在这里的动人往事。
早在2000多年前,仡(gē)佬(lǎo)族人就来到石阡定居。在此后的漫长时光中,这个多民族聚居地,不仅变成往来黔湘闽诸地的水上要道,更承袭着相互扶持、和合而居的传统。1936年,由贺龙、萧克分别领导的红二、六军团来到石阡,这支一心为民的军队得到老街居民的倾力帮助,共同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军民鱼水情。共和国成立后,伴随老街的发展,老街人共同承担起保护老街、共同发展的责任。在一次自愿救火行动中,老街居民向明不幸意外致残,此后街坊四邻主动承担起看护他的责任。擅长制茶的老街居民王飞,在困难之时得到老街邻里的无私帮助,在生意兴旺时他无偿将祖传手艺传授给乡邻,让大家共同致富。
千百年时光飞逝,木墙青瓦依旧,这种患难与共、相互扶持的传统,依旧留在老街人的一言一行之中,变成他们心底永远不变的温暖力量。
1月10日 第7集 平江路 状元街 义当先
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古城苏州。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水乡人家;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建筑布局,展现出疏朗淡雅的江南风格。“仓廪实则知礼节”,生活富足安定的当地人,逐渐形成了“家家礼乐,人人读书”的传统。历史上,平江路先后走出了17位状元,老街因此被人们称为“状元之乡”,文风之盛,雄冠江南。
明万历年间,老街走出的状元申时行回到故乡办义庄,带动了当地义学的兴盛。清代,潘元纯与好友汪佚遭土匪绑架,性命攸关之际,汪佚舍命救下潘元纯,留下一段以义为先的佳话。 “80后”姑娘胡舒宁留学归国后,发现会说标准苏州话的人越来越少。深思熟虑之后,她辞去了工作,专门从事苏州方言保护,为乡亲们留下一抹老苏州的味道。
如今的苏州已经是长三角地区经济最活跃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在城市的核心地带,却依然保有着小桥流水的古朴风貌。这些被精心保护下来的历史建筑、传统人居方式,让今天的人们有根可循,有史可鉴,它们早已化作了这条老街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成为照亮这座城市未来的不灭灯火。
1月11日 第8集 佛山祖庙历史文化街区 男儿当自强
被誉为中国“南派武术”发祥地的广东佛山市中,有一片不到3平方公里的老街,这里汇集了60多种武术门类和派别。星罗棋布分布在街巷中的上百间武馆,不仅迎接着南来北往的习武者,更见证着这片土地传承数百年的崇武尚义、自强不息的精神。
明正统年间,广州各地发生暴乱,为守卫家园,老街人在敌我兵力巨大悬殊的情况下,誓死抗击,最终保全了佛山,这片土地也因此被授予“忠义乡”之名。1938年,日寇入侵佛山,为了家国大义,叶问宁可忍受生活困顿、远走他乡之苦,也不愿给日本人教授拳法。正是中国武术中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让老街人在新的时代也能勇于尝试、敢为人先。为了恢复失传已久的“红模铸造法”,年轻铁匠庞耀勇不惧失败、不断尝试,经历成百上千次实验,最终获得成功。为了解决交通、基建对老街发展的制约,经过数年的试验、设计、建设,佛山人在水下20米处建成一条“公铁合建”的沉江隧道,将佛山新城、老城、广州三地连为一体。如今老街不仅是许多佛山人心中最美的乡愁,更是他们世代守望的精神家园。
文字 | 韩双、马莉娜
编辑 | 樊东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