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数学中的角还有哪些(有温度的数学)

数学中的角还有哪些(有温度的数学)生:在书上找角并用笔圈上笔圈出来在这一环节里,老师们通常都是让学生指出哪儿有角,学生肯定指角不规范,老师会借此机会教儿童如何正确的指角,结果老师教了若干遍,学生依然指错。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正确的指出角是四年级完成的任务,他需要儿童认识角的本质,即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让儿童指角至少要在儿童会画角之后才行,这时儿童仍然不了解角的实质,指角只是在用手指画角,也就是我们常采用的用手指“书空”一个角,所以二年级对指角可不做严格要求。具体可如下进行:图—2师:图上哪儿有角,找到角后用

小学数学教材是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编排的,并不是根据严格的数学概念来编排的,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图—1)就是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来编排的,此时儿童刚开始建立二维空间观念,角在儿童眼里就是个面,是围成的图形,他无法理解角的两条边可以无限延长,因为儿童的空间还不是无限的。到四年级还要学习“角的度量”,此时儿童能够完全理解数学意义上的角。问题是在二年级对于角要认识到什么程度呢,怎样才算是初步认识,听了两节“角的初步认识”,不停地思考着上面的两个问题,以下就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数学中的角还有哪些(有温度的数学)(1)

图—1

对于“角的初步认识”,综合二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我觉得此课的核心问题应是,“你能画一个再大一些的角吗?”,核心目标是,“建立角的表象”,这节课学完之后,要让角的表象在儿童头脑中活起来,角能大能小,而不是一个呆板的角。这节课以学生的操作活动为主,通过感觉器官直接感知角的特点,输送给大脑的信息也都是直观形象的,靠这些形象的元素帮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教学环节大致包括:

㈠在生活中找角(图—2)

在这一环节里,老师们通常都是让学生指出哪儿有角,学生肯定指角不规范,老师会借此机会教儿童如何正确的指角,结果老师教了若干遍,学生依然指错。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正确的指出角是四年级完成的任务,他需要儿童认识角的本质,即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让儿童指角至少要在儿童会画角之后才行,这时儿童仍然不了解角的实质,指角只是在用手指画角,也就是我们常采用的用手指“书空”一个角,所以二年级对指角可不做严格要求。具体可如下进行:

数学中的角还有哪些(有温度的数学)(2)

图—2

师:图上哪儿有角,找到角后用

笔圈出来

生:在书上找角并用笔圈上

这样设计就避开了“指角”,如果

不回避指角,那儿童就一定会指错角,

见儿童出错,老师不能视而不见,就一定

会教儿童指角,可是教又教不会,怎么办,

只能回避。这里儿童只要能在生活中找到

角就行,以前认识过直角,对角的特征有

一些了解,也就不难找到不是直角的角。

㈡抽象数学意义上的角

儿童在生活中找到角后,就要“去情境”抽象出数学意义上的角,对于任何一个几何图形,数学意义上的形状比生活中的形状要规范得多,也好理解的多,建立角的表象还要从数学意义上的角入手。在这一环节里,儿童要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而且在接下来的活动中要让儿童时刻注意标注角的各部分名称,这也是很多老师忽略的一点,因为此时角的各部分名称就代表了角的概念,此时是以角的特点诠释角的实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儿童都要靠角的特征来认识角。

㈢制作活动角(图—3)

这是建立角的活的表象的开始,活动角可由学生自己制作,也可由教师课前做好发给学生,要注意给学生准备的活动角的边要长短不一 因为要渗透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另外要让学生指出活动角的各部分并说出其名称。

数学中的角还有哪些(有温度的数学)(3)

图—3

师:让你的活动角大一些,再大一些……小一些,再小一些

师:怎样让你手里的角变大或变小呢?

生:拉起它的边角就变大,向里压它的边角就会变小

师:“拉”、“压”这两个词用的好

……

刚刚建立角的表象,最好不要提“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这样抽象的问题,老师可以正面引导,“怎样才能让角变大或变小?”至于角的大小和边长短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引起儿童的错觉,儿童此时关于角的空间观念仍受“面积”影响,面积大角就大,暂时不能正确区分角的大小与边的辩证关系,这并不能说明儿童在认识角上没有达到要求,也并不能说明教师教学的失败。边和角大小的关系虽然在课上提给学生,但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角的大小与边长短无关,但我敢肯定很多学生直到四年级才会理解这个结论的含义。

数学中的角还有哪些(有温度的数学)(4)

图—4

师:同桌之间比一比谁的角大一些(图—4)

生:比角

师:谁的角大,你们是怎么比的

生:顶点对齐,一条边对齐,另一条边在外边的角就大……白色的角比灰色的角大

师:不对吧,灰色的角的两条边比白色角的两条边长很多,应该是灰色角大吧

师生辩论(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两条边叉开(或分开)的大小有关

师:怎样能让灰色角比白色角大呢?(图—5)

生:把灰色角的一条边向上拉,拉到白色角外边去……

师:还有别的办法吗?

生:把白色角的一条边向下压,压到灰色角里边去……

数学中的角还有哪些(有温度的数学)(5)

图—5

师:放下活动角,闭眼在头脑中想象一个角,拉它的一边让它变大、再变大……还是这个角,向里压它的一条边,让这个角变小、再变小……

㈣折角

折角仍然是为帮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同时也为画角做准备,儿童在一年级会折直角,所以折角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主要是让儿童体验折角的动作,不断向里折,得到的角不断变小。

师:摸一摸,角的顶点和它的两条边……有什么感觉

生:顶点很小,有点儿扎手,两条边很直

师:比一比,谁折的角大一些

师:老师也折了一个角,估一估,谁折的角比老师折的角小一些……

“估一估谁的角大”对培养儿童空间观念很重要,由于不是放在一起比大小,这就需要想象,将两个角放在脑子里比大小,利于儿童建立角的表象。

㈤画角

这是建立角的表象的最后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听到“角”这一名词,头脑中立刻浮现出各种角的表象,并能动手将这些角的表象根据需要画下来,这样才可以说学生已经建立了角的表象。

师:任意画一个角,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图—6)

数学中的角还有哪些(有温度的数学)(6)

图—6

师:再画一个比它大一些的角 不是大很多,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图—7)

数学中的角还有哪些(有温度的数学)(7)

图—7

师:再画两个方向不同大小不同的角(图—8)

数学中的角还有哪些(有温度的数学)(8)

图—8

师:我们以后可以根据画角的方向来指角,谁来指一指……“先指顶点,再从顶点出发指角的两条边” (图—9)

数学中的角还有哪些(有温度的数学)(9)

图—9

如此,我觉得才是“角的初步认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