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失手踢伤孩子(妈妈踢烂孩子下体)
妈妈失手踢伤孩子(妈妈踢烂孩子下体)正如导演所说:“只有在儿童医院,孩子们天然的萌趣,才会冲淡医疗节目一贯悲伤、沉重的氛围,适合平常人去感受。”一言不合就惨叫、看到医生就钻到床底下、更别提各种花样鬼哭狼嚎,配上调皮的花字,喜感十足。不过,医疗纪录片在呈现人世百态的同时,也总是让人觉得沉重。但今天咱们要说的这部,画风却和以往的医疗纪录片截然不同。《你好,儿科医生》的拍摄地是中南地区最大的儿童专科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这里也被称之为全世界尖叫分贝最高的地方,用医生的话说就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最近有个短视频火到出圈: 随着一句“把裤子脱下来”的声音传来,一群稚嫩的的童声此起彼伏:“死亡时间到”“不详的预感”“末日到了”。
一整排的小男孩齐刷刷脱掉裤子,焦急等待一场“丁丁历险记”。
这个片段来自于中国首档儿童医疗纪录片,今天报姐就要好好和大家聊一聊——
你好,儿科医生近几年医疗题材纪录片佳作频出。从“一个高度浓缩了的滚滚红尘”的《生门》、到“生命不能承受之沉重”的《人间世》,医院让人迅速认清人情冷暖。
不过,医疗纪录片在呈现人世百态的同时,也总是让人觉得沉重。
但今天咱们要说的这部,画风却和以往的医疗纪录片截然不同。
《你好,儿科医生》的拍摄地是中南地区最大的儿童专科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这里也被称之为全世界尖叫分贝最高的地方,用医生的话说就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一言不合就惨叫、看到医生就钻到床底下、更别提各种花样鬼哭狼嚎,配上调皮的花字,喜感十足。
正如导演所说:“只有在儿童医院,孩子们天然的萌趣,才会冲淡医疗节目一贯悲伤、沉重的氛围,适合平常人去感受。”
这部纪录片的背后,是曾打造出《守护解放西》的原班人马,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而有力”。
怎么才能最大程度还原真实?
节目中采用云台和隐秘拍摄,还改造了诊室的墙面,让摄影师躲在墙后工作,最终呈现了这家儿童医院的人生百味。
在这里,每天大约有8000名儿童前来就诊,其中最忙的就属大内科、大外科和急诊科。
开头说的“丁丁历险记”,就发生在泌尿外科。
每年一到寒暑假,到泌尿外科做包皮手术的小朋友,可以把整个楼层围得水泄不通。一位医生一天就需要做135台包皮切除手术,简直是日理万“鸡”。
这里既有“才学渊博”的小男生,在手术台上和医生有说有笑,一会一句“我有点术后不适”,一会儿举起双手欢呼“舒服”,一举成为最受欢迎小选手;
也有晕剪刀的敏感型选手;更有在手术中背起诗句的学霸型选手,脑洞大开自带萌点。
有着12年工作经验的“王者”医生涂磊,是泌尿外科的副主任医师。他深知在局部麻药下手术是不痛的,孩子们的哭吵主要来源于心理上的害怕,所以会在手术中引导孩子们聊天,消除小孩子们的恐惧。
所以各种各样的花式聊天就在手术室上演了:
“你是学霸吧,说几句英语给我们听听”
“可是我才上3年级”
“那你英语考了98分啊”
“我那是蒙的!!!”
除了做手术,有时候医生还要对小病人和家长进行性教育的科普,让孩子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更好得认识自己的身体。
一个十岁的小男孩把断掉的拉链头塞进了尿道,妈妈看到裤子上有血赶紧带孩子来医院。具体是怎么塞进去、什么时候塞进去的,妈妈也不知道。考虑到孩子会害羞,医生把他带出去单独进行谈话。
这种情况在青春期的孩子中很常见 ,如果家长能够多和孩子沟通,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相处,换句话说就是做好性教育,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手术。
一个靠谱的家长,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伤害,在急诊科更是如此。
24小时无休的急诊科,是意外伤害最多的一个科室。
这里有妈妈出差,爸爸带孩子结果孩子头上撞出一个大“洞”的难父难子,爸爸还反复强调不能让妈妈知道。
随后小孩子的一句话验证了家庭地位排名:“我们家,地位最高的是妈妈,地位最低的是爸爸,我在中间。”
还有抱着被鱼咬到手指的孩子紧急赶往急诊室的妈妈;
这位妈妈是又着急又想笑,还问医生有没有见过被鱼咬的宝宝,伴随着止不住的哈哈大笑,亲妈无疑了。
面对医生没什么大问题的回答,妈妈赶忙追问需不需要打针,一句话把医生和屏幕前的观众都问懵掉,打什么针?狂“鱼”疫苗吗?
还有妈妈在孩子睡觉时抓住孩子的脖子来移动身体,直接导致孩子脖子错位动弹不得。
但要说最令人惊讶的,还要属一位一脚踢烂3岁儿子下体的“鸡娃”妈妈。
这位妈妈抱着下体一直在流血的儿子来到医院,面对医生的病情询问,妈妈直接丢出3个字“我踢的”。医生继续询问是不是本来想踢屁股,妈妈却直接了当地说自己就是这个打算,连医生都十分无奈。
到底是什么让妈妈能下如此狠心呢?
原来这位妈妈给仅有3岁的孩子报了4个课外班,孩子不开心想要请假,妈妈就经常发脾气,这次妈妈觉得孩子学习态度不对,就想治孩子一下,让他长点记性。
这一治,一脚把儿子的小弟弟踹成系带断裂,差点残废,很有可能会影响以后的生育能力。
直到手术前妈妈才开始担心:麻药会影响智力吗?会影响结婚吗?然而妈妈再后悔,一切伤痛都还是要孩子承担。
手术室门外情绪崩溃的妈妈、一直未露面的爸爸,躺在病床上哭着喊妈妈的孩子,或许,真正需要学习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纪伯伦曾在诗中写过: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的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相比之下,孩子对于父母的爱,更让人动容。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丁宇浩,在深夜找到自己主治医生,偷偷问自己的手术需要多少钱,如果费用多的话就不做手术了。
因为妈妈上班挣钱很不容易,8岁的宇浩不想让妈妈太辛苦。他不知道的是,自己体内的囊肿已经很大,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式。
让医生纳闷的是,囊肿能够长这么大,之前一定会经常出现疼痛的现象,为什么没有及时就医呢?
原来之前每次宇浩喊痛妈妈都没在意,都让宇浩忍一忍或者随便吃点药就算了,懂事的宇浩实在是让人心疼。
成人把懂事定义为褒义词,可有时懂事掩盖的是无忧无虑的童真。小孩子成长过程要承受一定的苦,但是没必要一味的去强调。
在医生的开导下,宇浩的爸妈也终于正视了孩子的内心,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
医生不仅仅是在治身体上的病,更是在治疗病人的心病。
宇浩的主治医生李勇,也曾是穷人家的孩子,曾经差点放弃读书,面对懂事的宇浩,他细心开导,并用自己的经历去激励孩子,怀揣梦想不要轻易放弃。
儿科医生们治好的也不仅是一个孩子,而是一个人的人生。
他们在治愈孩子的同时,也在被孩子治愈。
身患狭颅症的女孩肖卢煜,即将迎来她的第五次手术,医生需要在手术中把卢煜的颅骨切成像豆腐块一样的小块,不仅难度大而且风险高,但孩子的爸妈从未想过放弃。
他们不仅从女儿出生起就开始记录孩子的起居日常,更是坚信女儿能够挺过难关,开启美好人生。从他们给孩子起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卢煜,颅愈。
万幸,经历过揪心紧张的手术,卢煜又挺过了一关。
卢煜的主治医生范双石,也被煜宝一家乐观坚强的精神打动:“每个医生不一定能成为一名英雄 但是作为一名医生我们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成为患者生命中的英雄。”
纪录片总是能够抓住最细微的情感点,触动观众的内心。
陶勇医生就曾点赞过这部纪录片:“有人说,医院是人间最脆弱的地方。它能让人目睹最深不见底的绝望,也能让人体验极致蓬勃的善良。”
与此同时,我国的儿科大夫还存在很大的缺口。
根据《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我国现阶段儿科医生的缺口,已经超过了20万,与此同时还有大量的人才正在流失。
在纪录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医生们加班轮轴转是常态,与此同时还经常有不懂挂号规则的家长与医生吵架并投诉,甚至不少家长排队期间因为摩擦大打出手。
医学界也一直流传着“金眼科,银外科、千万别干小儿科”,儿科医生的培养需要社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所有的医生都是如此,是患者的超级英雄,也是普通的血肉之躯。
请对每一个“超级英雄”指责少一点,理解多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