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首次阅兵方阵(35年屡现阅兵场它是湖北骄傲)
53年首次阅兵方阵(35年屡现阅兵场它是湖北骄傲)——“东风汽车”有四个字,不得不提此前,官方已经透露了今年国庆阅兵的很多细节:阅兵时长约80分钟,有59个方(梯)队和联合军乐团,总规模约1.5万人,各型飞机160余架、装备580台(套),是近几次阅兵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此外,女兵方队安排两名女将军担任领队,这也是首次在徒步方队安排女将军受阅。这次阅兵,还安排了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部分新型武器装备受阅,继朱日和沙场阅兵和海上专项阅兵后,首次亮相的新型武器装备比重较高。对于东风-41等新型装备亮相问题,官方表示,请大家拭目以待,相信不会让大家失望。提及阅兵
还有4天
新中国将迎来70周年华诞
规模盛大的阅兵式
令人无比期待
此前,官方已经透露了今年国庆阅兵的很多细节:阅兵时长约80分钟,有59个方(梯)队和联合军乐团,总规模约1.5万人,各型飞机160余架、装备580台(套),是近几次阅兵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此外,女兵方队安排两名女将军担任领队,这也是首次在徒步方队安排女将军受阅。
这次阅兵,还安排了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部分新型武器装备受阅,继朱日和沙场阅兵和海上专项阅兵后,首次亮相的新型武器装备比重较高。对于东风-41等新型装备亮相问题,官方表示,请大家拭目以待,相信不会让大家失望。
提及阅兵
有四个字,不得不提
——“东风汽车”
1984年,东风汽车
第一次参加国庆阅兵
自此以后,历次国庆阅兵
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
建军90周年阅兵
都能看到它威武的身影……
“东风”
俨然成为新中国发展的缩影
经过50年的岁月
如今的东风,经营规模超400万辆
位居中国汽车行业第2位
销售收入超过6000亿元
连续十年位居《财富》世界500强
……
回首半个世纪前
在湖北十堰的深山
一个传奇从那里开始……
生于深山
“中国这么大,光一个一汽是不够的,要建设第二汽车厂”——1952年底,毛主席做出了建设二汽的指示。
“建设二汽是我国汽车工业的翻身大仗!”——1965年底,一机部副部长郭力在二汽筹备处誓师大会上的讲话
鄂西北,十堰,秦巴山沟,在“靠山、分散、隐蔽”这六字备战方针的指导下,“二汽”的选址定在了这里。
当时的十堰,是个偏僻荒凉的小镇,仅有一条坑坑洼洼的沙石公路横贯东西,“是条穷山沟啊,什么东西都没有!”第一代东风人焦润坤觉得当年建设“二汽”是个奇迹。
第二汽车厂开工典礼
1969年10月,一机部选调100多人到十堰支援二汽建设,就这样,第一代东风人放弃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跋山涉水来到鄂西北的山沟沟里,开始了漫长艰辛的创业史。
当时,由于没有电,工作和生活都只有用煤油灯(马灯)照明。由于没有铁路,也缺少运输工具,建设者们只得用人力把重型设备搬运到工地上。
“数万建设大军住芦席棚,点煤油,早上凉水洗脸,中午开水泡饭。每次遇见困难时,都是干部职工齐上阵,团结一致渡难关。”焦润坤回忆道。
二汽建设者们踏勘厂址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马灯、扁担、草鞋、芦席棚成为东风拓荒者艰苦创业的真实写照。
靠着“开水泡饭加咸菜萝卜干”,第一代东风人开始了建设独立自主汽车工业的道路。
二汽职工在芦席棚内试装汽车
两辆卡车
东风载我上前线,凯旋回敬造车人——一级战斗英雄史光柱题词
“你们注重军车很好,但从长远、根本上来说,还是要发展民用产品。”——1980年7月,邓小平视察“二汽”时的讲话
1979年,在枪林弹雨中,一辆EQ240卡车从越南山崖上摔下,严重变形,仍然完成战斗任务。1984年,高山深涧中,EQ240出车3600余次,行驶43万余公里,没有发生一次故障。
EQ240,历经8年研发生产,1975年,完全依靠中国人自己开发、东风公司历史上的第一辆车!这款军车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被誉为“功臣车”、“英雄车”,它也是东风军车品质的起点。
EQ240
20世纪90年代中期,换装了新型大功率柴油机、具有更高性能的EQ2102开启了东风第二代军车服务国防的历史,并作为主力运输车型一直延续至今,东风也成为了我国军车的主要生产基地。
2006年,东风公司完成了1.5吨高机动性军用越野车——东风“猛士”的自主研制,并于2007年12月开始批量列装部队。这也是我军第三代高机动性越野汽车,在我军陆军装备史上堪称划时代之作。
“猛士”与总设计师黄松
50年来,东风累计向国防建设贡献军车近40万辆;在部队使用的现役军车中,贡献了三分之一的份额。
1978年底,改革春风吹遍大江南北,1980年7月,邓小平视察“二汽”,“由军转民”成为“二汽”根本方针。
东风人破釜沉舟,在EQ240的基础上研发民用载货车EQ140,然后经过反复改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中型卡车东风EQ140-1顺利投产下线。
EQ140-1
这款车型的推出不仅让“二汽”成功闯过“亏损关”,还向国家上缴利税279万元,在当时缔造了一个奇迹。这场漂亮的翻身仗,树立了东风卡车的第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东风公司正式进入商用车时代。
之后,从EQ153型八吨平头柴油车(“八平柴”)、“中国第一代家轿”神龙富康再到“第一辆自主品牌乘用车”东风风神S30,东风的多款经典民用车型横空出世!
1984,出山
“丰田汽车认证部部长参观襄阳试车场,说这是全球最先进的试车场之一。”——东风襄阳试车厂总工程师王盛“没有这个项目,武汉今天的经济格局将大不一样。”——退休干部王远昌(曾长期担任武汉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20世纪80年代,在十堰的深山“蜗居”了十几年的“二汽”,开始放眼山外。
他们经过缜密论证、反复选择,将目光投向拥有立体交通优势的襄阳,在这里兴建第二基地。
1983年9月,二汽铸造三厂在襄阳城北油坊岗开工建设。数以千计的创业者、数以亿计的建设资金,汇聚在这个小村里。施工机械的轰鸣声,打破了黄土岗地的宁静。
1984年10月,二汽襄阳基地开工建设。很快,二汽铸造三厂、柴油发动机厂、轿车装试厂、动力厂相继竣工投产。1990年10月,占地2514亩、亚洲最大最先进的试车场——二汽试车场顺利竣工。2010年,襄阳汽车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成为全国千亿级汽车产业城市之一。
如今,汽车产业已成为襄阳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定海神针”,东风公司带动襄阳汽车产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当然,东风的脚步不止于此。1992年,对于东风来说,又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
这一年9月,第二汽车制造厂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走出这一步,意味着东风义无反顾地站在了市场经济的潮头。同样是在这一年,东风汽车的神龙公司落户武汉开发区。
自此,东风公司便与江城一起拉开了汽车工业新的发展大幕。在东风公司的带动下,由神龙公司、东风本田、东风乘用车等企业串连起的13公里东风大道,被誉为流金淌银的“千亿大道”,汽车产业连续9年成为武汉第一支柱产业。27年来,东风公司与武汉同发展、共繁荣,催生了一座活力无限的“中国车都”。
1999年,以优良资产重组的“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03年,东风公司将总部迁往武汉;2014年,东风战略入股法国PSA,开创了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新模式……
从打造“湖北汽车工业走廊”到走向全国,在广州、郑州等国内20多个城市建有生产基地,再到放眼世界,在瑞典建有研发基地等等,东风汽车的版图一路扩张!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走过50年岁月
东风,依然生机勃勃
武汉广播电视台出品
责编:沈佩枫
编辑:朱青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