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0会怎么样(0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呢)
13个0会怎么样(0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呢)这个0是无吗?如果是无的话,用有形的点表达是否合理?0是负数还是正数?还是即是正数又即是负数呢?0里面有没有一点东西呢?0有没有几何形状?无中生有,是0变成了1,还是1变成了2?等等。那么数学问题就来了。伏羲的一,采用的是数理兼容的表达方式,不仅是一,还包括阴阳,还包括阴阳一体等等表达。至老子,把这种阴阳一体的表达凸显出来,如果一被分为阴阳,我们用数学表达,就是一条直线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正,一部分是负。那么正与负交接的地方,就是0。0的位置
古人如何表达00这种现代数学的写法,在中国古代大约是1200年前使用,是从印度引入的阿拉伯数字,被称为金元数字,意即极为珍贵的数字。
在印度最古老的文献《吠陀》已有“0”这个符号的应用,当时的0在印度表示空的位置。7世纪初印度数学家葛拉夫.玛格蒲达首先说明了0的性质,任何数乘0是0,任何数加上0或减去0得任何数。0的概念之所以在印度产生并得以发展,是因为印度佛教中存在着“绝对无”这一哲学思想。
也就是古印度的数理文化中,这个0就是”绝对的无“这个含义。
而这个算术的0,与中国古人数理文化的无的含义并不一致。
伏羲的一,采用的是数理兼容的表达方式,不仅是一,还包括阴阳,还包括阴阳一体等等表达。
至老子,把这种阴阳一体的表达凸显出来,如果一被分为阴阳,我们用数学表达,就是一条直线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正,一部分是负。那么正与负交接的地方,就是0。
0的位置
那么数学问题就来了。
这个0是无吗?如果是无的话,用有形的点表达是否合理?0是负数还是正数?还是即是正数又即是负数呢?0里面有没有一点东西呢?0有没有几何形状?无中生有,是0变成了1,还是1变成了2?等等。
这些都是古代数理文化的问题,现在演变为数学问题、物理问题、哲学问题,各自表达了。如果搀和在一起表达,就是玄学问题!
提醒各位看官,这才仅仅是基于欧氏几何一维似的思考。二维、三维、四维呢?不急,慢慢说。
别小瞧这几个小问题,至今也并未说清楚。
老子的0老子用无来兼容表达0,但是无在甲骨文中至少有五层象数理意思的兼容:
一、没有;二、最小的有;三、古代哲学意义天地之下的一个人;四、起舞的人;五、开始。
西汉时期的儒家才有天地人三才的说法,这时候天地人才是哲学意义的平等,而在老子时期,天地在上,人在下。所以才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说法。老子在天地人之上设定了道的概念,而这个道的规律是自自然然。这个自然,不是后世大自然的意思。
元的甲骨文
无字的这种简写写法,来源于元字的甲骨文。元亨利贞,元代表的起始。元和无的区别,就是在天这一横之下,地这一横之上,人冒没冒头。
由于只在金文中才有类似现代的简体的无字的写法,那么老子使用的无,与舞字同源,是一个人拿着花枝起舞的样子。后世演变,变成两个木,再后世,变成结绳记事一般的渔网。五行中的木代表曲直。两个木,分别代表数学几何意义的曲、直。也就是无这个数学的点,如果发展衍化,一分为二,需要两种几何模式来表达--曲、直。
曲直的兼容,实际是古代数理大一统过程中最头疼的数学问题。老子利用人文兼容表达的方法,给予解决。
毕达哥拉斯发现勾股定理,仅仅解决了几何意义的曲直一统表达,就杀百牛庆祝,而算术意义与几何意义的曲直兼容,至欧拉被数学证伪。
几何勾股定理的产生,却意外促使古代数理文化随之版本升级
无的发展与直曲的兼容至今相对论是用直线性表达弯曲;而量子理论、弦理论是用曲的基础,试图表达基本粒子的直(几何形状),不能兼容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数学拟合而言,都是逼近现实的拟合数学结果。
结绳记事,是儒家推崇的三皇五帝这个祖先所为,而道家的这种曲直含义的木,由于西汉的独尊儒术,也就变成了结绳记事的样子。
《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弯曲,舒张),金曰从革(成分致密,善分割),土爰稼穑(意指播种收获)。
木在与二十四节气历法对应中,始于寅(立春),旺于卯(春分至极),接地气于辰(清明)。一年之计在于春,也就是木这里是开始的意思。这与文王的“元”同义。
道家后来太极代表一,那么0用无极代表。这个无依然用的是老子的兼容表达的古意。没有,同时是最小的有,开端,所以才有“无中生有”这个成语。
现代理论物理假说,在真空这种无的状态中出现正反粒子的涟漪这种表达,实际就是基于无极到太极这个过程数理表达的启发。道家通过人文方面的思考解释的很清楚了,仅仅是当时没有对撞机,做不了试验。
同时,道家也解释了量子力学的基础,例如:哥本哈根诠释或者是平行空间理论。
中国古代的数理没有发展成为现代意义的数学,这事怪谁?中国古代的数理文化是否促生了西方现代数学、物理?不知道。只需确认笛卡尔是否研究过太极就可以知道了。太极图中间标准的正弦波,古人似乎并未在意,却几乎是西方现代数学、物理的半壁江山。
甲骨文的启发—太极螺旋模式—导致现代数学波的产生
创建量子理论之一的玻尔,懂中国的太极。
1947年,丹麦政府为了表彰玻尔在物理学届做出的杰出贡献,封玻尔为骑象勋爵,但奇怪的是, 玻尔在为他自己设计因量子论而得到的贵族图徽时,竟然在图徽中加入了中国太极图。
玻尔设计的图徽
虽然量子理论的基础理论哥本哈根诠释和平行空间理论由于唯心的比喻式的表达依然令物理界至今争论不休,尚无定论,依然各自表达。但是,共同点很明显,都是阴阳一体的表达。
太极很喜欢,“这有继承,有发展。年轻人,有前途。”
古人基于象数理的造字,也是费尽心机的。古人当时对这个无,不同的人进行了分别的解读,我们才有机会了解古人造这个字的心思。
现代,人文的无就是没有,和简单的数学的0一个意义。
古代象数理文化的发展中国古代在术数这种数理人文文化发展的分支之外,还有一个数学文化的分支,称为算术。以代数表达为主。
古代的象数理文化,通常被简称为数理文化。中国古代的术数,同时兼容象、数,至西汉,还有象数派解读周易的,后来,这个分支渐趋弱化。古代的算术,重在数这个字上。
而西方古代,自古希腊以后,几何方面发展多一些。重点在象这个字上。现代西方说的可视化,实际也是在利用这个古代文化的几何优势。
起初的数理文化目的是一致的,用数学方法来解读这个“已知”世界,并应用于现实。当然,这个“已知”是基于当时条件的已知。
后来,基于数理文化,产生了古代哲学这个文化分支,就不仅仅是解读这个已知世界部分了,还要解读未知的世界。例如唯心地考虑一下人类从哪里来的,世界怎么来的等等。
看看屈原的《天问》,你就会发现古人想的还是很多的,仅仅是当时很多问题没法回答。那现在是否就可以回答所有这种类似问题呢?依然不能。
曰: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天问》
《天问》意译(上)
《天问》意译(下)
再后来,数学渐趋长大,不仅仅要解读这个未知部分的世界了,还要规范这个已知、未知的世界,这就产生教了。即然没法回答一些问题,那么就基于数理文化的扩展,规定这类问题的答案。
几何的0古人几何的0,相对简单。就是线段的端点。没解释,大家似乎都清楚,都这么用。
直到现代出现四维概念以后,事情变得复杂。
0被补充了一个0维的概念。但是这个概念不是数学补充的,而是数理文化补充的。
零维从广义上讲就是变量【未知数】为零,即点。如描述一个点只需要具体数字,不会出现未知数。也就是没有维度的无的之间,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没有物质,一切皆无。
这种表述,不是数学意义的。而是数理哲学意义的。
为什么要补充这个数理概念,为了方便搅混水。这样才能把三个数学体系(0维、一到三维、多维超体)用数理的方法搀和在一起说,而不是在说数学。
这三个几何体系都是基于不同的数学基础定义,不能放在一起数学解读。但是,数理文化做到了“成功的”搅混水,放在一起解读。这样搞数理玄学就方便了。
几何的四维空间根本不存在,是赤裸裸的人文意义的玄学表达!
笛卡尔实现了代数几何的数学一统?这是西方古代数理文化的谣言
同时,这样可以继续掩饰笛卡尔、欧拉留下的两个数学漏洞,同时为未来的物理大一统做铺垫。
笛卡尔的0笛卡尔的0必须基于数理前提定义,那就是代表代数意义的点,没有几何形状或者说兼容直曲。这样,点动连线,才既可以画直线,也可以画曲线。
本来没有的0,变成了几何点,这本身也是数理兼容意义的,无和有是同样意义。
基于这样的数理前提隐藏定义,笛卡尔的解析数学才能成立。
也就是,不要较真解释0或者0的几何意义,否则就不是数学,而是数理文化。
欧拉的0欧拉发明了虚数坐标轴,这样在二维的虚数坐标系上,就出现一个更复杂的0的问题。这个0是虚数还是实数。
它同时兼容表达了实数的0 0和虚数的0+0i,将存在与不存在的数兼容一体表达。这样,虚数坐标轴才数学成立。
也就是,不要较真这个0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否则就不是数学,而是数理文化,就得开始讲哲学了。
笛卡尔的这个数理的坑挖得并不大,基于数学应用,0真的用处不大。但是欧拉这个坑挖的就大了。
高维度的0达到四维或以上维度,数学不得不使用i,否则会出现两个数学问题:
一、几何画不出来的。
二、象超体几何一样,改变原始定义。将三维这个无限空间假设为有限空间。
而现代基于数学模型的理论物理,很多处用到虚数坐标轴,还得解释这个0,用的方法就是用数讲理,也就是数理方法。这个0于是就又出现老子面对的问题,扑朔迷离起来。
开这个头的是爱因斯坦,基于增加ict这个第四坐标轴,弯曲时空概念成立了。接下来的考虑,就变得奇妙了。
1、如果单独考虑时间轴,由于时空弯曲,线性的极端思考的结果就是需要一个极限起点,现在称为奇点。至今并无法物理直接证实,处于我猜猜猜的阶段,有些物理学家基于现在可观察的星空体现出来的大尺度均一性,也提出来可以不需要奇点,如果宇宙是需要随机性或者混沌性拟合,就会有这种表达。但这些数学模型同大爆炸理论一样,都缺乏物理证据的支撑。
并不是象某些人忽悠的,说大爆炸理论是真理了。这么说的,往往是信基督教的,或受影响的。他们通常希望有个奇点,这样就可以说物理证实了《创世纪》的内容了。
在这种表达中,必须使用时间轴、时空弯曲这两个词。说成时间起点或者空间弯曲,这是错误的表达。但是霍金也这么干,西方一些物理学家也这么干。不清楚是翻译问题,还是故意混淆的问题。总之,搞数理玄学的更喜欢这么糊涂地说,这样才方便打着物理的幌子偷换概念搞数理玄学。
2、如果单独考虑时空坍塌,不是空间坍塌。那么基于弯曲时空的线性思维结果,就有一个终点,也就产生了黑洞这个理论物理假说概念。至今并无法物理直接证实,通过对视界的观察,算间接证实了,但是,黑洞什么样,你又得猜猜猜。原来认为黑洞跟媲犰一样,光吃不拉。后来霍金说,也拉,以霍金辐射的形式拉,所以霍金认为黑洞是灰洞。至今物理也未证实这一点。
3、如果时空弯曲达到一种极限,两个时空交叉,这就是所谓的虫洞理论物理假说。也就是原本需要走很远的路程,由于时空弯曲,可以抄近道了。至今这个也无法物理证实。发射地球卫星,至今人类还得克服地球引力,用火箭把它速度提高到第一宇宙速度。如果有虫洞,还费这个力气干什么。
至于白洞,那就是基于太极理论的数学推理,虫洞的出口。虫洞至今八字还没一撇呢。外国人一般说是受到克莱因瓶的启发。那克莱因瓶是受到什么启发呢?我以为,是太极的鱼眼。至于鱼眼有没有几何形状,克莱因瓶的瓶口与瓶底可否兼容,这是这种问题的问题。
甲骨文的启发—三维的太极图横空出世了
上面三个理论物理假说,黑洞、虫洞、奇点,是基于ict被引入导致的三个不同的0。
物理至今郁闷中,无法证实。而数理玄学抓住这个物理不能证实的大好时机,唯心地肆意起舞起来。
而这一切的来源,就是欧拉这个数学老师不给你解释的0 0和0 0i这个点造成的。他利用了如伏羲的一一样的数理兼容表达的方法,掩盖了数学方法的漏洞。
数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借用了数理的方法,如果是出于应用目的,是无可厚非的。如果数学开始学古代数理文化,讲起哲学来,这事后果难料。
0到底是什么?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