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蒙古历史上最大的惨败(蒙古两征日本失败)

蒙古历史上最大的惨败(蒙古两征日本失败)彼时日本处于镰仓幕府时期,北条时宗主政。虽然畏惧于蒙古兵锋,镰仓幕府不敢发作,但也对蒙古国书完全不理睬。朕惟自古小国之君,境土相接,尚务讲信修睦。况我祖宗,受天明命,奄有区夏,遐方异域,畏威怀德者,不可悉数……至于朕躬,而无一乘之使以通和好……故特遣使持书,布告朕志。冀自今以往,通问结好,以相亲睦……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图之。不宣。据说当时遣唐使在日本国内品级不算太高,但年俸已高达5公斤黄金(约合现代200万),而此时的大唐一品高官,年俸也不过80两白银,数百石禄米(约合现代60万)而已。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普天之下皆是大蒙古国之疆域,忽必烈致日本的国书虽然文辞修饰,但传达出的无非顺昌逆亡的精神:△ 蒙古要求镰仓幕府臣服的国书

忽必烈的野望

在封建时代,过于庞大的帝国就像泥足巨人一样,从地方到中枢的迟缓反应,迟早会让帝国因为内外问题而分裂。

忽必烈时期,不可一世的蒙古帝国内部实质上已经分裂成了元朝和四大汗国,王朝兵锋刚极而易折。1270年前后,在南侵南宋的同时,拔剑四顾的忽必烈大约是听说了日本黄金之国的传闻,数次遣使日本威胁其臣服。

蒙古历史上最大的惨败(蒙古两征日本失败)(1)

△ 忽必烈

剧烈的火山运动将地底埋藏的贵金属带到地面,从隋唐开始,日本便有黄金之国的美称。遣唐使在长安挥霍金银的手笔,让彼时的大唐官员为之侧目。

据说当时遣唐使在日本国内品级不算太高,但年俸已高达5公斤黄金(约合现代200万),而此时的大唐一品高官,年俸也不过80两白银,数百石禄米(约合现代60万)而已。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普天之下皆是大蒙古国之疆域,忽必烈致日本的国书虽然文辞修饰,但传达出的无非顺昌逆亡的精神:

蒙古历史上最大的惨败(蒙古两征日本失败)(2)

△ 蒙古要求镰仓幕府臣服的国书

朕惟自古小国之君,境土相接,尚务讲信修睦。况我祖宗,受天明命,奄有区夏,遐方异域,畏威怀德者,不可悉数……至于朕躬,而无一乘之使以通和好……故特遣使持书,布告朕志。冀自今以往,通问结好,以相亲睦……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图之。不宣。

彼时日本处于镰仓幕府时期,北条时宗主政。虽然畏惧于蒙古兵锋,镰仓幕府不敢发作,但也对蒙古国书完全不理睬。

归根结底,大体上是因为此时日本与南宋往来密切,关系尚好,算是半个盟友,另一方面忽必烈的要求实在刺激了这个国家的自尊心。

蒙古历史上最大的惨败(蒙古两征日本失败)(3)

△ 镰仓幕府武士(存在大量美化)

第一次东征日本(1274年冬季)

兵力对比:

蒙古兵力:

  • 总兵力约15000人,主要为征调的征宋部队、屯田部队;另有高丽部队约2000人。
  • 战船900艘(按载人数推算,这些战船普遍不大,应该是一些单桅船,排水量在数十吨左右)。

日本兵力:

  • 日本剑桥史中认为,日本总兵力约合4000~6000人(该数字以战后受封赏的武士数目120人进行估算,认为每个武士率领30~50名足轻,这一数字明显偏少,笔者认为此战日本作战兵力至少与蒙古数量相当或更多,约2万人以上);
  • 元史中记载,日本兵力约102000人(这个数字存在一定的夸张)。

战争进程:

此战蒙古军主帅为忽敦(或说忻都)、副帅为汉人将领刘复亨,另有高丽武将金方庆参战。

蒙古大军轻松攻陷对马岛、壹歧岛、平户等地作为跳板,但蒙古人的传统艺能正是屠城杀人以作威慑,加上一连数日乘船的疲惫,使得其每征服一地就要大肆劫掠休整,这给了日军大约10天的动员时间,并在本土集结兵力。

蒙古历史上最大的惨败(蒙古两征日本失败)(4)

△ 第一次征日作战路线图

根据记载,进攻对马岛的蒙古兵力大约只有8000人,实际进攻日本的兵力大体也不会多于这个数字。

决战:第一次博多湾之战

不同于夺岛的小打小闹,此时的日军在本土上严阵以待。

在平户地区登陆的蒙古大军从陆上出发作侧翼掩护,主力则在博多与箱崎之间登陆。

蒙古历史上最大的惨败(蒙古两征日本失败)(5)

△ 第一次博多湾之战(1274年12月19日~20日)

相比于纵横欧亚的蒙古大军团,此时日本部队的战法相当落后,此时还流行类似于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阵前斗将(日本称为“一骑讨”)。

据记载战斗伊始,日军元帅派自己的儿子单骑出阵,向蒙古军阵放了一支响箭,算是很有礼节的示意“战斗开始”,这一举动却令蒙古大军不明所以,哄堂大笑,随即以箭雨回应,军团也开始大举前推。

蒙古历史上最大的惨败(蒙古两征日本失败)(6)

△ 阵前斗将

阵前斗将的战法在中国的巅峰时期,正是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这一时期小规模的乱战、混战和无准备之战频繁,武将的勇武往往能决定异常战斗的成败。但对于大兵团作战,特别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倾国大战,无论秦汉还是隋唐,都很难见到主将轻涉险地的。

蒙古历史上最大的惨败(蒙古两征日本失败)(7)

此时的蒙古大军,继承了宋代的强弓硬弩,无论是武器还是盔甲,都远超当时的日军。反曲弓的箭矢能射出200步,在射程上远高于日本长弓。随军的铁炮、霹雳炮等原始火器,更是日军闻所未闻。

更重要的是,在战略战术上,大兵团统一指挥调度的蒙古军,更是高出了以封建领主为核心的日军小兵团作战方式一个维度。

蒙古历史上最大的惨败(蒙古两征日本失败)(8)

△ 十三世纪的蒙古骑兵

此战双方一直激战到傍晚,尽管蒙古大军作战英勇重创敌军,但作为主要统帅之一的刘复亨意外中箭,严重影响了指挥与士气,更重要的是,作为一支兵力不多的孤军,客场作战之下快速逼降敌人的计划已经破产之下,继续死磕敌人源源不断的增援部队,无疑是不明智的。

绝不死磕敌人,是蒙古人作战的根本思路,因此,蒙古大军当晚罢兵回营后,迅速收拢部队撤离滩头阵地,经过商议,做出来班师回朝的决定,结果半路遇到暴风,又损失了一半兵力。

轰轰烈烈的蒙古第一次东征日本,其实仅仅进行了一天的激战便草草落下帷幕,第二天日军发现蒙古人已经撤退,欢欣鼓舞,更重要的是,奠定了对于蒙古的心理优势。

第二次东征日本(1281年夏季)

七年以后,吸取第一次征服日本的教训,加之已经征服南宋,忽必烈决心第二次东征日本。此战蒙古兵力纸面数据高达15万,分为东、南两路大军。

兵力对比:

蒙古主要为:

  • 东路军:约4万人,实际战兵25000人,与第一次东征相当或略多,共有战船900艘;
  • 南路军:约10万人,主将范文虎,全都是南宋降兵,士气低落,共有战船600艘(一说四千余艘)。

日本兵力为:

  • 不详,但至少是1274年的三倍以上。

蒙古历史上最大的惨败(蒙古两征日本失败)(9)

△ 第二次征日作战路线图

日本的准备:

为防范蒙古人再来,镰仓幕府加强了沿岸的防御:增设驻守兵力,举国动员,明确赏罚;并在博多湾沿岸筑起坚固的石垒(高度大约2m以内)。

蒙古历史上最大的惨败(蒙古两征日本失败)(10)

△ 日军滩头石垒遗址

日军修筑的石垒长达数十公里,布置在博多湾一切可能的登陆地点。这些石垒虽然不甚高大,但在阻击蒙古东路军登陆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蒙古历史上最大的惨败(蒙古两征日本失败)(11)

△ 日军滩头石垒的布设位置

冒进的东路军:

此战东路军的行军路线几乎与第一次战役完全相同,但冒进的东路军没有吸取第一次的教训。6月初,不等南路军汇合,便试图独自强攻在防御工事内严阵以待的日军。(南路军未按期抵达,东路军粮草有限,不能无限期等待,可能正是这个原因致使其独自开战)

但蒙古战船逡巡往来,也找不到几个合适的登陆点,同时日军也派出战船,不断偷袭、骚扰。

最后蒙古军团选择在志贺岛(shiga)登陆,该岛有一条“海中道”连接着博多湾,低潮时可以穿行。双方以海中道为中心展开争夺战,互有胜负,但蒙古军团始终无法打开局面。

蒙古历史上最大的惨败(蒙古两征日本失败)(12)

△ 第二次博多湾之战示意图(1281年6月23日~6月30日)

蒙古战船在湾内停泊,几乎成了日军的靶子。日军乘坐小船展开接舷战,蒙古大军最擅长的骑射完全无法施展。

蒙古历史上最大的惨败(蒙古两征日本失败)(13)

△ 以小博大

不堪其扰之下,东路军统帅决定不再浪,随后退出博多湾,在壹歧岛附近驻扎,等待南路军范文虎部十万大军汇合。

蒙古历史上最大的惨败(蒙古两征日本失败)(14)

△ 壹岐岛的东岸(蒙古东路军败退后即驻扎在此等待南路大军汇合)

无心作战的南路军:

南路军本来就是南宋的降将降兵,赵宋军民蹈海自尽后,忽必烈为了安置这些不稳定因素,将这些人一股脑派往征日战场。这些人军心士气全无,亡国之痛下更没有为忽必烈卖命的求战情绪。

主将范文虎也是草包一个,在他的带领下,南路军在预定会师日的三天后才从浙江出发,一路磕磕绊绊,甚至一度迷路跑到了朝鲜。东路军在壹岐岛苦等十多天后,才终于等到南路军的先锋部队。

蒙古历史上最大的惨败(蒙古两征日本失败)(15)

△ (崖山海战失败后)陆秀夫负赵昺蹈海自尽图

遭遇台风:

8月初,两路军在平户地区汇合,随后驶入伊万里(Imari)湾,准备绕过防御严密的博多湾地区直接进攻太宰府。

8月12日,日军发动对联军的袭扰,迫使蒙古人将战船在靠近海岸的地方停泊,并固定在一起防御。

蒙古历史上最大的惨败(蒙古两征日本失败)(16)

△ 台风路径图

8月13日~14日期间,台风来袭,大量临时粗制滥造的征日战舰沉没搁浅,蒙古大军损失惨重,这就是日本人津津乐道的“神风”。

蒙古历史上最大的惨败(蒙古两征日本失败)(17)

△ 被台风摧毁的征日舰队

此时,蒙古大军东南两路大军仍然有相当多的兵力,特别是对于惯于水上作战的南路军,但残军各自为战之下,几乎任人宰割。南路军统帅范文虎不愧是降将的典范,曲线救国的大神,坑完南宋坑蒙古,此时却不顾部下背水一战的劝阻,坚决地丢下大军,独自逃走了。

蒙古历史上最大的惨败(蒙古两征日本失败)(18)

△ 征日战船的石锚

至此,第二次征日战争,蒙古结结实实地打了大败仗,后世以十万还三称其惨烈。

此后陆陆续续回归故土的士兵只有大约三到四成,并且那些不习水战的蒙古士兵几乎全军覆没。

此战过后,忽必烈大怒,对征服日本的事情一直没有放下,“征日本行省”这一机构立了又废,废了又立,期间不断督促高丽造船,许多年间,日本也整天提心吊胆,直到忽必烈死后,元帝国统治阶级陷入空前的内斗中,征服日本这件事才算告一段落。

蒙古历史上最大的惨败(蒙古两征日本失败)(19)

△ 神风特攻

对日本而言,神风之下两次免遭蒙古入侵确实是幸事。但到了二战末期,军国主义法西斯势力垂死挣扎的自杀式袭击,冠以神风特攻之名,就是另一种评价了。

关注我,与您分享有趣的历史瞬间~

猜您喜欢: